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小作者的爸爸、妈妈和爷爷之间争执的事。有一次,她的爸爸和爷爷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无助、脆弱的小作者不得不跪在他们面前,苦苦哀求,希望他们不要再打架了。现在的小作者心中充满了哀愁,因为找不到有效的办法阻止他们再次发生冲突。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刻意识到我的不是。我有一个美好、快乐的家庭。有对我千依百顺的爷爷奶奶,有对我爱护有加的爸爸妈妈。我竟然还不满足,整天就想着吃好、喝好。跟小作者相比,我真是惭愧不已。她那支离破碎的家庭深深地伤害着她,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家庭和睦。
小作者坚强的心灵吐撒着她的心声,她的心声让我感动。我意识到,一个美好的家庭需要每个人来维持,不能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发生争吵。做每件事都要宽容点,否则就会导致小作者家那样的状况。
一个幸福的家庭,需要孩子来维持,孩子听话懂事,是家庭之福气;一个幸福的家庭,需要老人来支持,老人的慈祥和蔼,是家庭之福气;一个幸福的家庭,需要当家的来维持,当家的持家有道,是家庭的福气。
我为小作者感到可怜,我为小作者拥有那样一个家庭感到悲伤,我为小作者的家人悲叹,他们为什么不能停止“战争”,他们为什么不能体会到一个心灵受到创伤的孩子的心声呢?
幸福家庭,应由每个家庭人员共同努力;幸福的家庭,应从我做起!
小学时,我特爱吃表弟的醋。表弟比我小很多,每次他一来到外婆家,大家都涌上去抱他,逗他玩,一会儿捏捏他的脸,一会儿摸摸他的头,一会儿拉拉他的手,大人们议论纷纷:“越来越可爱了呢!”“长得真帅!”“还是像爸爸呀。”表弟呵呵地笑着,热闹极了。我不擅长逗小孩,便自己坐在一个角落做作业难免,孤独感从四面八方向我袭来,我瞬间感受到了我是多么的孤独、无助。每当这个时候,我便会跑去我的“秘密基地”,把头埋在双臂里,痛痛快快地哭一场。眼泪洒在衣裤上。我就这么红着眼眶,湿漉漉地回去,也无人问津。我常常被他们忽略也常常吃醋。
我渐渐长大,朋友越来越多,他们也经常约我一起玩。一次,小萤跑过来对我说:“小雨,星期六有空吗?我们去公园玩吧!”我还没来得及反应,小希突然出现在我眼前,兴奋地嚷嚷:“星期六我们去必胜客吃饭吧,那里打折呢!”我的心开始纠结:到底是陪小萤还是陪小希呢?我想来想去,还是美食对我的诱惑大一些。“小萤,对不起。我还是想陪小希去必胜客,下星期再陪你玩,好吗?”我抬起头,看到的是小萤吃醋旳样子:眼神里充满委屈,撅着嘴,转身,默默地迈着碎步走开了。我顿时感觉心里酸酸的。星期六陪小希吃饭时,我总是想起小萤吃醋的样子,深感内疚。就算我最喜欢的披萨饼就在我眼前,我也觉得淡然无味。
其实,吃醋也不是一件坏事。吃醋是因为在乎,在乎别人对他(她的关心,对他(她的爱。所以,吃醋,也是一种幸福。
作为一名教师,我当然更加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
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真是字字珠玑!朱教授对理想教师的概括可谓精辟而全面,每一句都是高度浓缩的精华之语。然而,在朱教授所描述的理想教师诸多因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这一句: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试问自己,我所教育的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能够带去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吗?面对这个问题,我惶恐之至。好在,朱教授的书及时提醒了我。于是,我开始思考,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如何努力,才能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首先加强自身素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勤于学习,充实自我,奠定作为一名对社会负责任的优秀教师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得心应手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理想国》的开篇从最日常的对话引入,苏格拉底在献祭和观看表演后回城的路上被普来马库斯拦住留下谈话,经过来回的对话,苏格拉底提出“正义者是快乐,而不正义者是痛苦的”这一观点,虽然这一观点虽然是辩论结论,却是未经详细审察的,因为连基本的“什么是正义”还未有定论。所以接下来应该首先去看什么是正义。此时柏拉图大开脑洞,提出了先探讨城邦里的正义是什么,然后再来看个人的正义。
如何评价这种“由大见小”的方法呢?我直观的感受是赞叹柏拉图的智慧。看到二者不仅在静态的内部结构上是一致的,不同政体和对应着的不同灵魂,而且在各自动态的转换也是非常巧妙地吻合。对我个人而言,从大的国家来看个人,以及从个人来看国家也都是非常新颖和有趣的视角。这种方法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对于《理想国》到底是一部关乎个人幸福的伦理说著作还是关乎城邦幸福的政治学著作,自由主义者和极权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完全相反的'看法。但是回到柏拉图的论述,庆幸在当时还没有对哲学有着像现在这样对于哲学的分门别类,他的思考是问题而非学科框架驱动的。在《理想国》第四卷434E中,他提出不仅仅是要由大见小,还要将“两处所见放在一起比较研究”,以便可以“照见了正义”。由此可见柏拉图并不囿于某一类学科的限制,他最终的落脚点的不止是个人或者城邦的幸福,而是他认为更实在的关于正义的理念。
在柏拉图看来,城邦的建立源于单个的人不能自足。基于对日常的基本需要,不同职业的人生活在一起通过各自的工作来相互满足生存需要,一个“猪的城邦”建立起来了,随着城邦的扩大,不断有新的职业产生,新的阶层也出现了。城邦基本的三个阶层为生产者、护卫者和统治者,每个阶层都最善于从事他们的工作。
这里值得留意的是,城邦内建立了分工原则,分工的依据则是根据各人的天赋,每个人发挥自己所长,专门做一项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柏拉图特别谈到统治者应当是年纪大一点的最好的人,护卫者应当具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而且应当真正关心国家的利益,在随时的考察中也能保持护卫国家的信念。这些特征为后面的美德尤其是正义的展开做了铺垫。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想当科学家,发明出各种各样的科技产品;有的人想当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有的人想当服装设计师,设计出漂亮的衣服;有的人想当一名作家,写出优美的文章……
而我的理想是:长大后当一名导游兼翻译,不仅能欣赏各个地方的美景,还懂得各国语言。每当我看见导游小姐向自己的客人介绍当地的风俗、名胜古迹、悠久历史时,我的心里不禁暗暗佩服、羡慕她们。她们那么有才干、知识丰富,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打交道,我能不羡慕、佩服她们吗?可是要当导游,当然也要学会外语,不然,要是遇到外国人,该怎么沟通呐?所以,我决定长大后当一名出色的导游兼翻译。我要向理想的彼岸前进,我就要为将来当好一个导游做准备。
1.要学会和人打交道。2.要好好学习外语。3.要了解各地的人俗风情。4.要培养自己的耐性。我需要付出不少努力。在老师讲课时,我要认真听,并会做一些笔记,拓展知识面,学会多门语言,还要多读一些关于世界各地的水土人情的资料,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还使自己将来做导游的基础更加牢固。同时,英语也要先过关。所以,我现在对英语非常感兴趣,每天早上我都认认真真地读英语。“航船不能没有方向,青年不能没有理想”是啊,这一句说得好,人不能没有理想,对于有的人来说,是天方夜谭,但却是自己的大海彼岸。是啊,当一名优秀的导游可能不是多么崇高的理想,但它却是我的大海彼岸,我能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奋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