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经历过的事就像海边的贝壳,拾也拾不完,但有些事已经被岁月无情地带走了,而有一件事却在我心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第三单元的数学试卷发下来了,一个刺眼的分数映入我的眼帘。“75分?”我连忙揉揉眼睛,定睛一看,没错,是75分。顿时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了下来。75呀75,从小到大,我可从来没有考过这么差,这可怎么向爸爸妈妈交代呀?李老师说:“今天的试卷还是和以前一样,请你们的家长在试卷上签名,明天早上交。”这轻轻的几句话,在我听来,却仿佛千斤巨石,压在我的.心头。给家长签名?天哪,爸爸妈妈对我一向要求很严,如果他们知道我这次数学考试只有75分,他们一定会严惩我的。此时,我仿佛看到了爸爸妈妈严厉逼人的目光。
“怎么办?怎么办”放学的路上,我心事重重。忽然,我眼睛一亮,平时我的试卷都是爸爸签的名,爸爸的笔迹我非常熟悉。这次,我的试卷不给爸爸看,自己模仿爸爸签个名不就可以了?再说,老师要检查几十份试卷,哪会那么仔细看呀?对!就这样决定了吧!
第二天,我拿着自己签名的试卷胆战心惊地交给了老师。老师接过试卷,眉头一皱,我心一惊:“完了!”果然,老师指着爸爸的名字问:“这儿是怎么回事?”“是我我”我结结巴巴,头始终不敢抬起来。好久,耳边传来一声:“你跟我出来一下。”我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出教室。老师似乎没有刚才那么严历了:“是怕爸爸骂你吧?”老师接着意味深长地说:“一次没考好没有关系,但不诚实可不是件小事,从现在起,做个诚实的孩子好吗?”我抬起头,正遇上老师鼓励的目光,从这目光里,我懂得了许多、许多。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是它却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是老师真诚的话语,它时常激励着我要做个诚实的孩子。
现在,交通工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便捷。到什么地方去,特別是在城市,人们很少再安步当车了。坐个公交车,搭个出租车是常事。
同吃饭、穿衣及住房一样,从乘交通工具方面也可看出人的特点。比如,从郑州到广州旅游,甲坐飞机,乙乘火车,丙坐长途汽车。单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最起码,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经济条件不同吧。再比如,如果一个人出差本来有条件坐飞机的,可他只坐火车,那可看出他比较节俭。让一对农村老人坐飞机去旅行,那可看出他们的子女很孝顺,同时经济条件也不错。某人的经济条件许可,但他总是骑自行车上下班,不管是刮风下雨,不坐出租车,他大概是有锻炼身体和保护环境方面的考虑。
--个同学在一篇中写有这样一段话:一天,一个邻居跟我爸爸说:“你赖好也是一个局长,每月好几千块钱,怎么还骑这么破一辆车子一一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由此,我们可知这位局长“爸爸”是艰苦朴素的,不像有的人那样爱张扬排场。
如果有兴趣,你可抽空看看你们校门前停放的车子,从牌么车型、新旧等方面,推测一下车主人的一些特点。然后再跟踪验证一下自己的看法,那一定是很有趣的!
换位思考是现在很多人缺失的一种能力。人们会在为人处事、学习生活中不停地抱怨别人,却很少有人静下来思考思考,如果你是他,你会如何?换个角度,换个角色,你会发现一个不同的世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我们往往觉得别人的行为不合自己心意,但又有几个人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在别人那里如何呢?换位思考,换个角度,换个方位,你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也有很多。一味地怪罪别人,而不找自己的原因,只会让事情更加糟糕。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在互不理解中不知觉地发生。人们因为不理解而产生矛盾,从而引起事端。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处理方法既不是放任矛盾激化,也不是怪罪他人,归咎于他人,而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找自己的原因,首要的一点就是将自己当做别人去思考,用归咎于别人的方式来归咎于自己。换位思考,换个角度,换个方位,找到问题的'关键,学会理解别人,能使你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如鱼得水,一帆风顺。
但仅仅发现自己的问题是不够的,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通过不断地经历,不断地修正,最终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才是改正的目的。如果与你发生矛盾的是你的家人、朋友或是和你关系较好的人,你还可以用同样的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发现他们的问题,适度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帮助他们与你一同进步。
换一个角度,换一个位置,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也可以避免很多愚蠢的事情发生。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一位太太总是对她身边的人抱怨说对面的另一位太太懒惰,永远洗不干净衣服,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偶然间发现其实是她自家的窗户玻璃上有灰渍,反而显得对面的衣服不干净了。这只是一件衣服,可当窗户变成隔阂,衣服变成朋友的时候,我们这样做的后果,就绝不会只是擦掉灰渍能够解决的了。灰渍擦掉与否,隔阂还在,而这份友谊也许就无法挽回。
换个角度看别人,仔细想想事情本身。也许在你抱怨的过程中,你已经错过了沿途的无数风光。做一个会换位思考的人,让自己的人生路走得更加轻松,更加舒畅,饱览风光,收获属于自己的亲情与友谊,也让你身边的人们和你一同快乐,一同进步;再看这个世界,也并不像之前的暗淡,而是在人与人的宽让、理解、互助下镀上了光彩。
人们的特点大多是通过动作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动作的描写,重视动词的运用。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当站长把荒岛上精心培育出来的一个西瓜切成薄片盛在瓷盘里端给大家的时候,“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里,作者之所以能把战士们珍视自己劳动果实的喜悦心情刻画得格外逼真,主要是在于极为恰当地运用了“笑、捏、闻、咬、端详”等动词。由此可见,选好动词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要想选用好动词,最关键的是要观察准确。你也许对这样的例子并不生疏:课堂上,老师做了一个动作,让同学们找一个动词来说明,结果往往会出现用几个动词的例子。这就说明不少同学没有观察准确,因为一个动作只能用一个准确的动词。
观察准确是用好动词的前提,但理解准确词语也很重要。比如,“捏、拧、揪、掐”这些动词代表的动作虽然基本上都是那么几个手指头做出来的,但意思根本不一样。如果理解不准,就是观察准了,恐怕也难以用准。
理解词语,不但靠词典,更要看它在实际生活中是怎样运用的。词典里的意思是词语的“死”意思,而词语的“活”意思是词典里没法查到的。比如,说“小鸟掠过水面”中的“掠”字,字典里的解释是“轻轻擦过或拂过”。而那种翅膀一动不动,从高到低,儿乎贴着水面,然后又猛然飞高的敏捷,任何词典都是无法写出来的。只有当你在生活中亲自看到这种情景时,才会理解词典中的“掠”字,才会用准它。
当你既观察准了,又弄准了词语的含义,才具备了用准词语的条件,才可以从众多的近义词中挑选出最准确的那一个。
语言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但有时语言也有假的;动作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但动作也可以是装出来的;穿衣戴帽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但衣帽也吋以不是自已的……也就是说,在表现人物的特点时,上述的外在特征部有一定的虚假性、可变性;只有一点是假不了的,那就是事实,就是让人物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来展示自己。是高大,是渺小;是君子,是小人,只要看他日常的行为就可以了。
那么,怎样通过事情来写人物呢?
通常,我们可以这样来写人。
首先,是一人'事。也就是说,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就拿《妈妈的心》这篇作文来说吧,作者通过“妈妈”主动纳税这件事来表现“妈妈”的热爱国家。事件很典型。通过“妈妈”的语言、行动以及周围人的'态度,把“妈妈”的形象刻画得很饱满,很坚实,让人肃然起敬。
其次,是一人二事。也就是说,通过两件事来表现人物的一个特点。就拿《粗心的爸爸》来说,从作文的题目我们就可看出,这篇文章主要是描写“爸爸”粗心这个特点的。作者选择了胡子刮了一半与別人去谈话和出差错穿了妈妈的鞋这样两件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令人信服。之所以要明两件事来表现人物的某个特点,是因为只写一件事显得单薄,似乎说服力不强;用两件事来写,就显得“人多势众”,根据充分得多。当然,如果写三件事,也并不为多,可能会更好一些。不过,需要说明的是,采用这种方法写作,事件要短小精悍;否则,洋洋洒洒,就太涨篇幅了。
再次,是多事多特点。即通过一件事反映人物的一个特点,多件事反映人物的多个特点。比如,《我的妈妈》就是通过“热爱自己的工作”、“万金油”、“教我学做人”三件事来写妈妈多个特点的,也很成功。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让人物能得到立体表现,给人的印象比较全面。
最后,是“多略一详”法。即略写人物的多个特点,详写人物的一个特点。《妈妈不只是半边天》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读者既可全面了解你笔下的人物,又可详知人物的某个特点,兼具上面几种写法的好处。
就写人来讲,大体就是这几种方法,而我们用得最多的是首末两种方法。但究竟要用哪一种方法最好,是根据你掌握材料的性质决定的,也没有一定之规。
体型和相貌,是一个人区別于另一个人的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成功的描写往往能使人过目难忘。
《二国演义》巾刘备的长臂、关公的红脸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水浒传》中武大郎的矮小、鲁智深的魁伟都让人记忆久远。一个同学在作文中说,他的爷爷“是个大髙个儿,出入房门总要弯着腰”。你看,就这一句话,就使“爷爷”的形象一下子鲜明起来。
你在学习描写人物的身体特征时,可以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开始,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比方说写面部,可以分别从眼睛、鼻子、嘴巴等方面写起,形成几个小中心区。以眼睛为中心,可以顾及眉毛、睫毛、眼窝;以嘴巴为中心,可以兼顾牙齿、唇形等;以脸庞为中心,可以注意额头、曲颊、下巴、酒窝等。在进行这些描写的时候,要特別注意抓最明显的特点。比方说,某人脸上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有个痣,那就写那个痣:它的位置、大小、颜色,给人的印象等。如果鼻子有特点,就着重写那个鼻子。需要提醒你注意的是,眼睛是人心灵的天窗。机敏、迟钝,聪慧、愚笨,修养如何,生活幸福还是艰辛等许许多多的信息都可从眼睛中传达出来。
另外,皮肤、手、脚也都是人们生活的见证,也要注意描写。作家李準的《手》那篇文营,大家可能看到了吧,写得多好!
通过练习,我们在掌握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以后,到具体写人物时,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要抓住某个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就行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