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随着悦耳的上课铃声,我们站好了排,走进教室,开始上课了。
此时的老师打扮得也格外漂亮,说话的声音也特别好听:“同学们,我们今天做一个实验。”说着,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铁锤锤蛋锤不碎”几个大字。
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有的同学说:“铁锤锤蛋,连3岁小孩也知道谁胜谁负,今天老师怎么了?怎么变得这么笨了呢?”有的'同学附和地说:“是呀,说得对极了!”还有的同学故作神秘地说:“说不定呢,老师知识那么渊博,怎么会错呢?”再看看班上那些小文学家、小科学家也正在抓耳挠腮,想不出个头绪。你别说,此时,我也正纳闷呢!
老师小心翼翼地把道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鸡蛋、一个碗口大的铁锤拿出来。老师向我们摆摆手,这时,教室里一下子就静了下来,甚至连掉下一根针都能听见。大家屏住呼吸,睁大眼睛,望着那个红皮鸡蛋。只见老师拿着铁锤,使劲向鸡蛋上砸去,结果鸡蛋立刻碎了,老师的手沾满了鸡蛋青和鸡蛋黄。
这时,不知谁说了一声:“老师输了!”我们班的同学议论纷纷,有的说“老师这下子可输定了!”有的说:“这下看老师怎么说。”还有的说:“这回老师可没法下台了。”
5分钟过后,议论声停止了。
老师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看我说得没错吧!”“没错?鸡蛋都碎了,还没错?”我的心理充满了疑惑。“你们把铁锤锤蛋锤不碎,理解为蛋不碎,但我却认为是锤子不碎。”同学们这时才恍然大悟,纷纷点头。
课后我想:“中国文字可真是奥妙无穷啊!看来我以后还要好好学习呀!”
这件事太有趣了,至今使我难忘。
准备的材料有马铃薯、四罐盐和三个大量杯。盼星星,盼月亮,实验终于开始了,老师先在1号、2号、3号杯中灌入同样多的水,“看仔细了!”紧接着,老师在1号杯中加了一勺盐,在2号杯中加了2勺盐,在3号杯中加了三勺盐,然后再把切成片的马铃薯轻轻放入这三杯水中,只看见1、2号杯中的马铃薯没沉下去,也没浮起来,就在水的中间晃。而3号杯中的马铃薯就比1、2号杯中的浮的高,看到这时同学们的眼睛都瞪得像葡萄那么大了,有的同学甚至发出“啊 ,哇”的叫声,这时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大家考虑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
大家想了好久也没摸到一点头绪,老师见我们想不出 ,就说:“让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吧!”只见老师在1号杯中又加了一勺盐,共两勺,在2号杯中加了一勺盐,共三勺,在3号杯中加一勺盐,共四勺。然后,再放入马铃薯, 1号杯中的土豆在水中偏下的位置,2号杯中的土豆在水中晃,3杯中的土豆浮在了水面上,这时,又有一些同学,似懂但又不太懂,老师也没向大家提问题,继续做实验,他在1号杯中又加了一勺盐,这时,土豆似乎比刚才浮的高了些,它在水中央晃动着,老师又在1号杯中加了一勺盐,土豆又浮起来些了,就这样,土豆浮在了水面上。
老师没有说话,也许是想让大家考虑一会儿吧,渐渐地,有人想到了答案,后来,有更多的`人把手举了起来,老师请了我,让我回答,我说:“是因为盐是一种有浮力的东西,所以盐加的越多,水的浮力就更大了,土豆也因此会浮在水面上了。”“非常好,大家也应该知道这节课让你懂得了一个新知识。”后来,老师还为大家介绍了死海,因为海中有大量的盐份,所以称死海为淹不死人的海。
今天,我又知道了一个新知识,这真是一节令人难忘的科学课!
我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自然也就不喜欢上课了。然而,那一节有趣的科学课让我永远难忘,也是从那以后我对学习慢慢地产生了兴趣。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上了讲台,沸腾的教室立刻静了下来。和往常一样师生相互问了好,之后老师打开播放器,立刻传出了“汪—汪—汪”狗叫的声音,然后问:“同学们知道我们是怎样听到这声音的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当然是用耳朵听到的”,“哈哈哈…”全班再次沸腾。老师又问:“那么,谁知道我们为什么用耳朵能够听到声音?而用眼睛、鼻子和嘴巴却听不到呢?”全班立刻无声。“那么,这节科学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声音从哪里来》”。
接着,老师说:“我们现在来学习耳朵的结构。”老师边说边画。我瞪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老师的仔细讲解使我慢慢地明白了耳朵为什么能听见声音。原来耳朵分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组成;内耳有耳蜗,耳蜗又连接听神经。我还知道了声波通过外耳传到鼓膜引起鼓膜震动,鼓膜震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又把声音信号传给了大脑,这样,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原来,耳朵听到声音要经过这么一个复杂的过程啊,我们一定要爱护我们的耳朵、保护好我们的耳朵。
接下来老师带我们用简单的白纸、细绳子、塑料瓶和一小块布等原料做耳朵听音实验。我和大家一起忙个不停,我们终于听到了声音,也更加明白了“声音是从哪里来的”。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沉浸在浓厚的兴趣里,多么有趣的科学课呀!这节科学课让我爱上了学习,更让我难以忘记。
“是”,同学们响亮的'回答。
老师这才走进来,登上讲台,飞快的,工整的写了三个大字:时**。嬉皮笑脸的对我们说:“这是我的大名,大家以后可以叫我时老师。对了,以后我教大家科学。“
“学科学是为了什么那?“时老师问。
“有人说:学科学只是为了增加成绩单上的分数,其实不是的。学科学是为了用于生活。”大家掌声雷名。
“我教大家科学,并不像其他老师一样,只是让大家去死记硬背,那样是没有丝毫作用的,我们要活灵活现的去学,去理解,去应用。现在开始让我们来一起探索科学的神秘吧!”说完他对我们摆了一个剪刀手,我们一阵哄堂大笑。
从这第一课开始,我就喜欢上了科学这一学科,而且成绩一直都是很不错的。当然,这一切还得谢谢我们班主任老师对我的特别”照顾“吧。因为我那时很调皮,他就把我调到了最前排,而时老师一直认为坐前排的都是好学生,所以每次提问都问到我。
正如我们喜欢时老师一样,他也很喜欢我们,因为他总是给我们做小实验,什么土电话呀,跳动的豆子呀!土壤的养分呀。
好戏不长,时老师只教了我们一个年度就被调到别班了,虽然如此,但我还是很尊敬他,不管在校外还是校内,每次见到他,我都远远的站定问好。
感谢我的时老师,您开启了我探索科学世界的大门,我会永远记住您!
要说我以前最喜欢上的课,那当然是科学课,因为我们的这位科学老师非常幽默,而且还会让我们在课上做有趣的实验,到现在我还深刻地记着在四年级的时候的一节课。这节课上,老师让我们做“糖画”,这可令我们兴奋不已。
在我们一进教室,第一眼就看到了桌子上的'酒精灯、勺子、牙签、白纸和白糖,我们都立刻明白了,都想立刻尝试一下,但老师却不是这样想的,他要先把课讲完,再讲解实验步骤之后,才能让我们开始做实验,可我们那里听得进老师讲的“题外话”,根本没心思在听,想早点切入主题,科学老师仿佛看透了我们的心思,便停止了讲课,说:“既然大家都想做糖画,那我先把实验步骤讲完,就开始动手实验吧。”,听完实验步骤,我们便开始兴致勃勃地做了起来。
我们组的组长用勺子摇了一勺白糖,放在科学老师点燃的酒精灯上,然后,他还拿着勺子在火焰上摇一摇,我拿起一根牙签,在这里面慢慢地搅拌着,这白糖慢慢地从白花花的一堆,短时间内变成了透明的,再后来,就变成了和食用油一样颜色的糖浆,我们立刻把好不容易做出来的糖浆倒在纸,它变成了圆形,再在它的一端插上一根牙签,这样也就做了一个棒棒糖。我们的第一副糖画便完成了!
因为我们组有6人,所以我们打算再做几个,可我也想去看看其他组的情况,所以到其他组那里去瞧瞧。我走到了最后一组,可我没想到他们居然会把白糖烧焦,一股煤炭的味道,还一直冒烟,呛得我和他们一直咳嗽。
这时,我突然想起糖画差不多干了,所以急急忙忙回到了自己的组里,可那些女生却已经开始吃了,还不停地说:“好吃、好吃、好甜、好甜。”而我和其他男生也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块,在哪里津津有味地吃着,我们组没了讲话的声音,只有咂嘴的声音,除了有时的一些讨论。有些同学的糖碎片粘到嘴边都是,惹得别人哈哈大笑。大家都沉浸在了糖的世界里。
由于我对“糖画”十分感兴趣,所以上网查了一下:糖画在流传过程中,又巧妙地吸收皮影和民间剪纸的表现手法,使糖画艺术日趋完美,这使我更加喜欢糖画,也非常佩服糖画的历史。
“洗洗衣服,搓搓搓……”上课的乐曲声响了,同学们像一匹匹小马似的,争先恐后地跑进教室,科学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满面春风地走来,手里抱着一大堆电器教具,同学们想这堂科学课一定很精彩!
首先,潘老师站在讲台上,让我们观看两只一号电池,一盒小灯泡和许多根电线。他面带笑容的对大家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实验。”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更是不知道老师要做什么实验,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一会儿,老师让每个小组的材料员到讲台上领实验材料。紧接着,要求我们自己动脑筋,想办法使小灯泡“自觉”地亮起来。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把干电池包装拆开,放在桌上,便七手八脚地弄了起来。我们先拿来一根小电线,把它压在干电池的锌壳下面,把小灯泡放在干电池的铜帽上,再把电线的.另一头放在连接点上。令我们惊奇的是:小灯泡居然没有亮。我们不禁心慌意乱,几个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老师仿佛看穿了我们的心思,走到跟前鼓励地说:“别慌张,按顺序再认真检查一遍。”听了老师的话,我仔细观察,原来是电线没有准确放在连接点上。
找出了原因,我们振作精神,又开始第二次实验。同学们按着顺序,一步一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准确无误地连接好。“啊!我们终于成功了!”我们拍手叫了起来,高兴得心花怒放。
这堂生动的科学课,不仅使我明白了电从电流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初步了解了“电是怎样流动”的科学道理。更教会了我在学习上,一定要多动脑筋,要自己动手,要知难而上,永不后退!
四年级,我们班来了位新老师——晋老师,她教我们数学和科学。晋老师说话既精辟又和蔼,她对数学知识十分了解,时常给我们出奥数题来扩展思维。她不仅布置的家庭作业特别少,还对学生特别亲切,所以深受同学们喜欢。记得在那年冬天,几乎没怎么下雪,到了本该春暖花开的时候,却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小雪。同学们都想下课出去玩雪,但出乎意料的是,晋老师竟然主动提出讲完科学就提前出去赏雪!同学们不仅对这位新老师更加喜爱!
一提起晋老师,我最先想起的就是一堂有趣的科学课。一直以来,我认为上科学课是最无聊的事,一翻开书,那一列列,一行行蝌蚪般的文字便令我望而生畏。硬把知识往脑子里塞,实在是枯燥乏味的过程,你看——读一遍,便想把书合住,读两遍,便想出去玩……如此反复读下去,不但一点儿收获也没有,还浪费了大把大把的时间,这可真是令人头疼的事。不过,自从上了晋老师的'那堂课,我便爱上了科学课。
科学课,我们照例要背一些知识,不过,晋老师教了我们一个新招——理解记忆。只见科学书上印有一个插图,记录了蝴蝶生长的全过程:卵——幼虫——蛹——成虫,我们的背诵任务就是这些。晋老师先让我们看书读,然后看着书上的插图背,最后看着黑板背,再有慢到快。在背诵过程中,我脑子里不仅浮现出一组连环画:一个圆圆的卵里,爬出一只令人望而生畏的毛毛虫——蝴蝶的幼虫,这个幼虫经历几次脱皮,把自己结成蛹,挂在树上,过了几天,幼虫破茧而出,成为成虫,也就是漂亮的蝴蝶,然后蝴蝶再生下卵……周而复始,大自然向我们展现了许多神奇的事情。
同学们越背越快,也越背越有兴趣。这不再是背书,而是一场游戏,谁背得熟练,谁就是冠军!在我们忘情地背的同时,读书的诀窍——理解,也悄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任我们细细品味。
这真是一次令人终生难忘的科学课!
叮铃铃、叮铃铃,开始上课了。科学老师一进门,我们就嚷着要做放大镜烧纸实验,因为上次课老师已经答应了我们。随后老师就带我们去了篮球场,此时同学们欢呼雀跃,已经迫不及待了。
边走我心里边嘀咕:“这一个普普通通的放大镜能把纸烧起来吗?”很快,有一个同学的纸已经开始冒烟了,白色的纸上已经燃烧了两个窟窿,他一蹦三尺高,蹦啊跳啊!大家纷纷走去看,不由得羡慕起来,你一句我一言,议论纷纷,好热闹啊。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纸,拿出放大镜,对准。开始烧纸了,但等了很久,还是没有烧着。我的心着急起来,怦怦直跳,简直像热锅上的蚂蚁。我觉得我的放大镜有问题,就摸了一下纸被烧的地方,“啊,好烫啊!”我大叫了一声。虽然手被烫了一下,但是我心里想:“我可能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可就在这时,讨厌的风把我的纸吹走了,你说气不气人!我急忙去追,生怕我的纸被风刮到天空中去。还好我又捡回了纸,可摸了一下,又不烫了!我对风说:“马上就要成功了,都是被你害的!”
唐堂量对我说:“烧纸要有耐心,手拿着放大镜举高一点,聚光点越小,烧得就越快。”我知道他很热爱科学,听他的准没错。于是我又接着烧纸了。我稳稳地摆放放大镜,用力地举着,眼睛死死地盯着白纸,心里情不自禁地默念:一定要燃起来呀。过了一会儿,叮铃铃、叮铃铃,下课了,就在这时我的纸居然烧着了,我的心也像那小小的火苗一般,兴奋极了。
我心里想:“做什么事一定要有耐心,才能取得胜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