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 天气晴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的班主任。她留着披肩的长发,一张瓜子脸,双眼皮、大眼睛,匀称的身材 配搭着好看的五官显得美丽又可爱,她就是我们班主任李老师。
李老师是教我们语文的。起初,同学们不太习惯换了新老师,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讲课,课余的接触慢慢熟悉和习惯了。觉得李老师是一个很好的语文老师。记得在她教我的第一次“学咏春拳”中,因为我在写作时语句有重复、标点有时用得不够正确、内容不够充实。李老师都会仔细地帮我批改,在重复的'句子用上“删除”号,用错的标点也帮我纠正,并要我在课余作业时间重新修改、充实内容,使我加强练习,不断进步。
经李老师自我介绍,她的教龄不长,可她对工作非常严肃、认真。课余时间对我们却非常和蔼、可亲。我心目中的李老师是一个最好、最美的老师。
薛老师是我们的新班主任。
她对我们的学习很严格,连个标点符号或一个字忘写了,也算错。还有规定,如果有句式或者写段话,有几行,就要写满。薛老师不瘦也不胖,她喜欢穿白色的高跟鞋,白色的衣服,橘色的连衣裙,她的头发很飘逸,显得很年轻。看不出她有三十三岁。
她对我们的学习也很宽容——发奖卡,或礼物。比如三号本一百分,导学A加,零号本默写三次一百等,都能得到一颗星,最好的是周练九十分以上能得两颗星。只要五颗星就能换礼物,只要五张卡就能换一颗星。薛老师无论班级大小事情,都是她自己来做。还有薛老师不喜欢听别人打小报告。
每当我们得奖时,她的脸上就露出灿烂的笑容。薛老师很会推荐书,她推荐的书有:《特别的女生——萨哈拉》、《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 三本书,虽然只有三本,但这三本书给了我无比的做人道理。
这就是我们的薛老师。
一说苏东坡,我们最先想起的总是他在诗词方面的卓越成就,从《水调歌头》到《前赤壁赋》,篇篇都是精品。但是,我今日要说的是他本真的性情。
苏东坡的一生可谓是起起伏伏,二十一岁高中进士,从此仕途火红,一路迁升,但在四十三岁时却锒铛入狱,侥幸出狱后更是屡次遭贬,元佑年间太后摄政,苏东坡再次春风得意,高任三部尚书,但太后逝世之后甚至被流放到边境,和黎人共居。但是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与厉害谋算,与苏东坡的人品是格格不入的,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他却高高超越于政治勾当之上,不同流合污。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深深影响着苏东坡,无论官职高或低,他总能真正地生活——为人处世,不拘泥于俗套;时常口不择言,但对任何人都不会产生忿恨嫉妒之心,淳朴自然。当他身居太守,他还帮欠债人卖扇子,还做了一系列工程的规划,实实在在的为百姓造福;当他流放边疆,他也时刻保持着自己的仁爱之心,当他听说当地有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时,他即刻致信太守,并成立了一个“救儿会”,以资助贫苦的孕妇。这让我想起了《种春风》一文中,一个刚刚解决温饱的农民将自己的钱捐给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人。虽然苏东坡的温饱不成问题,但他的爱心不也是在此时此刻播种在了人们的心中吗?爱心是可以传播的,虽然苏东坡没有一官半职,但他也在努力献出自己的力量,也在将“仁爱”真真正正的体现!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这句话是子由认为苏东坡自喻中最恰当的。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犹如清风一般。他的笔是一柄锋利的剑,不带钝角,任何一件作品都是他本性的流露,不加隐讳,哪怕有再多再重的后果也都会置之度外,他保持着他天真淳朴,终身不渝。
苏东坡不仅仅是一个才子,他还是百姓之友,还是政治家,还是主张仁爱的佛学家。苏东坡留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长篇的诗文,还有为人处世之道。苏东坡虽然不能复生,但他的精神将会永远留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枳。”在中国流传已久、妇孺皆知的古代歌曲中,我们仿佛回到了当时。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荣归故里。而如今家喻户晓的花木兰已经在中西方分别拍成电影,但人物形象却有所不同。
中国版的花木兰电影主要宣扬了“孝”与“义”,在整部电影中赵薇主演的花木兰刻画出她对父亲的爱、对朋友的情、对匈奴人侵略中原的愤慨,那灰烟寥寥,血流成河的战场上,勇敢的花木兰从一名普通的战士屡立战功,最后被封为大将军,他宣扬的是中国的传统礼教“以孝为先,以德服人”,尽管其突破了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但从人物个性的刻画上,他仍然突出的是民族的气节、传统礼教的思想。
看完美国好来坞动画大片《花木兰》后,我的体会完全不同,这里的花木兰调皮、搞笑,个性十足,让我的无比喜欢,这里的花木兰让我看到的不象传说中的英雄,更象生活中个性十足的朋友,他更接近于真实,看后让人感觉轻松,与中国传统思想没有太多的联系,他崇尚的是个性,他刻意宣扬的是人的个性解放,倡导突破一切束缚,以个人的能力取得成功的个人英雄主义。
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来分析《花木兰》,中国观众可能会对美国好来坞动画大片《花木兰》不太适应,觉得有些离谱。但是个人英雄主义也并不有损花木兰的形象,同样可以自圆其说。这也正是以西方人的视角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意思之处。中国版的花木兰电影对“花木兰”这个人物形象塑造较以前也有较大的改进,也有许多成功的地方,我认为文化是多样性的,应该倡导和鼓励这种突破禁忌,大胆想象、发挥的做法,让中西方文化更多地交流、融合。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