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将“打小人”神化,其实此纯粹是民间习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冇小人搞搞震,而被“打”的对象,主要是二奶以及工作上的“金手指”。打小人的目的,就是要希望他们知难而退及抒发个人内心的不忿。
天文专家提醒说,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但气温变化比较大,尤其是晚上和中午的温差相当大,公众在穿着上要注意保暖。
我国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每年公历3月5日左右为惊蛰。惊蛰是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醒来的时候,惊蛰时节,气温和地温都逐渐升高,土壤开始解冻,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
天文专家忠告说,惊蛰时节,一些年轻人,尤其是姑娘们,往往在早春时节就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装,这种穿着其实对身体很不利。如气温太低,特别在阴雨绵绵的日子里穿裙装,暴露在外的肢因为风寒的侵袭而出现发凉麻木、行动不灵、酸痛等不适,特别是膝关节外皮下脂肪少,缺乏保护,对冷空气的侵袭较为敏感,受寒后更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久之会引发关节炎。因此,此时节在穿着上还是要注意保暖,以“捂”为主。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塑制春牛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 龟子报春活动。现如今,在一些农村仍有“鞭春牛”的风俗。
浙江地区迎春牛有其特点。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立春时节,民间艺人还要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后来人们根据历象推算当年立春的时间,在春牛图上表示出来,帮助农民了解立春的早晚。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礼·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 之祭也。”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社日, 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昨。”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 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摔瓶打罐扔脸盆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时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为这时人们都要把屋里的一些破旧瓶、缸、盆等扔出门外砸碎,以示除旧迎新。
杯盘碎片送朋友
丹麦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则说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深更半夜吃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夜全家团聚。到12点时,以教堂钟声为号,争着吃葡萄,每敲一下钟,必须吃下一颗葡萄,而且要连着吃下12颗,表示来年一帆风顺。
妇女坐上市长椅
西德人过元旦,要表演妇女夺权的喜剧。许多地方的妇女成群结队地冲进市政府大厅,闯入市长办公室,坐上市长办公椅,表示接管市长权力。
喝光余酒交好运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一年里交厄运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