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而且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而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就把七夕叫"魁星节 ",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相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关于魁星爷,还有一些传说故事: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甚至还写了一首打油诗取笑他的长相。但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则有点悲伤,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了。岂料竟被鳖鱼救起,升天成了魁星。
"晒书"的习俗也有一些有趣的故事:
《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是在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
李商隐诗中的"方信阮家贫",则另有其他的意思,说的是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 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竹梢随风轻轻摇,枝头祈愿路迢迢。牛郎织女鹊桥会,繁星明月映九霄。”
我与姐姐盘腿坐在家门前的石阶上,一边拍着手,一边唱着一首首古老的歌谣。清亮的月光洒在苍老的榕树上,一阵微风轻轻吹过,将斑驳的树影打乱在身旁的铺路石上,风中夹杂着一丝丝甜蜜的味道。我们站了起来,抱着满怀的甜味儿风,决定去繁华的大街上,体验一下七夕之夜的浪漫氛围。
出了小巷口,一股浓郁的爆米花香迎面扑来,我和姐姐也不由自主地随着香味挤到了买爆米花的队伍中。平日冷冷清清的小摊在今夜却显得格外的热闹。趁着排队的空余时间,我们怀着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身边排队的小情侣们:只见男男女女们今夜都打扮的十分美丽或帅气。这些小情侣们有的是十指紧紧的相扣着,脸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有的是幸福的相拥着,眼里饱含着浓浓的爱意;有的是你追我赶的嬉闹着,举手投足间无不体现了此时的快乐。
空气中弥漫着幸福的味道,借着风儿吹入了人们的心里。现在的七夕也不是小青年的专属节日哦!我与姐姐漫步在马路旁,就在昏黄的路灯下看见了两道熟悉的身影。咦?那不是楼下的吴伯伯与吴奶奶么?他们也是来过七夕的吧。
只见吴伯伯从口袋里颤颤巍巍地拿出了一颗糖,将糖纸小心翼翼地撕开再放进吴奶奶的嘴中。对哦,伯伯跟我们说过,吴奶奶她从年轻到现在一直很喜欢吃糖,伯伯当时就是在30几年前的今天用几颗稀有的进口糖跟奶奶求婚的,当时奶奶可是高兴得都要蹦起来了。这件事情我们虽然已经听着伯伯念了几年了,但都还是不厌其烦的一直央求伯伯再讲一遍。昏黄的灯光照在奶奶脸上,照着她嘴角的笑意,时光也仿佛回到了属于他们的金色年华。
城市里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照亮了整个夜空,我抬头看了看头顶那一片闪亮的繁星,心想:牛郎与织女现在一定很幸福地相会在鹊桥上吧。街道上汽车的鸣笛声,小贩的吆喝声,人们的谈笑声以及天上的烟火声,此刻在我们的耳朵里,心里都交织成了一曲浪漫的七夕之曲。
七夕,让我们与爱携手吧!
“叮咚~叮咚~”一阵门铃声传来。我去开门,发现没有人。地上躺着一个粉红色的信封,上写: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王淅收天空银河上鹊桥北极星。我立刻拆开信封,一张纸从信封里飘落下来。纸上写着:
亲爱的王淅同学:
明天是七夕节,很荣幸您被我们的长老选中,去银河鹊桥上庆祝牛郎织女相遇。明天早上七点我会来接你。
北极星
一转眼就到了明天。我洗漱完毕,又听见了门铃声。我开了门,一颗白白胖胖的星星站在门口。他说:“我是北极星,特意来接你去银河。来,坐上飞天扫帚,我们出发吧!”我坐了上去,扫帚立马就飞起来,往天上的银河飞去。
到了鹊桥旁,我看见那里有许许多多的星星在布置场景。他们五颜六色,如海里的彩色贝壳一样晶莹。一颗星星在为织女化妆,把织女打扮的美貌天仙。还有许多星星在装饰彩灯,准备食物,忙得不亦乐乎。
激动人心的时候终于到了。傍晚,织女开始走上鹊桥。我与几颗星星一路护送。忽然我看见前边有一个人影,仔细一看是牛郎。这就是牛郎织女啊!牛郎与织女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们幸福的拥抱在一起。
天色晚了下来,北极星送我回家。我想,这一天真的过得充实,过得快乐!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喜蛛应巧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蛛应巧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勤劳的小伙子叫牛郎,由于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嫂过日子。可是嫂子为人狠毒,不仅常常刁难牛郎,还让他干重活。最后嫂子还把牛郎赶出了家门,只给牛郎一头牛。但是牛郎凭着勤劳也终于能让自己三餐温饱。时间过得真快,牛郎到了该娶妻生子的年龄了,在那头老牛的帮助下,牛郎娶到了天上下凡游玩的仙女——织女,并且从此和织女过上了好日子,还生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夫妻两个,一个织锦,一个干农活,日子过得其乐融融。可惜天公不作美,好日子总是不长的,这件事被王母娘娘和玉帝知道了,他们派来天兵天将,硬生生地把好好的一家拆散开来了。牛郎虽伤心,但也无奈,这时老牛忽然说,在它死后,把它的皮扒下来,披在身上,就可以飞上天了,说完老牛就死了。牛郎含泪将老牛的皮扒下,立刻背上两个孩子就往天上跑。眼看,牛郎就要追上织女了,可是王母娘娘这时却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条望不到边的天河转眼就出现了,牛郎织女每天也只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如此忠贞的爱情终于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上天来为他们搭起鹊桥,使牛郎织女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同意每年七月初七让他们相会一次。
今日就是七夕,七夕也称乞巧节。在这一天许多少女会向织女祈祷,祈祷自己能有双巧手,在日后拥有千年不渝的爱情。读书人也会在今天祭拜魁星,希望魁星让他们考运顺利。
抬头望望天空,大家知道怎么在今夜找到“牛郎”和“织女”吗?若是晴夜,可在不受城镇灯光影响的地方,最好是天黑后两小时左右,在头顶附近,只要你细心观察,即可发现银河的中边和两边共有三颗明亮的星星。最亮的呈青白色的星星,并是“织女”,在织女的南偏东,有一颗微黄色的星星,就是“牛郎”了,而牛郎旁边的两颗星星也就是他们的儿女了。
仰望星空,浩瀚而美丽。细细沉思,我似乎能明白些为何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能经久不衰了,绝大多数都是因为七夕之夜的星空是如此美丽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