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个个民族都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不仅仅是民族,就连每个地区的习俗都是与众不同的,傣族热闹非凡的泼水节,东北的民间艺术-大秧歌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风俗。每个风俗都代表着每个地区的民俗特色,所以我们也应该尊重这些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
在我美丽的家乡,也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习俗:每当办喜事时,都要放最响亮的鞭炮。喜家会诚心诚意地给村民们递上请帖,收到请帖的村民便会准备好彩礼上门祝福。喜家还会请来许多亲朋好友共同来喝喜酒。大伙儿欢聚一堂,人们坐在结实的长板凳上,听着屋子里延续不断的笑声,心里也跟着乐开了花。人们面前放着一袋喜糖和一杯热乎的香茶。据说,这是喜家为了感谢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特意精心准备的,希望来喝喜酒的人家也沾沾喜气。到了最重要的环节:放鞭炮!喜家的男人提着一大摞鞭炮大步走向前,到了大门中间后,从裤袋里掏出一把打火机,将鞭炮小心翼翼地轻放在平坦的地面上。随后,男人轻松地按动着手中的打火机,火苗便快速地竖立在火机上,随着微风轻轻摇曳着,好像随时有可能熄灭。男人将跃跃欲坠的火苗逐渐对准大红色的鞭炮。顿时!“噼哩啪啦”的炮声响彻云霄,惊动了在大树上栖息着小鸟,它惊恐地飞走了。正在嬉戏的孩童们纷纷被可怖的炮声吓得魂飞魄散,个个像老鼠见了猫似的拼命冲进里屋。炮声的威力太大,地面上有时会轻轻震动,令人毛骨悚然。但是炮声越大,代表以后的日子会更加红火幸福,所以这也是一个好兆头。
各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希望大家能多多体验一下这些颇有趣味的民族呢!
“第四届闽南民俗文化表演”在同安区举行!我和爸爸、妈妈匆匆忙忙地赶到了体育场——表演场地。
舞台上,六十多岁的爷爷 、奶奶 跳起了欢快的车鼓弄,唱起了动听的南音;年轻的阿姨 转起了一百多个的呼啦圈;10岁的丁丁表演了优雅的柔术……其中,我最喜欢的是10岁的.可可那精彩的独轮车表演。
如此艰难的“独轮车技”都能学会了,那可可还有什么不会的呢?瞧:她拿起了一根绳子,要干嘛呢?原来,她要骑着独轮车跳绳!她的脚十分了得,又没涂胶水,可是一直就“粘”着独轮车—— 一边甩绳,一边夹起独轮车跳。
“1、2、3、……”我不由得开始数数,10秒钟竟跳了25下,实在是厉害!
不过,精彩的还在后头,她又拿了几个小路障,就地排得紧密。
只见她“刷”地一下,前后仅用几秒钟,马上就绕过了所有的路障,就到了另一边!接下来,她拿了八个饭碗,把一个碗放到了脚上,一踢,饭碗就完完整整地顶在了头上。
可是,当她顶起第三只碗的时候, “啪”的一声,不听话的碗摔到了地上。
大家睁圆双眼,嘴巴成了个大“O”。
“啪啪啪……”有一位观众看见可可开心的表情立马变得暗淡下来,便带头鼓起掌来。
接着,掌声雷动——这是一个个观众地真心鼓励!看:可可恢复了自信,双眼噙着泪花,骑上独轮车又开始了表演。
“有志者事竟成!”剩下的五个碗都稳稳当当地顶在了可可的头上,她又赢得了一阵阵喝彩!
“闽南文化表演”真有趣!它不仅让我目睹了表演者精湛的演技,还让我知道了更多的闽南文化……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后,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