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麦克林的研究,脑结构分为1.基本脑,2.中脑,3.丘脑,4.皮层,5.额叶。信息就是经过这5个环节,最后由额叶转化为自己的储备和应用。生物学的东西我理解起来比较费力。
我理解:用网购的过程来解释大脑的运行机制。
1.基本脑是相当于信息源,就是在网上浏览商品信息;
2.中脑就是下单,梳理了那么多信息之后,选了一件商品;
3.丘脑就是到了菜鸟驿站,货到了,但还没到你手里;
4皮层就是收到了,这个东西到你家了,但你没打开,没用,只是有那么一个东西的存在,像有的网购比较多的,就会出现买了东西丢在家里的角落里吃灰尘的,就属于无效信息。
比如,你和别人聊起你也买过一个扫地机器人,但长啥样,怎么用,效果好不好,你都不知道,因为你没有打开。
5.额叶,就是你打开了包装,查看了说明,并将它吃掉或者用掉,这才是变成了真正的有价值的知识。所以到额叶这个环节才是最重要的。
文中提到一个好消息:大脑的学习机制一生都可以保持充满活力的状态。不会因为年龄而衰退。
1、建立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学得很好。就是用好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相信自己,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预期越好,结果越好。这个尤其是对小孩子的教育,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明确意义。罗列学习的用处清单,短期的好处,长期的用处。比如打发时间、充实自己、提高认识,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期望去罗列,在显眼的位置挂起来,如自己的电脑显示器旁边,手机屏保、书桌抬眼就能看到的地方等等。
3、及时反馈。就是对学习成果进行奖励。比如,看了半小时,奖励一个苹果;看完半本书的时候,再定一个奖励;看完整本书,再给一个奖励。这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如小孩子看完一本书,就带她到哪里玩半天之类的\'。
只有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我们才能更聪明
有两个误区:
1、知识的错觉:你以为你知道。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看到知乎上的一些提问,你觉得看起来简单,觉得无非就是怎样怎样,但是真正你去写回答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清楚。
2、知识的诅咒:你以为别人知道。
比如,学医学的,他平时交往的同事大家一点就明白的事情,但要他说给一个完全没学过医的人去听,他就说不清楚,然后他还觉得不可思议。这个在大人和小孩的沟通中也非常明显。要改变的不是别人,而是那个“你”,怎么样把专业的知识,把别人不知道的知识转换成大家听得懂的语言。做到了才叫学会了。
如团队管理,就需要领导帮助团队成员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又不会觉得自己特别愚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