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要靠浓厚的兴趣支持。——松下幸之助
要从事科学研究,首先要有科学兴趣,再加上穷追不舍的好奇心。——丁肇中
兴趣是前提,训练是关键,习惯是保障。——李政道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莎士比亚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孔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张载
书味在心中,甘于饮陈酒。——袁枚
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刻刻追求新生活。——李大钊
对工作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困难、挫折,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回。——童第周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回忆。——歌德
如果没有需要克服的困难,没有需要解答的谜,没有需要洞察的奥秘,则任何事物都不足以引起我的兴趣。——毕加索
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爱因斯坦
就我可能回忆的,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期间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的多样的兴趣,非常热爱使我感兴趣的东西。——达尔文
有重要的独创贡献的科学家,常常是兴趣广泛的人。——贝弗里奇
自己感觉兴趣,是引起别人兴趣的首要条件。——维斯康特·约翰·莫里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各行各业都有精英。这些精英都有共同的特点:严谨和一丝不苟。就像相声大师侯宝林,他对待艺术的这种细心认真的态度,使他无愧“大师”称号。
一个人要想进步,要想在这个激烈竞争的世界中占有优势,就必须具备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因为这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成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前途。
一代文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可以说是治学严谨的典范。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他从未因自己特殊的身份而在教学方面有所懈怠,他总是潜心研究各个领域的学问,《牛棚杂记》是他比较得意的作品,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修改了多少次,纠正了多少回,大到整句整篇,小到一词一句。《古文观止》这部书季羡林也曾经批注了无数遍,为了力求完美,每次都会比上一次认真细致。
我们对大师充满了无限的敬仰,但他们超越于我们的往往就是他们追求精致的境界,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我们在钦敬赞美之余,需要做的应该是见贤思齐,使其高贵品质为我所用,这才更有现实意义。
令人倍感痛心的是,在当今这个浮躁且急功近利的时代,钻研精神,谨慎态度似乎不再是社会的主流,而哗众取宠,捞取名利,备受青睐。科学领域的论文抄袭、欺骗已经完全背离了科学发展的精神,科学被嘲弄,技术被玩耍。时下愈演愈烈的肥皂剧风潮已成为对艺术的无情亵渎。
我们唯有采取大师们严谨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追求精神,来洗涤我们内心世界的污垢,才能使这个社会真正得以进步,社会真正得以和谐。“嫦娥”何以飞天?“神舟”何以漫游?太空行走何以完美?北京奥运何以完美?这是我们无数具有追求卓越、严谨负责、一丝不苟态度的科学家、艺术家、普通工作者通力协作的结果。
在历史的发展的浪潮中,一个人要想名垂青史,一个民族要想求得生存,一个国家要想发展,不需要在启程的航船上带着太多行李,只需一颗严谨的心,一种敬畏的态度,成功必定在不远处“等着我”。
同学们!我们一生不可能只有鲜花和掌声,肯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态度,也就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成功取决于态度!在面对学习中的”拦路虎”的时候,有些同学往往采取的是消极的态度,他们不是去向同学们请教;积极地去查资料;问老师。而是埋怨老师出的题目太难,有意给他过不去。
老师玛利亚对斯格特说的话,让我记忆犹新。老师知道斯格特自卑后,便让他打开另一扇窗户,只见另一扇窗户外开着瑰丽的玫瑰花,从而告诉他应开另外一扇窗户,他的心灵开错窗户了。老师的话是多么引人深思,而男孩的经历又值得多少人为之深思!你换一种态度对人生,人生也会换一种态度对你。
有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小镇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受其父的严格教育,她父亲常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而这样的要求也许太严厉了。但是,正因为如此,40多年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一位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态度决定一切,正因为她父亲的严厉才使撒切尔夫人幼时养成了良好的态度,这种态度也无形中促使着她向顶峰攀登,使她无论在大的困难中学习,还是毕业后从事工作,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是最强的”。这才使她成为政坛上的一颗璀璨明星。
记得在釜山亚运会上,中国国家篮球队就吃了不良心态的亏。拥有NBA状元秀姚明的中国队势力远比东道主韩国队高出一大筹,但在最后面对韩国队的凶狠拼抢,只能望球兴叹,屈居亚军。比赛最后的想赢怕输的心态导致了这次失败。
从这些事例上,我到了态度的重要性,无论学习还是什么,积极的态度就是成功的保证。在学习中,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心态,遇到难题就退缩;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气馁,那么我们是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的。
同学们十年寒窗,态度将决定一切,虽然我们并不坚强,然而为了追寻自己的理想;为了实现人生的夙愿,我们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铭记着一句话——成功取决于态度。
在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人少而失败的人多。失败者往往抱怨命运的不公,却忘记了自己的弱点,特点是心理上的种种缺陷。错误的心态导致了机会的丧失,机会的丧失又导致了进一步的心态失衡,如此反复,恶性循环,致使失败一次次地落在他的头上。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我曾经以为准备只在于知识,但现在我知道更在于心理。积极的心态可以让人活的充实,自信、平和。心理学从某个角度说就是实践“认识你自己”这睿智的号召。
这学期的大部分课程是在介绍各个心理学派代表人物的模型中进行的,这些心理学家的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一个人健康心理的形成。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侧重以理性的态度对人的心理进行研究,探究各种心理的发生原因、发展阶段、外部因素、决定力量等一系列问题,条分缕析,层层推进,让我们对于心理健康有一个清醒正确的认识,并通过所学的知识理智的分析自己身上或明显或陷蔽的心理问题。可以说对问题的正视和分析是健康心态的形成先决条件,更是成功的基础。而特质学派、存在――人本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的模型则更具有方法论意义,或者说更具现实的可操作性。这些心理学家提出的模型既是科学,又是行动指针,对于想要成功的人,对于想要享受生活的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要想成功,首先是有健康的\'人格。而什么是健康的人格,以前一直是模糊不清的。通过对心理学的学习,这个问题渐渐明确起来,心理学家在进行关于健康人格的论述时所处的环境、情境各不相同,但这些论述却在好多方面不谋而合。这就使这个问题有了具有信度和效度的答案,就有了认真学习便能掌握,从而运用于生活实践中的前提。
我自发的形成的心理比较符合存在一人本主义的健康人格模型。对于这一学派的理论论述我情有独钟,刚一接触,就觉得于我心有戚戚焉。弗兰克说:“集中营的生活,显示出人的确有选择的余地,……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一不可能被剥夺。而“正是这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使得生命充满意义且有其目的。”这些话说得有理有据,又鼓舞人心。他不止告诉我们什么是健康的人格,更给了我们一条自由之路。自由的选择并为选择带来的后果勇敢的负责,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意义,使我们真正的追求到始终都在追寻的自由。在身处逆境时能有着隐忍和不屈的精神,可以通过自己对生活态度的选择摆脱困惑与痛苦的纠缠,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活的一部分,当我们坦然地接收苦难的时刻,苦难就不存在了。学会超越苦难,才能创造和爱人,才能活出意义来。
刚一接触到帕尔斯“此时此地的人”的模型,我就觉得以曾相识,约略想来,是在卡耐基的书中接触的。卡耐基的书给我很大的启发和鼓舞,其中的种种原则和信条让我为之叹服,其中就包含“活在今天”的原则。是呀,每一个幸福的今天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幸福的人生了,没有幸福的今天,谈何幸福的生活?因为拥有幸福的明天过于难得而在今天烦恼不已,人生就会在对幸福求而不得的痛苦中到结束。生活在今天,了解自己,坦率表达意见,对自己负责,不干预别人,这些信条指明了通向幸福的道路。
其它心理学家对于自由、勇气、爱、意志的论述为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心理健康的金光大道。我们具有了正确的认识,只差踏实的努力的施行。
最后,我想借用一个故事说明什么是积极的心态。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氐125度。她没有人可以谈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
两个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
一个人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她研究那些沙漠的植物,看日落,寻找海螺……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
这就是拥有积极心态而获得幸福成功的例子。
古代的科技如涓涓的细流,集合了先民的智能,慢慢累积成现代先进的科技,这些庞大的知识似一望无际的滔滔江海,且深不可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所能取得的知识、资讯也越来越多,各项领域就是一片片的汪洋越聚越多,最后一发不可收拾,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可能专精于每一项科目,但是只能把这当成目标,每天读书读得头昏脑胀、晕头转向,却还只是九牛一毛罢了,果然是“学海无涯”啊!
人自生下来就有不同的性向,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每人的兴趣 一定不会完全相同,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发觉自己的潜能与专长,以纾解自己因奋发读书而疲倦的身躯,好好的大显身手,在知识的汪洋中当一条蛟龙,在 篮球场上激烈的攻防战又是一只猛虎,到底鹿死谁手?非我莫属的自信,不打个大汗淋漓绝不罢休!在羽球场上,双方一来一往,打得我气喘吁吁,享受着流汗的痛 快!或是到野外露营趣,享受沐浴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沁人心脾的空气,全身脱胎换骨,看看山中的奇珍异草,使我整个人完全焕然一新,再次的.蓄势待发。
能拥有适当的兴趣及专长,可以适当的放松自己、陶冶自己,或者把他练成了自己专精的项目,成为第二专长,将来也可以赚钱餬口,为自己重新注入新的能量,继续朝前迈进。当然,学习是作为学生的我们最主要的工作,但是只知读书而不知道休闲,将知识运用在生活上的话,那就变成书呆子了。所以,若可以在自己的学业和 兴趣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不但可以兼顾学业,也可以使自己身心健康,生活充满趣味,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学业的钻研,可以充实我们的内涵;兴趣的养成,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若是在两者之中找到一个“相辅相成”的平衡点,生活一定会益加缤纷有趣!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老夫子这句精辟的论述告诉我们,真“不能”与假“不能”全决定于一个人的态度。
态度往往直接决定了一件事的后果。大学里的一堂数学课上,教授在临下课时将一道数学题抄在了黑板上。这是一道他多年解不出的难题。他告诉学生,做不出就不要勉强。恰巧有一个学生迟到了,没听见他的话。只以为黑板上的题目是作业,就抄了下来。出乎大家的意料,这位成绩并不是很优异的学生第二天竟是全班唯一做出这道题的学生。是态度创造出了这位学生和其他同学的差异,这件事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正确的态度与坚强,自信,智慧一样,是一个人心中贮存的一种品质。“为长者折枝”时,“不为”与“不能”之间看出一个人敬老的态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以看出孟老夫子做人处世的态度,齐宣王虚心向孟老夫子求教治国方略,可以看出他治国的态度。
正确的态度既然是一种品质,它就不能靠一时兴起的冲动,更不能急于求成。它应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点一滴当中,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正确的态度是一个人成功所必备的一种品质。成功的人大多经历过一段“瓶颈期”,所谓“瓶颈期”就是一段看似无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准备就绪,等待时机的非常关键的过程。“瓶颈期”最要命的地方就是它不知何时是头。其实许多人都经历过这种时期,可只有那些成功的人在这种时期中总保持着勤奋向上的态度,酝酿着自己的实力,也酝酿着未来。而相反有些人在这段时期中,习惯了安逸的生活,追求与进取的精神被逐渐磨去,过去所掌握的技巧与学识也慢慢退化待一直寻觅的机会从天而降时,他已无力去迎接他,把握他了。
态度决定命运。如果我们苦苦追寻的目标是一座导航灯,那么态度就是我们的交通工具。只有靠他,我们才能冲破重重困难,抵达我们心中的伊甸园。
什么是学业?什么是兴趣?古人云:“耳读书而聪,目读书而明,心读书而一,神读书而注,疑读书而辩,虚读书而莹,饥读书而饱,困读书而醒,愠读书而喜,愤读书而平。噫,余百首未闻道兮,惟读书以毕此生。”这表示读书很重要,是知识的来源,没有一个人是用不到知识,不用学习,不用读书的。
兴趣呢?虽说读书、学习是做学生的`责任,可兴趣不也是我们给自己的责任吗?兴趣不正是我们对那件事、那样东西有好感,会自动自发地去学习,去了解,在无知觉得状态下成为梦想的吗?所以两者都不可放手,然而要达到两全其美的方法只有一个----和他融为一体。
我曾见闻过一些同学的生活事件,他们的功课虽然没有名列前茅,但也都有中上,他们恰好有个共同点:喜欢体育。因为喜欢体育,所以请老师帮忙训练,认真努力,即使下雨,刮强风,仍不松懈,见有田径比赛,便踊跃参与,异无反顾。他们跟说:“该上课就上课,不上课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常常在篮球场上瞧见他 们正开心地挥洒汗水。
若我们跟他们一样做位利用时间,把握当下,上课认真,下课照样学习的人,以后的未来会是一个更有竞争力,各个腹中有诗气自华,是个新文明世界。
学业是给予我们丰富的营养果实,兴趣则是树苗,一步步往上爬,在云端的地方,鸟瞰边无边际的世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