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走在放学回家的小路上,眼前就会浮现出那一幕婴孩蹒跚学步的情景。那种莫名奇妙的信念就直涌上来。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晚归的鸟儿在歌唱,路边的野花在招手,这一切在眼前是多么美好啊!可是,我的心这是彻底充满了恐惧,以往笑口常开的我满脑子想的都因为那张才“8”字头的数学试卷:哎喏,这一次考的这么差,回去怎样跟爸爸妈妈交代呢?也不知道他们会怎样说,可怕对我有些失望吧?我边走边思考着,沿着那小路上的大树,思考着。离家越来越近了,我不敢想像这一切将会是怎样……突然,一个幼稚的童音唤醒了沉睡的我:“不行,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妈咪!我一定行!”我不敢相信,这句话原来出自一个一两岁正匍匐学步的婴孩嘴里。只见他离开了婴儿车,在小路上,摔倒了又坚强地站起来,一步,两步,跌倒了,又爬起来,继续学步…...看到这些,此时,我的心中不禁恢复了信心,迈着轻快的脚步迈向家中。
第二天,我拿着签了字,订了正的试卷来到学校,交给了老师。放学,我又轻轻走过小路,寻觅那把充满启发的童音。是啊!人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就会有美好的明天,何妨是一个匍匐学步的婴孩呢?
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许多绊脚的小石子;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有许多挫折与失败。但是,在挫折前勇敢地面对,你就会成功!
太阳像一只金色的轮子,高高地挂在天空。金水似的阳光泻满了大地,也在我的放学路上流淌……
阳光下的放学路可真美呀!阳光透过树隙,映在地上,仿佛是一颗颗碎金,在我不注意时被太阳神大手一挥洒了下来。这一颗颗碎金随着风儿,轻快地跳动着,舞蹈着。我想,要是我能捡十颗这样的碎金,再向太阳哥哥要一根阳光做的丝线来串成一串项链,那该有多好啊……
阳光下的放学路真是生机勃勃啊!只见阳光拍拍小树的肩膀,小树立刻挺直了腰;阳光亲亲小花的脸蛋,小花便乐得合不拢嘴;阳光拂过我脚下的这条小路,小路便变得平坦,感觉人走过去时的痒痒的感觉。花儿红、草儿绿,我的心更愉快。
阳光下的放学路可真多彩啊!红、黄、蓝、白、粉,各种颜色的鲜花争相开放:那粉粉的小得像天上星星一样的花儿,像小女孩细嫩的脸颊;那红得像火一样的花儿,和阳光手拉手,共同传递彼此的激情;那黄色的蝴蝶花,简直就像那可爱的花蝴蝶。时不时地会有蝴蝶飞来,在一朵花上歇歇脚,喝点甜甜的、凉丝丝的花蜜。蜜蜂也会闻着香味找到这里来,用小桶子装了满满一桶花蜜。有时,仿佛还留恋着这里的景色,可又想起了酿制蜂蜜的职责,便恋恋不舍地飞走了……
喔,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还想了很多、很多……
《放学后》,当代日本长篇小说,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的成名作。
东野圭吾(ひがしのけいご),日本推理小说家,1958年2月4日出生于日本大阪。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科。1985年以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得奖作《放学后》出道。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获134届直木奖。代表作有《白夜行》《暗恋》《信》。
第一次读东野圭吾的书,这本书让自己瞬间陷于推理的世界,无法自拔。
这本书主要以一名不爱教学的数学教师为主人公,对于主人公所处的高中环境以及部分生活环境设计了巧妙的推理故事。不仅惊叹推理的跌宕起伏,而且让我更能高中时期学生,老师的心理活动。
这本以高中时期为背景的推理书,让我想起来今年9月份电影院看的《声之形》,对于日本的高中生活以及学生的心理了解更充分。
总体感悟,这本书是一本清晰表达时代背景而又情节难以捉摸的推理经典。
炎热的夏天又到了,太阳又圆又大,一整天不知疲倦的烤着大地。我和来接我放学回家的妈妈一起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为了躲避太阳,我们一路寻觅着有树荫的地方往家走。
在这种炎热的天气,多么需要那些枝繁叶茂为行人遮挡风雨和阳光的大树啊,看着两边那些今年新栽的幼苗,想着那些去年栽了没多久就被拔掉小树苗,我想大声呼吁:为了环境,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请保护幼苗!我在心中祈祷:小树苗啊,希望你能借助农运会的春风,茁壮成长,早日为行人撑开一把把绿伞!
终于我们走到了一条两旁种有高大松柏的林荫大道上,我们的脚步慢了下来,想在这享受一片清凉。妈妈为我买了一支雪糕,我边走边吃,路两旁有不少乘凉的人,道路也十分洁净,行走在这一片清凉里,十分惬意。这时候,我看到了一位老奶奶为她的两个孙子打开雪糕后,随意把包装袋扔在了地上,我禁不住皱起了眉头,在这条洁净而整洁的道路上,那个雪糕袋显得特别刺眼,我忍不住攥紧了自己刚刚没有随手丢弃的废品,真想过去对那个老奶奶说:“请爱护环境,不要随手丢弃垃圾!”正当我以鄙视的目光望着那个衣着光鲜的老奶奶离去时,一个老人穿着柿黄色的马甲,佝偻着身子,出现在我的视线里。只见他慢慢地走到那里,艰难地弯下腰,伸出黝黑的手,捡起了那个刺眼的雪糕袋,又蹒跚地走向他的垃圾车……我也跟随过去,把自己手中的垃圾放在了他的车上,并对他说:“爷爷,辛苦了!”他对我露出了憨厚的笑脸。这一刻,阳光透过树叶,刚好洒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金子般的光芒!
放学回家的路并不长,但这一路的见闻让我感触颇多,我最想说的是:农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南阳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创造绿荫,美化环境,把一个美丽的南阳呈献给四海宾朋!
东野圭吾的《放学后》阅读完了,这是一篇十分细腻的文章,文字中间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一般侦探小说的冷静风格迥然不同,这也是东野小说的特点:除了推理与侦破之外,他的文章中总是体现了他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放学后》开篇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讲述校园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章中,除了主人公偶尔遭受不知名的偷袭之外,没有出现其他的案件痕迹,这常常令渴望尽早进入推理过程的读者有些不耐烦,然而,读完全书之后你会发现,东野的第一章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章里,书中各个人物依次出现,并且表现出了不同的个性,学生与老师之间或明或暗的冲突、现代学生的两性观念、老师心中阴暗的一面、每个人的个性等等,都进行了完整的展现,也为阐述凶手的动机埋下了伏笔,当作者在结尾处情节突然急转弯时也不令人感到突兀,大半功劳应该记在第一章的铺垫之上。
案件发生后,东野通过主人公和刑警的分析,一步一步进行推理,同时也一步一步地误导这读者。由于我自己习惯于边看书边自己进行推理,所以,对于主人公和刑警提出的嫌疑犯人选,我并没有落入圈套。然而,东野除了如此明显地误导读者之外,还在更深层次对我进行了误导,应当认为,这种误导是有意的,这从几个地方可以看出来:
1、每当主人公听说刑警获得新的线索时,总是迫不及待地进行追查,并且表现得非常紧张,这让我感到十分可疑;
2、主人公几次遭遇袭击、他与第二名死者互相交换了化妆的内容,这些都没有第三人可以证明,完全是他自己一个人的说辞,真实性令人怀疑;
3、刑警怀疑的犯罪嫌疑人,都是根据主人公的推断来锁定的,这让人感到主人公似乎在操纵案件的侦破进程;
4、每次刑警对证人进行侦讯过后,主人公都会主动询问侦讯内容,在他与惠子的对话中,对话内容都是围绕问题和答案进行,听起来很像是两名和作者之间的对话。除此之外,根据案情来看,主人公如果与惠子合作***人,完全有充分的作案时间。
至于动机,东野也通过其妻子的反常表现给出了暗示——于是,我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那就是,凶手就是主人公和惠子,犯罪动机就是,主人公怀疑自己的妻子与死者有染。但是,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是两名死者呢?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个锁抽屉的细节:主人公因为遭遇袭击,一直有给抽屉上锁的习惯,然而,当第一名死者被害之后,主人公的警惕性放松了,认为完全没必要给抽屉上锁;第二名死者死后,主人公又再次紧张起来,还是决定继续给抽屉上锁——这当然可以理解为主人公对袭击的恐惧,但是由于我已经被误导,所以我想当然地认为,主人公第一次解除给抽屉上锁,是因为他认为自己需要谋害的对象已经被***害了,因此心理上松弛了下来。
而第二次上锁又是为了什么呢?这里必须提到在给抽屉重新上锁之前的一个细节:刑警大谷曾经用一块白色的手帕擦手,而主人公对这块白色手帕产生了特殊的感觉,紧接着这个情节之后,就是主人公重新给抽屉上锁……根据以上推断,我得出了所谓的案件真相:主人公因为妻子红杏出墙,并且在校园内遭遇袭击,从而怀疑第一名死者与其妻子有染,遂与一直对自己有好感的惠子进行合作,进行了第一次谋***,并且放松了警惕,连抽屉也不再上锁;第一次谋***之后,他发现妻子的神态没有改变,说明与妻子有染的另有其人,于是进行了第二次谋***——这次谋***惠子也应当参与,这从第二次谋***前惠子特殊的神情可以猜测到几分;但是,就在第二次谋***之后,主人公偶然发现大谷刑警用来擦手的手帕竟然是妻子之物,于是明白与妻子有染的其实是大谷,自己的敌人并未消除,于是他再度紧张起来,重新将抽屉上所。
在整个侦破过程中,为了误导侦查方向,主人公总是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嫌疑人。至于关于密室的问题,既然主人公是与惠子同时发现的密室谋***,并且他们又是同谋,那么完全可以认为,所谓的密室一开始就不存在,雅美关于更换锁头的推断,只不过是为了提供不在场证明的一个障眼法。
由于做出了那样的结论,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我一直在等待着大谷刑警被谋***——意外的是,这种情形并没有出现。当高阳原子证明了密室更换锁头一事的确是障眼法,并且将此事告诉了主人公时,我为她感到非常担心——因为她的目击更加证实了我的推断,而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凶手”的主人公一定会将她***害以灭口——然而,意外又发生了,主人公虽然隐瞒了她的口供,却并没有***害她。这让我感到迷惑不解。
而真相也很快浮出了水面,当主人公在射箭场发现了那支箭的事情时,他头脑里轰然一响,我的头脑里轰然一响,至此,我才明白事情的真相:作案的人中的确包括惠子,但是与惠子合作并不是主人公,而是另一名学生——这从他们在案发当时的表现可以看出来。案件就这样被侦破了。
不能不佩服东野圭吾,他在最后才揭示真相,但是却毫不显突兀,一切都合情合理,动机也令人感叹,日本学生那种特殊的心态展露无遗,让人在叹息的同时也差生深思。
而关于其妻子的伏笔,也在最后得到了解释:主人公遭遇的袭击并非谎言,这一切都是其妻子与第三者之间的合谋,而主人公在最后终于遭遇了终极伏击,全文就此落下帷幕,留下一个惊心动魄的感叹号。
《放学后》全文采用的密室和不在现场证明都非常巧妙。在密室环节,用来构筑密室的木棒实际上只是伪装,真正构成密室的是箭;而不在现场证明这个环节,关于锁头交换的说法非常有说服力,并且这种说法并不是凶手直接揭露的,而是通过辗转再辗转,几乎让人毫不怀疑地揭示出来,这点很令人欣赏。
总的来说,《放学后》是一部逻辑严密、文笔细腻的小说,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值得细心品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