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热爱运动,平时常常陪我一起运动。
有时,妈妈陪我在操场上练跑步,教我蹲距式起跑,可是我一跑出去就差点儿摔跤。
有时,我们躺在草地上练两头起,让双手和双脚碰到一起。妈妈要和我比赛谁的手和脚碰在一起的时间长,可是没过几秒,我就坚持不住了,躺在地上直喘气。
不过,妈妈最喜欢陪我练坐位体前屈,因为这是我的弱项。我坐在草地上,双手伸向前,妈妈把我的背用力往下按,我疼得都快哭了。为了让妈妈一下我压柔韧的感受,我趴在妈妈背上,把身体重量也压在他身上,帮他练练坐位体前屈,妈妈疼得尖叫,我看着他痛苦的表情,哈哈大笑:“妈妈,你也尝到苦头了吧!你的柔韧性这么差,看来我是被你遗传的呀!”
妈妈像朋友一样陪伴我运动,困难的运动变简单了,简单的运动变好玩了!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打羽毛球,爸爸妈妈为了满足我的愿望,在上小学三年级时给我报了一个羽毛球兴趣班,每个周五晚上和周六上午练习,每次两小时,一打就就是四年,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现在想想,并不就是我能坚持,而就是爸爸妈妈的执着才换来我的这点小小的特长。特别就是最初的新鲜感过去后,反复的动作练习让我觉得枯燥无味,于就是我想放弃,但爸爸妈妈的严厉与鼓励使我不敢也不能放弃。最终天道酬勤,在一次羽毛球比赛中,我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让我收获了一份自信,给与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与力量。
从我三岁开始,每年假期,爸爸妈妈都会陪我远游。深圳,西安,北京,青岛,上海,香港,……记得每到一处游玩,经常很晚才能回到入住的宾馆,爸爸妈妈会安排我很快洗澡入睡,但他们却还在忙个不停,全家人换下的的衣服必须当晚洗干净,第二天出行的各种准备工作……忙忙碌碌中经常要到半夜才能入睡,第二天他们又不知疲惫地陪我踏上新的旅途。世界那么大,路途更遥远,他们愿意陪我去看看。爱就是什么?爱就就是陪伴!
小的时候,随着奶奶穿梭于两个城市之间,那种出门时候的期盼,旅途中的欣喜,回去后的留恋,让我深深的恋上了出行。
长大些,离开了家,来到陌生的城市。喜欢在家和学校之间往返,一个多小时的火车,看着路上再熟悉不过的风景,接触着周围不同脾气和性格的同路人,有一种收获,一点感悟。
一天天长大,更加的喜欢上了旅行,到了大学,旅行由短途已经变成长途。和同宿舍的几个姐妹,拎上书包就出发,火车一趟趟换,汽车一站站坐,那时候很辛苦,却很喜欢。玩够了,钱快花完了,带着疲惫的身体和兴奋的心情,回去,然后积蓄力量,准备下一次出行。
如果说以前的旅途经常换同伴,从认识他开始,旅途有了改变。
喜欢旅游,喜欢旅途中相伴的感觉。喜欢上了他,更喜欢上了有他陪伴的感觉。
出发前,我们聚在一起,采购着旅途的用品,我说,该为他准备点什么,他说还差些东西没有买齐,我想着他,他想着我。
旅途中,火车上,更多的时间他醒着我睡着,用他的话说,这叫养精蓄锐,等我醒了,他用他的语言,带我“看”走过的风景。靠在他肩上,仰头望着,他眼中就是我,我眼中就是他。
在路上,包他拿着,偶尔还要“拎”上我,问他累吗,他说就是一碟小菜,他拉着我,我靠着他,走过一处处的风景。
如今二人世界变成三人行,小小的儿子也加入到我们的世界,喜欢带着儿子到处游走,或许他还不能看懂路上的风景,但就是我想他一定能记得旅途中的感觉。我呵护着他,老公呵护我们俩,甜蜜的笑容,映上三个人的脸。
人生旅途,有过太多的人相伴,无论就是她还就是他,一路同行,感谢有你。
尊敬的老班:
您好!
此时此刻,您的高徒正坐在考场内给您写信。我觉得用这种方式,能更好地倾诉我的想法,表达我的心声:十分感激这三年来您的陪伴。
刚入初中,对于小学阶段学习态度存在问题的我,第一次月考,一塌糊涂呀!您没有责备我,而是给了我一篇题为《即使倒数第一,也别自我放弃》的文章,嘱咐我每天看一遍。您让我懂得了要做一匹骆驼,因为在沙漠的漫漫长路上,则需要长时间的韧劲坚持下来,前方一定会出现绿洲。”
老班您还记得吗,初一期末考试后,我在班里排在了中下游,对我来说那真是天方夜谭呀!妈妈、爸爸从您开完家长会后也开始在意我的学业了,对我有信心了。
初二很快就迎来了冬天。雪好大,在风中旋转、升腾,但对于我是丝毫感受不到它的抗争、斗志,有的只是酸楚。父亲下岗了,远走外地去谋生。我怎么也无法去面对父亲不在身边的现实,总感觉天塌下来了。每天上课都是一副睡不醒的样子,同学送我外号“大仙”。也许,你看透了我的心。
老班您还记得吗,那天,学校发了进步奖。您带着它,来到我家家访。母亲从您手里接过我的进步奖,脸上就像开了一朵花,久违的笑声回荡在我的陋室。您临走时告诉母亲,“你儿子已经上升到班里的中上游了,再努力就进入优等生行列了,考入市一中都有希望呀!”
老班呀!您不知道呀!那天您走后,母亲破天荒地为我做了一顿红烧肉。
初三年级的春天来的比往常早。一次月考,我偶然考了全班第一,您并没给我祝贺。月考过后,刚好是您的生日,您请我们几个班委去你家吃饭。席上,我很想听到您对我的夸赞,可您给我们讲的,“这次考的好,下一次不一定考的好;这次没考好,下次不一定就考不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之类的话。
老班您还记得吗,自此我是虚心学习,才在优秀生的行列里站稳了脚跟。
今天在考场上,我用最朴实的文字记录下了我的心声:十分感激这三年来您的陪伴。我想说:老班,您的陪伴如花,姹紫嫣红;如歌,美妙动听;如酒,芳香清醇;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老班,您可知道,有您陪伴的日子,真好!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自强不息
20XX年6月21日
2陪伴
窗外依旧是丝丝细雨,风打着卷儿,一溜儿吹在玻璃窗上,带来些许凉意。我的思绪也随之飘飞到了去年的秋天……
卷子发下来了,这是新学期的第一次考试啊,我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千万,千万,千万……颤抖着双手,打开那张既想看又不敢看的“判决书”。完了!我瘫坐在座位上——74分!
秋雨沙沙作响,如泣如诉,我的心也似那风中起舞的落叶,飘飘忽忽,晃晃悠悠。我恍惚觉得连大自然都在嘲弄着自己。回到家,我气恼地抓起那张卷子,狠狠地揉作一团,塞进书包,绝望地趴在了写字台上。
伤心间,只听爸爸轻轻走进来问道:“今天脚步那么沉,考试啦?”“嗯。”“考了多少分?”我惭愧地回答道:“74!”如我所料,爸爸让我拿出试卷。他把试卷在桌面上抚平,开始了他滔滔不绝的讲解。
不知怎的,我却走神了。我仰头望向父亲的瞬间,不禁心头一震,只见杂乱无章的皱纹,横七竖八的卧在父亲的脸上;一双眼睛承担了太重的压力,已深深地陷了下去;额头上汗珠点点,青筋隐约可见……
“孩子,走神了吧?这里懂了吗?”我猛地回过神来,点头间,婆娑的泪眼中幻化出一幅动人的画面:瑟瑟的'秋风中,一束橘黄色的灯光下是两个人影,一个胖胖的,手中比划着;还有一个小女孩儿的身影,一手托着腮,一手演算,也不时插上几句,有时频频点头……
试题一直讲解到深夜,我静心思索间,“笃、笃、笃”,爸爸敲开门,递给我一杯牛奶,抚摸着我的头说:“天晚了,喝完牛奶就睡觉,快趁热喝了,啊?”我低下头,接过了牛奶。
哦,爸爸,你可知道,我低下头,是为了不让你看到我眼中溢满的泪水。
风儿阵阵,凉意依旧,那丝丝白发反射出的光芒温暖着我的心田,照亮了我的记忆。
3陪伴
小时候,由我家到院中,母亲需要十一步。
记忆中每一个黄昏,总会有两条长短不一的影子,“长影子”扶着“短影子”,一步一步练习走路,豆大的汗珠从“长影子”额头滑下,但似乎“短影子”全然不知,依旧高兴的一步一步走,从那时起,“短影子”便记住了楼与楼之间的长短,一共有十一步,那“长影子”,便是我的母亲,“短影子”,是我。
现在想起,那样弯着走一定很累吧,可是也许母亲知道,她将是我一生的陪伴,那个黄昏的下午,我们俩就是整个世界,所以,我的微笑,就是母亲无尽的动力吧。
时光荏苒,这或许是一个可笑的对比游戏:依旧的黄昏,母亲从楼头向这边走来,顽皮的我数着母亲的步子——这一切都像发生过的一样——“一步,二步……十一步,十二步……十八步,十九步!”母亲竟然用了十九步,刹那间,仿佛时间的顺序已经被这无情的现实所打乱,记忆中的母亲无论如何也不能和眼前的母亲重合。我跑了过去搀着母亲——就像母亲当年拉着我一样——仿佛要挽留那些从十一步到十九步的时光。可我抓不住,抓不住那些时光;可我抓不住,抓不住那倏尔远去的时光;我抓住的,也只有母亲额头上的皱纹;我抓住的,也只有母亲苍老的手。母亲,你还能成为我一生的陪伴吗?
母亲没有回答,她也不用回答,是我,是我代母亲答了:“是的,她会的。”
想起好久以前,当考古队员从曾经的火山岩中挖出一块罕见的化石─一个巨大的身躯包裹着一个弱小的躯体,经考证,巨大的,是母亲;弱小的,是孩子。
或许,在那火山喷发的时候,那母亲明知一切都有可能毁灭,一切都不能拯救她的孩子,但是,在那永远的瞬间,它用自己渺小的身躯建造了一个浩瀚的母爱时刻。
另一个瞬间停留在寒冷的南极,企鹅们都背着风站着,他们都被风吹的瑟瑟发抖,在他们脚下都保护着一个小企鹅,或许,这就是他们在凛冽寒风中站这么长时间的最好理由。
我想,我找出了从十一步到十九步的时光,在母亲苍老的手中,脸上的皱纹中找到了所有遗漏的时光。
无论是火山上的瞬间还是南极上的片断,我都找到了母爱。
从十一步到十九步,我不得不承认母亲的衰老,但是母亲将是我一生的陪伴。
4陪伴
邀一轮明月,携一缕清风,品一盏香茗,手捧一卷书,任思绪畅游其中。千年的兼葭散发着晚香,细品纯朴的民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美景,铭刻着分手的惆怅;花落人亡红楼梦断,感慨有情无缘的爱情。一路走来,有书陪伴,于是丰满了青涩的青春。
兼葭苍苍,曲不哀
秋更深了,寒露更浓了,河边一丛丛芦苇迎风招展,白色的花絮上有晶莹的露珠在闪烁,好似少年盛开的心事,纷乱而又单纯——远处俏丽的身影飘然而过,少年沿河追溯,可是河水汹涌阻隔,只能朦朦胧胧地看到她的裙裾飘在风中,转眼间她隐约在河的中央。河水无语,岸边伫立着一个期盼的身影,任凭冬去春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甘愿化为河底柔柔的青荐,守候在她脚下的柔波中,伴随着日出日落,潮涨潮汐,始终守望着心中的那份美丽。
晓风残月,更与何人说?
晓风习习,疏柳萧萧,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这是哪里?我身处何处?一丝蝉鸣,是那样的无力,对了,我已离开了京城,昨日已经告别了朋友,此处已是异地他乡。寒蝉声再起,这个冷落的清秋啊!何时才执子之手呢?从此天涯永隔,美好的年华只有在长久的空寂与思念中度过。“杨柳依依,今我别昔”,离别的绝唱唯有“晓风残月”。
红楼梦断,何处是香丘?
妮紫嫣红的大观园,隔断了世俗与肮脏。可贾府的衰落是不可逆转的,小小一园不可能避免悲剧的上演。十二女伶的“离乡怨”,林黛玉的“潇湘馆”,薛宝钗的“恨无缘”,直至贾宝玉悬崖撒手遗红怨。理想与现实在此冲突,现实多弊却根深蒂固;理想难行却矢志不渝。可柔弱的理想如何改变黑暗的现实?“质本洁来还洁去”吧,“一枉净土掩风流”,何处是香丘?手捧一卷空余满腹惆怅,唯有掬一把热泪洒于闺阁之中。
有书陪伴,不仅是装点的青涩,更让我走向成熟。
院子像一条船,我就住在船舱里,迎来无数个清晨,送走无数个黄昏。这条船从哪里来?它要载着我还有那两棵枣树(像船的桅帆)航行到哪里呢?
日子是在不知不觉中度过的,有时候我会觉得它漫长得没有边际,这条船仿佛停泊不动了。可是,鸡鸣的清晨和犬吠的傍晚依然如期而至。对于我来说,这是船最初的航程。每天,我睡眼惺忪起来,眯一眼院子里稀薄的晨光,新的一天就又开始了。
这条船会永远航行下去吗?那时候我懵懵懂懂,以为它真的会永远航行下去的。
院子里,两间低矮的土坯墙的瓦房,侧面靠着高高的土崖,正面对着一道陡峭的斜坡,斜坡下是一株高大的香椿树,这香椿树好像是从那斜坡上不小心滑下来似的。
香椿树的树枝手臂一样伸到了房顶上空,要是攀着香椿树再沿着树枝过去,就可以到达房顶,像鸽子那样在那一道道整齐的瓦脊间漫步。我无数次这样想,但都没有做成。有一次奋勇爬树,赤脚差点就挨着房顶的瓦了,却被奶奶发现吆喝了下来。
院子一年四季是安静的。
香椿树是安静的,靠近院门的两棵枣树是安静的,从陡峭的斜坡上垂下来的迎春花纷披的柔条是安静的,支撑着房屋的低矮土墙是安静的,房顶上的弧形蓝瓦,瓦缝间钻出的几丛狗尾草是安静的。
也有热闹的时候。常常打破这安静的,有香椿树上飞来歇脚的几只燕子,有枣树上藏不住的斑鸠和喜鹊的鸣叫,有迎春枝条上春天爆出的一串串黄花,有土墙角蹭痒的那头黑母猪,还有它身后跟着的一群哼哼唧唧的花猪仔,有房坡上瓦楞间的一群麻雀,它们一会儿呼啦啦落下,又一会儿呼啦啦飞走,发出一阵阵热闹的唧唧喳喳……
即使现在,归来的脚印越来越少,离去的脚印越来越多,但这片永恒美丽的村庄,这片与我相依相偎走过童年的村庄,会永远留在我记忆的宝盒里,成为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永不褪色。
小学四年级,我们班换了个新班主任,她中等个子,尽管眼角有了浅浅的鱼尾纹,但海藻般的黑发使她显得很年轻,更主要的就是她有一颗未泯的童心。
有一次,我们班的男生下课后在教室边的楼道里玩纸飞机,刚好李老师经过,我们吓得愣在那里一动不动,心想李老师肯定会狠狠地批评我们,说不定放学后还要把我们留下来。没料到李老师却微笑着对我们说:“在玩飞机啊?!算我一个。”于就是我们给了她一驾叠好的纸飞机,她学着我们的样使劲投向空中,飞机腾空而起,这时,我发现李老师的脸笑得像小姑娘一样灿烂。
还有一次,李老师喝完药后,问了我们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知道我的感觉就是什么吗?只有三个字。”前后左右的同学开始交谈起来,有的说:“太苦了!”有的说:“太难受!”还有的说:“苦苦苦!”但李老师却说:“不对。”最后她大声说:“爽极了!”这个答案让大家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全都笑得前仰后合。
可惜,五年级时,李老师去盐池支教了,直到现在我仍然非常想念她。虽然她只当了我们一年的班主任,可这一年让我受益匪浅,有时候李老师像孩子王与我们打成一片,其实她对我们的要求特别严格。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她有事出去了一会儿,我们就开始吵吵闹闹,她回来看见我们这么不听话,狠狠地批评了我们,接着罚我们静坐,记得她对我们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才会让人受益终身。”李老师,谢谢您对我们的成长表现出的最大的宽容与耐心。
当我一次次,在繁闹的大街上,看到你们瘦弱的身影时,心头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一阵心酸。当人们一次次地,途经你们的垃圾车旁,冲天的臭味让他们不是掩鼻而过,就是疾步向前,可是,你们日日要与它们为伴。此时此刻的人们又怎会想起,这些都是自己的生活 垃圾!(有的,人们曾经咬在嘴里吐掉的;有的,曾经天天随身带着现已废弃的;有的,甚至还是主人最心爱 的'东西失踪的……而你们却无声无息地、随时随地地帮我们收拾着城市这个大家园。你们就象爸爸妈妈一样无怨无悔地护理着我们这个大家庭。街道亮堂了,道路洁净了,城市漂亮了,空气清新了。我由衷地向你们说一声:“谢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