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发现我们已渐渐长大。而此时,当我真正要应对它的时候,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手足无措。
初中两年半的时光里,不觉中我们度过2岁的花季,经历了15岁的雨季。以前在迷茫中叹息,又在平静中寻找自我,在迷茫与平静中我们长大了。于是,开始习惯用自我的大脑去思考周围的一切,也许这种思考是肤浅的,但我们这一群骄傲而不盲从的孩子,渴望用理智与成熟告别以前的年少懵懂。
成长是一种痛,但我不愿让它留下伤痕。成长是一种蜕变,经历了磨难才能破茧而出。在成长的路上往往是孤独的,要学会在没有人喝彩的时候自我给自我加油。不用畏惧,不用担心,勇敢、坦然地应对成长中遇到的一切给自我鼓励,给自我信念,给自我快乐。在成长的旅程中,我们需要的是从容的经历,平静的感知,勇敢地应对。
以前苦涩的日子,在回忆的画面里,已酿成芬芳。每当夜幕迈着轻盈的脚步姗姗而来,白昼的繁华和喧闹渐渐销声匿迹,在朦胧和宁静的夜晚,我常常陷入无边的回忆之中。在回忆中,那以前许下的愿望和美丽的诺言,那执著的坚持与不懈的努力,都化为幸福的叶片,被我精心收藏。
人心向善。良心是一个人的做人底线,丢什么也不能丢了良心。否则,丢掉了这根“底线”,就必然会把自己送入失败的人生“黑洞”,为天下人所不齿。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不能愧对天地,愧对自己的良心,做人必须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孟子在其一生中,都强调要做个“大丈夫”,要养“浩然之气”,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也是一种可贵的做人良心。简而言之,良心就是一个人注重自己的做人修养,只做善事、不为恶行的心态,拥有了这样的心态,就会像孟子那样,浑身都闪耀着大丈夫的浩然正气;就会知恩图报,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就会把自己的利益置于相对次要的位置,成为一个真正问心无愧的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做人的良心是不应该缺失的,热情而不冷漠,人世间就会少了许许多多的悲剧。
社会缺失了良知,往往使人们的心态发生扭曲和失衡,使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好在金钱至上的非理性现象不是社会的主流。和谐、友善、博受的中庸处世智慧经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洗礼和检验,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事实证明,秉持中庸做人道德,永远坚守做人的“良心”底线,才是一个和谐社会所应该有的道德。
良心不可欺,欺了良心,就会寝食不安,心神不宁,就会受到来自心底的自我谴责。摘了人家眼球的医生,收了天价医疗费的医生,平白无故多收了学费的老师,缺斤短两的小商贩等,当他们静下心来的时候,一定会为自己的行为而脸红。“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无论是当官、经商、打工、种田,都应“对得起天地良心”,于人于己问心无愧,不要以为自己做的事很巧妙,没有人会知道自己的劣行,即使真的没有别人知道,还有自己的良心在悄悄地记着一笔账呢。
一个人应该时时审查自己的良心,做每件事、说每句话都要扪心自问,看看是否伤害了别人。曾国藩说:“人无一内愧之事,是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做人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做什么事都问心无愧,对父母尽孝,对朋友尽义,对事业尽忠,就会一辈子都活得坦然,活得轻松,活得有模有样。否则,就会活在良心的不安和自责之中。
在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那可能是反击的警戒线,也可能是悬崖边最后一道护栏。有的人的底线藏在深不见底的深渊,而有的则在瓶口的边缘。总有人打着“开玩笑”的旗号,疯狂地试探着别人的底线,殊不知,已把某些人逼到了悬崖的边缘,跳下去。
国庆假期间,上了一部新电影——《悲伤逆流成河》。我同妈妈择了一日,购了票,到电影院去观看。到了影片的最后,我已坐在座椅上哭得泣不成声。
这部电影的女主角名叫易遥,本过着平凡的高中生活,日子虽并不美好,却也安稳。可这一切,却在转学生唐小米出现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易遥因为妈妈不干净的工作染上性病,因和邻居齐铭关系好,被唐小米嫉妒,卷天盖地的关于性病的流言在校园里蔓延扩散着,成了毁人利器,处处刁难易遥,易遥的生活开始陷入黑暗,遭受各种残酷欺凌。
顾森西教会易遥对校园暴力进行反击,他的出现带给易遥一丝曙光。可阴差阳错,顾森西姐姐顾森湘的意外死亡却将她再度推入黑暗,她脆弱的底线再也扛不住重击,崩溃地跑到河边跳了下去。
正如片尾易遥在河边对众人喊的话一样:“你们没***过人吧?你们今天,就会知道***人是什么滋味。说完便纵身跃入河中。
直到易遥跳入河之前,岸上的人还嘲讽地看着她,无辜地说:“开玩笑而已。”这仅仅是开玩笑吗?这些人只觉得好玩,别人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会承担任何后果,这就是他们的心理啊!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没做什么,或许只是笑了一下,或许只是冷漠地旁观,胆小怕事,推卸责任。看见易遥的一再隐忍,便疯狂地逼向易遥心中最后一道防线。那道防线是多么的脆弱,那些施暴者只管自己的快乐,在易遥跳入河里的那一刻,才明白,他们已经把易遥的底线碾断了。
也许有时候,你也站在了施暴者的队伍当中,却根本不自知,伤害到了别人。如果内心有力量,受害者会反击,加倍地伤害你。如果她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只会在底线被触碰的那一刻,绝望愤怒地选择,离开这一切。
所以,永远不要成为可怕的施暴者,也永远不要为了自己的快乐疯狂地试探、触碰别人的底线,因为你会在无形中,毁掉一个人。
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在主观上,有恶意制造的,有随波逐流的,有无意而为的,既有道德方面的问题,也有缺乏常识方面的问题,还有认识水平不足的问题;而在客观上,都严重地毒化着社会风气,侵蚀着每个公民的身心健康,危及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年前,笔者曾针对这些不良风气,写过一篇名为《营造网络的碧水蓝天》的文章。文章呼吁:大家要多学习,提高素质,有知识,有鉴别,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自觉抵制网络的各种不良现象,维护网络的一方净土;有关部门要加强网络把关,对有违法律、有违道德、有违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东西,要切实履行职责,发挥好“过滤器”的功能;对各种网络违法行为,要采取“冒出一个打掉一个,抬头一个惩治一个”;要发动群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畅通反映、举报渠道,打好网络监督的“人民战争”。
8月10日下午,网络名人齐聚央视新址演播厅,对话畅谈网络名人的社会责任。大家一致认为,网络名人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并达成共识,相约共守“七条底线”,即:一是法律法规底线;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底线;三是国家利益底线;四是公民合法权益底线;五是社会公共秩序底线;六是道德风尚底线;七是信息真实性底线。
这里说的是“网络名人”,而事实上,我们每个社会主义的公民都应该如此。首先,在网上发布垃圾信息,如果此时毒害的是一些陌生人,也许不多时也会毒害自己的朋友、亲人,甚至妻子儿女,最终仍然是自作自受。其次,一个如垃圾的人,必然会遭人唾弃。赵高与秦侩之流,在任何社会,都遗臭万年,臭名昭著;同样在网络上的垃圾分子,也会遭人痛骂,不光今天如此,明天还是如此。再次,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生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就要旗帜鲜明地捍卫我们共同的利益。再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道德化的社会,一个法制化的社会,绝不能让网络的不良信息自行其是,漫天飞舞,破坏我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这样的“七条底线”,是我们网络的共同约定,我们绝不逾越,必须一以贯之地共同遵守与捍卫。
每个人都会成长,都会长大,对往日成长所留下的足迹也是依依不舍。——题记
七岁的窗口
打开七岁的窗口,依稀还记得七岁那年贴,过新年时的场景。欢欢喜喜,快快乐乐。那时的自我亦然纯真,不懂那人间的险恶,只明白开心的时候就应哈哈大笑,悲哀时就就应哭啼不止。而此刻那个以前只会把表情清楚的表此刻脸上的自我,现如今到哪里去了呢?七岁,一个快乐的童年,却被遗失在成长的岁月中。
十岁的
关掉七岁的窗口,打开十岁的日记。笔迹依稀能够看出来,但却还能够想起自我的十岁那年的喜悦。六一儿童节、生日都在同一天度过。自我却乐得合不拢嘴,却不知这也不好,因为算起来只能收到一份礼物。而那时的自我就应也算的上纯真吧。儿时的自我总是不以为然,此刻想想还真是可笑呢。
十三岁的自我
合上十岁的日记,再看看十三岁的自我。已然没有了当年的那份纯真。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吧。十三岁,一个能够算的上很好的年龄。的确不可能如同七岁、十岁一般了。成长,真的好残酷,掠夺了自我以前的一切。而自我也只能活在现实的世界里。成长,将自我当年的那些小完美埋在了回忆里。路人甲始终不懂我成长的故事和伤悲。
成长,是一个残酷的事实,让人不经意间就背叛了昔日的完美;成长,是一个虚伪的代名词,让人轻易得就戴上了沉重的面具;成长,是一个只开始却永远不结束的故事,让人很容易就放下了以前,放下了以前的一切,也包括回忆。
成长的故事,很甜很酸很苦很涩很咸很辣很美。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