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文学家王安石曾告诉我们:不可;同样无数事实证明,答案也是不可!
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时有发生:某人却因听见一只爱唱的鸡的旁边捡到一颗蛋,而认为所有的蛋都是这只爱唱的鸡所生,并从此特别偏爱它,喂以精致的饲料,从而冷落了那只也下蛋的“静”鸡。这不就是“臆断其有”的表现吗?
拉着那个沉重的行李箱,我展开了一场不知何时会结束的旅行……走过了一座又一座城市,只想找到一座能够将心灵安顿的地方。到那时候,我便会为整个行程画上句号。
天色渐晚,我不由得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在血色的晚霞之中,我隐约看到了一排排屋舍。再往前走一段路,一座普通的城市呈现在了我的面前。
“嗬,又到了一站,就在这里住下来,体会一下这座城市的情感。”这样想着,我走进了城市。
“远方的客人,您好啊!欢迎您!”一位居民热情地向我打着招呼。
“您好,我是一个旅人,想在这里歇歇脚,附近有经济实惠的旅馆吗?”
“旅馆没有,不过我们这里有很多空房子,专门为远方的客人准备,您想入住,随时恭候。”说完,他便将我带到了一所房子前。
“您就住这一间吧,里面有您需要的生活用品,如果您觉得合适,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我向居民深深道谢后,将行李搬进了房子。房子设计得很简单,里面的陈设也很朴素,整个房间干净整洁,让人一看就觉着舒适。疲惫的我,简单整理了一下个人的物品,便躺在床上,沉沉地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悦耳的鸟鸣声将我唤醒。睁开双眼,我发现天已大亮,柔和的阳光洒满了整个房间。伸一个懒腰,旅途的疲劳已然全消。吃了一些早点,我走出了房间,要去看看这座城市的建筑,去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
走在街上,我的心产生了一种归属感。这里,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有的只是一些简单却又整齐的屋舍;这里没有灯红酒绿的繁华,有的只是自然美景的点缀;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嘈杂,有的只是朴素生活的和谐。
漫步在平整的街道上,同每一位热情的居民打招呼;走在公园里,能够感受到阵阵花草的清香;傍晚回来,左邻右舍聚集在一起,有着聊不尽的话题。
在这座城市里,我体会到一种自然之美,体会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亲切,更找到了久违的轻松与自由。我发现,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
在如水的月下,我问身边的一位老人,这座城市的名字叫什么。他捋捋了苍白的胡须,很自豪地告诉我:“心城。”
心城,心灵之城。我想,我的旅程应该结束了。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议论文一般出现在A卷,常与说明文在同一板块,分年交叉出现,分值在12分左右。
1.学会分解分论点。
①并列法。即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全面性。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分解为这三个分论点: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
②层进法。即对事理作纵深剖析,以显示思维的深刻性。如《在困难面前》可以分解成这样的几个分论点:①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③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这三个分论点就呈递进关系。
③对照法。即将事理分解成正反两个方面,以显示思维的鲜明性。如《学贵多问》可以分解成这两个分论点:①多问可以相互参照,便于释疑;②孤陋寡闻导致学业荒废。
2.掌握议论的结构方式,做到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其中启感式的写法是考场作文的常用结构方式。"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感想类可以先叙材料后发感想,也可以边读边感,如文学评论。这种写法一般由"引""议""联""结"四步构成。当然也可以采取"联""引""议""结"或"引""联""议""结"的步骤。
3.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4.处理好"事"与"理"的关系。
在议论文写作中,既要摆出事实论据,又要有必要的理论论据,如何正确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文章写作成败的关键。就同学们的写作实践看,许多同学常犯的毛病是重事实论据而轻理论论据,两者没有有机的结合。反观成功之作,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的。另外,写议论文还要注意对事例进行分析,将"事"与"理"有机结合起来,而不能"以摆代论"。 例文一[话题:感情亲属和对事物的认知]
别让感情遮住了理智的双眼
有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个富人,由于下雨他家的墙被淋倒。他儿子和邻居的一位老者都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晚上家里果然来了小偷。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却认为老者是小偷。大概你也认同富人的说法,但若仔细一想便知不妥,亲近的感情会影响理智的认识,所以请擦亮你的理智的双眼。
听罢这则材料,我们会有这样的疑问:倘若告诉富人将有小偷来时的人和富人没有任何亲缘关系,那么富人恐怕会怀疑他俩,因为他们都和富人没任何关系。所以说富人的判断并非是理智的,而是受到世俗情感的影响,所以说生活中我们认识事物时或多或少会受到感情的影响。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会被感情遮住理智的目光。一代清官包青天,在审理自己侄儿包勉的案子时,完全排除了个人的感情,丝毫没有受到情感的影响。用他的话说就是:公堂之上无父子。就因为此,他才被后世之人连连称颂。
19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是力学系统的创始人,而在当时人们正在研究光的本性,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光具有粒子性,它是由无数看不见的微粒组成的;而另一种是说光只具有波动性。当时两派各举出了例子和实验来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但由于牛顿支持粒子说,反对波动说,所以人们也就认为光只具有粒子性。从而使光的波动说发展很缓慢,直到20世纪初才被人们所接受。
现代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研究黑洞问题时,曾收到他的导师的信,说黑洞是不会向外辐射能量的,劝他放弃这方面的研究,但霍金并没有被感情蒙蔽,依然坚持认为黑洞会向外辐射能量。最终他因此获得了"原子物理之父"的光荣称号。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探索世界的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情感的干扰,因此我们要以"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尚情操来拨开情感蒙蔽的双眸,用客观的、理智的、公平的态度来认识它。
"情感"犹如眼前的一片乌云,拨开它我们会发现蓝天、绿水……
解析:任何观点都需要事实的支持,但并非任何事实都能支持某些观点。本文作者所选取的作为论据的事实相当恰切精致,像三根栋梁,成功地构建起了理论的大厦:拨开感情迷雾,把握理性光彩。这三个事例也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补充,包青天以理性的头脑来评判纷繁复杂的谜案,声称"公堂之上无父子",是古之典范,也是中国伦理血缘超越的成功范例;史蒂芬〃霍金坚持自己的判断而避免老师的误导从而取得巨大成就,是今之楷模,也是外国理性光彩的闪烁,牛顿的例子则从反面论证了本文的论点,这二正一反,非常具有说服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