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原来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名族乐器之一,古筝。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就已广为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之所以称为古筝,就像七弦琴被称为古筝一样,是因为它的历史久远。筝是以音响效果命名的'乐器,弹奏起来“铮铮”作响,因此称为筝。
我立刻叫妈妈给我报古筝培训班,妈妈答应了。来到古筝培训班,看到了古筝就像一位位阿娜多姿的少女静静地躺在那儿,古筝有筝首、筝尾、穿弦钉、前梁、后梁、筝弦、面板、筝码、变板等。培训班里好像只有古筝和我两个人了,我数着琴弦一、二、三……好像是有好多种不同口味的冰淇淋躺在那儿,一共有26根冰淇淋。下课了,我马上回到家死缠烂打的叫妈妈买古筝。
放学了,我满脑子都是古筝,真希望妈妈买给我,回到家,走进了我的房间,看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古筝,妈妈说:“这是你的生日礼物”。啊!现在26跟冰淇淋是我的了,各种各样的口味有:草莓、香蕉、菠萝等口味,我的手在草莓口味的琴弦上拨了一下,啊!这声音像小溪流水,那么优美动听!我的手又从上拨到下,从下拨到上那声音是多么的美妙啊!冰淇淋每一种口味我都尝过了,非常非常好吃,从今往后我的房间里充满了歌声,古筝是我最好最好的闺蜜。只有它最懂我,每一次我弹得很好的时候我就觉得是它在鼓励我。我喜欢你,古筝!
晚上,我和好闺蜜一起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梦里我在舞台上,演奏着《渔舟唱晚》在乐曲里,我感到了快乐与幸福。当我弹到最后的时候“挣”的响了一下,把我从美梦中惊醒了,原来是梦啊!真希望那是真的啊!古筝,你永远是我最好最好的闺蜜!
如果说风令人清爽,雨令人缠绵,月令人神怡,则书令人宁静而淡雅,唐诗杂论、名著导读、哲理学问、素质教育都是源于书。于是,我认定了——书,我最好的朋友。
在“浅草才能没马蹄”的三月里,我们携手。
小时候,总爱抱着一本连环画,肆意得玩弄着。趴在地上,暖暖的阳光铺在地面上,我抱起洒满阳光的书面,我有一颗向往的心,向往灰姑娘的幸福生活,那时,我会咯咯地笑出声来;当看到阴险的王后要毒害美丽的白雪公主时,我心里更是愤怒不已……在连环画的陪伴下,我走过了童年,走过了新绽的浅草。
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六月里,我们相约。
今天,是你陪伴我走向初中的大门,很多难题在我面前频频倒下,是因为你,书,让我了解了许多知识。夜深人静的时候,即使妈妈再嘱咐我关灯睡觉,我也不舍得把你放下,我会执著的捧着你,沉浸在书的海洋,我们时时刻刻相约,梦寐在幸福的粉沫中。
在“晴空一鹤排云上”的九月里,我们厮守。
明天,我将走进崭新的高中的门槛。也许,真诚的友情将不属于我,诱人的名利不属于我,强大的权势也不会属于我。但我知道,你会永远陪伴我,书。在一本一本书连缀成的理想中,我将走向未来,拥抱明天。
浅浅的草儿生长着,青青的荷花屹立着,晴空中的白鹤自由的飞翔着。书——我最好的朋友。
我读的书是张平老师主编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感受颇深。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这句话来自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每每想起这句话,我就忍不住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唤醒?”
那么所谓的唤醒是什么呢?我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写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人的心灵,帮助人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我觉得这是最完美的答案。有最完美的答案很重要,但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教育却是需要我们身体力行,于每一处都要认真观察,随时留心的。也只有这样,我想才能像笔者所说“润物细无声”。
回到这本书,全书分为: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四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样一个主题问题给出了66个小的教育主题。它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仔仔细细的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我想读完这66个小主题,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的理解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书中把我所理解的'“唤醒”命名为“无为教育”:它是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人心灵的教育。我觉得也可以这样理解,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我也非常赞同这一观点。那什么是“无为教育”?“无为教育”实际上追求的是种无痕教育、适机教育,重视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方式的认同度和接受度,重视教育本身对人的生存、发展、再学习的持久强烈的影响。是一种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教师的间接教育为辅的教育。
那么如何做到“无为教育”?自然首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的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
说到这里,作为一名教师,我想我们不陌生。因为我们都知道,观点理念一直都很清晰,但实施却不是一朝一夕。全书很细致的论述教师如何创设一种淡化说教、而又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从而悟出教育的目的。书中大量的教育教学材料,很实用也很有价值。但我细细读来,教师自身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引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话:教师对学生而言,是最具直接的象征意义的人物。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具有无声的示范作用,这是一种虽无丝毫强制,却最具震撼人心力量的无声教育。因为在老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在起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作用。因为行动更直接、直观,所以往往比任何演讲说教具有更为有力的渗透作用。
我喜欢这两个字“唤醒”。唤醒别人的前提是先唤醒自己。不仅仅是因为这本书,也是与孩子们交往的点点滴滴都正在唤醒我们,要时刻注意心灵的沟通。
联系现实中,一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能取得进步,并不是因为智力因素,其最终原因不仅是他们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更是没有学习的愿望。因此我们的说教,有时显得苍白无力。这时候要做的不仅是努力去改变现状,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是要唤醒孩子们要学习的心。有这样一个故事,大家都听过:一个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头,父母都不愿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学练。突然,她听都一位老年人的赞许,老人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感觉你拉得不错!”小女孩受到鼓励,于是每天都到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励说:“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家长惊异地发现了女儿优美的琴声。老人装耳聋,引导孩子走向自信。认真倾听孩子的琴声,对孩子不断鼓励,虽没有具体施教琴艺,又没任何说教,但却给了孩子动力和自信。这个故事便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的哲理。我却觉得它能更好地解释这两个字“唤醒”。这位老人宽容的倾听唤醒了孩子真正爱琴、学琴的心。
孩子们的成长需要我们教师亲身垂范;需要我们用心倾听、宽容、尊重与理解;需要我们智慧激励;需要我们有效引导学生亲历体验,更需要我们从细节入手身体力行。在日常教学中,真正把“无为”之道结合起来,加速学生“要我学”和“我要学”思想的进一步融合,唤醒他们,也唤醒自己!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我觉得我们也要把这种“唤醒”渗透其中,做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于无声处听惊雷。
前不久,我拜读张平老师主编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本书,感受颇深。全书分为: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四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样一个主题问题给出了66个小的教育主题(即本书所说的教育细节)。它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教会学生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可以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是我们教师的良师益友。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本书赵国忠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无为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人心灵的教育。同时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这与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人的心灵,帮助人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的观点是一致的。我也非常赞同这一观点。那什么是“无为教育”?“无为教育”实际上追求的是种无痕教育、适机教育,重视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方式的认同度和接受度,重视教育本身对人的生存、发展、再学习的持久强烈的影响。是一种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教师的间接教育为辅的教育。
如何做到“无为教育”?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的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