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生活作文议论文

重启生活作文议论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03 09:46:08
重启生活作文议论文

重启生活作文议论文【一】

即使生活是痛苦的,我们也要将它变为美丽。

——题记

我的爸爸是本城较为权威的精神科医生之一,也是我心中最乐观善良的爸爸。他从未像别的父亲一样给我讲过童话,他为我讲述的全是真实的故事,有关于生活的故事。

这些故事之中有励志的。曾经有个女孩,患有家族遗传的抑郁症。她幼时亲眼目睹了祖母、父亲先后因这种疾病而忍受巨大的痛苦,甚至自***。她深知只有与命运斗争才能避免悲剧在她身上重现。于是她做出了人生中的重要选择,在周围人异样的眼光下主动入院进行治疗。在选择时,她是矛盾的,但为了将来,她选择了治疗;在治疗时,她是痛苦的,她必须克制自己以获新生。终于,在她的积极配合下,她克服了一切障碍,超越了自己。她用春草一般的顽强、向上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些故事中也不乏带有悲剧性质的。有一个久患精神分裂症的男子,心中总是抵触医院、抵触医生。在他的眼中,自己是健康的,是其他人在陷害他。尽管每周进行心理治疗,但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打开他的心。某一天的晚上,他打开家门就再也没有回去,沉入了家门口冰冷的河水中。他一步步亲自断送了人生。

令人痛心叹惋的也是有的。一位寒窗苦读十二年终于成为名牌大学生的女孩,一味怀疑男朋友。多次辅导不成,她仍是不信任男友。爸爸引导她以积极的心去面对爱。但她还是郁郁寡欢。在一次和男友的争吵后,她一时冲动而跳楼。尽管没有失去性命,但她因重伤而一蹶不振退学。十二年的辛苦付之一炬。正如臧克家所说: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心态造就生活。爸爸如是说。

其实爸爸本身也是个故事,他也曾被命运戏弄。这个农村年轻人在凭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当上医生,意气风发时,最宠爱他的母亲突然去世,而他还没能为母亲尽一点孝。在后悔和悲伤中,他觉悟了,他要努力工作,不能再错过他的父亲。然而命运再一次和他开了个玩笑。

年轻力壮的他无缘无故患上了肺结核。心中的意志使他顽强地抵抗着病魔的侵袭。终日的咳嗽击不败他;夜夜的咳血打不倒他。他告诉自己,他必须坚强!利用病假的时间,他继续学习。他提醒自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终于,一年半后,他病愈返回岗位。他不在意在别人有色眼镜后犀利的眼光,在异乡的医院默默奋斗。他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发挥自己的能力帮助陷入困境的他人在他的努力下,他的生活迈进正轨,一点点靠近幸福。直至如今,他仍不忘时常对自己也是对身边的每个人说;工作着是快乐的,活着是快乐的。

爸爸用他的一言一行感染着我,我也懂得如何去面对波澜起伏的生活。

没错,生活会给我们惊涛骇浪、高山险谷,或许会沉没,或许会跌落。但能否跨越这一切,全在于自己。倘若一味逃避、退缩,那只有消失在众生中,成为时间的炮灰:倘若勇敢抬头、前进,那就会克服险阻,闪耀在幸福国度。

重启生活作文议论文【二】

若干年前,我做过一个“无聊”的测试题,题目是:面对你的死亡。问题包括:你第一次亲眼见到的死人是谁?你最厌恶自己死亡的哪一面?死亡对你意味着什么?倘若人们告诉你,你已病入膏肓,大限将至,你会怎样安度时日,直至死去?倘若你已结婚,你想比你的配偶活得更久吗?倘若你有选择余地,你会喜欢哪一种死亡?倘若你有选择余地,你会何时去死?你愿意为谁或为什么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在备选答案中选择完毕后,我忽然发现,整个测试题竟然没有任何结果。

直到很久以后的某一天,我才明白了这个测试的答案——真的就像题目那样简单:面对你的死亡。那一天,我在书架上看到了《生命的肖像》。它记录了一些人的生与死,他们中有科学家、作家、银行家、医生,甚至还有几岁的孩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婴儿。

不管他们的身份、地位和年龄有何差异,摄影师对他们的记录大多是两张黑白照片:一张记录他们活着时的状态,另外一张则是他们死亡后的表情以及一段不长的文字,那是根据他们生前在临终关怀医院的采访记录整理下来的故事。

封面和封底是其中的一位主人公——一个1岁多的小女孩。在有关她不到5页的文字中,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个母亲的痛苦与不舍。在此之前孩子的知觉已经几乎没有了,大部分是在靠药物维系着生命。尽管在母亲看来她走得并不平静,但是在那张记录孩子死亡后表情的照片上,一点儿也看不到痛楚。

文章的标题是:“至少她来过这个世界。”我倒更相信摄影师瓦尔特观察中得来的经验:“新生婴儿的脸上表情都很恐怖,而人在死亡前后的脸上表情却很安详。”记起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里对“I am born”的解释——英文是被动态,直译成中文是“我被出生了”。我的生命起点不在我自己的手里,不是由我决定的。

不过,我并不认为摄影师的经验适用于所有人。你会发现,书中记录的人物的脸上,有不甘心、平静、满怀希望,也有绝望、放弃、哭泣、害怕,还有深深的哀伤。

曹女士是瓦尔特采访的一个病人。她住进临终关怀医院前,已经大约10年没有出过家门了,但她表现得一直非常乐观。她常常笑,很少抱怨,她很有耐心,态度泰然自若。因为她已经不止一次地面对过死亡了,她保证说,她不害怕死亡。每天她都会做冥想,她希望在自己的最后一秒钟舍弃一切牵挂。然而,到最后,她还是被某种紧张和不安控制住了。

曹女士是带着怎样的心态走进另一个世界的?她的女儿回答说:“人在面临死亡时,他的一部分会很高兴,他的另一部分会充满恐惧。”我想这恐怕才是常态。

读过书中故事,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之前有过更多留恋更多恐惧、做过更多挣扎与奋斗的人,走的时候反倒平静。

汤姆·彼得斯在他60岁的时候说,他不希望自己的墓碑上刻下这样的文字:“他本来可以成就一些非凡的业绩,但他的老板却不让他那样做。”他希望生命能够再延续几年,他希望墓碑上的文字是:“他曾经是一个‘玩家’”。

而对死亡与生活,我还没有认真想过。

“我把每个睡醒后的早晨都当成一件礼物,因为这表示还有一天可以工作。”贝聿铭的这句话总嫌矫情。还是乔布斯更本色。他说,他每天早晨都要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还愿意做我今天原本应该做的事情吗?”当一连好多天答案都是否定的时候,他就知道做出改变的时刻到了。

重启生活作文议论文【三】

佛心,即平常心也。一个人能够真正长久地怀抱一颗平常之心,身放闲处,心在静中,云中世界,静里乾坤,那就意味着他的“参禅入定”已然相当境界。

日常中,我们常常身陷形形色色的纷争和困扰,总是无法宁静,总是无法超脱。我们向往着闲适快乐的生活,却又往往在现实利益之前备受着种种羁绊。可见,“功利”的***伤力是如此顽固和强大。

参禅到何种程度,一切皆取决于人境的高与低和空与实。要让我们时常葆有一颗平常心,就得千方百计将一切的利益和纷争都看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得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和简单。然而,平常并不代表庸碌无为,而是更加地对人生充满热情充满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

禅师有云:禅者之所以为禅者,应在于他心如大海那样的深邃宽广,似秋月那样的皎洁柔情,像明镜那样的明亮清纯。因而,禅者方能两袖一甩,一路清风;布履一双,踏破山河;仰天一笑,快慰平生;张口即佛,人人皆成菩萨;与人为善,天天都是好日子。

我们参禅悟道,并非是说我们必须看破红尘归之于佛门,过一种苦行僧的生活。“参”或“悟”,参的是一颗心,悟的是一种人生态度。禅师的一席话,多少还是能令我们悟出些许道理的。

《一路莲花》第十章,教诲人们一句话14个字——心地能平稳安静,处处皆青山绿水。

禅,就是内在的学习,就是一种自我的净化。

净化之过程,是砺炼之过程,是修养之过程,是宁静来自于内心之过程。

所谓触目菩提,在于自己心境而已。

一个人的心,如果澄净明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的良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那么,还有什么能够来迷惑与浸染我们?

我不知道郑板桥老先生有没有参过佛法,但他的“难得糊涂”,在我看来,真的是历经了沧桑后的一种顿悟,一种禅义。

难得糊涂,好啊。有时候太清楚了反而障眼,该糊涂时不妨糊涂一把。

这糊涂,也是难得的平常心呀。

禅说:一切随缘就好。

一切随缘的注解并不是得过且过,不思上进,或者自暴自弃。所谓的“一切随缘”,就是在热爱生活的基础上,面对现实,从容淡定,并合理选择切合实际的人生方式和努力目标。

凡事均不可强求。努力了,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终究不会是你的。千万别眼高手低,一山望着那山高,也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看不起自己。

享受人生,其实更多的是在享受着创造生活的过程。

只要用心去生活,在生活中慢慢积累,自然就会水到渠成。随缘吧,就让一切随缘。

有这么一个比喻,非常经典,非常好。

人生要像一只皮箱,提放自如。皮箱在我们有用时,就将它提起,不用时就把它放下。倘若不用皮箱时,你仍然把它提在手上,便是累赘;反之,要用时,没有皮箱,就会有不便之处。

我们做人就必须像皮箱一样,能够提得起,也能够放得下。提所当提,放所当放,提放自如。

生活中当追求自然,人生中当追求自由。

追求自然与不做作的人,才能获得自由,才能“随欲而安”,闲适快乐。任性自然的人生态度,是潇洒,更是一种境界。

为什么人们总是感叹:活着真累?是因为发出如此这般的感叹,说明:一是表明心累,心里有负担;二是表明对现实状态的无奈。“心累”和“无奈”,来自于人们的生活态度,来自于人们对“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的理解。说到底,就是想不开,就是放不下。

人生苦短,又何必去追求那虚幻如梦的浮光掠影?

累了,就歇歇。

其实,世界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就看你是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去理解世界。

一个人只要在精神上超越了物质的表象,他的内心世界便会无比的广阔无比的自在。

禅说:心若无事,万法不生,意绝玄机,纤尘何立?

重启生活作文议论文【四】

白岩松说过,一个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时刻--一个人的战争,这个时候你的内心已经兵荒马乱天翻地覆了,可在别人看来你只是比平常沉默了一点,没有人会觉得奇怪,这种战争,注定单枪匹马。

很多时候,没有人懂我的悲伤。在他们的眼中我无忧无虑,我快乐。我笑了,除了笑,我又还能怎样,我没有权利去要求他们懂我的悲伤。

朋友真的一大堆,可悲伤时又有谁可以在身边。很羡慕那些有一大堆朋友会为自己的眼泪而难过的人,很羡慕那些有一大堆朋友肯为自己小小委屈而打抱不平的人,很羡慕那些有一大堆朋友肯为自己的沉默而想方设法逗自己开心的人,很羡慕那些有一大堆朋友肯为自己难过的脑袋腾出她们肩膀的人……我不是一个贪婪的人,我不奢求有一大堆那样的朋友,我只希望可以有一个,仅仅有一个我就心满意足了,可是她、他--你在哪儿呢?

可能朋友是不能随便交的,我总是很容易的就交到一堆朋友,我交朋友的方式也总被她们用奇怪来形容。或许朋友不能拥有太多,多了就都不属于自己了……

这样的孤单是我造成的吗?没有人能看到我的悲伤,也没有人能看到我的眼泪。我总在所有人面前故作坚强,在所有人面前做一个忍者,把所有的眼泪和悲伤都养在心里。我好希望有一个人,不用我说出就可以看到我的悲伤,可以在我难过时陪着我,可以对我说:“任何时候我们【不离不弃】……”可我不知道他、她在哪?

我也一直告诉自己,没有人会因自己的眼泪而悲伤,也没有人能会因自己的落寞而心痛,所以,不要落寞,不要悲伤,不要流泪,不要做黑暗的傻子,我也会自己安慰自己,小楠乖,不哭,明天就好了……

忽然想到小时候有种很奇怪的习惯,奶奶说我睡觉喜欢拉着别人的右手,在自己的左手边没有别人的右手时我会睡不着觉。当有一天去了全托幼儿园,一个星期才可以会一次家,睡不着我会哭,会一个人在别的小孩已经熟睡时悄悄起床趴在窗户边--想家、想我的奶奶想我的亲人,那时总感觉自己似乎被抛弃了。在每个星期五妈妈接我时我会告诉她:“我想家”妈妈会说:“幼儿园是你的家。”我就会哭着说:“我要那个有奶奶有妈妈有爸爸有妹妹的家……”奶奶总会在我每次回家时哭着抱着我告诉我:“睡不着觉就用自己的左手拉着自己的右手……”不知过了多久,我知道我必须面对一个人的孤单,我开始习惯。记着有一次两岁的我和婴儿的妹妹一同与爸爸妈妈睡,第一天晚上我争开眼看到左边的爸爸和右边的妈妈,我开心地笑了。第二天晚上,因为某种原因左边的爸爸和右边的妈妈在妹妹的右手边和左手边,我哇哇地哭了。

被知道为什么后得多大人认为这是自私。如今某次饭桌上的开玩笑也会被认为是自私,我知道不是那样的,我只是惧怕孤单,我不想解释给他们什么。我只要自己明白那是从小害怕的孤单,从小害怕的被别人忽视,从小就喜欢哭……听起来这种孩子气很懦弱,但我一直认为自己足够坚强,坚强到可以一直将悲伤掩在心底不被任何人发现。

上帝说我们只是自然打了蝴蝶结送给他的礼物,他对我们可以随心所欲。他老人家可能也是一个人吧,所以让宿命注定我要孤单。

家人还说每次难过我惟一的选择就是-睡觉。这个习惯已被家人习以为常的接受。在别人悲伤用某种发泄方式填补伤口时我竟然选择了睡觉,因为知道我的悲伤不会有人懂,悲伤时不会有人来陪,不会有人来安慰我,只有选择睡觉。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自己忘记那抹疼痛,只有这样才可以暂时扔掉那些悲伤。而且,我会在悲伤时喝很多的咖啡,喝到自己的肚子已经不能容纳任何东西时睡觉,这样睡得很香,梦中悲伤离我很远。还有,我有睡觉不观灯的习惯。我想也是害怕黑暗吧。

知道自已将是不再相信童话抑或是神话存在的年龄了,那些单纯的信仰被现实的压力研磨成碎屑,被时间的洪流轻松的冲走,已经对假期的生物钟颠倒习以为常,静谧的深夜可以让自己很快安静下来,然后再干自己喜欢***事不被打扰……

已经习惯一个人穿梭在诺大的校园,已经习惯不再去依赖任何人,已经习惯数自己的悲伤,已经习惯被人抛弃,已经习惯被人遗忘,已经习惯自己独自在世界中,孤独行走……

总是一个人发呆很久,看一个人的电影,站在阳台、躲在角落,看见不同的面庞的不同表情,然后去编造他们的过去,他们的故事,以至悲伤满满沉淀。

因为宿命,我注定孤单;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习惯,这场战争、我注定单枪匹马。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