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吕艺升教授编写的《舞蹈蹈学导论》作为舞蹈蹈理论学习的基础性知识它拓宽了我自己对舞蹈蹈艺术认识的视野穿梭于立体、多维的舞蹈蹈世界中收获颇多翻开此书题目为“一种引动社会震荡的文化现象”的绪论立即吸引了我。从“文化现象”入手揭示舞蹈蹈的存在与发展隐含了舞蹈蹈艺术同其他姐妹兄弟艺术一样共生于社会历史、文化的根源并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着社会文化现象;从“引动社会震荡”角度看此书把舞蹈蹈艺术融入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中预示着即将为我们带来底蕴丰厚、包罗万象的舞蹈蹈艺术盛宴。
《导论》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舞蹈蹈艺术本体以及它在不同时空、系统下的定位和价值并于每章结尾都提出了较有价值的思考题供读者反思、梳理而不断探寻。
引言之后分别从人类生命的情调、情感的抒发、舞蹈蹈的动态性以及社交礼仪几方面对舞蹈蹈艺术进行剖析。从中可以看出舞蹈蹈的时空性决定了舞蹈蹈是一种“流动的雕塑”舞蹈蹈姿态虽易辨别其形象属性而“动态”在舞蹈蹈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已被全世界舞蹈者广泛认同。吴晓邦先生在《新舞蹈蹈艺术概论》中提出:“凡借着人体有组织、有规律的运动来抒发情感的都可称之为舞蹈蹈。”因此“动态”是舞蹈蹈艺术的前提有了“动态”后才能提及舞蹈蹈艺术的综合性。
“舞蹈蹈本质的追索”提出舞蹈蹈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弄清它本质属性及本质属性的特征。本章首先否定了“美”为舞蹈蹈的本质特征认为“美的指向含混不清不能作为二级种类的特征与其他艺术构成矛盾关系”。此后文章沿着舞蹈蹈艺术发展历程借各时代艺术家的理论分析了芭蕾舞蹈和现代舞蹈的表现特征将其抽象为“再现”、“表现”及“形式”三个概念道出舞蹈者们在求索舞蹈蹈本质时由最初的模仿性、联想式舞蹈蹈——表现性、抽象式舞蹈蹈——纯粹的、形式化舞蹈蹈的发展历程。当“进入本体的切入口”时吕教授指出“能否进入艺术深层的本质研究关键在于能否发现舞蹈蹈自身的规律”。在此他提出了舞蹈蹈科学家鲁道夫·冯·拉班为代表创建的“人体动律学”列出了“人体动律学”中的重要内容如:“运动四大因素:重力(轻与重、时间(快与慢、空间(直接与延伸、流畅度(限制与自由”等。通过了列举德国现代舞蹈奠基人玛丽·魏格曼和中国现代舞蹈先驱吴晓邦使我们认识到该理论对全世界舞蹈蹈艺术的深远影响。
“舞蹈蹈作为一个子系统”力图从科学的角度将舞蹈蹈定位于宏观的社会意识形态中使它与同等的因子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从舞蹈蹈艺术的微观角度来看将舞蹈蹈置于一个合适的空间地位并明了该系统的目的性、层次性以及它的动态规律。当理解“系统中的舞蹈蹈”时文章提出舞蹈蹈理论系统与社会系统应当是一致而实际中因为王朝跌宕、王室的重视与否等确使舞蹈蹈系统在表面上与社会系统显得不太一致。在“舞蹈蹈中的系统”中书中列出了已经出现的'不同视角的艺术分类:艺术的存在方式、艺术展现特征、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艺术的美学原则。在对舞蹈蹈艺术进行划分时吕教授告诉我们:“舞蹈蹈的系统分类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首先时对现有舞蹈蹈中雷的理论认可是实践的直接总括其次划分要取什么角度这是由研究目的所决定的。”
“舞蹈蹈邻界的模糊地带”介绍了舞蹈蹈艺术与音乐、杂技、戏剧、美术等相关艺术之间的关系。其中“音乐是否是舞蹈蹈的灵魂”这个为舞蹈蹈业内人士时常讨论的话题在此也纳入了作者关注的视野。书中认为“灵魂”一词最初出现时只是句比喻性词语而并非一个定理。真正的“灵魂”只有通过动作与生命互换的形式时灵魂便得以显现。这就是说舞蹈蹈的真正灵魂时人体动作具有生命意识时也就是它在表现人的情感、思想与与生命情调时舞蹈蹈的灵魂才附体。在谈到舞蹈蹈与音乐的关系时吕教授从两个层面进行了解释:1、音乐作为一种时间的因素进入了舞蹈蹈本体它已是舞蹈蹈的一部分而非体外物;2、即两种姐妹艺术的合作。在谈到舞蹈蹈与杂技之间的界限问题时作者通过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找到了舞蹈蹈与杂技的模糊界限即“时、空、力”这个舞蹈蹈的三大要素在杂技中同样存在。而“难、奇、谑”与“情感、美感”成为舞蹈蹈与杂技的本质区别。
“舞蹈蹈艺术门类与形态”从种类上将舞蹈蹈划分为民间舞蹈、芭蕾舞蹈、古典舞蹈、现代舞蹈、亚舞蹈蹈与新品种。对于人们对“中国古典舞蹈”这一名称含混不清作者认为产生于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中国古典舞蹈自然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如与西方芭蕾舞蹈训练体系的关系及与保留下来的中国戏曲、武术、杂技、民间舞蹈等。但是中国古典舞蹈继承古代的首先仍是典范性。典范性、模式化精神及带有极大传统美学继承性的严禁性。其次而“禅”的精神已深入到中国的哲学与艺术境界并促使中国各种传统艺术的互相借鉴如:舞蹈蹈与书法、舞蹈蹈与绘画等。最后“身韵”的产生是“中国古典舞蹈”摆脱了戏曲的羁绊。作者在本章结尾处谈及舞蹈蹈的综合性时指出舞蹈蹈艺术的边缘性综合是独立性艺术的需求。因为首先舞蹈蹈艺术的本体容(动作思维量并不为全部人所理解它具备以我为主体的综合必要性和综合可能性。其次随着人类审美逐渐走向高级阶段生活动多样性使人们的审美变得丰富多彩而舞蹈蹈本体的抽象一位使它离人类生活越来越远。
音乐是人生的艺术;舞蹈是脚步的诗篇;绘画则是线条去勾勒,丹青去韵染。每件艺术作品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跳动着作者的脉搏。而艺术都来源于生活。
在我2岁时看见姐姐穿着鲜艳舞蹈服在台上翩翩起时,就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学跳舞。成为姐姐那样的舞蹈者。可爸妈却不同意了说我还太小。日复一日,转眼间我就三岁了,这时妈妈要我去跳舞练练身段,可我早已没了这个兴趣,但妈妈硬说:“你个小胖子,你不去学跳舞修身,你以后会长成大冬瓜的!硬是把我拖了去。
在阔大的教室里,有许多哥哥姐姐们,我无疑是里面最小的,就连老师看了我,都要邹邹眉。就这样一个三岁的小胖子就在人群里被挤过来挤过去。在教室里,姐姐们都能把脚伸到栏杆上,而我只有在脚下垫一块砖,才能勉强把脚搭上来。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已比同龄的小女孩高出了一个脑袋。我在教室里常常应为没做好基本功而被留下来,就连在精英班的姐姐都要来帮我一把,我虽忍住了疼但眼泪却不禁流了下来。我付出了那么多却没有任何回报,我不禁更加痛恨舞蹈了。一回到家我就躺在床上,蜷缩着身子,一看见电视上报道出舞蹈的画面,我就用遥控器换台,一听见音乐我就用手捂住耳朵,一看见舞蹈服甚至要踩上两脚。
我又回到了这个教室,不同的是我已经八岁了。我好像明白了很多。兰花指比原来更翘了,脚尖流出线条是弧线的,动作更加优美了。老师每天都要夸夸我了。这样我的虚荣心也越来越大了,直到老师说我太没有力度了,要多努力,多帮助妹妹,我才明白了要取长补短。经过一场比赛——我轻轻地移动双脚,用力地甩动脑袋。随着音乐的激昂,一个转身,一次跳跃,一次甩头。动做是那么完美(只是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我虽然只得了一个铜牌,但是它将是我今后舞蹈生涯中一剂兴奋药,激励着我走向更大一舞台!
舞蹈是优美的,艺术是美妙的。只有汗水与实力,才能跳出更好的舞蹈!
“动作与语言”分析了舞蹈动作的内涵价值、动作的生成与构筑、舞蹈的力量性及情感性的问题。在动作的内涵价值中提到,从生活动作到舞蹈动作需要经过两个转换:
1、从生活动作到舞蹈动作的形式化转换。
2、再从舞蹈动作向舞蹈语言的转化。
在涉及舞蹈动作的力量性时,文章从拉班至魏格曼再到吴晓邦三人对舞蹈要素的概括进行了分析:
关于力量性问题在图中可以看到魏格曼将拉班的“重力”与“流畅度”归纳为“力量”;吴晓邦将认为“动作来源与人们高度激动的感情”,而种具有艺术形象感情是通过人体的“力度”、“幅度”和“速度”来表达的。
在“舞蹈的情感性”中,作者引用了散文家余秋雨在《上海舞蹈艺术》中的论说:“舞蹈由三种情感方式:1、情节性情感;2、情景性情感;3、哲理性情感。”
“舞蹈本体论”主要谈及了舞蹈本体论的研究对象、舞蹈的形式、舞蹈动作的阴阳辨证、舞蹈虚与实的问题。关于舞蹈本论:舞蹈艺术既然是人体运动,而“运动(又)是物质存在方式”(恩格斯),那个研究它的运动规律、运动方式也就是研究它存在的本体,它是研究对象终极共性与始基性特征。舞蹈本体论的研究问题是:
1、以舞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它自下而上的高层次思考。
2、把舞蹈发生体当作研究对象,探求发生体运动中思维与动作的内在关系,把情感与肢体的同一性作为理论指点。
3、舞蹈本体论也关注舞蹈发生体与它外部世界的联系。
“传承与创造”主要脉络为:舞蹈教育——舞蹈教学与教材理论——舞蹈编创——舞蹈欣赏。在舞蹈教育的内容中,作者介绍了教师在舞蹈艺术传承中的重要角色。强调真正的舞蹈艺术家不是仅有某种单一天赋所成造就的,他们更不是纯感性人才,而是感性与理性兼有的具有多方面素养的天。从中国历史孔子创办的教育“礼乐”在“六艺”中核心地位,到西方15世纪舞蹈教师对民间舞和规范、整理等,都说明了舞蹈教师古往今来的重要作用及其编、教、跳“三合一”的时代。
“历史的告诫”带我们从遥远的历史中追寻舞蹈发展的足迹。从中我们看到,舞蹈艺术的反扎历程说明,一方面舞蹈本体的中心越来越想着独立发展,并且日益强固;一方面,从本体向边缘的扩张也更活跃、更多样,规模也为之更大。它既固守自己独立的中心形式,也能宽容它在边缘地带发生的诸多联姻形式,尽管新的综合十分火热的抢占着审美公众的地盘。同时,通过若干实例,我们也看到一个共同的现象,即舞蹈史中推动历史巨轮转动的艺术家都具有相似的品质:敢于超越的精神;勇于创新的意志;身心并用的智能;科学求实的品格。
“特殊的载体”分为“表演的中心地位”、“技术与艺术”“舞在‘醉’中”以及“情感定位”几部分。表演的重心地位是由舞蹈艺术这一特性决定的,即它的“现在时”性和它载体的独特性。正是由于这个特性使舞蹈不同与现代影视艺术、戏剧艺术,使表演本身成为了舞蹈编导、舞蹈教育、舞蹈理论的核心。对于“技与艺”这一对矛盾体而言,相互的溶解在实际中永远是相对的,如果要成为审美对象,就要尽可能化解技术对象的痕迹,将技术溶解到艺术中。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出,一位舞者一声必须跨越两大关隘:普通人——获取审美对象的技能条件(职业证明);化技术与艺术中,获得通向艺术境界的条件(表演艺术家)。在舞蹈的情感中,它既不是纯感性阶段的“人情”,也不是纯理性阶段的思想、艺术等,它是介于常人感性与哲人理性的中间层次的情感——“艺术情感”。
《舞蹈学导论》为我们认识舞蹈艺术打开了一扇扇知识之窗。在对舞蹈不同角度的诠释和解读中让我深感舞蹈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更使我对舞蹈艺术的认识产生了许多新的观察点和知识面,帮助自己后的学习中不断求索舞蹈艺术之真谛。
“动作与语言”分析了舞蹈动作的内涵价值、动作的生成与构筑、舞蹈的力量性及情感性的问题。在动作的内涵价值中提到,从生活动作到舞蹈动作需要经过两个转换:
1、从生活动作到舞蹈动作的形式化转换。
2、再从舞蹈动作向舞蹈语言的转化。
在涉及舞蹈动作的力量性时,文章从拉班至魏格曼再到吴晓邦三人对舞蹈要素的概括进行了分析:
关于力量性问题在图中可以看到魏格曼将拉班的“重力”与“流畅度”归纳为“力量”;吴晓邦将认为“动作来源与人们高度激动的感情”,而种具有艺术形象感情是通过人体的“力度”、“幅度”和“速度”来表达的。
在“舞蹈的情感性”中,作者引用了散文家余秋雨在《上海舞蹈艺术》中的论说:“舞蹈由三种情感方式:1、情节性情感;2、情景性情感;3、哲理性情感。”
“舞蹈本体论”主要谈及了舞蹈本体论的研究对象、舞蹈的形式、舞蹈动作的阴阳辨证、舞蹈虚与实的问题。关于舞蹈本论:舞蹈艺术既然是人体运动,而“运动(又)是物质存在方式”(恩格斯),那个研究它的运动规律、运动方式也就是研究它存在的本体,它是研究对象终极共性与始基性特征。舞蹈本体论的研究问题是:
1、以舞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它自下而上的.高层次思考。
2、把舞蹈发生体当作研究对象,探求发生体运动中思维与动作的内在关系,把情感与肢体的同一性作为理论指点。
3、舞蹈本体论也关注舞蹈发生体与它外部世界的联系。
“传承与创造”主要脉络为:舞蹈教育——舞蹈教学与教材理论——舞蹈编创——舞蹈欣赏。在舞蹈教育的内容中,作者介绍了教师在舞蹈艺术传承中的重要角色。强调真正的舞蹈艺术家不是仅有某种单一天赋所成造就的,他们更不是纯感性人才,而是感性与理性兼有的具有多方面素养的天。从中国历史孔子创办的教育“礼乐”在“六艺”中核心地位,到西方15世纪舞蹈教师对民间舞和规范、整理等,都说明了舞蹈教师古往今来的重要作用及其编、教、跳“三合一”的时代。
“历史的告诫”带我们从遥远的历史中追寻舞蹈发展的足迹。从中我们看到,舞蹈艺术的反扎历程说明,一方面舞蹈本体的中心越来越想着独立发展,并且日益强固;一方面,从本体向边缘的扩张也更活跃、更多样,规模也为之更大。它既固守自己独立的中心形式,也能宽容它在边缘地带发生的诸多联姻形式,尽管新的综合十分火热的抢占着审美公众的地盘。同时,通过若干实例,我们也看到一个共同的现象,即舞蹈史中推动历史巨轮转动的艺术家都具有相似的品质:敢于超越的精神;勇于创新的意志;身心并用的智能;科学求实的品格。
“特殊的载体”分为“表演的中心地位”、“技术与艺术”“舞在‘醉’中”以及“情感定位”几部分。表演的重心地位是由舞蹈艺术这一特性决定的,即它的“现在时”性和它载体的独特性。正是由于这个特性使舞蹈不同与现代影视艺术、戏剧艺术,使表演本身成为了舞蹈编导、舞蹈教育、舞蹈理论的核心。对于“技与艺”这一对矛盾体而言,相互的溶解在实际中永远是相对的,如果要成为审美对象,就要尽可能化解技术对象的痕迹,将技术溶解到艺术中。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出,一位舞者一声必须跨越两大关隘:普通人——获取审美对象的技能条件(职业证明);化技术与艺术中,获得通向艺术境界的条件(表演艺术家)。在舞蹈的情感中,它既不是纯感性阶段的“人情”,也不是纯理性阶段的思想、艺术等,它是介于常人感性与哲人理性的中间层次的情感——“艺术情感”。
《舞蹈学导论》为我们认识舞蹈艺术打开了一扇扇知识之窗。在对舞蹈不同角度的诠释和解读中让我深感舞蹈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更使我对舞蹈艺术的认识产生了许多新的观察点和知识面,帮助自己后的学习中不断求索舞蹈艺术之真谛。
二十年后,我回到了我的故乡,想看看那里有什么变化。
我带着儿女在公园里游玩,公园里的空气十分新鲜,绿树成荫。以前,小河上还有落叶、塑料瓶等杂物,现在都不见了。河水清澈见底,还可以看见小鱼儿在水草间嬉戏。再一看,河边上每隔一段,就有一个机器人用网把漂浮在水面上的杂物捞上来,倒进垃圾桶。
我接着来到了葡萄园,想摘回去几串新鲜的葡萄带给家人吃。进了葡萄园,大至一看,每一种葡萄的品种都栽培得井井有条;再仔细一看,上面一张蜘蛛网,一只小昆虫都没有。我再扫视一遍,看见有两三个机器人在撒水,我便上前问道:“你好,你撒的什么呀?”“你好,欢迎光临‘新时代葡萄产区’。我喷的是几年前科学家就发明出来的一种药水,不仅不污染空气,还可以浇水、施肥、***虫呢。”我把选好的葡萄放在秤上,把手机递给营业机器人。营业机器人扫了一下我的支付条形码,说道:“您已付给我一百三十九元五角,余额不足,请及时充值。欢迎再次光临,再见!”
回到家,我打开指纹锁。“小爱同学,开灯,打开空调二十七度,打开电视中央八台,打开热水器四十五度。”
这短暂而舒适的业余时光,智能化产品带来的便捷,让我一天下来的疲惫不堪的身体感到无比惬意。
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可真大呀!我现在要好好学习,以后发明出更多高级智能化的产品来服务社会。
《导论》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舞蹈艺术本体以及它在不同时空、系统下的定位和价值并于每章结尾都提出了较有价值的思考题供读者反思、梳理而不断探寻。
“不同视域的舞蹈”以古今中外学者对舞蹈本质的定义为引导解读了时间性与空间性对于舞蹈的重要意义。引言之后分别从人类生命的情调、情感的抒发、舞蹈的动态性以及社交礼仪几方面对舞蹈艺术进行剖析。从中可以看出舞蹈的时空性决定了舞蹈是一种“流动的雕塑”舞蹈姿态虽易辨别其形象属性而“动态”在舞蹈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已被全世界舞者广泛认同。吴晓邦先生在《新舞蹈艺术概论》中提出:“凡借着人体有组织、有规律的运动来抒发情感的都可称之为舞蹈。”因此“动态”是舞蹈艺术的前提有了“动态”后才能提及舞蹈艺术的综合性。
“舞蹈本质的追索”提出舞蹈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弄清它本质属性及本质属性的特征。本章首先否定了“美”为舞蹈的本质特征认为“美的指向含混不清不能作为二级种类的特征与其他艺术构成矛盾关系”。此后文章沿着舞蹈艺术发展历程借各时代艺术家的理论分析了芭蕾舞和现代舞的表现特征将其抽象为“再现”、“表现”及“形式”三个概念道出舞者们在求索舞蹈本质时由最初的模仿性、联想式舞蹈——表现性、抽象式舞蹈——纯粹的、形式化舞蹈的发展历程。当“进入本体的切入口”时吕教授指出“能否进入艺术深层的本质研究关键在于能否发现舞蹈自身的规律”。在此他提出了舞蹈科学家鲁道夫·冯·拉班为代表创建的“人体动律学”列出了“人体动律学”中的重要内容如:“运动四大因素:重力(轻与重、时间(快与慢、空间(直接与延伸、流畅度(限制与自由”等。通过了列举德国现代舞奠基人玛丽·魏格曼和中国现代舞先驱吴晓邦使我们认识到该理论对全世界舞蹈艺术的深远影响。
“舞蹈作为一个子系统”力图从科学的角度将舞蹈定位于宏观的社会意识形态中使它与同等的因子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从舞蹈艺术的微观角度来看将舞蹈置于一个合适的空间地位并明了该系统的目的性、层次性以及它的动态规律。当理解“系统中的舞蹈”时文章提出舞蹈理论系统与社会系统应当是一致而实际中因为王朝跌宕、王室的重视与否等确使舞蹈系统在表面上与社会系统显得不太一致。在“舞蹈中的系统”中书中列出了已经出现的不同视角的艺术分类:艺术的存在方式、艺术展现特征、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艺术的美学原则。在对舞蹈艺术进行划分时吕教授告诉我们:“舞蹈的系统分类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首先时对现有舞蹈中雷的理论认可是实践的直接总括其次划分要取什么角度这是由研究目的所决定的。”
“舞蹈邻界的模糊地带”介绍了舞蹈艺术与音乐、杂技、戏剧、美术等相关艺术之间的关系。其中“音乐是否是舞蹈的灵魂”这个为舞蹈业内人士时常讨论的话题在此也纳入了作者关注的视野。书中认为“灵魂”一词最初出现时只是句比喻性词语而并非一个定理。真正的“灵魂”只有通过动作与生命互换的形式时灵魂便得以显现。这就是说舞蹈的真正灵魂时人体动作具有生命意识时也就是它在表现人的情感、思想与与生命情调时舞蹈的灵魂才附体。在谈到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时吕教授从两个层面进行了解释:
1、音乐作为一种时间的因素进入了舞蹈本体它已是舞蹈的一部分而非体外物;
2、即两种姐妹艺术的合作。在谈到舞蹈与杂技之间的界限问题时作者通过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找到了舞蹈与杂技的模糊界限即“时、空、力”这个舞蹈的三大要素在杂技中同样存在。而“难、奇、谑”与“情感、美感”成为舞蹈与杂技的本质区别。
“舞蹈艺术门类与形态”从种类上将舞蹈划分为民间舞、芭蕾舞、古典舞、现代舞、亚舞蹈与新品种。对于人们对“中国古典舞”这一名称含混不清作者认为产生于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中国古典舞自然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如与西方芭蕾舞训练体系的关系及与保留下来的中国戏曲、武术、杂技、民间舞等。但中国古典舞继承古代的首先仍是典范性。典范性、模式化精神及带有极大传统美学继承性的严禁性。其次而“禅”的精神已深入到中国的哲学与艺术境界并促使中国各种传统艺术的互相借鉴如:舞蹈与书法、舞蹈与绘画等。最后“身韵”的产生是“中国古典舞”摆脱了戏曲的羁绊。作者在本章结尾处谈及舞蹈的综合性时指出舞蹈艺术的边缘性综合是独立性艺术的需求。因为首先舞蹈艺术的本体容(动作思维量并不为全部人所理解它具备以我为主体的综合必要性和综合可能性。其次随着人类审美逐渐走向高级阶段生活动多样性使人们的审美变得丰富多彩而舞蹈本体的抽象一位使它离人类生活越来越远。
我从小就对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我五岁那年,我主动要求爸爸妈妈让我学舞蹈,他们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每次上课时,我总会怀着快乐的心情去,又带着快乐的心情回家来。
熟能生巧,学习两年后,我的前滚翻、后滚翻、前侨、后侨已不成问题,偶尔还会给家里来的客人表演,没有一个不叫好的。一次,妈妈的一位同事来到家中,妈妈就让我把“拿手绝活”展示出来,我立刻扳起腿举到了头顶,连眼都不眨一下,妈妈那位同事却傻傻的站着,我生气了,一动不动的怒视着那位客人,而她却望着我,不知所措,霎时间,她好现有明白了什么,满鼓起掌来,我这才罢休,深深的鞠了一躬。
也正是在学舞蹈期间,我的左胳膊骨折了,亲戚都赶来看我,妈妈经常坐在我身边照看着我。可我却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件事严重耽误了我上舞蹈课。
好不容易等到骨骼长好,我想要去上舞蹈课,妈妈担心我的身体,硬要说服我,可他拦得着我的身,拦不住我的心呀!妈妈看我整天魂不守舍,时间一长,便心软了,答应了我要求。在练舞时,一直站在我的门口,生怕我出什么事,我也总不忘给她一个甜蜜的微笑,好让妈妈放心。
但后来,还是因为身体的不适而停了课,也有一年多时间没练了。但我并不放弃,我已下定决心,在家里自己补课。应为,我已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我成长的人生道路上,遇到过许多老师,有温柔的语文老师,有趣的数学老师,严厉的英语老师……而我最喜欢美丽的舞蹈老师。
她有一头深棕色的头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嵌在那洁白的脸上,一张樱桃小嘴让整个人看起来优雅而大方。
在我的印象中,老师不但严厉,而且还很关心我们。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练习基本功,因为偷懒把腿弯了一下,这可逃不出老师的.火眼金睛。只见她弯下腰捡起了一根木棒,走过来,用尖锐的声音对我说:“把腿伸直了!”我吓得立马把腿伸直,再也不敢偷懒了。
还有一次,我因为肚子疼而请了假。妈妈和我说,老师刚一下课,就问我肚子好点儿了吗?第二次上课时,老师嘱咐我下次不要乱吃东西。
老师不但舞跳得好,而且歌唱得也很好。在一次休息时间,老师说:“我们今天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吧。”我们听了都高兴地拍着手。
游戏开始了,我们传呀传,突然音乐停了,“哈哈,是老师,老师快表演一个节目吧!”不知是谁说了一声,老师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成双荡悠悠,你呀你你冻我心房……”一曲《隔岸》从老师口中唱出来,声音既优美还动听,唱完后一阵热烈的掌声从四周响了起来。
这就是我喜欢的多才多艺的舞蹈老师。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