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是一种神奇的安排。世间一切,都是遇见。
笔遇见纸,有了文字。
山遇见水,有了风景。
黑遇见白,有了光明。
心遇见心,有了爱。
而我,正因在这如花般的年华里遇见了你们,情才会深深沉淀。
遇见良师
第一天上课,您高高扬起年轻的脸庞,像一朵绽放的花儿,跳动着一颗火热、充满激情的心。您用力挥洒青春,正如上课时粉笔灰洒满肩头,染白了鬓角。那一刻,岁月和青春,真是一场美妙的邂逅。
有一天,您没来给我们上课,我们高兴坏了,在教室里又吵又闹。第二天,当我们又期盼着代课老师的到来时,您却匆匆出现在教室门口,操着沙哑的嗓音,继续为我们上课,教室里原本兴高采烈的气氛立即压抑了下去。下课,我和周昱宸抱着作业本来到老师办公室,忽然发现老师的办公桌上斜架着一块大大的木板,这让我们俩又惊奇又疑惑:“程老师为什么要放一块木板在办公桌上?这块木板有什么用呢?”我和周昱宸兴奋地猜测着,很快又回到了班级。之后,我们谁也没把它放心上。
几天后,我和周昱宸又去抱作业,听到数学老师在和另一个老师谈程老师得颈椎病的事情,心不由一紧,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程老师得了颈椎病后,依然坚持改作业,但因脖子难受,所以架了一块木板。我鼻子一酸,心暖暖的,好像有阳光沐浴在身上。
我与良师的邂逅,正如嫩芽与春天的邂逅,星辰与月亮的邂逅。
遇见益友
刚入学的时候,早上,在上学途中,只有你,会与我的目光相遇,然后挥舞着手臂,对我露出大大的笑容,清澈如水,马尾辫一甩一甩的。只有你,在我困难时伸出援手,拉着我出去散散心。但是女孩敏感的心事,正如那六月的天一般,说变就变。我知道,是我没有在意到你的心情,所以你和我渐渐的疏远了。等我再想起你时,你已经变得冷漠又陌生了。本应该是我向你道歉,但你却提前开了口:“张莹,我们和好吧!”那句话,我至今难以忘怀。你永远都不知道,我那时的心情是多么复杂。你的勇敢,让我为自己的胆怯而羞愧和内疚。
只有你,一直默默地和我分享美丽,一起欣赏路边的风景。遇见你,正如花儿遇见了蜂蝶,雨露遇见了晴空!
六年终将过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毕业季将要来临。
但幸运的是,遇见了你,遇见了你们。
线索是记叙性作品中把全部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繁杂、零碎的材料(人、事、景、物如果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来连缀、贯穿,就会互不关联,杂乱无章;有了线索,文章就能纲举目张,浑然一体,更好地表现中心。清楚的线索应该是有利于读者识别、发现的,如标题、穿插的抒情议论、反复出现的.某个物体或词句等。其设计方式则灵活多样:可以是某个人物、某个事件、某种物体,可以是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也可以是感情的变化,等等。应试时,我们可以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灵活选择。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倘若完全失去了束缚,纵使远走高飞,灵魂也将因觅不得归宿而深深地叹息。何妨带着镣铐舞蹈?让心灵有所依,有所属。
诚如卢梭所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将文学创作的根基牢牢地系在高密乡的沃土中,皈依大地,收获了脚踏乡土的`厚重感。
“接地气”的莫言成了“大器”。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多少人背井离乡,接受都市文明的洗礼。而他,始终带着镣铐舞蹈,他的心始终为故乡的一切所牵绊。正是那份浓郁的乡土情结,使他的作品始终扎根在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厚土壤中,伴其在故乡的土地上聆听思想的足音,寻找精神的出口。
当下,我们正遭遇“漠视传统文化”的精神尴尬,洋节受热捧。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倘若完全割断与民族文化的联系,挣脱传统文化的束缚,我们便成了断线的风筝,随风漂泊,何以觅得心灵的归宿?在价值溃散的今天,多少人深陷信仰危机,而我们更应带着镣铐舞蹈,怀着民族敬畏感,用心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言:“我站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舞蹈。”拒绝于云端跳舞的轻佻,我们尚可选择带着镣铐于地面舞蹈。
功利之风盛行,物质欲膨胀的今天,唯有怀着孩子般的单纯与执著,方可增加自身的定力,为心灵寻觅归属。这样的人不与世风同流,不追名,不逐利,以宁静的心态,带着镣铐舞蹈。他们重塑新时代知识分子的尊严,执著地践行自己的理想,而后“消磨绚烂归平淡”。
克里尔说:“灵魂没有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诚然,一旦完全失去束缚,灵魂将无处安妥。何妨带着镣铐舞蹈?没有束缚即没有归属。如将生命融入乡土的莫言,“变成一段树根,深深扎进地层”,心怀敬畏,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何妨带着镣铐舞蹈,让心灵有所依,有所属。
您好!
先请允许我引用一句:“人能够登上荣誉的高峰,却不能长久地居住在那里。”我明白您对我的殷切期望,希望我永远都是最优秀的孩子,您的望子成龙我能理解,世界上有哪个母亲不想自己的孩子好?但今天我想跟您说,请原谅我不能一直优秀,请原谅我不能一直都做得最好。
我记得小时候,您一直拿我跟别人比,我记得我的表弟,有时候他来我家吃饭,您就会说:“看谁吃的最快。”每次看我快速的吃完,您都会满意地点点。我记得我去学钢琴,你会坐着听我弹,听我练,直到每一个音符都弹得流畅,您才会微笑地放我离开,我去考级,虽说也并不真的痛恨钢琴,但我对考级的厌恶有一半都来自您过高的期望。有时候我也会羡慕其他孩子,当班上一个成绩一般的同学拿到成绩单后就能开心地回家,因为他有了一点进步。而我心理却是忐忑的,我因为您要求每次都要95分以上,所以我才惧怕,即使我的成绩在班上很好。
母亲,我希望您也能理解体谅我,压力有时是动力,但更多时候,压力就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从外面打破的就只有灭亡。我希望您能尊重我内心的最真实的意愿,而不是一味强加压力给我,我的成长并不是您个人的意志就能决定的,就好像思想家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应像儿童的样子。”
有时候我也会想到新闻里报道的“虎妈”、“狼爸”,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上,在这个到处是竞争的年代希望能“与众不同”,但我觉得他们的孩子并不真的快乐。同为少年成名的作家蒋方舟,小小年纪便已出书,但她并不是父母逼的,而是她真的`热爱写作,到如今已是受广大读者喜爱的青年作家之一。母亲,我知道您一直很爱我,您外表严厉只是想让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也许您可以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引导我,鼓励我,我更愿意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
今天,坐在高考考场上,人生往后漫漫长路也许就在我的笔尖下书写与改变,只是想借此机会,想跟您说一句:这一次,让我做一回真正的自己,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无怨无悔。
谢谢您,我的母亲。
您的儿子***
2016年6月7日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书信。全文紧扣漫画内容,“一直优秀”“不能一直优秀”紧扣100分和98分;“成绩一般同学”“有了一点进步”扣住了55分和61分;母亲的“满意”“微笑”“严厉”等相当于“唇印”和“掌印”。在书信中巧妙、多次扣题及点题是本文的特色之一。
全文的感情自然、真挚。母亲爱儿子,希望儿子优秀;儿子爱母亲、理解母亲,希望能“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这里没有点染、没有修饰、没有造作,是自然的流露。读之,让人心动,引人深思。
立意深刻,中心突出,是本文的另一特色。开篇提出“人不能长久地站在荣誉的高峰”“我不能一直优秀”,观点鲜明。接着用自己成长的例子,说明母亲过高期望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及反感,并提出“压力就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从外面打破的就只有灭亡”,分析深刻、透彻。
全文用例恰当,中外并举,详略得当,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流畅,有一定的文采。假如说理能更严密、辩证一点,引用及用例再斟酌一下,本文会更精彩。
(广州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唐吉民老师)
考场作文要写真实的我,让我的激情在文中闪光。当然感人的事并非就一定要是痛彻心扉、悲惨至极,矫揉造作、夸张失实的作品反而令人见之生厌、读之无味;真挚的感情首先来源生活的真实,一个普通的但常常会被人忽视的瞬间却让人感受到沉重的滋味。
相对来说,高中学生的记叙能力强过说理能力,所以文体自选时最好选择记叙文。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