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爷爷突然带着我来到了这块土地面前,说:“与其让它这样的长满杂草,不如我们把它开辟出来种植菊花,用这块地来种菊花,应该差不多。”我一听半信半疑地嘟囔道:“这块地只长草,种上菊花能成活吗?”爷爷坚决地说:“事在人为,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的。”
在爷爷的鼓励下,我也有了信心。于是和爷爷一起忙碌了起来。种植菊花需要深翻土壤,爷爷就一锄头一锄头的挖,可把爷爷累坏了。我也不能闲着,就用小水桶一趟趟地去接水,来给菊花苗接水。我们用了一天的时间,我和爷爷将三十多棵菊花秧载种好了。
一个月后,沁人心脾的菊花开放了,远远望去像一根黄色的腰带系在了这一片荒凉的土地上。一天,奶奶采摘下一些菊花,把它们蒸熟、晒干,又把它们泡在茶里放上冰糖制成了菊花茶。
这天晚上,妈妈和爸爸回了老家。我们坐在一起品菊花茶。奶奶说:“谁能把菊花的.好处说出来?”
爸爸说:“菊花可以清热解毒。”
我说:“菊花漫山遍野都有,谁都可以采摘,不用到药房购买。”
妈妈说:“菊花的香味沁人心脾,让人闻了很舒服。”
爷爷说:“菊花富含维生素及铁、锌、铜、硒等微量元素,因而具有一般蔬果无法比拟的作用。”
奶奶说:“菊花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不像一些观赏菊那样,需要放在温室里才能养活。但是,你看菊花长在山上,甚至石头缝隙里,没有谁来浇水施肥,但它却能漫山遍野的开放,它具有那么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它在秋天开放,不和百花争奇斗艳,而是与世无争、默默无闻,做人也要有菊花坚忍不拔、默默无闻的秉性才好。”
菊花茶喝完了,奶奶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这是中庸中的第一句话,而其含义就是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大都从《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讲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视了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与天地参”是天人合一。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因而《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理想境界。
而其表现的就是天道与人道合一,天性与人性合一,理性与感情合一,鬼神与圣人合一,外内合一。
他的主要思想就是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现在的我们可能不能像以前那样!但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