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面前有一座看起来风景很秀丽的高山,让我为之怦然心动,但我同时也知道在这座看似怡人的山上,也必有其曲折的一面,只是一切外表的美好与温馨掩盖住了其中的荆棘与砺石。然而,我仍然想越过它,攀登到它那最美丽的顶峰。我不知道我的这一选择是我人生旅程中一道未实现的风景还是一种悲哀的执着?
当我对未来的路作出种种不幸的设想时,旅途中的和平与安静真的出乎我的意料。“原来是我多虑了。”我独自暗忖。于是便不再担心,欢欢喜喜地迈向前方。
当我沉浸在愉悦之中时,我被一块石头绊倒了,我瘫坐在地上,望着膝盖上不断流出的鲜血,泪水滑落出来。原来,在幸福中待久了,猛然经历此番挫伤,竟是这般钻心的痛。
但是,我并未因此而却步,反而更坚定地向前,用我所有的真诚和认真对待我所走过的每一步。宁静的日子没有几天,我的世界便又风起云涌:树叶在狂笑着,小鸟在大叫着,所有的一切都充斥在我耳边,我感到疲劳而又无奈;各种流言像石块一样向我砸来,我感到痛苦而又无助。我强忍着泪水默默地站在山腰,心里却在狂喊:“为什么?美丽的树叶,可爱的小鸟,你们也不欢迎我吗?”到底是人言可畏啊!我除了沉默还能说什么呢?
既然已选择了这座高山的冷峻,我早已不再在意别的山川的挺拔与秀美。无论我的选择是对是错,无论我的结局是好是坏,我只想坚守我的执着,至死不悔!
第一种:直接反驳。抓住错误论点的要害,分析它的谬误,或者分析错误论点的危害性,用它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后果,揭示它的谬误。
第二种:间接反驳。提出一个与错误论点截然相反的新论点,并对此作充分论证。正确论点一经成立,也就驳倒了错误论点。
第三种:归谬反驳。针对错误论点的破绽,先故意假设其是正确的,然后依此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得出一个十分明显的荒谬结论,从而证明错误论点的荒唐可笑。
在这个人人谈贫富论成败、忙忙碌碌汲汲营营的当下,新年"第一扶"又是是非非:男子去扶摔倒老人之前要求路人拍照留证……
扶不起老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老人倒地无人扶,旁边是一群保持安全距离围观的路人,有人想伸手搀扶,又有人出言阻止,救助的“正能量”,那一时刻,在寒冷的冬天、在冰冷的心中“被凝固”。
我们不禁自问:泱泱大国,道德何存?文明中华,爱心何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到底还有多少人在默默坚守?于是我们疾呼:传递“正能量”,刻不容缓
凝聚“正能量”需要我们拾起良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之心,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推己及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良知之心,能使我们体会到对方的苦难,设身处地并且感同身受。郭沫若先生有言“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让我们找回缺失的良知,用人性中仁爱悲悯的力量,将“正能量”点燃。狄金森的小诗如是说:“如果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酸辛,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回巢中,我就不虚此生……”
凝聚“正能量”需要你我共同的参与。“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名言,用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也可说明是一个社会“正能量”和“负能量”的博弈。当今鲁迅当年深恶痛绝的看客现象有所死灰复燃,围观者流露出麻木、狭隘、自私的心态。传递“正能量”需要你我共同的参与。在社会洪流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能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是一块小小的泥土,互相连接而成一整块陆地。史铁生有言:灵魂,必当牵系着博大的爱愿。叩问内心,我们每个人都应反躬自省、消弭冷漠。“无尽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拒绝文明在漠然的步伐中陨落,拒绝精神世界的花果飘零。当人人都传递正能量,这微力量就能够被仿效与复制,汇聚成无穷的力量,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凝聚“正能量”还需要制度的保障。制度“撑腰”正能量,才能有效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泪”,更为一些在义举面前迟疑纠结的人们注入“强心剂”,激励更多的大勇大善,凝聚更多的“正能量”。在好几起救助案例中,老人倒下,很多人只围观而不施援手,反倒会有外国人上前施救,感慨之余发现差别也正在于制度,很多国家教育法规定,成年前必须掌握基本急救知识急救,就此而言,是制度“扶起”了摔倒的老人。并非尊奉“明哲保身”,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正能量化于无形,但至真至切,传递在百姓之间。“美丽中国”需要“正能量”源源不断地濡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