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都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如南方许多地区盛行中秋赏桂和观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一带的烧塔、香港的舞火龙等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习俗,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如果有一种美味能从灵魂深处将你吸引过来,那便是龙虾。龙虾的种类、做法繁多,最好吃的就是十三香龙虾。
十三香龙虾几乎处处都有卖,但去吃龙虾的最佳去处,应该是安徽的“龙虾一条街”。随便走进哪家店,都可以闻到十三香龙虾诱人的气味。隔着一层玻璃,可以清楚地看到制作十三香龙虾的整个过程。先用毛刷把每一条龙虾的肚板清洗干净,再将整盆龙虾用水冲洗。然后在锅中放入红辣椒、绿山椒,切成丁的葱、蒜、姜等佐料,用菜籽油翻炒一下,味儿就出来了。随后把龙虾倒入锅中,与佐料一起大火爆炒。待龙虾已经微红时,盖上锅盖,用小火焖炖20分钟左右,15分钟时,还要加入食盐来提升味道。最后连着佐料把龙虾盛入精美的盘中,浇上一勺滚烫的辣油,一盘色香味俱全的龙虾便做好了。
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龙虾被端上了餐桌。那股浓油赤酱的香味扑鼻而来,光看卖相就令人垂涎三尺、望眼欲穿。龙虾的壳也煞是好看,红通通的硬壳上浇着金黄的辣油,颜色搭配得十分协调、亮丽。开始品尝了!我先是掰下龙虾的头,吸取着其中的汁水,让油而不腻的汤汁在我嘴里打转,那味道讲究的是一个鲜字。然后我将龙虾壳剥开,轻轻一吸,就吃到了鲜嫩的龙虾肉,这龙虾肉真可谓是“滋养之佳品,补脑之尤物”。那口感讲究的是一个辣字。
十三香龙虾麻辣爽口、鲜嫩多汁,真不愧是安徽的著名美食!
大家好!我的可是你想知道的,好吧,那我就告诉你。它是——李雪莹。怎么样,是不是很酷呢?
当然我的性别就不用我说了,大家应该就能猜到。那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别看我是个小女生,但有时候做起事来就像一个大大咧咧的小男孩,班上好多同学都叫我假男孩,为此,我真的很苦恼。好啦,还是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吧,想必你们都等急了吧!
优点:活泼开朗,积极参加活动,从开学的那一天就特别听老师的话。与同学友好相处,爱帮助他人,热爱劳动,是老师的好助手,同学们的好榜样,家长通知书上总是写着“团结集体,热爱劳动”等词语。爱看书,爱写作,爱画画,还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当一名赫赫有名的高级舞蹈老师。我认为,我的理想可以实现……还有呢就是背书背得特别快,通常一两首诗,我在五分钟之内就能背完,而且英语学得特别好。
缺点:我的缺点大大的多,总的来说,缺点大于优点,但是总结起来,大的就是几点,例如:粗心,脑细胞总是直直的,上课喜欢左顾右盼,学习不认真,学习需要用鞭子抽打,也就是不主动呗。有时候好奇心过强,就会酿成大祸,时总是不细心,粗心大意。唉!真是受不了。
愿望:希望能够改掉缺点,积极学习,实现愿望,加油!
爆炒小龙虾堪称色香味俱全。被油炒得通红油亮,与雪白的葱蒜相间,荤中有素,红中有白,虽别无它色,却格外诱人。加上其散发出的孜然浓香,真是令人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呢!
爆炒小龙虾虽是一道海鲜,但做法却十分简单:先将锅烧热,放油,放入少量葱、姜、蒜,再将小龙虾倒入锅中爆炒,加入适当的盐、孜然、茴香调味,最后焖个20分钟,小龙虾就完成了。整个过程快速简单,时间不出30分钟。
小龙虾剥着很简单:首先把头部去掉,然后把长在腹部至尾部的壳剥开,吃其中的肉就行了。
小龙虾的肉质鲜嫩,咬起来筋筋道道,含在肉里的汤汁一咬即出,令人回味无穷。我吃小龙虾时,总是先用嘴吸出头部的汁液,然后再把肉剥开吃掉,汁肉结合,不胜享受。
有次巧逢过年我们吃小龙虾,望着满盆红通通的小龙虾,我心生灵感,从此,小龙虾有了别名——“满堂红”!
江南各地过中秋节,有钱人家吃月饼,穷苦人家有吃南瓜的风俗。
“八月半吃南瓜”的风俗是怎样来的呢?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脚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双亲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黄花,美丽、聪明、善良、勤劳。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年老多病,加上缺衣少食,病在床上,奄奄一息。那天八月十五,黄花在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两只扁圆形野瓜。她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香喷喷、甜滋滋,两老吃了食欲大增,病体也好了。黄花姑娘就把瓜子种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发芽,长出许多圆圆的瓜来,因为这是从南山采来的,就叫南瓜。从此,每年八月十五那一天,江南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风俗。
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