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柳州,美丽富饶、城市繁荣,只要你来了,就会舍不得回去,但柳州最有名的就得数那鲜香麻辣的地地道道的螺蛳粉了。
螺蛳粉具酸、辣、咸、鲜、烫的独特风味。它由柳州特有的软滑爽口的米粉,配上酸笋、腐竹、木耳、花生、萝卜干等一些劲口的配料,再淋上一大勺滚烫滚烫的螺蛳汤,一碗色香味具全的螺蛳粉就做成了。不过,你别小看这螺蛳汤,它可有讲究了,它是以青螺作为主料,加上五香八角等几十种香料熬制成的,在柳州,要是你做的螺汤淡而无味是不会有人看一眼的,精心熬制的螺汤具有清而不淡、麻而不躁、辣而不火、油而不腻的特点,一般是用一个大铁锅来煮,骨头、螺蛳浸在锅里,汤面上浮着厚厚的一层鲜红的辣油,散发着浓郁的辣香。
当你看到一碗正宗的螺蛳粉时,你肯定会食欲大开,瞧,晶莹白滑的米粉和翠绿的鲜菜浸在殷红的辣油里,而被炸得金黄酥脆的`腐竹也点缀在其间,花生、黄花菜、酸笋,披上油亮的红油外套,沾沾自喜。令人垂涎三尺.
可以毫不避讳的说,螺蛳粉是柳州第一小吃!走在柳州街头,总能闻到风味独特的螺蛳香,那游离在空气中若有若无的酸辣美味,以及"吸溜吸溜"的吸粉声,构成了柳州街头一道必不可少的靓丽风景线.
当你看到一碗正宗的螺蛳粉时,你肯定会食欲大开,瞧,晶莹白滑的米粉和翠绿的鲜菜浸在殷红的辣油里,而被炸得金黄酥脆的腐竹也点缀在其间,花生、黄花菜、酸笋,披上油亮的红油外套,沾沾自喜。令人垂涎三尺.
可以毫不避讳的说,螺蛳粉是柳州第一小吃!走在柳州街头,总能闻到风味独特的螺蛳香,那游离在空气中若有若无的酸辣美味,以及"吸溜吸溜"的吸粉声,构成了柳州街头一道必不可少的靓丽风景线.
我外婆炒的螺蛳,那可真是人间美味,想着就叫人直流口水。三月初,外婆叫外公到菜场去买青壳大螺蛳,她说:“清明前的.一个月是螺蛳肉最肥美,口感最好的时候,素有‘明前螺蛳赛肥鹅’的说法。”螺蛳虽然好吃但清洗是个功夫活,买回来不能立即食用,还要放在清水里养几天。这是极其考验我耐性的,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在水池边待一会,掰着手头数天数,问外婆能不能吃了,外婆总是笑着说:“小馋猫,再等一两天,干净就能吃了。”
终于等到了下锅的这一天。螺蛳好吃却难清理,像清洗啊,钳螺蛳尾巴啊,这样的粗活都是外公的。这些程序完成后,就看外婆的手艺了。吃螺蛳就是讲究个新鲜劲,刚清理完的螺蛳,倒入油锅,加葱、姜、辣椒、花椒等配料一起爆炒,再加酱油、料酒去腥提鲜,最后放少许盐、糖小火焖炖一会,一锅香气四溢的螺蛳就炒好了。外婆剩上一大盘端出厨房,而我早已迫不及待地趴在餐桌边等待享用美味。
只见一盘热气腾腾的香辣螺蛳端上了桌,青中泛红,香味扑鼻而来,“真香啊!”我不禁咽了咽口水。我急不可耐地伸手抓了一个,哎呀,真烫,但我舍不得丢手,用嘴不停地吹着手中的螺蛳和被烫着的手指。外婆说:“看你急的,多呢,有你吃的,慢点,别烫着。”我又轻轻地拈起一颗螺蛳,用嘴吹了吹,拿起牙签拨掉肉上的保护盖,扎进螺蛳肉,向上一挑,螺肉出来了,我赶紧把它送进嘴里,啊,又鲜又嫩,还有些麻辣,太好吃了!螺肉虽小,但味道鲜美,吃起来带劲。
我吃的津津有味,外婆在旁边开心的看着,突然她对我说:“你这么个吃法其实并不能找到吃螺蛳的感觉,用嘴吸才是吃螺蛳的最高境界。看我的!”只见外婆拿起一颗螺蛳,用牙签把螺盖拨掉,先从尾部吸了一下,再从头部用力一吸,吱溜一声,螺肉连同汤汁一起钻进了她的嘴里。于是,我学着外婆的样子,也试着用嘴吸食螺蛳,啊,随着吱吱几声,螺肉伴着鲜香麻辣的汤汁,一起溜进了嘴里。啊,外婆说的对,那感觉真叫一个爽啊!我和外婆吃了一个又一个,根本停不下来,不一会儿,我们就把一大盘螺蛳吃光了。
螺蛳味美,吸食更有感觉。我喜欢吃螺蛳,你们呢?
爷爷家门口有条小河,那里是我和哥哥的'欢乐谷。那天下午,天气不是很热,我和成成哥哥站在河岸上看小鱼。这时,我见水里的大石头上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伸着短短的触角,背着一个一头圆一头尖的壳,慢条斯理的蠕动着——是螺蛳。我觉得很好玩,用手轻轻一碰,只见螺蛳柔软的身体机敏地缩进壳里,一下子滚进了河里。
哥哥说:“螺蛳是爷爷最爱吃的美味。要不,我们来场比赛吧,半小时里看谁摸的螺蛳多,还能帮爷爷弄到好吃的。”
“比就比!”我一口答应下来,心里慢慢琢磨着。忽然,我灵光一现,在河边挑了几块大石头放进河沿的浅水里。
“你在干什么?”哥哥见状诧异极了。
我狡黠地笑了笑,说:“过半小时就知道了!”
我们回家取来了篮子,比赛开始了。哥哥把上衣一脱,鞋子一甩,篮子往肩上一挎,就“扑通”一声跳下了河。而我却舒舒服服的坐在河边,看着哥哥在河里忙碌着。只见哥哥低着头,弯着腰,伸长手臂在清澈的河水中不停地摸索着。摸到螺蛳,他便会向我扬一扬手,仿佛在向我炫耀。我不理睬,照样悠闲地坐着盯着我的石头看。过好一会儿,哥哥累得没了力气,便回到岸上。他神气地把摸到的半篮螺狮捧到我面前,说:“你瞧,我有这么多。你的螺蛳呢?”
我想,时间应该差不多了吧。于是,我把石头一块块搬了上来,翻过来一看,果然,石头下部吸满了螺蛳。我把它们一一摘下放入篮子里,装了足有满满一篮呢。
哥哥见了,惊得目瞪口呆,只好说:“我认输了。”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回到家,我们把螺蛳交给爷爷。爷爷问明了原委,摸摸我的头,说:“以智取胜,真棒!”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在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美食。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一道美食是“螺狮粉”。
螺狮粉是柳州著名的风味小吃。去到柳州,不吃螺狮粉就算是白去了。而关于螺狮粉有许多传说,令大家印象深刻的当属它的由来传说。相传清朝中期,嘉庆三年,广西柳州、梧州一带突降大雨,导致粮食紧张。可是被暴雨侵袭后,竹笋却大片生长,当地人无奈只能就地取粮,挖笋食之。为了防止再次下暴雨,它们把挖的竹笋收藏起来,却不经意发酵了,结果试吃后,发现发酵的竹笋十分酸脆。又因为暴雨也滋养了大量田螺,他们把田螺也进行熬制,汤是十分鲜美,配合着辣椒和发酵的竹笋,再把广西特产的米粉投进去烹煮,这样,美味螺狮粉就诞生了,然后一直流传至今。
了解完螺狮粉的由来后,我们来欣赏它的样貌。螺狮粉味儿好,卖相也十足。雪白的米粉浸泡在米黄色的汤里,一棵棵绿油油的青菜伴着黑色的木耳,还搭配着金黄的腐竹、酸爽的竹笋、酥脆的花生,真是令人垂涎三尺!
螺狮粉的做法很简单。先把青菜放入滚烫的汤水中煮,待到七分熟时,用漏勺将它勺起加上米粉,在热汤中来回晃动,烫上一两分钟后倒入碗中,再将木耳、花生、腐竹等配料撒上,最后再倒上一勺美味的螺狮汤,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螺狮粉就做好了。如此简单的做法,却又能做出如此美味的螺狮粉,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呐!
吃螺狮粉时,我总喜欢先深吸几口气,恨不得把螺狮粉的香味都吸进自己的鼻子里。接着,把米粉几根几根地夹起来,找米粉的“头”,然后“嘘”地一下吸进嘴里,再闭上眼睛咀嚼着,感受它的Q弹。热烫之下嗦粉,鼻涕不断,可这份刺激我觉得真是太爽了!再与木耳、花生等配菜一同细细品味,然后干脆地咽下,之后,那股特殊的味道便一直缠绕在口中,久久不能散去,实在过瘾。
螺狮粉如今已享有盛名,它深受各地人们的喜爱,甚至是许多国际友人也争先品尝,一饱口福。你大可试试,肯定吃了一口还想再吃一口。
它在大饭店买不到,白天买不到,只有晚上有,在街边的小摊。他就是我们柳州的螺蛳粉。
螺蛳粉在柳州到处有卖,非常好吃。味道可以和山珍海味比较,很香,很辣,很麻,很好吃。晶莹剔透的粉条,加上金黄色的腐竹,洗净后的青菜,淡黄色的的酸笋,青色的酸豆角,煮好的花生,绿色的葱花,浇上螺蛳汤,这就是螺蛳粉的配料。
螺蛳粉的做法很简单。先把粉放进烫水里,接着把青菜也放进去烫,然后把烫好的粉条和青菜捞上来放在碗里,把配料放进去,最后再把螺蛳汤放进去,喜欢吃辣椒人的也可以放一些,还可以放一些卤蛋、螺丝、腊肠等,一碗香喷喷的螺蛳粉就可以吃了。
螺蛳粉象征着柳州,它和我们柳州人的性格一样,一样麻辣,一样豪爽,每个外地人来我们柳州,螺蛳粉都是必尝的,连我们柳州人都很喜欢吃。在一次广西小吃评比中,我们柳州的螺丝粉的支持率排第一呢!这说明螺蛳粉在广西是很多人喜欢吃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吃螺蛳粉的时候,由于我我吃得太快,一不小心,辣椒飚到了我的眼睛上。起初,我一点没在意,因只有一滴,所以继续猛吃。结果,又一次把辣椒飚到眼睛上。从此,我就把螺蛳粉取了个别名——“飚水王”。
螺蛳粉是我们柳州最好吃的小吃,如果你来到柳州一定要吃螺蛳粉哦!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人来到广西游玩,一起去品尝了期盼已久的当地美食——柳州螺丝粉。来到螺蛳粉店门前,只见门前游人络绎不绝,里面还有不少外国友人呢!
关于螺蛳粉,还有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呢!据说,螺蛳粉起源于唐代,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官来到广西柳州任刺,由于心情不好、加上水土不服、不思饮食,身体欠缺,医生不知所措。时任府中大厨师的周万福也十分焦急,不知如何是好。一天,他到柳江边洗菜时随手捡回几个螺丝,刚精心只做好一碗螺蛳粉,柳宗元非常喜欢。从而柳州的螺蛳粉历时千年,旺销不衰,风靡全国。
刚刚坐下,服务员就笑盈盈地把一碗热腾腾的螺丝粉端了上来。还没有动筷子,香气就已经扑面而来,使我垂涎三尺。这一碗螺丝粉里的配菜还真不少呢!爽脆的酸豆角,滚圆的卤蛋,鲜嫩的生菜,饱满的黑木耳……这些配菜镶嵌在白花花的米粉中间,色彩丰富,甚是好看。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那浓郁的螺丝汤了,喝一口,酸咸辣鲜交织在一起,真的是太爽了。我曾在书上看到,柳州螺丝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为了劳累了一天的劳动人民所准备的。吃上这一口螺丝粉,既解乏又开胃,还能填饱肚子,这不是一举三得吗?
我先吃上一口螺丝粉,再喝上一口螺丝粉,顿时,木耳的香脆,汤汁的浓郁,豆角的鲜爽在口中交融,碰撞,形成了一种奇特而可口的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
在广西游玩时,我们还品尝了桂林米粉,凉拌米粉,金牌米粉,炒米粉。它们和螺丝粉一起走出了桂林,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我想它们能获得成功的原因不仅是好吃,还在于它那亲民的价格,贴近人们生活的食材和分量,以及在背后的人文情怀和那一个个暖心的故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