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在的主流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但倡导职业教育应该升格的声音却不绝于耳,其理由也是从需求来讲的:科技的进步导致职业岗位对技术需求的提升,职业教育升级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由于社会的进步,原来的劳动者要接受更多的教育才能胜任技术进步后的工作。最常被提到的一个例子就是关于汽车说明书的问题:原来的说明书只有几页,现在的说明书上百页,因此,工人必须接受更多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升级。
技术变革或技术进步对劳动力技能需求的影响存在争议,主要可分为三派观点:正向说(Johnston和Packer认为发达国家传统低技术含量的职业正逐步被高技能的服务行业所取代;负向说(Braver.man和Zimbalist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是雇主为降低劳动力成本和维持对劳动力的控制,会降低对技能的要求;双向说(Spenner等认为技术对工作技能和教育需求有较大影响,有的工作对技能要求提高,有的则相反。目前还没有足够数据来解决这种分歧。因此,主流研究连技术进步会提升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这一命题都证明不了,更何谈对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的提升。
三种观点所考察的地区、时段、行业不尽相同,由此得出有出入的结论也不足为奇。虽然存在分歧,但从逻辑上可以证明,从长期趋势来看,多数工作对多数劳动力的技能需求不会是急剧上升的,即技能需求总量不会上升(技能需求总量:∑某岗位所要求技能的难度×岗位需求职位数。否则,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总有一天,人类根本走不出学校,毕不了业。工作的复杂程度高,意味着对担任此工作的员工的技能难度的要求高,学历要求也高,当然也意味着较高的人力资源成本。从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新兴行业在一开始出现大量复杂程度高的工作,因此对高技能人力资源的大量暂时性需求是可能的,但这种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能长期持续,因为一旦该产业或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或成熟期,激烈的竞争会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高技能人才意味着高薪酬,而要严格控制成本以应对竞争,就注定这些人只能成为关键的少数。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一家销售额达几十亿美元的公司,在遍布美国的40多家工厂中都分别设有一个总会计师,每位总会计师有3~6个监督人员向他汇报,并管理25~50个职员。这些总会计师的年薪仅为3万美元,因为他们只受过高中教育,而且并非聪明过人,若要雇用取得过大学文凭、硕士文凭和注册会计师证书的有人员的话,支付的年薪需要6.5万美元或更多。为什么能把高中生放在这么高级别的岗位上?因为公司已经把总会计师的全部决策几乎都高度程序化了,公司制定了一份4000页的会计手册,并不断进行更新,它能告诉每一位总会计师他所能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应该如何处理。这样,总会计师要做的就是“照章办事”。如果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程序在手册里找不到,总会计师就会向总部请示,由总部指导他该怎么做,总部在收到有关问题的请示一个月后,会将会计手册再次更新。在成本压力下,选用低成本的低学历员工是企业都会选择的压缩成本的有效路径。另外,让投人人员的技能达到高水平以达到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是不现实的,只能由装备来替代人工,这是高水平、稳定的质量控制的必要条件。不把质量控制的希望寄托在员工的技能水平上是质量管理的通识。质量控制的驱动也会导致对员工(也包括高技能员工的需求越来越少的趋势。可见,技术进步是长期趋势,但并不会导致技能需求总量的上升。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对关键的少数岗位的要求提高,对大多数岗位则降低了要求,甚至连岗位都取消了。因此,为关键的少数而升格是否必要?
即使是对于这些关键的少数,其教育与培训也大可由普通高等教育来完成。普通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也是在职场中生存的,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成为中坚力量,或者说职场中的中坚力量多是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这足以说明即使是职业化特征十分明显的需要高等教育学历的岗位也不见得非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因此,对职场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既可以由普通高等教育培养,也可以由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因此,是由职业教育高等化还是由普通高等教育来满足这一需求,这是不言而喻的。
我国处于产业升级阶段,大量低端产业需要转移,高端产业要兴起,对劳动力的技能、学历等要求一定会提高,这毋庸置疑。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低端产业转移出去,高端产业建立起来,产业升级是需要过程的,特别是中国还有上亿的农村劳动力要转移进城,职业教育整体升级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完成了产业升级,那么初级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不需要的吗?所以,职业教育的整体升级在目前是不需要的。另外,产业升级意味着职业教育与培训内容的改变,培训的绝对难度也许是增加的,但相对难度却不见得增加,甚至是降低的。所谓相对难度是相对于当时当地人的认知能力而言的,古人也许穷其一生也理解不了地球是圆的,是自转、公转,这些知识对现在的孩子来说都没什么难度,这说明绝对难度没变,而相对难度则大大降低。因此,产业升级带动职业教育与培训升级的逻辑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技术进步说既不能说明技术进步会导致对劳动力需求技能的提升,也无法证明即使存在这种要求的提升会必然导致对所需教育培训的高等化,因此,技术进步说对职教升级、高等化的论证不充分。
漫步秋的原野,柔风抚过脸颊,吹散头发,也夹着一丝孤单的气息。沿途路过零星散落着的村落,偶尔飘来阵阵桂花甜腻的香气。混合着草木的清香随着风飘向远方。一片小小的淡黄色的花朵被风吹散在地,一滴秋色渲染开一整个季节的香气。
路的末尾会有什么呢?是另一片喧嚣的城市,还是无边的静谧?是繁茂的草木,还是荒凉的空旷地?是浓重的翠绿,还是尘埃的`苍白?带着一丝轻松继续在这路上没有尽头地漫步。
印象中的秋天都应该是沉寂的苍白,成熟的金黄和落叶的灰沉。当这幅画一般的风景展现在我眼前的时候,似乎因为没有看到期待中的萧条而有一丝失落,但更多的则是欣喜,绿色大片的填满画面。仿佛是夏天不忍离去,便留了一个尾巴。暖阳依旧还是照着,但早已没有了夏天的犀利,多了几分柔和。树木也依旧繁茂,硕大的树冠在草地上投射出大片的影子。孤独地立着,向着大地诉说着过去。
直到雨水的到来才开始一丝秋的感受。如果说夏天里的暴雨是一位暴躁的小伙子,那秋日里的细雨则可以称是温柔的姑娘了。绵绵地,细细地,仿佛无数的线条从高空散下。我没有撑伞,雨滴在了我的肩上,顺势流到了手心。紧握,张开,我留住了天空的眼泪,雨还是纷纷扬扬,还是滴在我的脸上。手上。身上。
当大地把最后的余辉赐给这片土地时,绿色上面也仿佛镶了一层金边,但却不刺眼。
抬头,流云在头顶浮动。雨水和风的投影,飞鸟的痕迹,都很清晰。天边远处的每到黄昏便显得落寞的斜阳和浮云好比雨中绽放枝头的短暂花蕾,美好而短暂。
簌簌地,树上又落下几片叶子,旋转着落在地上。我捡起一片叶子,上面还有雨水,也似乎是落叶的最后的泪水。
这笼罩在秋意下了大地开始了秋的前奏
可今天无意中读到了一篇文章,名叫“抠门儿宋太宗,攒钱往哪儿花”。读罢全文,我对赵匡胤是大加赞赏,印象改观了不少。原来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抠门儿皇帝,不过,正因他抠门,才是他有着雄厚的财力,杯酒释兵权,他也因此在不伤一兵一卒的基础上换来了大量土地,也是老百姓免遭战乱之苦,这时功劳其一。
其二,他的节省起到了示范作用,大官小官们竞相以节约自勉,使社会风气改变了不少,解除了民间疾苦。
其三,赵匡胤在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后,很快就建立了稳定的政权,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社会发展与进步.
其四,它独特的理财方式影响深远,成为中国传统美德,难怪史学家陈寅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总之,这位篡夺皇位的不忠之臣,还是功大于过的,看来,要想了解一个人不能只看片面,有可能转角就会看见不一样的风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