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早上,我七点多起的床,没顾得上吃早饭,就跟随爸爸妈妈来到了爷爷家。
在路上,我见到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一个小朋友在放三角雷,他把五颗三角雷的引线拧在一起,再用小铁锹在树坑挖了一个小洞,把三角雷埋起来,只露出引线,等他点燃引线,三角雷便在树坑里炸开了花,因为以前我也放过三角雷,所以我对它十分了解。那个场面就好像打仗时地雷炸开的景象,只是没有地雷的威力大。
到了爷爷家,我和弟弟就这屋那屋的跑开了,妈妈问我们在干什么,我们俩就说:“我们想放炮,看爷爷给我们买炮没有。”果然不出我所料,在阳台上找到了一个黑塑料袋,打开看看,果真是爷爷给我们买的一大包炮,把我和弟弟都乐得大叫起来。人家都是见钱眼开,我们这是见炮眼开,赶紧的就拿了些炮下楼去放了。
等到大年初一早上,我更是起了个早,四点多钟就起床了,跟随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去了老家拜年,一转就是一大圈,把老家的爷爷奶奶,叔叔大伯们都拜了一个遍,还真是累人啊!这个年过的真充实呢!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今年寒假,我回长沙了。长沙可真冷,还下大雪。我好久没有看到雪了,一出机场,就兴奋得穿上外公带来大棉袄,在雪地上踩来踩去。我一边兴高采烈地玩雪,一边问爷爷:“外公,今年我们还包饺子吗?”“好啊,我孙女喜欢,当然要包了!”外公开心地说。
我等啊等,终于等到了过春节那一天。天刚黑下来,我们就开始了“包饺子行动”。外公外婆和舅舅很辛苦地和好面、剁好陷,然后我们就在客厅包起了饺子。我一边包一边说:“我包,我包,我包包包,我要把饺子包成包子。”外公外婆都被我逗笑了,但我果然包了个“巨型包子饺”,舅舅说:“这个‘巨型包子饺’就归你了!”我于是又给每个人都包了一个。
看春节晚会时候,我们一边包、一边煮、一边吃、一边看,真是其乐融融啊。
吃完饺子,我和舅舅叫上邻居妞妞姐姐一起放烟花。灿烂烟花在漆黑天空一朵朵开放,真美呀,我真是大开了眼界。时间过得太快了,转眼到了晚上12点,家家户户都不敢出门了,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在家门口放鞭炮,在震耳欲聋鞭炮声中,我们迎来了20xx年。新年到了,今年春节我过真快乐呀!
每逢过年,我就会回湖南老家,与爷爷奶奶他们一起过年。
大年三十早上,我还没有起床,就被一阵鞭炮声吵醒了,原来是爷爷在放鞭炮,我马上起来,发现奶奶早就准备好了早餐,我一看,好丰盛的早餐啊,桌上有鱼有肉,有鱼表示年年有余,还有一个菜很有特色,盆子里装着猪头和猪尾,表示一年有头有尾。远远看去,整个一桌子菜五颜六色,红红绿绿黄黄,非常好看,我在很远的地方就闻到了香味,令我口水直流三千尺。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午,我按照老家风俗,去给过世的老人拜坟。我先走到坟前,向过世很久的祖奶奶鞠躬,然后双手合什,心里默默的许了一个愿望: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努力学习,天天向上!然后,爷爷点燃了蜡和香,又把坟周围绕了一圈的鞭炮,准备开始放鞭炮了,我们这些小孩子因为害怕而跑掉了。
晚上,期盼已久的春晚开始了,我们一边吃着零食,一边聊着天,时间也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突然间,外面响起了一个象打雷一样的声音,我跑出去一看,“哇,原来是开始放烟花了!”我叫到,那些烟花五彩缤纷,有红的,黄的,绿的……,那些烟花从地上升到天空,刚开始离地时,象一朵还没有开的花朵,升到了半空中,突然就炸开,漆黑的夜晚里怒放了无数朵七彩鲜花,把漆黑的`夜空给照亮了,真漂亮!
很快烟花也放完了,大家都去睡觉了,最后我恋恋不舍的走开了,我觉得这是一次最有趣的新年。
过年了,过年了!早就盼望着过新年,新年老人会带着欢乐来到我们的身边,小朋友的脸上都乐开了花。
过年了,大街小巷早已成了儿童的世界,大家都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冲到屋外,高高兴兴地点燃引线,瞧,天上顿时开出了一朵朵光彩夺目的鲜花,天空被染得五颜六色、格外耀眼,多么的美啊!
过年了,我的存钱罐里又多了长辈们送的压岁钱,真想痛痛快快的花掉一百元,可是我又想起奶奶说的话:“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钱一定要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我认真地想了想,便忍住了花钱的冲动。
过年了,我又长大了一岁,增长身高,增加了体重,又学到了许多的知识,也该更懂事了。
啊,新年老人,谢谢您带给我的这一份快乐。在未来的一年,我一定会取得让您欣喜的成绩。相信我,为我加油吧!
说到新年,最期待的是新年的钱,每年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
在新年的那一天,到处都灯火通明,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色和红色的对联,人们的声音都沸腾了,烟花都灿烂了,映红了整个天空。
它是美丽的。
“来吧,姑娘,今天是新年。叔叔给了你红包。“叔叔过去招呼过我。”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听父母的话,考好中学!叔叔笑着把手放在我头上,轻轻地拍了拍。
“是的,我知道。我接过红色的包,平静地回答。我知道这个红色的包里不仅有钱,还有大人们对我的期望。
“很好。我叔叔向我点点头。
看着我手里的红包,我在想。
是啊,那我怎么才能不辜负大人们的期望呢?所以,我必须更加努力!
拿着压岁钱,努力学习。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学业有成!“提高你的头。映入眼帘的是她姐姐的笑脸。
过年了,家家都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景象。
大年三十那天,在家都忙着准备许多的年货。大街上人来人往,手里提着许多的糖果和礼花,大人们在家忙着准备今晚的饭菜,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上了红红的对联,窗子上贴上了漂亮的窗花。
到了晚上家家都灯火通明,欢欢喜喜的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哇,饭菜好丰富啊!我感觉好像在做梦似的,门外的鞭炮声起伏不断,我也忍不住拿了一些鞭炮跑出去,不一会儿,我把这些鞭炮放完了。老妈叫我去看联欢晚会,我飞快的跑向客厅,联欢晚会有唱歌、跳舞、小品……新春的钟声敲响了,我拉着老爸老妈的手来到户外,新春的礼花在空中绽放着,有的像荷花,有的像小兔,还有像河水,只听见震耳欲聋的礼花爆炸声。我沉浸在这鞭炮的喜悦声中。
这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一次春节。
当众人被“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撩拨起续诗的兴致时,有人却嗤之以鼻:“参加接龙的很多人对诗的用韵一窍不通,折射出大众对真正传统文化的外行。在任何时代,真正的诗人都是寂寞的,诗歌都是小众的”,使不少网友“诗情酒兴渐阑珊”。
这一观点体现出当今一些人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存在的一大弊病:总是端着架子,否认群众基础,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高姿态,充分显示其狭隘性。而这,也恰恰是他们相对落寞的原因之一。传统文化的发扬,当有“大足以容众”之胸怀,有“海纳百川”之气度,而不能在自我设限中孤芳自赏。
那些文采斐然、炳炳烺烺的诗歌流传至今,固然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结晶,但我们不能因为只看到绚烂夺目的金字塔尖,就忽略历史中已被风化埋葬的金字塔底的大量作品。从某种角度看,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淘洗沉淀无痕的平庸之作,何尝不体现了诗歌所拥有的广泛群众基础?事实上,当吟诗作赋成为普通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文人特定的炫耀手段,文化创作才能具有活力,涌现佳作。
从《诗经》中的不少作品采自民间,到白居易写诗但求“老妪能解”,再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诗词的兴盛从来不是小众的,而是在让普通百姓怡情养性中根植了其勃发的生命,正所谓“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那些传世的佳作,恰恰是文人贤士从普通百姓中汲取养料,佐以自己的才华而挥就的。诗歌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诗歌从来不排斥普通百姓对它的唱和吟咏与逸兴遣怀。
作为“戏曲之母”,昆曲经历时代的变迁而一度奄奄一息。戏曲工作者们意识到,昆曲从家喻户晓走向没落,不是因为昆曲名家的离世,而是因为昆曲在大众市场中找不到一席之地而渐失群众基础。于是他们开始引入歌剧、交响乐等流行元素,打造青春版《牡丹亭》,吸引更多受众,而不再曲高和寡。当昆曲再次走进人们视野时,也走进了新的时代舞台,台下仍是一群不懂得“良辰美景”“似水流年”的痴情戏迷,台上是大师在演绎传统的精髓。这时我们懂得,没有一个文化可以将自己封闭起来,没有一个文化有资本筛选受众群体,多一分包容,多一分谦逊,才能换来更长寿的生命和更精彩的未来。
以精英品位为借口故步自封,最终只会日薄西山,上演一群圣贤大师在文化的墓碑旁落寞吊唁的悲剧。唯有敞开胸襟,接受不同文化水平的智慧,才能得到继承与发展,促成文化繁荣进步。时代需要包容,传统文化亦需包容。无论何时何地,传统文化止于独行,而盛于大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