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英雄。我心目中也有很多英雄,和繁星一样数也数不清,有保洁员、军人、护士可最亮的一颗就是“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
伟大的哈尔威船长是英国航班“诺曼底号”的船长。1870年3月17日,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根西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正浓,烟雾弥漫。船长在驾驶室里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
大约凌晨四点,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隐约可辨。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了一个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载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笔直地向“诺曼底号”逼了过来。可人们还没有觉察到就要大难临头,葬身鱼腹了。玛丽号向诺曼底号侧旋撞过去,在它船身上剖开了一个大窟窿。一刹那间,有的人在哭喊、有的人在乱跑、船里一片混乱。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全部救走”。但他忘了自己,船上一共六十一人,时间只有二十分钟了,大家都往救生船上挤,救援工作进行的井然有序。所有的人都上了玛丽号,可哈尔威船长还站在指挥台上。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时间到了哈尔威船长和诺曼底号转眼间被海水淹没了。
虽然他牺牲了,可他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孜孜不倦、死而后已的精神永远传承下来。就如李商隐的《无题》里写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说哈尔威船长是不是英雄呢?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枳。”在中国流传已久、妇孺皆知的古代歌曲中,我们仿佛回到了当时。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荣归故里。而如今家喻户晓的花木兰已经在中西方分别拍成电影,但人物形象却有所不同。
中国版的花木兰电影主要宣扬了“孝”与“义”,在整部电影中赵薇主演的花木兰刻画出她对父亲的爱、对朋友的情、对匈奴人侵略中原的愤慨,那灰烟寥寥,血流成河的战场上,勇敢的花木兰从一名普通的战士屡立战功,最后被封为大将军,他宣扬的是中国的传统礼教“以孝为先,以德服人”,尽管其突破了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但从人物个性的刻画上,他仍然突出的是民族的气节、传统礼教的思想。
看完美国好来坞动画大片《花木兰》后,我的体会完全不同,这里的花木兰调皮、搞笑,个性十足,让我的无比喜欢,这里的花木兰让我看到的不象传说中的英雄,更象生活中个性十足的朋友,他更接近于真实,看后让人感觉轻松,与中国传统思想没有太多的联系,他崇尚的是个性,他刻意宣扬的是人的个性解放,倡导突破一切束缚,以个人的能力取得成功的个人英雄主义。
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来分析《花木兰》,中国观众可能会对美国好来坞动画大片《花木兰》不太适应,觉得有些离谱。但是个人英雄主义也并不有损花木兰的形象,同样可以自圆其说。这也正是以西方人的视角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意思之处。中国版的花木兰电影对“花木兰”这个人物形象塑造较以前也有较大的改进,也有许多成功的地方,我认为文化是多样性的,应该倡导和鼓励这种突破禁忌,大胆想象、发挥的做法,让中西方文化更多地交流、融合。
不同人心目中的英雄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心目中的英雄是一些跃马横枪的古代英雄,比如岳飞、关羽;有些人心目中的英雄是掌握尖端科学技术的科学家,比如爱因斯坦、牛顿、哥白尼;还有些人心目中的英雄是在战火纷飞中,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血肉之躯的英雄战士,比如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等。而我心目中的英雄是舍身救人的孟祥斌。
记得在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三十日孟祥斌与从江西赶来探亲的妻女共游婺城时,在城南桥上遇见一名女子跳江,孟祥斌就奋不顾身地跳入江中救人。跳江女子获救了,孟祥斌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假如孟祥斌不是直接从桥上跳下去,而是先做好准备工作再下水;假如他思考一下: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值不值得去救;假如他下水之后,感觉自己体力不支了,先保全自己游回岸边;假如他再想到,如果自己牺牲了,留下妻女、年迈的父母怎么办……但是他并没有想这么多,他心里装着人民,为了人民,他毫不犹豫地付出了一切。
曾经有这么一段话来评价孟祥斌:“风萧萧兮,江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的'。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是呀!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的确是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一个人感动一座城”,是啊!这样的壮举,怎能不令我们金华人民感动呢?怎能不令我们金华人民痛断心肠呢?孟祥斌的壮举,是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品质的升华,他把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品质的升华到了极至。
城南桥上奋不顾身的悲壮一跳,孟祥斌走了。祖国的好军人走了,妈妈的好儿子走了,妻子的好丈夫走了,女儿的好爸爸走了……可他却深深的铭刻在了金华人民的心中,孟祥斌在我们金华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座永远的丰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在京剧中,他被塑造为一个白脸奸臣,在《三国演义》中,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使尽阴招,但这都不是他真正的面目,他,曹操,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官渡一战后,曹操大败袁绍,但是“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曹操在袁绍的军营中搜出许多书信,皆是由许都和军中人写给袁绍的通敌的信,但曹操却没有大怒,而是“皆焚之”,他说,当时自己也没有信心打赢袁绍,又怎么会去怪手下的通敌的将士呢?
宽容如曹操者也,必为英雄。
而官渡一战后,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生灵涂炭,遍地哀鸿,曹操见到这民不聊生的情景,异常心痛,下令免除当地一年的徭役赋税,并大力改革,加重惩治好强兼并土地的豪强,这使百姓十分高兴。《三国志》中说,当地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曹操由此得到黄河大部分地区的民心,百姓十分爱戴曹操,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爱民如子如曹操者也,必为英雄。
而曾经,战前,袁绍问曹操“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并自认以黄河之阻,燕、代之险,兼有戎狄部众,方可长久。但曹操思考片刻,却认为:“吾拥天下之人”即可,他只需任用天下富有智慧和能力的人,用道义来驾御他们,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成功。
确实,曹操之爱才,世人皆知,关云长曾被曹操抓去,但曹操亲自为他松绑,并奉为座上宾,以赤兔宝马之厚礼赠与他,为何?他嗜才如命,但关云长还是走了,他没有阻拦,为何?他爱才,不忍***。
唯才是用如曹操者也,必为英雄。
《三国志》中评价他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也”。曹操的坚韧不拔,他的宽以待人,爱民爱才,他的雄心壮志与他的魄力,成就了这样一个我心目中的英雄。
英雄是什么,英雄是你有困难时出现在你身边;你有危难时会把你救出火海;英雄是天空中那颗闪亮的明星,闪闪发光。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会有一个英雄,有像科学家、警察、消防员等等,而我心目中的英雄从那一次起就彻底改变了。
以前我总会把爸爸当做是我的英雄,因为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清爸爸总会出现在我的身边来帮助我指导我,成为我的榜样。那次,我去医院开药,碰巧遇到了医生正在救人,那时发生了一起连环车祸,有许多的人都被撞成了重伤,医生们都忙不过来,一个个的满头大汗,他们尽力地抢救任何一个人,尽管自己的力气已经用尽了,他们还是不放弃。当我看到医生为病人们奋力奔跑满头大汗的样子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敬佩,医生是那么的伟大,也就从那以后,医生便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
医生这个职位很伟大,哪次如果你吧一个病人治严重,他的家属还会来找你算账,尽管是这样,每个医生也还是会一句话也不说,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每当有病人进医院的时候,即使医生还在吃午饭,即使医生还在休息,他也会立马站起身来,立马放下手中的碗筷,挺直了身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病人的身边为病人诊治。一年之中,医生休息的时间并没有多少,过节没有特殊情况也不能放假,每天做几个小时手术看几个病人后很快又到了晚上,有时接到急诊电话还要立刻赶回医院,每天反反复复的,为自己的病人尽到最大的责任。
没错,我心目中的英雄就是这个伟大而平凡的职业,他们一生当中救了多少条生命,救了多少个家庭,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也不会有我们的健康身体,我们为他们致敬。
当我们年幼时,父亲是心目中光芒万丈的偶像,是无所不能的“巨人”,是一座巍峨的山,是无所不能的“魔术师”,但更是心目中的英雄。
他是秉性笃实的人,没有过人的才能,但他精明的眼睛和高挺的鼻子拼凑成了我最爱的样子。
父亲的一生都生活在重压之下,一个人承担着全家的重担,但无论多么艰难,他总是满怀希望去面对,有条不紊地尽着自己做父亲的责任,记得有一次,在午夜的意兴阑珊中他轻轻地关着门,但还是被我听见,母亲出来轻声说:“这么晚加班身体重要!”可父亲说:“不碍事”。他的声音不难听出有些苍凉与疲惫。“这是女儿爱吃的,放好!”这轻声的一句,透漏出他对我满满的关爱,只因上次说很久没吃到了,哪怕多晚他都会满足我,促成了现在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满足,这份满足是父亲用日日的辛劳换来的,是他留给全家人最珍贵的礼物。
正是那个冬天让我感受到父亲是凡人,太阳不慌不忙,稳稳当当地在天空中滚动,父亲点上一支烟,牵着我,不慌不忙,十分安逸地在雪地上,像我在冰场上摔倒了,见了这场面,我感到难为情,也扶起父亲,但在那一瞬间,我是多么无可奈何,因为摔倒的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父亲,可是我们都几乎忘了,他也是食人间烟火的凡人,会犯错,会跌倒,我们在岁月的长河里渐渐成长,伴随的是父亲的衰老。但是不管怎么样,他在我心里永远都是我的英雄。
父爱如山,高大威严;父爱如水,涓涓不息;父爱如酒,越陈越醇;父爱如茶,平淡清新,这也许就是天下所有父亲的共性,但偏偏这样的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
父亲博大而精深,丹青高手难以勾勒出父亲坚挺的鼻梁,文学泰斗难以刻画尽父亲不屈精神。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