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三天里,我们踏上了曲阜研学之旅。第一天我们去了孔庙、孔府、孔林。从中我们学到了:府,是用来住人的;庙,是用来祭祀的;林,是用来埋葬的。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曲阜孔子六艺城。首先,我们进行了拜师礼。我们穿上了汉服,学习了怎样拜师,主持人说“拱手”的时候,把两只胳膊平伸到身前,男生左手在前,女生右手在前,把两个大拇指放到里面。主持人说“高一”的时候,双手举到额头,说“拜”的时候,90°弯腰,但不要立刻起身,等到主持人说“兴”的时候再起身,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拜师礼了。
礼:在六艺城的'中心,有好多模型。其中有一个大殿,大殿前有一些宫女在跳舞,名叫“八佾舞”,跳这个舞是用来祭祀的。祭祀诸侯用“六佾舞”,大夫用“四行四列”,自己家里的人用“两行两列”,这是最特殊的一支舞蹈。
乐:我们去了演奏厅,里面的人们演奏了各式各样的乐曲,优美的、热烈的、悲伤的……其中有一个二胡独奏《赛马》,用激情澎湃的节奏完美的描绘了一幅赛马时的场景。
其中最好玩的要数御了,我们坐在观览车上,缓慢向前行驶,灯一闪一闪的,看到了许多画面,让我们体验到了孔子周游列国时的各种场景。
后来,我们依次进行了“书、数、射”,学会了射箭,做线装书,拓印。这些都是我们以前没接触过的。
在这次研学活动中,我体会到了至圣先师孔子的伟大思想,他是在不断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升华自己,才成为现如今被人们敬佩的思想家、教育家的。
12月10日、11日,万荣县的一部原创蒲剧现代戏《万荣女人》亮相并州。这是一个以“善文化”为主题线索,讲述万荣人大善大爱的故事。
为什么要以 “善文化”为主题线索?为什么要排这样一出戏?
从浅层意义上讲,这是万荣县蒲剧经过半个世纪后的涅?重生;往深里说,这是要将万荣的“善文化”世代传承。
李家大院的“善文化”
在万荣文化中提及“善文化”,李家大院就会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如今,关于晋商大院有这样一种说法:“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而这其中的“李家”说的就是万荣的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于万荣县的闫景村,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当你来到李家大院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善门”三个字以及牌匾上姚奠中题词的“慈善世家”四个大字。
据资料记载,李家先祖在明朝永乐年间因灾荒从陕西省韩城县 (今韩城市逃荒至山西省万泉县(今万荣县为了不与当地百姓争地盘,才选择了村东的'荒地建宅院。后,李氏家族辛勤劳作,耕读传家,由农入商,创办企业,成为当地巨富。
李家大院有一面“百善壁”,用不同字体书写着 365个“善”字,意在要求自己及后代人天天行善,日日行善,永远行善。正因为一个“善”字,李氏家族繁衍不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家族家规,形成了代代相传的善文化。至今在当地仍流传着许多关于“李善人”助人的故事。
据记载,1928年至1929年,山西接连大旱,李家“道”字辈先后赈济河东十七县灾区每县1000银元,给河东旱灾救济总会捐款10000银元,对本县、本村及原籍薛店村特别救济 4000银元和2000银元。再设粥场,话说,李家的粥有标准:筷子插到粥里不许倒。凡闫景、薛店村因婚丧嫁娶困难者,李家均施舍钱粮;对特别贫困户的丧葬之事,李家亲送棺材一口,让其入土为安。当时山西省政府主席阎锡山为李氏家族颁发“博施济众”牌匾一块,以示表彰。
以善为先,一善染心。“善”让李氏家族富甲一方,“善”让李氏家族生生不息,“善”是李氏家族留给后人的最好礼物,也成就了万荣人世代绵延的“善文化”。
假期里,妈妈带我一起去里口山爬山。
我们顺着一条小路往上走,路边有趣的景色让人目不暇接,不知不觉便来到了山上,我在山上看见了一片果树林,只见树木长得枝繁叶茂,树上还挂着绿色的果实,仔细一看,呀!是苹果!真让人垂涎欲滴。我好奇地问妈妈:“苹果熟了吗?”妈妈伸手扶住一颗果实对我说:“你看,这苹果的颜色,这离熟还早呢!”
不远处我们看到了一棵梨树,梨树上挂着许多像葫芦一样绿色的梨子,梨树那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撒下一片阴凉。见我又一脸馋相,妈妈笑笑说:“看看,梨子也没熟呢!”
我们顶着炎炎烈日继续往上爬,一路上我对结着绿色果实的树产生了兴趣,终于我们看到了一棵上面结着绿色果子的小树,但是果实的形状我们从没见过,太好奇了!我们赶紧去问大舅,大舅告诉我们那小小的绿色果实是核桃,核桃到了成熟的季节,外壳就会裂开,核桃就会掉出来,现在也是没成熟的样子。
再往上走,我们又看到了一棵柿子树,树上长着绿色的柿子,柿子蒂像一朵小花,妈妈告诉我:“我们现在看到的柿子长大就变成橙色的大柿子啦!”
这次研学结束后,我暗下决心,等到果实成熟的秋季,我一定要再去看看它们!晚上,我做了一个五颜六色的'带着香甜味的梦……
名家领衔编剧。《万荣女人》剧本的创作者,是著名编剧纪丁先生。纪丁先生曾任山西电影制片厂副厂长,长期从事文学作品创作与研究,主要作品有戏曲剧本《土炕上的女人》《甲申红颜》《丁果仙》,话剧剧本《秋风秋雨》《风流饺子馆》,电影剧本《刘胡兰》《六月雪》等,是我国知名的剧作家。《万荣女人》系纪丁《土炕上的女人》的姊妹篇。
时代气息浓厚。剧本以“善”为主题,讲述了万荣居善村年轻姑娘李荣花不顾世俗偏见、忘却打工妹身份、舍弃既定婚姻,毅然决然、含辛茹苦抚养另一个打工妹的“弃婴”李小花16年的故事,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善举发扬光大,并赢得社会认同和尊重的艰辛历程,触及到了观众内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表现了万荣县善居村的男女老少说善言、做善事、不为名利的高尚品格。
舞台主线清晰。剧作的舞台表现很有张力,它以一条红围巾作为线索,将抚养弃婴之大善、大真、大美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北京城雪夜拾弃婴,红围巾裹起小娃娃。风雪交加的夜晚,无依无靠的北京打工妹刘玉梅身患肺结核,打算丢弃孩子,盼好心人捡到抚养。古典蒲剧融合了现代舞剧,身着白衣的雪花姑娘翩翩起舞,表现出雪夜的寒冷,使观众感受到极大的视觉冲击。随后,同是打工妹的李荣花用红围巾裹起弃婴,顶着流言蜚语收养了弃婴。红围巾的第一次出现,预示着荣花16年的艰苦生涯从此开始……
秋风楼前饥寒交迫,李家门口婴啼连连。3个月后,荣花用红围巾背起婴儿,只身回乡。红围巾的第二次出现,便是荣花决定自己抚养弃婴,爷爷因爱女而认弃婴为孙女之时。
《万荣女人》剧照线。泉水哥在那头,荣花妹在这头,两人拉着象征爱的红围巾情意绵绵。红围巾的第三次出现,暗示着爱情,感叹天赐一对好姻缘。
矿井塌方遭遇不幸,泉水救人致身残疾。小花长大了,荣花来探望泉水哥,将红围巾搭在泉水哥腿上为他捶腿。红围巾的'第四次出现,纯纯的质朴的爱令人潸然落泪。
16年母女同命,看今朝母女重逢。亲生母亲回来探望小花,泉水、荣花送小花去城里上学。红围巾的第五次出现,串起了几多不是亲生、胜却亲生的人间大爱。
一去何日再相逢,后土祠旁再还家。大学毕业后,小花决定回村当一名人民教师,又将红围巾给妈妈戴上。红围巾的第六次出现,再一次掀起心澜阵阵。
大爱主题鲜明。爱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有爱才是家,有爱才是国。敬业奉献,舍己为人,乐于助人,尊老爱幼,都是以爱作为前提。这部剧的弃婴,好像就是当今社会缺乏的爱;当有个人把她捡起来悉心呵护、养育的时候,好像就是重新呼唤起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爱;当她成长、逐渐成人的时候,就像是爱在蔓延;当弃婴回村做人民教师的时候,就是爱满天下……
两天的研学之旅,短短的,但真的使我学到很多,这些我所看到的,感受到的,联想到的,都是不能用语言来诠释的,对于我来说,这些感触,刻骨铭心!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