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书在每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
“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可想而知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它像一束阳光,一扇风景。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而且,使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我们通过读书丰富知识,增长见识,让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在书中我们可以学习许多小窍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小难点。
几百上千年前的古人已经知道了读书的好处,有许多热爱读书的.故事都流传至今,其中王羲之的故事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相传。一天中午,王羲之正在读书,书童送来馍馍和蒜泥,他因为看书入了迷,竟拿着一块馍沾了墨汁就往嘴里送,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还说:“今天的蒜泥真香啊!”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深体会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前人能做到读书废寝忘食的地步,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知识,财富,我们有什么不好好读书而沉迷于游戏,电视?与他们相比我们不感到惭愧吗?
读书的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渐渐的,在读书中我有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才气,感受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气,体会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气……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的作文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以前,我写作文时,总是不知道该用哪些词。所以老去问妈妈,妈妈就说:“孩子,你应该多看些书,哪一个作家像冰心,老舍都不是破了万卷书,才下笔如有神的呢?”从此,我就天天看书,记录书中的好词,好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果然,一段时间过后,我的作文水平就有一点点提高。
书是人类一生的朋友,在哪里都有极其崇高的地位,正如三字经中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充分说明了读书的人后天的影响。
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么?
窗外,落日的余晖懒懒散散地洒在地上的每个角落,金黄的光芒像丰收的麦穗压在我的心头,闷闷沉沉的,让我喘不过气来。
“数学两张试卷,物理两张试卷,还有化学一张卷子,语文还有……”我默默细数着自己的家庭作业,时不时还听到旁边同学低声的咒骂。是啊,又一个“充实”的周末,“哎!……”无奈的一声长叹。自从进入中考的备考阶段,我的生活再没有“乐趣”二字。
背着沉重的书包,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念念不忘的仍是下周的。
每天回家,都要经过一座小桥,桥下有流水,水不算清澈,浑浑浊浊的,但每当我放学经过这里,会有一道夕阳照在上面,河面会倒映出绯红的颜色,也算别有一番景致。下班高峰期,路上的行人车辆往来匆匆,一阵喧嚣。但走到小桥下面的广场时,车辆的喧嚣总能被一阵热闹的音乐压制。傍晚了,这里的“夜生活”准时又开始了。
平时走得快,经过这里时,总是两耳不闻,双眼不看的,今天不知怎的,被音乐吸引过来后,竟放慢脚步,驻足观赏起来。
小广场不是很大,被一些休息的长椅围成一个圈,每个休息长椅后面有一个小花坛,花坛中种着一些植物和小花,暖暖的夕阳洒在上面,颜色比白天略显昏暗。但这个意境和这里人物的活动确实格格不入的。
这里聚集着一批年纪稍大的“舞者”,他们站成一个三排的方阵,方阵的最前面会有一个领舞的老师,这个老师穿着专业的舞蹈服,动作非常的规范到位,合着动感的音乐节奏,全身上下散发着活力,与头上的白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方阵中的其他老人也都情绪饱满,节奏感极强。当然,也有技术稍差一些的:一个大概六十几岁的老爷爷,站在队伍的最后一排,好像是刚来的,因为舞步不是很熟悉,眼睛不时看着左右的舞伴,跟在节奏之后也跳得有模有样,但是总是慢半拍,惹得旁边的老人一阵阵的笑声。
慢慢的,我被这里的气氛感染了。心情也慢慢从浮躁变得淡定。和老人比一比,我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比他们更有张扬活力的资本和条件,却每天因为学习的负担而自怨自艾,忽视了拼搏生活中的乐趣,变得悲观消极。
天色渐晚,夕阳依旧,暖暖的光洒在老人们的脸上,映照出生活的激情和活力,我在这里,也找到了人生的乐趣。
妈妈为了让我把字练好,在我刚上学前班时,就给我报了练字班。那怎么行?我的休息日又被抢走了。我可生气了,可妈妈却硬把我拉到老师那儿。我一看,老师完全没有想象中那么和蔼可亲,手里还拿着教鞭,脸上分明写着一个字——“严”。
我可不想写,随便乱涂乱画几下就好了。老师一看,拿起教鞭打我的手说:“怎么可以乱写,这么不认真。”由于他打了我,我越看他越不顺眼,心里狠狠地咒骂他。不过,很快我又开心了:“生气的是你又不是我,你爱气就气吧。”
我心里咒骂了老师一个上午,总算可以回家了。可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他拿来了一大堆米字格纸,要布置家庭作业。我的心情立刻糟到了极点。一放学,我就准备逃跑。结果,
却被老师叫住了。等同学们都走光了,他才来到我面前,问:“今天的字学会了吗?”
我结结巴巴地说:“会……会写。”“那写一遍给我看。”我提起了笔,用最快的速度写完了,他却皱着眉说:“‘心’字太大了,‘曲’字像一个牢笼……”他给我讲完,又让我写了一遍。在他的鼓励下,我的字写得比较工整了。老师这才放我回家,还要求我回去继续认真练。
回到家,我的心情好多了。我很细心地写作业,因为用心,所以感觉自己的字写得好看多了。我心里也逐渐快乐起来。
后来几天,我坚持按老师说的“提笔即练字”,慢慢发现其实练字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看到自己的字越写越好,真的很有成就感。原来,兴趣班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令人讨厌,只要认真对待,这里也有乐趣。
这条道路還是一如既往,就是我每日的必由之路。每日仰头,望见的是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高楼大厦,人来人往,擦身而过。殊不知,一次巧遇,发觉这儿也是有快乐。
那一段时间,学习上有十分大的安全漏洞,如超级黑洞一般吞噬我的考试成绩,导致我的考试分数一落千丈。那一天早上,如以往一般,身背一样的背包,走过一样的交通信号灯,经过一样的铺面,一切都是这般的简单、枯燥。
迈着厚重的脚步,我踏入了天桥,心里惦记着怎样解决下星期的考試。
那一天早上,非机动车如以往一般,走着走着,我看见了一对老夫妇,她们身穿温暖的外衣,衣着棉裤棉鞋,她们有说有笑,似在探讨哪些。我走过她们,坚起耳朵里面听她们在说些什么,另外朝她们的方位放眼望去。
眼下的景色十分壮阔,黄灿灿的一片。那就是一片风铃木的深海,树早已开了花,虽不伟岸,但成群的铃木却很夺目。这类花仅有在早春之际才会开,不经意间,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偶有风吹过,一片的风铃木随风舞动,太阳底下闪烁着金色的羽翼,花落下来,悄然无声。
我将眼光转为那对老夫妇,老爷爷拿着iPad对老奶奶说:“你站在那里,我帮你拍张照。”老太太倚着防护栏,背后是这片风铃木。拍完,姥姥靠到祖父身旁,对照片指手画脚,两个人有说有笑,欢欢喜喜。我笑了笑,离开。
穿行走在路上,心情愉快了很多,我回来后,将这件事情记下来,下决心,努力学习,不负,永不放弃。
每一个生命都是有残缺不全,无须做过多较为,每一种生命都是有快乐,无须做彻底统一,物竞天择,不一定优胜劣汰,宽心接纳享有幸福全过程!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为生存,为了考学,拼命的读书,有人甚至说书籍是生计的敲门砖,有了事业即可不要书。对于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在我看来,读书的目的并不在于为,而在读书,若只为考试而读,那变是读死书。我认为,读书的真正目的应是以下四点:
第一, 读书让人获得知识。这是最浅显的作用。
我们从小到大所读的教科书目的也大于此。它让获得丰富的知识,获得渊博的学识,也让人们得到学位和工作,这些无足轻重的“副产品”。这一层的读书只是为了生活和学识。不可否认,知识的获得也是十分重要,毕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吗?
第二, 读书让人提高修养。
阅读一本好书,正如同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谈话,“他”的语言中无不闪烁智慧的火花,无不传答着高尚的修养,从一本书中学到的修养,提高的品格,远比在生活磨砺中体会的深刻,体会的彻底。正如林语堂所说的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了风味,他在写作中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着此间浅移默化的“味”,不正是在读书中体味的素养吗?
第三, 读书让人开阔视野。
人生活的范围有限,限制于空间与时间的连锁中,当他只能同身边的交谈,他的认识是肤浅的,他的学识是简陋的。但当他打开一本书,时间,空间便再不能限制于他,他可以坐在家中看到世界各地,品味古今中外,他可以体会古战场上“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宏大,可以体会大草原上“风吹草地牛羊”的生机;可以体会黄昏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忧;可以体会“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欢喜。在书中人可以翱翔于智慧的天空,他的视野也不会只存在于一省,一市,一县,一国而是整个宇宙整个空间。着也许读书所换来的乐趣吧。
第四, 读书让人明白事理。
韩愈曾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或?”我想最大的疑虑也莫过于不明事理吧,读书里的名人,也许刚好可以找到答案,看世界名人的作人处事,从中可以学到许多方法,对于明白事理,应是非常重要的吧。
在书籍中品味知识的博大精神。在书籍中培养修养的文雅得体,在书籍中开拓视野看大千世界,在书籍中学做人处事的方法道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