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的大夫宋就被派到一个小县去担任县令,这个县正好位于魏国与楚国的交界处,这地方盛产西瓜。虽然同处一地,可是两国村民种西瓜的方式和态度却大不一样。
魏国这边的村民种瓜十分勤快,他们经常担水浇瓜,所以西瓜长得快,而且又甜又香。楚国这边的村民种瓜十分懒惰,又很少给西瓜浇水,所以他们的瓜长得又慢又不好。楚国这边的县令看到魏国的西瓜长得那么好,便责怪自己的村民没有把瓜种好。而楚国的那些村民却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是一味怨恨魏国的村民,嫉妒他们为什么要把瓜种得那么大那么香甜。于是,楚国这边的村民就想方设法去破坏魏国村民的劳动成果。每天晚上,楚国村民轮流着摸到魏国的瓜田,踩他们的瓜,扯他们的藤,这样,魏国村民种的瓜每天都有一些枯死掉了。
魏国村民发现这个情况后,十分气愤,他们也打算夜间派人偷偷过去破坏楚国的瓜田。一位年纪大的村民劝阻住了大家,说:“我们还是把这件事报告给县令,向他请示该怎么办吧?”
大家来到宋就的县衙。宋就耐心地劝导本国的村民说:“为什么要这么心胸狭窄呢?如果你来我往没完没了地这般闹下去,只会结怨越来越深,最后把事态闹大,引起祸患。我看最好的办法是,你们不计较他们的无理行为,每天都派人去替他们的西瓜浇水,最好是在夜间悄悄进行,不声不响地,不要让他们知道。”
魏国村民依照宋就的话去做了。于是,从这以后,西边楚国的瓜一天天长好起来。楚国村民发现,自己的瓜田像是每天都有人浇过水,感到很是奇怪,互相一问,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他们开始暗中观察,终于发现为他们的'西瓜浇水的正是魏国的村民,楚国的村民大受感动。
很快,这件事情被楚国县令知道了,他既感激、高兴,又自愧不如魏国县令。他把这些情况写下来报告给了楚王,楚王也同样很受感动,同时也深感惭愧和不安。
后来,楚王备了重金派人送给魏王,希望与魏国和好,魏王欣然同意了。从此后,楚、魏两国开始友好起来。边境的两国村民也亲如一家。两边种的西瓜都同样又大又甜。
所以说,有时候不要采取“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态度去激化矛盾,而是宽宏大量,以德报怨,这样反而会促使矛盾缓解,使坏事变成好事。
笼子是用亮亮的镀金丝编成的,闪着金光,贝贝小姐好喜欢这座舒适豪华的房子:饿了,镀金边的食槽里有美食;渴了,雕花的玻璃杯里有纯净水;脏了,可以在精巧的白瓷盆里洗个澡;高兴了,就跳上两根银链吊着的秋千悠悠荡荡……嗨,说不清有多快乐,有多幸福!
是呀,贝贝完全习惯了养尊处优的贵族小姐生活了!她已经记不起她的故乡是什么模样,也差不多忘记了蓝天,绿水和大森林了!你看,她像小公主一样,无忧无虑,从早到晚仰着漂亮的小脑袋,滴溜溜地鸣叫着,唱着婉转动听的歌!唉,只是常常感到很孤独!
一天,她的主人捉来一只小麻雀,养在一个精致的竹笼里,又放上麻雀最喜欢吃的粟米和一杯清水。贝贝小姐终于有了自己的小玩伴,她不再感到寂寞了。
小麻雀的名字叫刚刚,他整天沉默不语,一动也不动,蹲在笼子的角落里!真奇怪,好心的贝贝小姐想,刚刚整整一天不吃不喝不睡啦,只是瞪着圆溜溜的小眼睛,很愤怒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
“刚刚,主人并不亏待我们呀!”她十分关心地劝导他,“ 我们吃不愁,玩不愁,不经风,不见雨,这样衣食无忧的日子,有啥不好呢?唉,我真弄不懂!”说着,她仰起头,又娇滴滴地唱起来了。
刚刚看着她唱歌的样子,也感到奇怪:贝贝怎么不想她的妈妈,不想她的家乡,不想外面的世界呢?叽叽,刚刚没精打采地叫了一声,算是跟贝贝打了个招呼。他心底里愤怒极了:“贝贝呀,我们麻雀虽然并不美丽, 但是, 不知多少年了,我们麻雀家族的血液里,天生有一种傲气,从不愿被囚禁被捉弄,要么拥有自由,要么去死!”说着,突然一个飞跳,一头撞上笼子,死啦!鲜血从小脑袋里流出来, 像美丽的红花在怒放褐色羽毛, 雪绒花一样飘飘洒洒, 打着一个又一个旋,静静落到了地上……
贝贝小姐惊呆了!她伤心地缩着脖子,一连几天不吃不睡也不唱歌——她忽然想念她遥远的家乡了,那是一个多么广阔自由的世界呀!主人猜想她可能活不长了,便索性打开笼门,把她放飞了!
贝贝纵身一跳,飞出了笼子,她开心极了!可是呀,不幸的事发生了:明亮的阳光照花了她的双眼,浩荡的春风吹乱了她的`羽毛,在万里蓝天上,她忘记了怎么高高飞翔;在绿色大森林里,她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儿?唉,可怜的贝贝小姐,一点儿也不适应美丽辽阔的大自然了,她已经不属于蓝天绿水和大森林了!
一连几天,小贝贝找不到吃惯了的美味,寻不到喝惯了的纯净水,最后,在一个风狂雨暴的黑夜里,孤独地死去了!临死那一刻,她忽然想起了刚刚说过的那些话,看见了他那双圆溜溜的愤怒的眼睛……
有一只小麻雀,总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非常骄傲。一天,小麻雀从羊圈上飞过,它看到羊圈里有很多绵羊,有进来的,有出去的,一个挤一个,咩咩叫着,好玩极了。
小麻雀看着好玩,就落在旁边的一棵树上观看。突然,一只苍鹰从天上飞下来,像利箭一样,“嗖”地飞进羊圈,猛地抓起一只羊羔,又展翅飞上了高空。
“呀!”小麻雀吃惊地大叫了起来,“它可真厉害,竟然能把羊叼起来。”小麻雀羡慕极了!同时也很不服气,心想:它会飞,我也会飞,它能把羊叼起来,我也行。哼,我还要叼一只更大的羊呢!
想到这里,小麻雀就高高地飞起来,在羊圈上转了一圈,想要挑选一只最肥的绵羊。
小麻雀看了一会,发现有一只特别肥大的'绵羊正在羊圈里走来走去呢。“哈,就是它了!如果我把它叼回去的话,我的同伴们肯定羡慕死了,哈哈哈!”小麻雀想着想着,开心地笑出了声。
于是,小麻雀学着猎鹰,猛地落到大绵羊身上,用小爪子紧紧抓住绵羊的毛,想把它抓到天上去。可是它用尽力气,大绵羊还是一动也不动。
小麻雀又试了几次,还是抓不动,小麻雀生气极了,就想飞起来,换一只羊。可是奇怪的是小麻雀的爪子一动也不能动了!
它着急地晃了又晃,还是没办法松开爪子,原来这只绵羊很脏,它的身上沾了很多泥浆,毛被弄得黏糊糊的,把小麻雀的爪子给牢牢地粘住了。小麻着急了,拼命挣扎,可是它越用力,爪子被粘得越紧。“这可怎么办呀!”小麻雀急得快哭了。
就在这时,牧羊人走过来了。他看到小麻雀,就一把抓住了它,并拔掉它身上的毛。随后牧羊人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根线,绑住小麻雀的腿,丢给自己的孩子当玩具了。
一只牧羊狗的主人对它一点都不关心,经常让狗挨饿,它无法再忍受下去了,便怀着极为伤感的心情,逃了出去。
它走在路上,遇到了一只麻雀,麻雀开口问道:“我的好朋友,你为什么这么悲哀呢?”
狗回答道:“我饿得发昏,又没有东西吃。”
麻雀听了说道:“要是这样的话,就随我进城去。我会给你找好多好吃的东西的。”
于是它们一起进了城。当经过一家肉店时,麻雀对狗说:“你在这儿等一会,我去为你啄一块肉下来。”
说着,麻雀飞落到案板上,它很仔细地看了看周围是否有人注意到它,接着啄住一块放在案板边上的肉又拉又扯,终于把肉拉了下来。狗马上冲上去衔住肉跑进一个角落里,很快就把肉吃完了。
麻雀说:“嗨,如果你还想吃的话,就跟着我到另一个肉店去,我再给你啄一块肉下来吃。”
等狗吃完第二块肉之后,麻雀说道:“怎么样?我的好朋友,你吃饱了吗?”
狗回答说: “肉是吃得不少了,但我还想吃面包。”
“那就跟我来吧!”麻雀说道,“你很快就有吃的。”
麻雀带着狗到了面包店。它把橱窗里的二个面包啄了一会儿,将它们拖了出来。狗吃了以后还想多吃一点,麻雀便带着狗又到了另一间面包店,它为狗啄下了更多的面包。
狗吃完了以后,麻雀问它是否吃饱了。狗拍了拍肚子,很满足地说道:“吃饱了,我们现在走小路出城去吧。”
它们两个走出城来到马路上,因为天气比较暖和,风吹过来暖洋洋的,狗又吃得饱饱的,它就觉得昏昏欲睡,所以没走多远,就说:“我太困了,很想打个盹。”
麻雀很理解它,回答说:“好的,你就睡吧。我到那树枝上息着等你。”
狗马上舒展身子躺在路上,很快就睡熟了。
狗正躺着睡觉,一个车夫赶着一辆由三匹马拉着的马车急驰过来了,马车上装着两桶酒。麻雀见那车夫并没有拨转缰绳要避开狗的样子,而是直接朝狗驰过去,眼看快要压着狗了,便大叫道:“停车!停车!车夫先生,否则你会交上厄运的。”
但车夫却嘟哝着自言自语地说道:“你能让我交上厄运!我倒要看看你怎样让我交上厄运!”说完“叭叭”挥动马鞭,竟赶着马车从那可怜的狗身上辗了过去。
看着狗被车轮辗死了,麻雀哭着喊道:“你这个残忍的.家伙,你***死了我的狗朋友,你记着我说的话,你将会为你的所作所为付出全部代价。”
听了这话,那蛮横的车夫说道:“就凭你这个样子吗?来,来,来!我倒想看你能对我有什么不利!”说罢驾车而去。
麻雀等车夫走过去后,愤怒地飞上去,落在马车后部,钻到车篷下面,使劲地啄一个酒桶的塞子,直到把它啄松掉下来。塞子一落,酒马上流了出来,车夫一点也没有觉察到。等他转过头向车后了望时,才发现马车嘀嘀哒哒不停地滴着酒。他停车一看,酒桶已经空了一个,叫道:“呀!我是一个多么不幸的人啊!”
麻雀说道:“你这个坏家伙,这还不够呢!”它飞上前落在一匹马的头上,使劲地啄起马来,马痛得抬起两条前腿,不停地乱踢。车夫看见这情形,抽出一柄小斧子,对准麻雀就是一斧子,想劈死这只麻雀,但它却飞开了。
这一来,车夫使劲劈出的一斧子,就落在了那匹可怜的马的头上,马立即倒在地上死了,车夫一见叫道:“呀!我真是一个不幸的人!”
麻雀说道:“你这个坏家伙,这还不够呢!”
等车夫将另两匹马重新套好,麻雀又飞落在马车后面,钻进车篷下面,啄开了另一个酒桶的塞子,让所有的酒都流光了。
车夫发现后,又叫起来:“呀!我是一个多么可怜的人啊!”
但麻雀却回答道:“你这个坏家伙,这还不够呢!”说完飞到第二匹马的头上,对那匹马又猛啄起来。
车夫跳上前来,对着麻雀又是一斧子,麻雀又飞开了。这一斧劈在了第二匹马的头上,马倒在地上又死了。他叫道:“我是一个多么不幸的人啊!”
麻雀应声道: “你这坏家伙,这还不够呢。”说完又落到第三匹马的头上啄了起来。
车夫狂怒之下,既没有看仔细,也没考虑后果,发疯似地向麻雀劈去,第三匹马又被他劈死了。“哎呀!”他大叫道,“我是一个多么可怜的人啊!”
麻雀回答说:“你这坏家伙,这还不够呢!”飞走的时候它又说:“我现在要闹得你全家都不得安宁。我还要惩罚你本人。”
车夫最后被迫丢下了马车,愤恨、恼怒而又无可奈何地回到了家,进门就对他妻子叫道:“哎——,我今天是多么的倒霉,酒漏完了,三匹马都死了。”
他妻子一见他也嚷道: “哎呀,老公!一只满怀恶意的鸟飞到我家来,把世上所有的鸟都领来了。它们飞到我们阁楼的谷仓里,正大肆啄食我们的粮食呢!”
丈夫急忙冲上阁楼,看见成千上万只鸟在楼上叽叽喳喳地吃着小麦,那只麻雀正站在鸟群中间。
车夫看着快要吃完的谷仓,叫道:“我是一个多不幸的人啊!”
麻雀说道:“这还不够呢,你这残忍的坏家伙,我还要你的命呢!”说完就飞走了。
车夫看到自己的家损失成这样子,他愤怒地冲下楼跑进厨房,坐在烟囱角落里阴沉着脸想着计策,他仍然没有就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省。
这时,那麻雀站在窗户的外边喊道:“车夫,你这残忍的家伙,我要你的命呢!”
车夫愤怒地跳起来,抓起一把锄头,对着麻雀扔了过去。麻雀没打着,却把窗子打破了。麻雀正希望他这样,所以它又飞落在窗台上叫道: “车夫,我要你的命!”
这一来,他愤怒到了极点,完全丧失了理智,对着窗台又用力打去,一下子将窗台砸成了两块。麻雀到处飞来飞去,车夫和他妻子发狂似的追着它打来打去,将屋子里的所有家具、玻璃、镜子、椅子、凳子、桌子都砸烂了。最后连墙壁也砸坏了,可连麻雀的毛都没有碰着。然而他们最终还是抓住了麻雀。
妻子说:“我马上把它***死吗?”
丈夫说:“不,不能这么轻易地让它死去,要让它死得更惨些,我要把它吃下去。”
麻雀拚命地拍打着翅膀,伸着脖子叫道:“车夫,我将要你的命呢!”
车夫再也等不及了,把锄头递给他妻子叫道:“老婆,对着这鸟砍,把它砍死在我的手里。”
妻子使劲一锄砍去,但气愤之下她没有砍着麻雀,却砍在了自己丈夫的头上,丈夫倒下去死了。麻雀趁机悄悄地飞走,回到自己的巢穴里去了。
下雨了,乌鸦波波神情凄苦地蜷缩在树丫里。
他浑身上下都被雨水淋透了,湿漉漉的,一个寒战接着一个寒战。他努力把身子放低,生怕双腿冻麻了,一不留神栽下去。
乌鸦波波突然看到,燕子妞妞从主人的屋子里飞了出来,在斜风细雨中开心地玩游戏,乌鸦波波真是满心的羡慕啊!
在乌鸦波波的眼里,所有的燕子都是不折不扣的投机分子。天气一旦变冷了,他们立马逃向南方;春暖花开了,他们就会回到老宅。可奇怪的是,人类似乎并不在意燕子的投机取巧。
乖巧的燕子凭借俏丽的打扮和甜甜的嘴巴,深得人类的喜爱,人类居然破例允许他们在房梁筑巢。这是其他鸟类从不敢奢望的事! 特别是乌鸦,对这一点感触最深了。
乌鸦每次飞过村庄都是提心吊胆,屡遭白眼的乌鸦甚至不敢靠近人类的庭院,更别说飞到人类的屋内了。
"唉!燕子妞妞真是一个拍马屁的高手啊!"瑟瑟发抖的乌鸦波波自言自语。
"波波,你在胡说些什么呀?你看我拍谁的马屁了?"刚好路过的燕子妞妞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嘿嘿!你就不要再假装天真了。你不拍马屁的话,人家咋就偏偏允许你在他的房子里寄住呢?我刚刚靠近就挨骂!"波波气呼呼地抱怨。
"人人都需要伴儿!我们之所以能够与人类和谐共处,是因为我们一直都讲卫生,讲文明,尊重人类的习惯。我们从不在屋梁上乱拉乱吐,我们就连说话都尽可能地细声慢语。你看看你自己,整天发牢***,谁愿意接纳你啊!与人相处不是要你拍马屁,而是要有一颗与人为善的心。是你自己做得不好,可不能一味地抱怨别人哦!"燕子真诚地说。
乌鸦波波的脸儿红了,闭上了唠唠叨叨的嘴巴。
故事寓意:
往往自己没有优秀的品质,就对别人心生羡慕,还把别人想的那么不堪。自己不受欢迎是不是应该一下的行为呢?像乌鸦波波不讲卫生不讲文明,不尊重人类的习惯,还在屋梁上乱拉乱吐,说话吵杂,还爱整天发牢***,谁会喜欢这样的小动物呢?
战国时,有一个叫惠施的人,他是当时一位有名的哲学家。惠施和庄子是好朋友,但在哲学上他们又是一对观点不同的对手。庄子与惠施经常在一起讨论切磋学问。他们在互相争论研讨中不断深化、提高各自的学识。特别是庄子,从惠施那里受到很多启发。后来惠施死了,庄子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才智过人、博古通今,能与自己交心、驳难、使自己受益匪浅的朋友了。因此,庄子感到十分痛惜。
一天,庄子给一个朋友送葬,路过惠施的墓地,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为了缅怀这位曲高和寡不同凡响的朋友,他回过头去给同行的人讲了一个故事:
在楚国的都城郢地,有这样一个泥水匠。有一次,他在自己的鼻尖上涂抹了一层像苍蝇翅膀一样又薄又小的白灰,然后请自己的朋友、一位姓石的木匠用斧子将鼻尖上的白灰砍下来。石木匠点头答应了。只见他毫不犹豫地飞快抡起斧头,一阵风似地向前挥去,一眨眼工夫就削掉了泥水匠鼻尖上的白灰。看起来,石木匠挥斧好像十分随意,但他却丝毫没有伤着泥水匠的鼻子;泥水匠呢,接受挥来的斧子也算是不要命的,可他却稳稳当当地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心不跳,泰然自若。倒是旁边的人为他们捏了一把冷汗。
后来,这件事被宋元君知道了。宋元君十分佩服这位木匠的高超技艺,便派人把他找了去。宋元君对姓石的木匠说:“你能不能再做一次给我看看?”
木匠摇摇头说:“小人的确曾经为朋友用斧头砍削过鼻尖上的白灰。但是现在不行了,因为我的这位好朋友现在已不在人世了,我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跟我配合默契的人了。”
庄子讲完了故事,十分伤感地看着惠施的坟墓,长叹了一口气,然后自言自语地说:“自从惠施先生去世以后,我也失去了与我配合的人,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能够找到一位与我进行辩论的人了!”
庄子和石木匠的感受向我们表明,高深的学问和精湛技艺的产生,依赖于一定的外界环境;红花虽好,还要靠绿叶扶持。一个人如果不注意从周围的人和事中吸取营养,他的智慧和技巧是难以得到发挥和施展的。
庄子在濠水桥上与著名的哲学家惠施一起散步。他看见鱼儿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戏,便对身边的惠施说:“这是鱼儿的乐趣啊!”
惠施不以为然地反问庄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
庄子反唇相讥:“那么,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乐趣呢?”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惠施辩解道:“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感觉。你本来就不是鱼,你肯定也不会知道鱼的感觉。”
庄子到底是做学问的人,十分善于总结问题的'症结。他认为两人争论的焦点是,你问我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这是你承认我了解鱼的乐趣以后才会提出的问题。于是他告诉惠施:
“那是因为我在桥上的心情很高兴,所以我就认为鱼儿在水中也是很快乐的。”
这篇寓言是中国古代一场著名的辩论,带有浓厚的哲学意味。
惠施的观点是,人只能自知,不能他知;而庄子的观点则是,人既可自知,又能感知其他事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