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个故事:一只乌鸦打算飞往南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一起停在树上休息。鸽子问乌鸦:“你这么辛苦,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要飞到什么地方去呢?”乌鸦叹了口气,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里的居民都不喜欢我的叫声,他们看到我就撵我,有些人还用石子打我,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说:“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会不受欢迎的。”
许多人总喜欢责怪别人,怪环境不好,怪别人不喜欢他不欢迎他,但他总不反省自己的为人举止,是否值得他人尊重及欢迎。假如一个人不经常反省自己,只会责怪别人和环境,他就会和这只乌鸦一样,到处惹人讨厌。
由此看来,不被人讨厌是结交朋友的最好办法。做班主任也一样,只要学生不讨厌的班主任就是好的班主任。
做个好的班主任并不难。可为什么很多班主任感觉难呢?主要是评价标准的问题,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是否成功,我只看一点:当遇见学生时,学生是否会微笑着向你走来。
夏天到了,知了在树上叫。而游泳却成了广大朋友的爱好。可不少有人因为这而溺水身亡。
看了《安全视界》里的视频,我的心陡然一紧,有多少还没来得及绽放的鲜花,就这样凋零了。多么遗憾呀!所以,游泳时,我们要认真执行以下的规则:
1、不在陌生的水域游泳;
2、不在无家长的带领下游泳;
3、不能结伴游泳……
如果看见别人溺水了,第一件事就是叫大人帮忙。有些同学私自下水救人,却正好应了一句歇后语:草人救火—自身难保。那么游泳时腿抽筋了,怎么办?专家认为,要使劲的蹬腿。
正因为还是每年有至少2起溺水事件,所以我们的“妈妈”——祖国,制订了“小学生,六严禁”,内容如下:
1、严禁私自下水游泳;
2、严禁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严禁在无家长,无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4、严禁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严禁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严禁不不会水性的同学擅自下水施救。看我们的祖国多么爱我们啊!
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泉,却也成了***人的利器,我们要正确的利用这么珍贵的水,不要让它成了害人的凶器。让我们—栋梁之花永远的绽放吧!
上课时,机器老师说:“今天我们上的课是:《女娲补天》。”说完,它便把手一挥,顿时整个教室变得黑漆漆的。大家都害怕极了,这时候,议论纷纷的教室里忽然出现了打雷声音:“轰隆隆,轰隆隆!……”那声音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黑板上出现了一幅画面:那高高的天上竟然有一个大窟窿,窟窿里冒着火,把大地都烤焦了,许多人都被火围困在山上,大家看到这儿,很揪心,希望有一位仙人来拯救他们。大家的希望可以实现了,画面上有一位女神架着云飞来,她叫女娲。女娲不忍心看高产稳产们经受这样的`折磨,便下定决心要救人们。办法只有一个:寻找五彩石,冶炼五彩石,把它浇到天上。于是女媪不顾辛苦地去寻找五彩石,她历尽了千山万水,才找到五彩石;接下来,她要冶炼五彩石,女娲冶炼了几天几夜。烈火熏黑了她美丽的面孔,双手布满了厚厚的茧子,但她毫不在意。看到这儿,同学们不免又为女娲担忧。终于,女娲把五彩石冶炼成很稠的液体,总算成功了!同学们为她高兴。女娲把那液体装在一个盆子里,对准大窟窿,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补好了!大家不停地为女娲鼓掌,嘴里喊着:“女娲真棒,女娲万岁!”机器人老师问大家:“你们有什么话想对女娲说的吗?”大家争着回答,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的,乐得不可开交。下课铃响了,大家都还舍不得离开呢!
我喜欢机器人老师。
有一个湖,叫天鹅湖,湖中有一个小岛,住着一个老渔翁和他的妻子。渔翁摇船捕鱼,妻子养鸡喂鸭,除了买些油盐,他们很少与外界往来。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看到这群远方来客,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谁来拜访过。渔翁夫妇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招待天鹅,渐渐地这群天鹅就和渔翁夫妇成了朋友。它们在岛上不仅敢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而且在老渔翁捕鱼时,它们随船而行,嬉戏左右。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往南飞,它们白天在湖上觅食,晚上在小岛上栖息。当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觅食的时候,老夫妇就敞开他们的茅屋让它们进屋取暖,并且给它们食物。这种关爱一直持续到春天来临,湖面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的时候冻死了。有时候爱得多了也是一种伤害,并且致命。
我们工作中有没有因“爱”给学生造成了伤害?总担心学生无法建立班级秩序,我们建立的班规;总担心学生做不好卫生,我们做出的榜样;总担心学生违规,我们的苦口婆心;总担心学生春游出问题,我们放弃了学生寻找春天的渴望;
这些“爱”,有的会伤害他们的心灵,有的会使他们心灵碎弱,有的会使他们逃避责任!太细心的“关爱”使他们无法面对现实。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就要接受社会的摔打。
作为一个老师,我要管理学生,就要对每个学生公平一致,不能谁学习好就向着谁。如果我在上课的时候,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先动手打了别人,别人反击,恰好被我发现,打人的学生贼喊捉贼:“是他先打我的。”虽然他学习成绩好,但是我也不会轻易相信他的花言巧语,只有这样,才能对每个学生公平。
作为一个老师,我要教育学生,就必须对每个学生认真负责,不能漠不关心。假如上课时有学生窃窃私语,我也不能听之任之,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我要认认真真地修复学生们的心灵。
作为一个老师,最重要的是要关心学生。一个学生受伤了,我一定会把他送到卫生室或医院,把一切安排好后才默默离开,我就要像同学们的妈妈一样关心照顾他们。
假如我是一个老师,我就要像春蚕和蜡烛一样,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栋梁之才。
有一则《井蛙归井》的寓言故事: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求大鳖带它去看海。大鳖平生第一回当向导,非常高兴,便欣然同意。一鳖一蛙离开了井,慢慢前行,来到海边。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进大海的怀抱,却被一个浪头打回沙滩,措手不及喝了几口咸水,还被摔得晕头转向。大鳖见状,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海。一蛙一鳖漂浮在海面上,乐趣无穷,青蛙也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就这样,它俩玩得很开心。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它也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它可以吃的虫子。青蛙想了想,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我能吃的食物。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于是,青蛙向大鳖告别,回到了自己的井中,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 原来如此,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马尔比D马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其实,成功的要素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成功的教育方法是不容易学不到的,假如容易学得到的话,我想领导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让我们出去学习,专攻“点金之术”,那教育就简单了。故事给我们很好的启示,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不必太在意与名家的不同。可能你会说:“井底之蛙,见识少,才会这样说。”或许你说得也没错,我们生活的世界真的是很有趣,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等等,就看你看到那一面。我看还是努力把别人的教育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具有鲜明的个性。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假如我是语文老师,我会做一个“有教无类”的老师。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人人我都教育,无论贫富贵贱,无论同学们的基础是好还是差,我都要孜孜不倦地教育同学们,让同学们语文默写的`6分平均分达到5分,杜绝默写零分的出现,教他们判句式,治学严谨,认真严格地抓好文言文的翻译题,让他们从基本的题目拿分,从最基础的抓起,走在普通班的前列,让他们体验到学习语文是如此有趣。
假如我是语文老师,我会让同学们明白“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教导他们要珍惜时间,多多细心观察生活。在图书馆里看书或开展每星期一节的阅读课时,要把时间放在阅读的那篇短文上,不要只顾着看图片,把时间白白地流淌,要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书籍的海洋里博览群书,要珍惜分分秒秒记人物、事件、经过、结果,以便于走出了图书馆,还能记起那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还要快速地书写,记住“我在观察生活,生活也在洞察我”,我在图书馆带走满腹知识,留下一架好书。在阅读中珍惜时间,在阅读后把满腹知识收入囊中。
假如我是语文老师,我会教育同学们做一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要明白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要经常“吾日三省吾身”,当自己生气时,要多想想既然你都不喜欢别人对你发脾气,你又何必向别人大发雷霆呢?当自己受到批评时,要懂得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他,,或许你会火冒三丈,那么就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广开言路,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响遍校园。
假如我是语文老师,我要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善于停住脚步聆听同学们的心声,关注同学们语文成绩的退与进,成立语文兴趣小组,各小组抢答问题大PK……孔子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
有一个这样的孩子: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这个答案不会让你感到意外吗?我们做过类似的傻事吗?曾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学生中,虽没有像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似的著名人物,但也不乏活得滋润、幸福的,事业小有成绩的。我真的担心那些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学生,现在是否真的就不成器了?
其实,每个学生都心存着一个梦想,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
面对学生应该怎样做呀?再看看下面的故事,我想会有答案。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的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又一次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有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后来,这个孩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故事中没提到母亲的答案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了个性的想象空间。我想母亲的答案一定很完美!
故事没有给我们一个清晰的教育思路,但也能给我们一点启示:班主任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教育问题,都要有寻求“完美答案”的精神。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教育效果不一定好,至少不会伤害学生。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我们不一定会成为好班主任,起码我们不会平庸。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