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赏批判者的作文(观察与批判作文800字)

赞赏批判者的作文(观察与批判作文800字)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2-09 19:30:10
赞赏批判者的作文(观察与批判作文800字)

赞赏批判者的作文【一】

提起西方哲学上的两大重要人物,一个是柏拉图,另一个就是康德。虽然说康德思想很多都陷入绝对性,被同时代和后世所批判,尤其是黑格尔的修正,和叔本华的“另辟蹊径”但康德哲学奠定了近代哲学的根基。

先简单介绍一下伊曼努尔·康德的生平,生于1724年4月22日的东普鲁士哥尼斯堡,自幼养成了一种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道德情操。在哥尼斯堡大学完成学业后,留校任教,除讲授物理学、哲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770年,他由讲师升任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并一直保持这一职位至退职。18世纪80年代,他曾两次出任哥尼斯堡大学校长。他终身未娶。1804年2月12日去世。康德生活作息的规律性,使被不同时代人们所称道的。开始我还有些怀疑,读了《实践理性批判》之后,我深深地相信,读他的书尚应在固定时间下潜心研读方可,更何况写书者。

我选取《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出版的118-144,作为读书笔记的读本。

先说明康德对《实践理性批判》的预设。在《道德形而上学》中康德将意志自律作为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个先天综合命题的解决,延伸到《实践理性批判》中,引向自由意志的自己立法,确定了自由意志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按照康德后来在《实践理性批判》一书中的说法,实践理性批判应当阐明的只是纯粹实践理性,并为此而批判理性的全部实践能力。如果它在这一点上成功了,那么它就不需要批判这个纯粹能力本身。“因为如果理性作为纯粹理性现实地是实践的,那么它就通过这个事实而证明了它及其概念的实在性,而反对它存在的可能性的一切玄想就都是白费力气了。”

在泛论中,《实践理性批判》中对道德律的论证主要是在“辩证论”中提出的。纯粹理性是辩证的,即易受到一种不可避免的幻想的或实践上对于行动的关系。他要求有一切条件的绝对总体作为任何出现为有条件的东西的必然的先决条件。可是有一切条件的这个总体不能在现象范围内找得到,理性就进行在物自体的范围里来寻找。为了能进行纯粹实践理性辩论,需要假定意志是由一条普遍规律的形式而不是有任何内容所决定的。至善有两种成分,德行的实现,和完整的幸福。“如果道德律作为至善条件也已经被包括在至善概念中了,那么就不仅仅至善是客体而且就连他的概念及他的通过我们的实践理性而可能的实存的表象,也同时会是纯粹意志的规定根据了。”(P119-120即是说,唯一纯粹的动机就是道德律本身,因为如果意志是为一个称为善的对象所决定,他就会不是纯为道德律所决定的了。

至善不仅仅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是最大的道德的善与最大的幸福一致。至善是纯粹实践理性在其实践应用中基于理性需要设定的一个至上的无条件的客体,它是纯粹实践理性的整个对象;然而,至善不能因此被看作意志的决定根据,意志的决定根据必须始终置于道德法则之下,而至善只是道德法则在决定意志的过程中促进和实现的一个客体。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道德律的论证主要是证明一个上帝的必要性;而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则增加了一个灵魂不朽的必要性。

至善意指无上、完整的东西,它包含德行(即无上的善和幸福:“德行和幸福一起构成了一个人对至善的拥有”(P122。德行是我们追求幸福的无上条件,即只有德行才使得我们有资格得到幸福。但是,人作为感性世界的成员,幸福必然地要成为他普遍欲求的一个对象,为此至善要成就其完满性就必须包含有幸福。然而,“幸福与德性是至善的两种在种类上完全相异的`元素,从而它们的联结是不可能以分析的方式被认识到的……”(P12。因此,幸福与德性只能以综合的方式即依照因果性法则被认识到。于是,“或者追求幸福的***必须是德行准则的动机,或者德性的准则必须是幸福的有效原因”(P125。但前者是不可能的,因为在道德上只有道德法则而不是幸福才能成为意志的决定根据;同时后者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作为感性世界的成员只能受到自然法则而不是道德法则的决定。所以,“德性的准则成为幸福的有效原因”在这个世界上是无法指望的。于是,纯粹实践理性在设定至善的时候便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实践上的二律背反。

德行虽然不能必然地和幸福相联系,但至少可以把它与一种类似于幸福联系起来;于是,包含德行与幸福的至善,对有限理性的人来说如果不是必然的,至少也是可能的,亦即至少可以成为我们不断追求从而不断接近的一个目标。于是,如果我们设定至善在这个世界中是可以完整地实现的,亦即设定人类意志在理想上是可以完全切合道德法则的,那么就必然地要导致三个公设,即:不朽、自由和上帝。

《实践理性批判》的“辩证论”第IV部分讲“灵魂不朽,作为纯粹实践理性的一个悬设”,说到人的“意志中意向与道德法则的完全适合”是“至善的至上条件”,但这个至上条件又只有在有理性的存在者的努力的“无限进程中”才能设想,而现实的人类又都是有限的,所以就必须悬设一个灵魂不朽。灵魂不朽这一理念在此是为了让有限的人有可能完成自己的道德使命,即让自己的意志做到完全符合道德律,而设定的,它不仅意味着“来世”,而且意味着永恒的道德努力。而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灵魂不朽的设定只是为了让德福一致(至善有一个在设想中可以实现出来的“理知世界”而设定的,它就只意味着“来世”。“由于感官世界并未向我们显露出那种联结,所以必须假定那个道德世界是我们未来的世界。所以上帝和来世是两个按照纯粹理性的原则而与这同一个理性让我们承担的义务不可分的预设。”

第V部分“上帝存有,作为纯粹实践理性的一个悬设”,明确地将上帝的悬设从灵魂不朽的悬设中推论出来:“正是灵魂不朽这条法则,也必然如同以前那样无私地只是出于不偏不倚的理性,也就是在与这一结果相符合的某种原因的存有的前提下,而导致至善的第二个要素、即与那个德性相适合的幸福的可能性,亦即必定把上帝实存悬设为必然是属于至善(这一我们意志的客体是与纯粹理性的道德立法必然结合着的的可能性的。”

如何由灵魂不朽的悬设导致上帝实存的悬设?这就是要把灵魂不朽视为我们的道德“义务”的必要前提。我们的道德义务是追求“神圣性”,以便使自己完全配得上幸福,这就必须设定灵魂不朽和上帝;但这样一来,上帝就不单纯只是将德性和幸福加以摆平和合理配置的全知全能者,而且也是全善者,亦即引导人类不断提高自己道德水平的教导者。但康德的上帝不是神学家所信仰的上帝,也不是之前哲学家所论述的不可知的上帝。他是从道德实践要求肯定上帝的存在。他把上帝从知的世界拉到行的世界,从知识世界拉到道德实践世界。所以康德从善的必要性上,论述了上帝的可能。它“不应当只是包含自然与有理性的存在者的某种意志法则协调一致的根据,而应当包含自然与这一法则就他们将它建立为自己意志的至上规定根据而言的表象协调一致的根据,因而……还应当包含与作为有理性的存在者的动机的他们的德性、即与他们的道德意向协调一致的根据。”

读完康德的第二批判,将其放到想想西方哲学史中,梳理一下思想脉络。我是从黑格尔开始,进入哲学思辨的世界的。再看康德的书时,多少有些黑格尔的理解。以致期间有段时间对于康德的德行与幸福的二律背反,有些误读。不过,综观从康德到黑格尔的演进,就好像荣格对弗洛伊德的修正。黑格尔的历史理性与世界精神,为康德找到了安放理性的社会历史的基础。而且从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到黑格尔的美学,再到福珂、海德格尔的艺术归家,哲学也便进入到艺术的先验想象中。当然这是课程实践理性批判之外的了。不过本学期确实收获很多,也使我找到了近代哲学的发生地。

赞赏批判者的作文【二】

以前,每当我看见清洁工人,他们脏兮兮的.衣服,一种厌恶之情就会布满全身,见到垃圾桶也是捂着口鼻,飞似地跑过,但是通过那几件事,我彻底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

有一次外面下着倾盆大雨,我们一家正在看电视。“咚咚咚”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过后,我家的门被敲响了,爸爸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我们小区的清洁工奶奶。只见她怀里抱着几本前几天我刚刚买的几本本,递给我爸爸。用不太标准的,带着家乡口音的普通话对我爸爸说:“我在整理垃圾的时候,在一个垃圾袋里看到了这几本新的本子,我就根据本子上的门牌号给你送上来了。”一听是我的本字,我走到门口一看,确实是我的,从她皲裂的手里接过那几本日记本,一种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虽然她的衣服被雨淋湿了,但是我的日记本在她的怀里好好的躺着一点也没有事。平时她那矮矮的个子,蓬乱的头发,略显疲惫的双眼,以及显眼的黄背心,此刻在我的心中是那样的别有风格啊!

正月初一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小区里就响起了有节奏的“刷刷”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披了一件衣服,打开窗户一看,原来是清洁工人正辛苦地打扫人们从大年三十到初一放鞭炮留下的一大堆纸屑,可风太大了,他们只得跟着纸屑满地的跑,这边的扫干净,那边“噼里啪啦”又在放。可是他们一点儿也没有怨言,还是默默无闻地挥动手里的扫把,一簸箕一簸箕地把纸屑放进旁边的垃圾车,汗水老早浸湿了他们的衣服。我们都能穿新衣,放鞭炮,开开心心过大年,可是他们为了有一个洁净的城市,不但没有回家过年,而且还要这么辛苦的付出,正为他们而感到光荣。

也许有人赞美“钢铁长城”——警察;也许有人赞美“白衣天使”——护士;也许有人赞美“辛勤园丁”——教师;今天我在这里却要赞美“城市美容师”——清洁工人,就是他们的那颗落花生的品质,如同一颗闪烁的贝壳,已在我的心海里深深地埋下!

赞赏批判者的作文【三】

赞美,是一种比训斥更有力的一种教训。我们身边充满了赞美,赞美可以使这个社会更加美好,从而摆脱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我们一直认为,训斥可以摆脱心中的怒火,被训斥的的人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这个错误。

实际上恰恰相反,都听说过印第安族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名族。人们都认为他们那个地方的人们尚未开化,是属于原始人部落。但是经过观察发现,印第安族的人们有一种非常好的“惩罚”犯罪人们的方法,这种方法让我们这种先进人民刮目相看:凡是有那些犯罪的违法分子,印第安族抓到他之后并不会进行惩罚,相反,他们升起炉火,围成一个圈把那个人包围起来,转着圈唱着歌来夸奖他对这整个部落做出的优异贡献,夸奖他赞赏他,并且进行他们部落的“颁奖仪式”来褒扬他,这个人过不了多久,就会痛哭流涕,觉醒自己犯下的错误。这个效果挺好,这个人以后绝对不会再有犯下任何的错误了。

人人都需要别人的鼓励和赞美,相比训斥,训斥反而会让人丧失前进的信心,赞美和鼓励会让我们满怀对未来的信心,鼓足勇气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当然赞美是需要适量的,不能有过多的赞美会使人骄傲自大,反而会使人退步。所以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不能过多的赞美,也不能过多的训斥。有一篇闻名全国的阅读题的题目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讲的就是作者在母亲的精彩极了与父亲的糟糕透了中吸取教训并且进步的事情。

赞美可以使我们事业有成,取得进步,训斥可以在骄傲自大的时候反省自己,适当的发现自己的过错。在赞美和训斥中成长,是一个非常好的进步机会,不要讨厌训斥,不要喜欢赞美,自己最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