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许多保障政策也随之制定出来,例如“国家助学金”政策。而我作为一个普通的高中生,享受到了这一伟大政策。
资助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给我们这些家庭不是很富裕的人带来了期望。在我们身边,有一些同学因为贫困而不得不放弃学业出外打工。我明白他们是有一颗热爱学习的炽诚的心,但终敌但是命运。幸而这项助学政策颁发下来了,许多即将缀学的学生又重新回到到了他们深爱的知识讲堂。
资助政策像一块引路石,将我的错误思想指引正确,我以前认为学习并不重要,反正都是农村的孩子,就算学不出来也能够出外打工,是饿不死的。此刻我完全不这样想了。资助政策是国家对我们学生的爱,是国家对我们的期望,是国家未来兴旺发达的保证。我们这些树苗要汲取利用好这充足的养分,争取全都长成参天大树,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千万不能辜负国家对青年学子的厚望。
资助政策像一副成长剂,使我快速长大。以前的我总是很懒,学习态度不认真,让老师对我失望透顶。我不聪明,但也不笨,可就是惰性让我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一天,老师对我们说“国家助学金”的事,我很激动,因为如果申请到了助学金,爸爸妈妈就会减轻一些负担。看到妈妈头上已经泛有银丝,一根一根,紧紧纠住我的心。于是我去向老师要了一张申请表,由于我之前的表现,我本来是不抱很大期望的,但最终我申请到了,我雀跃不已,父母也很高兴。这是老师对我的肯定,这是国家对我的帮忙,我明白这背后的含义。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好好学习,用认真的态度,勤奋刻苦的精神学每一门课,争取考上一个梦寐以求的校园,以报答父母,也不枉国家对我们的关爱。
资助政策就像一把利斧,帮我砍倒前方的荆棘。大海没有礁石激不起浪花,人生没有挫折,难以成熟与自强。以前的我没有勾践的卧薪尝胆,没有司马迁的忍辱负重,没有桑地亚哥的勇气毅力,在挫折面前,我永久是一个战败者。而此刻,因为有了国家的支持,有了更多的爱,在挫折面前,我最后昂起头来正视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如果是铁,就要经历跳进炽热火海的痛苦,才能锻造出最具锋芒的剑;是石,就要经历海浪冲打的痛苦,才能将自己割得棱角分明;是蚌,就要经历研磨的痛苦,才能脱离痛苦的沼泽,即使“山穷水尽”,也会“柳暗花明”!我坚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会炼就一身胆识,迎接新的一天。
资助政策是一种爱的化身,人的一生是一个爱与被爱的过程,也是付出与回报的过程。既然我们收获了这种爱,那我们就学会感恩。感恩社会,用心去感受,用行动来回报,一次次成绩的提升,一张大学入学通知书……我们在感恩的同时,也点缀了自己的一生,不辜负别人给予的关怀和爱,这样活着才能对社会有的作用。
资助政策助我成长。是它让我不再有更多的物质担忧,是它让我体会到了国家对我们的爱,是它让我更有信心向前进,也是它让我收获到许多自己不曾有的。我感谢资助政策,它帮忙我成长。
大海感恩于细流,方能显其博大;泰山感恩于土壤,方能显其雄浑;天空感恩于流云,方能显其广阔;我们感恩于社会,方能显其自强。
我是xx铁中的一名学子,当我得知自己获得助学金时,心情十分激动,因为这给我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资助,更是一种人生信念的坚定。我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父母辛苦赚钱,很想为他们减轻些负担,资助政策满足了我的心愿。
资助政策就像集结号,把千万个困难学子召集到象牙塔里,让年轻的梦想得以飞翔,他吹暖的是寒门学子的心,吹响的是奋进的最强音。黑暗的天空因为有了群星的点缀而璀璨,平凡的我们因为有了感恩而不平凡。是资助政策,又给了我学校期间的一次温暖,他让我看到了我的世界也有美丽的色彩。是资助政策,他真正震撼了我的心灵,改变了我的价值观,知道了生活并不是没有希望,知道了这个社会充满了爱。是资助政策,让我有了追逐梦想的机会,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并且带着一份坚持的关爱一直走下去。
感恩的心在血液中沸腾着,他指引着我们不断的向前进。
感谢资助政策,你是春天里的第一场雨,带给小草生命,带给大地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降临在我的身边,你的来到让我沉睡了整个冬天的梦想又有了破土重生的希望,你的滋润让这个世界都蠢蠢欲动,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春天的临近,也为我们拉近了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感谢资助政策,你是夏天里那一场拯救了数万生命的及时雨。夏天本是干旱的,本是炎热的,本是难熬的。你的降临就像沙漠里的一捧清泉,如雪中送炭一般令人激动,令人兴奋。虽然对有些人来说一捧水一块木炭并不重要,但只要用在特定的时间里,用在特定的人身上,他可能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甚至能拯救一个生命,也许你的到来并不能完全解决人们的困难,但至少你给他们带去了希望,鼓励人们勇敢地走下去,告诉我们,他们不是一个人,他们的身后是整个社会,整个民族。
同时我们也应该感恩于社会。他犹如春日里的雨滴,给我们滋养生命的源泉;犹如夏日里的一棵苍天大树,给我们抵御风暴的保护伞;犹如秋日里的太阳,赶走了失望和萧瑟,带来了温暖和希望;犹如冬日里的皑皑白雪,像一床温暖的新棉絮,赶走了严寒,带来了春天的讯息。
感恩的心灵在心中成长,感恩的热血在心中流淌,感恩的思想在脑海中眺望,感恩的胸怀无比坦荡。感激伟大祖国的美好和谐的政策,感激国家资助政策为我们带来的帮助,感谢那些给予别人帮助却不图回报的人们。你们将引领我们成长,开创辉煌。
近来读《梁启超家书》,感触颇深。这本书上接《曾国藩家书》,下启《傅雷家书》,是传统家教与现代家教结合的典范。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现在中国人很忙,尤其中国的爸爸更忙,忙什么?忙着赚钱,赚钱为了什么?为了孩子。当忙碌的父母以忙碌为借口把孩子推给学校、推给老师,推给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忽略了家庭的教育,孩子慢慢产生问题并堆积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时,忙碌的父母才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要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时发现为时已晚,并不是所有的树木能做到“树大自直”的,已经弯曲的树不是花钱就能正过来的。家庭教育的缺席尤其是爸爸在教育上已经缺席了很久,总说自己忙的爸爸们,不妨看看梁启超,重新思考一下什么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挣钱养家就是合格的爸爸吗?忙不是理由,世界上最忙的工作应该是美国总统,可奥巴马也陪孩子吃饭遛狗,管孩子学习起居。所以说,时间不是问题,观念才是问题。
之前对于梁启超的认识和了解仅仅限于近代的变法革新运动“公车上书”,在讲授这课时也仅仅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关注他。慈溪太后戊戌政变后,戊戌六君子被***害,梁启超之后开始流亡日本,之后的事大略了解了一些,对这个人物并不深入了解,在我的印象中似乎他只是一个政治标签,看了这本书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忧国忧民,勤奋著书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从自己的社会际遇和阅历出发,以独特的教育方法将自己的学识和感悟润泽在儿女上,使九个子女各有所成,堪称中国家庭教育的开楷模。
在9个成年的子女个个成才,其中三人当选院士。长女思顺,诗词研究专家、曾任中央文史馆馆长;长子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科院院士;次子思永,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三子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次女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四子思达,著名经济学家;三女思懿,曾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四女思宁,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参加革命;五子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科院院士。
这本书中的家书也是节选的一部分,在这些给他孩子的书信中,我看见的是一位对儿女殷殷期盼的慈祥和蔼的父亲,虽然一年到头天南地北的跑,跟儿女相处时间不长,任教、演讲、著书立说,忙碌异常,但是他从未因为忙碌而放弃对儿女的教育。他不仅仅在金钱方面给孩子以支持,更关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不仅注重学习,更注重孩子们修身和养性。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他没有打击施压,而是细心开导。如次女思庄初到加拿大留学时,英文有些困难,一次在班上得了第十六名,为此极不痛快。梁启超得知后写信鼓励说:“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这些书信是一个教育家爸爸的教子良方,也是一部关于子女修身、养性、齐家的立世箴言。
在政治上,梁启超或许确实不算成功,但他的谦逊、敏锐、自省、坦诚,却让他成了一位与时俱进、勇于认错、既不假道学、也不老顽固的“无代沟”好爸爸。对子女的个性选择和发展意愿,梁启超一直基于平等、尊重的立场,谆谆劝诱,从不让子女以自己的理念判断为圭臬。对每个孩子的特点梁启超都会用心揣摩、体察,因材施教,对他们的前途做出周到的考虑和安排,然后,还会反复征求孩子的意见,直到他们满意为止。如次女思庄留学加拿大著名的麦基尔大学,1927年8月,思庄读大学已一年,该选具体专业了。梁启超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希望她学这门专业。思庄遵从了父亲的意愿,但麦基尔大学的生物学教授课讲得不好,无法引起思庄的兴趣,她十分苦恼,向大哥思成叙说。梁启超知道后,心中大悔,深为自己的引导不安,赶紧写信给思庄。思庄遂改学图书馆学,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梁思礼提起父亲的教育,曾说:“父亲的教育思想及方法对我的哥哥和姐姐影响较深,他一生精心指导子女,细心进行教育,对孩子没有太多的苛求只是鼓励我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方向”。面对职业的选择,又有几个父亲能做到梁启超这样。所以梁思成说:“父亲的‘遗传和教训’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与成绩相比,他更关注孩子的的心性、志趣、健康、幸福。梁启超教育子女褒多于贬,以鼓励为主,尤其强调生活的趣味。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梁启超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他写信告诫在美国留学的梁思成:“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在指点孩子如何做学问上,梁启超反复强调学习要“求理解”,不要“强记”,且要劳逸结合,“多游戏运动”,尤其注重心性的养成,“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之可言”。事实上,相对学业,梁启超更关心孩子们的身体。在梁启超的父爱里,只有子女,没有自己。他对孩子的任何帮扶劝导都是以对方的终身幸福为考虑的,正因如此,在他看来,学业成就,远不如心性、志趣、健康、幸福重要。从这一点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度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结晶成为独一无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对于有着敦厚家风的家庭和家族,众多人都是顶礼膜拜,心仪向往的,甚至渴望进入那样的家族,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显赫和长盛不衰、兴旺发达的根本。
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独秀、鹤立于整个社会“圈子”,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
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
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每天过得都会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杜以俭朴着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从善如流,厚德载物。
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
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成长即长大,长成,泛指事物走向成熟的过程,简言之,就是个体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变得更强的过程。认得成长源于很多方面,知识的学习,世故的经历,以及阅历的增加。许多人向往成熟,但成长并非一蹴而就,无论是心智还是生理的成长都是经过岁月洗练之后的结晶,是人类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我对于成长的理解是个体发展成熟的过程。 《北齐书·王昕传》:“我弟并向成长,志识未定,近善狎恶,不能不移。”这里成长就是取心智成熟之意。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从这句话的角度来看我们人生的根本意义都在于思考,而我觉得思考乃成长的原动力,特别是在心智方面。《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同样看重自省即自我反思的作用,我想这必然是我前年文化积淀的精髓之所在。这正是我要说的思考,这正是我成长的`故事。
我对于自己成长的理解源于对自己的思考,这种思考是一种形而上的思考,而非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意义上对于某些事物提出的“为什么?”我的思考源于我对自己内省,反省自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例如我会想我做出某件事的原动力是什么?亦或是我对环境的影响和其反作用。生活中能够引发思考的事情或事物很多,我想说说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一件事。读书是让人成长和进步的不二法门,我们说开卷有益,读书是和先贤智者们的对话,你可以从书中汲取到和知识。曾经读过一本书叫做《秘密》,这本书说起来有些神奇,他讲的是关于心想事成以及你能改变命运你能改变世界的一本书,只要你想你可以成为下一个乔布斯。如果你以为我的思考就是在看过这本书之后去白日梦那就错了。我在读过这本书之后,其实并不相信心想事成的力量或者是只要我想一想就能成乔布斯,这又不是超能力,但是凡事都应该从多个角度来看,书中有诸多事例表明这种力量的存在,有没有我们姑且放在一边,在反思我所毒的这本书的时候,想到了一句话:“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六祖慧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大概也是于此暗合吧。我之所以想到这句话是我觉得并不是我们的想象使得世界改变了,而是我们心中有了这个目标,我们会去为之拼搏,为之努力,从而实现了愿望,这当然是每个人都有的能力了,这根本不算是秘密啊,世界上还没有一件事是任你如何努力都徒劳无功的,至少都会有
一半的收成吧。其实六祖所说的是,心中无物,则身外无物,四大皆空本是心中无我。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出世,但是在我这个俗世中人来理解的话就是,我心中有什么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有什么。这就是所谓的境随心转吧。其实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来印证我反思出来的理论,苏轼和佛印泛舟游湖,苏轼问佛印:“你看我想什么?”佛印答:“像一尊佛。”苏轼接这说:“你知道你在我眼中想什么吗?像堆粪。”此时佛印却大笑了起来说:“你心中只有粪,那么你看什么都会是粪了。我心中有佛,看什么都会是佛。”想到这里我觉得这个秘密并不是一个秘密,其实每个人都能知道都可以想的明白。正如乐观的人看到还有半杯水,悲观的人看到只剩半杯水一样。我心里所想就是我对周围环境的感觉,你心中觉得世界美好之时,则花开簇簇花满天,你觉得心情阴霾之刻,则凉水浇头彻骨寒。无非是你的心境而已嘛,正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周围发生的愉快和不愉快我们都能够淡然或者乐观的去看待就好了。这就是我所知道的心想事成的秘密,这就是我从对这本书中获得的一个道理,你想即你得,乐观的面对苦难和挫折,乐观的面对生活,我觉得这个道理真的是我在思考中获得一个真理,从书中我们都能了解到这股 秘密,但是我觉得远远不如能够自己切实的想到这一点来的真实。我领悟到这股道理之后确实觉得自己长大了,有时候对于某些事情太过于感情化,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一些事让人觉得不快,理解这个道理之后想一想,其实一笑而过了,没有什么嘛。我觉得这个是我至今为止在成长的思考中最大的收获,它将会成为我的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它将会引导不断发展,变得更强。
也许我的成长经历很抽象,并不是由经历了某件事情之后,学会了某项技能,也不是在经历了挫折之后奋发图强的故事,更不是向某位长者学习了知识的故事。但我觉得我确实是在思考中得到了成长,不能说我不知道这个道理,作为一个孩子我也不能说我全懂了,通过这个思考,我确实领悟了这个道理对于我生活的意义,它给了我一个积极指引,我觉得这就是我的成长所得了。成长不一定是非要学会了什么技能,而是要真的对于生活有一个新的认识,从更高的层面去了解生活,去面对生活,去适应生活。这才是人类根本上的成长。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说过:“人凭借思考而能变成神。”我不指望着自己能够变成神,但是这次思考可以说给我带来了成长上的变革,是我觉得自己真的改变了看待生活的态度。这是思考给我带来的成长故事,所以我在思考中成长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