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生活回来第一周,一种“我长大了”的意念控制了我,在爸爸的叮嘱下,我自觉担当起拖地的重任。
以前的我讨厌家务,更何况这种浪费精气神的力气活儿。以前拖地呢,先是从两点拖到五点,扫地、涮布,还有小小的收拾地上的杂物被我一一舍去,直接跳过。一条龙似的拖完,完成,来回不过五分钟。
既然长大了,就不仅仅是个子长大了。自然,肯定不会再犯自己所谓的“讨厌家务病”和”拖延症”。一不做,二不休,动起家伙的我可不是吃素的。
然而,事实并不像我想得那么简单,认真起来地上是惨不忍睹的:死角里扑面而来的灰尘;不知名的渣子漫无目的地在地上散步;地板上刻满了所谓的“脏”肆无忌惮的头发丝跳着舞,似乎在炫耀着属于他们的杰作……天啊!我这是离开了五天而已吗?一日不打扫,如三秋啊。弟弟的打游戏声想一根针慢慢扎进个爆发点。半响,我终于受不了,有了哭的冲动。
我朝着弟弟的方向冲去,甩下他手里的鼠标:“你天天在家不知道干什么吗?多大了,必须让别人的说教才知道懂事吗?两个年过八旬的老人就不该轮到你照顾吗?难道收拾杂物、拖地这样的小事也需要别人教吗?‘突然,我停下来,似曾相识的这段话是对弟弟说的。
姐姐以前告诉我家里很乱,常收拾着点。可长依赖别人的我哪里知道什么叫做责任,什么叫做担当。对于这样的话,左耳进,右耳出。
现在,我是中学生,意味着已从小学阶段过渡来。一个中学生所要承担的责任也必定会比小学得多,这样的家务小事却还是做不来,这是因为我所谓的“学习压力太大,顾不上”吗?父母比你忙千百倍,他们就有时间、有义务去做吗?责备于他们又怎么样?自己都做不到。
在默默中,我静思……
所有的人类:
你们好!
在60亿年前,太阳系中有一颗如蓝色宝石般散发着神秘光芒的星球,那就是——地球。
而现在,太阳系中,昔日那美丽星球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颗黯然无光的星球。它在茫茫宇宙中无奈地垂下了头,犹如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是谁?是什么把这么美丽的星球变为满目创伤的星球?毫无疑问是地球上的主宰,你们人类。你们“大义灭亲”,把养育你们的地球母亲一点点毁灭。你们人类为了利益就随意抽地球的血,砍地球的手足,在地球身上无情地炸出了一个个窟窿,乌黑的熏烟熏黑了地球的脸颊。一块块黑点散布在地球的血液中,那是什么?那是人类丢的垃圾!你们可能会说:“不可能,我一个人才丢了一两个,不会这样的。"的确,一两个垃圾不会这样,但如果每个人都丢一个呢?64亿垃圾难道还不算什么吗?更何况一个人制造的垃圾不可能就只有一两个,再加上工业污染等。地球没过几十年便会成为“垃圾星”。现在地球已经面目全非了,人类你们还想对地球怎样?
人类不仅破坏了地球的颜容,还残忍地***害了比人类更早诞生的动物。那些可爱的动物根本无法抵抗那尖利的子弹穿进它们的身体。人类会为自己的亲人死去而流泪。那为什么人类不设身处地为动物想一想呢?动物也是有知觉的,动物也是会高兴,会悲伤的,动物也是有生命的!动物不是机器,也不是木偶被你们随意摆弄!如果人类随意***害动物那么又跟冷血,令人发指的屠夫有什么两样呢?
要知道你们的家园只有一个,而地球的生死权就掌握在你们手中,所有的水,资源,动物都是地球上或不可缺的。你们对地球的破坏到底要到什么时候?两年?五年?十年?二十年?要知道只需五十年,地球将不复存在!
送给你们一句话:“请醒悟!”
成长是一种奇妙的声音,人人都在成长,藏在每个角落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听自己成长的声音。
成长有谁听?
是路旁的小草,他们在听。绿绿嫩嫩的小草摇摆着身干,伸展着腰肢,好像在告诉我“我们听到了”!是的,昨日,我无所顾忌地将小草一棵棵、一片片地踩在脚下,听不到他们的***,看不到他们的愤怒,却自以为很“爽”,身后只留下一串魔鬼般的笑声弥漫在草地上。而今天,我总是款款地在小路上走过,用手去和小草打招呼,而不再伸出双脚。于是小草向我招呼,你成长的声音是充满爱的。
成长有谁听?
在空旷的校园,他们在听。这时的校园静幽幽地把我托在掌中,他在欣慰,不再有昔日我发出的能把世界都扰乱的尖叫。是的,昨日的我如一匹野马,纵情“驰骋”校园,直至把老师引出来喝我,才把一串串回音收走。而今天,已出落实成一个文质彬彬的小女孩儿的我漫步校园时,少了昔日的吼叫却多了琅琅的读书声。于是校园露出了一抺笑,你成长的声音包含了一份成熟的韵味。
成长有谁听?我身旁的事物都在听,他们时刻在倾听我成长的心路历程,但是他们只是我成长的小小见证。
成长,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聆听的。听听自己成长的声音,能检测出自己的成长中是否有污点,能验证我们的成长是否真正长大。
听听自己成长的声音吧!别让别人告诉你怎样成长,而应从声音中摸索出自己成长的过程,这更有助于你的继续成长。
成长,需要你自己去听,而且,有你自己已足矣。
其一便是新。
NEW
轻学术也是学术。既是学术,就必然推陈出新,以新为贵。自冯特创立现代心理学学科以后,心理学的发展速度可谓相当惊人,尤其当各种仪器如磁共振出现后,更是大步向前。
与早期经典心理学强调理论的建构相比,现代心理学早已进入了“实证优先”的时期,纯粹的逻辑推演、经验总结早就难以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立足了。虽然早期心理学,如行为主义流派,也做实验,但碍于样本有限、自因变量不够精确,其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远比不上今日的精密仪器。因此,许多经典理论也都在各种实证下得到不断的修缮。
《人类的自我发现之旅》这本书,中文首版时间是20xx年1月,不夸张地说,书本还带着热乎乎的墨香。我翻阅书中的参考文献,最近的文献日期是20xx年,这就保证了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跟上相对前沿的学术成果,而不是一味沉湎在过去的理论中。
比如市面上可见的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这是一本写于1932年的书,它的一些观点难免受制于作者的个人主张和学科的时代局限,作为了解现代心理学的入门书籍,它其实并不能算最好的选择。但作为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读物,却不失为一部好作品。
其二是主题。
Subject
我上学时,系里的老师推荐我们两本心理学读物:一是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二是霍克的《改变心理学进程的40项研究》。两本书都反复再版,大名鼎鼎。
单拿我手上的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第十六版《心理学与生活》来说,厚厚一本,甚是威风,足足有120多万字,可谓皇皇巨著。然而,我却一直认为此书的正确阅读方式是当做参考书——即像辞典那样看。原因在于,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过绵密庞杂。
后来我发现,不仅我,连我的同学和老师,也没听说谁从头至尾精读了这本书,都是拿来当做参考,即遇到某个主题,先将此书翻出来,查阅个大概脉络,再精细地钻研。所以,我也一直不是很赞同说这本书适合纯粹的爱好者阅读。
《人类的自我发现之旅》全书26万字,而且一直围绕着一个主题,较有针对性。这个主题不是别的,大约可以概括为两个——意识和认知——这也符合书名。
为什么要刻意强调这个主题呢?因为当今心理学界,认知绝对是重中之重。
念书时,我的导师就曾很确切地告诉我,认知问题是未来心理学最重要的主题,几乎没有之一。原因是许多心理学问题归根结底,最后都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得到解释。事实上,现代心理学已经出现与认知神经科学相合流的趋势。
可以说,作者基思·奥特利(身份太多,不加赘述)绝不是抱着写一本畅销书赚钱的心态而作,他明确地向读者传递着这一大方向的重要性。
其三是不猎奇。
professional
现在市面上许多所谓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往往是迎合读者的猎奇心理,冠以一些惊人耳目的题目,诸如“速成读心术”、“一本书读懂心理学”、“微表情”、“色彩人格”、“变态心理学”等等。这样的书,固然好卖,其实,往往未必那么学术。
比如微表情的相关书籍。首先,心理学界的确有人研究微表情及其含义,但大多在西方心理学发展较完善的国家,许多理论是不能直接照搬到东亚人身上的。
其原因就在于不同人种间的面目表情是有一定差异的,东方人的面目表情相对更平淡,西方人大约更夸张,这一点,从语言上也能看出来。网上就曾有外国人发现,说汉语时嘴部动作偏小,说英语时嘴部动作偏大,这些差异都有可能影响理论的适用性。
这也不是我的妄言。尤其是早期心理学的一些量表、问卷的制定过程,往往都以白人被试为主,它的适用性可能由于文化背景、语言习惯、思维方式产生差异。因此,才有许多心理学者致力于不断改善旧有的问卷,使其普遍性和适用性增强。
而且,现代心理学已经在相当程度证明了语言的确可以相当程度地影响个体思维和认知。
这本书不媚俗、不迎合猎奇心理,也是我喜爱的原因之一。
综上,若对现代心理学有些兴趣,并向了解关于认知和意识的相关问题的.同好,不妨看看此书。
然而,读前大约也需要点准备,简言之——这并不是一部可以一口气便读完的书,作者的一些例证、脉络的梳理和人物介绍,都很下一番功夫;一蹴而就式的阅读,也许会错失精彩。不过,这实属正常;若想切实了解任何一门学科,总是需要沉下心来的。
从柏拉图到百忧解,从fMRI到爱的真谛,心理学这门探索内心奥秘的科学,是如何做到既发人深省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本书带领读者走过一个又一个迷人的领域:人类的意识、大脑的生理基础、情感、从婴儿期到成人期的心理发展阶段、语言习得与使用、记忆的本质、精神疾病、道德、自由意志、创造力、艺术和文学作品中的思想,以及最重要的,我们相互合作的能力。它穿越了心理学的历史,又预示着今后的发展方向。
时光过的真快呀,一眨眼,我已经15岁了。
在15岁的日子里,我突然间发现自己不仅少了一些东西,但是却又得到了许多东西。
例如,在这15岁的日子里,我回常常觉得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考,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可是,在这么多多了什么,却又少了什么之中,我却感觉到一个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沉稳,成熟,而是责任感。我想:如果像我们现在这么大,一旦缺少了责任感,做了什么事后,不会负责,或者说不知道要负什么责任,不会敢于承认,那么我认为不管你是学习多么优秀的人,是一位多么好的人,是一位会做完了事只会解释的人,是……的人,那么我还是会认为你根本就没有长大!
其实责任是无处不在的。也许,有人却从来也没有在意过。就算是那芝麻绿豆点大的事,但只要是和你有关,你做错了,是你做的,不管怎样,只要你勇于承认,只要你愿意承担这个责任,一切都好说;还有一种就是,事情的严重性并不是很大,可对方要得并不是什么利益,而他要得只是你的敢于承认,当然,像这种事结果只有两个:1敢于承担责任,也就是说有责任感,那么这件事显然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喽;2只想要逃脱责任,毫无责任心,那么是没有人会让你的,也就是说这件事将会闹大,这样的话,对谁都不好。所以明智的人都是会选择第一种的`!
15岁,也是我们青春期的时候,却也是我们最容易冲动,最容易闹—事,最容易惹是生非,最容易发生一些情感纠纷的时候……而这时,你不需要为你做的事情负责吗?
看,在教室黑板的上方,贴了八个大字:走向成熟,学会负责。如果不是学校的领导们要我们懂得并理解这八个大字,又怎会在每个班级里贴出呢?你说对吧!
所以,我永远坚持我的原则:做事,要学会负责!
年少时,不懂得责任,更无从承担。记得朦胧印象中,自己曾任班长,只知道帮助老师管理好整个班集体是我应该做的事,却不知道这就叫做责任。
随着知识的慢慢积累,阅历的逐渐增加,我开始意识到责任的存在和重要性。责任有大有小,责任有轻有重,社会关系中的每一员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对于老师来说,热心教学是责任;对于医生来说,救死扶伤是责任;对司机来说,将每一位乘客送到目的地是责任;对于法官来说,维护正义惩治罪犯是责任……
责任形形色色,责任无处不在,它贯穿着我们的生活。试想,若是社会关系链条的一员没有履行好其责任,社会的运行将步履维艰。
一个名为“一位父亲的责任教育”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这位父亲是鱼市场的大户,除了做鱼生意外,还经营着一家日用品商店,从针头线脑到存储鱼的保温箱子,什么都卖,他的儿子除了上学之外,课余时间就成了店里的唯一员工。一天,父亲将一个塑料塞子松动的次品保温箱放在柜台边,准备拿去退货,而儿子却不知情,在没有做任何检查的情况下就把它卖给了一个渔夫,父亲发现后生气极了,带着儿子去找那个渔夫。一天后。他们找到了,然而满满一箱子鱼都变了质。原本以为父亲会向渔夫赔礼道歉,并补偿损失,但父亲的做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把变质的鱼放到秤上称好后,按照当天的价格计算出损失,让儿子每天去为渔夫劳动,直至弥补他的损失。父亲说:“作为店员,在售出商品之前应替顾客检查清楚,确保无误,是你的职责,既然你没有履行好,就必须为自己的失误承担责任。”
个人的成长需要责任,社会的发展需要责任,国家的富强需要责任,让我们在承担中学会成长!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