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我和妈妈一起读了一本叫做《感恩亲人》的书,书中讲述了85个刻骨铭心的亲情故事。有饱经风霜、日夜为儿孙操劳的外婆,有和蔼可亲、让家人倍感温暖的爷爷,有任劳任怨、一心为孩子着想的妈妈,有辍学拉板车供弟弟上学的姐姐……很多很多故事,个个都感人至深。
我们常常能记得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却经常忽略了身边的亲人。当这些故事再次拨动我们内心深处对亲人习以为常、逐渐麻木的神经时,惊叹和后悔的情绪在我心底油然生起,一种久违的感动让我陷入沉思。
当我们欣赏着中秋节的明月,当我们看着满天灿烂的焰火,当我们走上领奖台接受雷鸣般的掌声,当我们幸福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起过远方或者身边的亲人?当我们成功的时候,内心是否涌动起感恩的泪水?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丰收;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亲人,就没有我们,没有亲情,我们的世界将是孤独和黑暗的。是亲人无私的爱,鼓励着我们不断实现理想,让我们一次又一次走向辉煌!
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许多人嘴上说、心里想的都是以后有钱了,长大了,该怎么去报答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该怎么去孝敬父母。而这样的想法真的对吗?或许对吧。但为什么我们非要等到自己长大之后,父母老了以后,才去照顾他们,孝顺他们呢?为什么不能从现在开始,从生活中做起呢?难道有了钱才能孝顺父母吗?难道现在替父母分担生活负担就不算是孝顺了吗?我们的认为是不是“狭隘”了些呢?
我从我的故事讲起。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因为家里叔叔姑姑多,所以家境不是很好,早早的就去各自谋生。而我因为年龄太小就和妈妈、爷爷、奶奶生活在了一起。先在农村上了两年幼儿园,又被爸爸安排到了新乡上学。到新乡后,先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因为爸爸在外打工,所以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后来爸爸与妈妈又离婚了。具体时间也不知道了(他们没有我)。上小学的时候,妈妈走了,爷爷奶奶过来接替她的工作。小学期间,妈妈总是来看我,但永不进家门,躲着爷爷奶奶。每年生日总来看我,风雨无阻。爸爸则来的很少,一年来两到三回。而每一次妈妈走的时候,我都要哭闹一阵,想让妈妈到我也走。当时年小,还不明白什么是爱,爸爸妈妈不在也没什么感觉,只是有一点淡淡的孤胆和无力。
记得那是小学五年级,暑假快过去了。我和爷爷奶奶准备回新乡的时候,由于一时不察,出了车祸,转了好几个医院,最后到了安阳医院(奶奶事后给我说的),经过了为期三个月的治疗才好。期间看我的亲戚很多,那时我才知道亲人的重要性,明白了世间的无常。在我孤独无助的时候,是我的亲人不计成本的帮助我,虽然他们并没有说什么,但他们的行动告诉了我——亲人就是自己坚强的后盾。从此我便想如何报答他们,也就是如何孝顺他们,我不想那么晚让他们知道我的孝顺。所以,我准备从小做起。首先,要听他们的话。其次,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少为我承担一些。虽然并没有钱,但孝顺也是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有时候多陪陪他们,让他们少一分孤独,多一点温馨,这应该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既然孝顺如此简单,为何我们不去做,而是推脱呢?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做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影响着每一位炎黄子孙。
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里有一句“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汉代因孝敬长辈而流传千古的小黄香。他九岁丧母,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长辈。
夏季,他帮父亲把床席扇凉,赶走蚊子;冬季,他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床席睡暖,再让父亲睡到床上。小黄香学习刻苦勤奋,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相传在汉代有一个叫郭巨的人,家里有一个九旬的母亲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选择赡养母亲或孩子。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连夜将孩子抱到山里,埋于山中。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像小黄香和郭巨这样的孝子不计其数。我们对“孝”并不陌生,似乎从懂事起,我们就常听长辈们教育道:“要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可事实并非如此。上小学时,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帮父母洗脚。可现在的孩子多为家中的“小皇帝”,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个字应付作业罢了。
不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体现了现在人们的生活特点。不停的找个种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变得越来越多。老人们不图儿女回家做很多事,只希望儿女们回家看看。
前段时间电视上常播放这样一个广告:一位老母亲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饭菜,满心欢喜地等儿女回家吃饭。可她却陆续接到家儿女的电话,都说有事,不能回家吃饭。老人放下电话,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直到深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我不由得问:“这是怎么了?”
现在,我们不需要孩子像小黄香一样为父母温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样为母埋儿。那是不是说,我们可以把“孝”抛弃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现在这两处。孩子听从父母,少让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常回家陪伴父母……都是孝的表现。
为人父母更应该孝顺于自己的父母,不能总为自己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赡养父母,常回家看看,不仅仅只是尽孝,更是给孩子做出榜样。
若连大人都不尽孝了,孩子念再多的“香九龄,能温席”也是无用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孝敬父母。
“孝”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们都应该发扬和传承下去,不能让“孝”消失在21世纪。
最近,我的爷爷的了癌症,这次我会到家,看到爷爷憔悴的样子,心里甚是悲伤,那天夜里,我的爸爸喝多了酒说什么也去看我的爷爷,就这样,我和我的爸爸就到了医院,看到正在医院输着氧气瓶的爷爷,鼻子一阵酸痛,格外的不是滋味,我的爸爸给我的爷爷说了许多,其中就有一句让我记忆犹新,我的爸爸看见我的爷爷胡子长了,便说:“爹,明天我给你刮刮胡子好不好”说了好几遍,我的爷爷慷锵有力的说:“可以”,这点深深触动了我的心房,欲哭无泪啊。这种感觉很不好受,我很难想象没有我爷爷的日子,总感觉空落落的,浑身不自在,那天当我的爸爸知道:我的爷爷昨天晚上疼的直打滚的时候,我看的出来,我爸爸的脸色一下拉下来,甚是担心,就像一步就回到我爷爷的身旁,看看爷爷到底怎么回事,第二天我的爸爸给我的在老家的哥哥打个电话,问情况如何,最后得知,是吃的不好了,原来是虚惊一场。这才让我的爸爸松了口气,在中秋节的这三天里,我的爸爸妈妈又回到老家,去照顾我的爷爷,即使不在他们身边我也知道,我的爸爸一定会寸步不离的。因为我的爸爸很孝顺,他——我的爸爸,就是我日后学习的榜样!爷爷加油。孝无处不在。
每年都有一年一度的孝心少年评选大赛,让我看到了正能量,如邵帅捐髓救母,吴林香在逆境中始终保持微笑,龙花开在吊脚楼里的小花,等等,这些事迹看似平常,殊不知,里面蕴含着多大的爱的力量啊。这些孝心少年的出现,会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和谐,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