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惨白的月色铺满了阳台。少少没有睡,她一向如此,凌晨两点钟才是她最佳的睡眠时间。
自从父母离异以后,她就独自一人住在这套房子里,少少赤着脚在房子里走来走去,听脚踩在地板上发出的声音,空洞而又寂寞,就好像少少的心,冰冷又黑暗。
她拒绝阳光,房间里总是挂着厚厚的窗帘,她的房间总是黑暗的。
爸爸妈妈好久没有来看我了,她嘴角向上翘了翘,想道。
她习惯地坐在了电脑前,看到一句话: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无能为力。少少嘲弄地笑了笑,关机,睡觉。
第二天回学校的路上,她看见一位奶奶拖着小孙女的手,颤巍巍地走着,虽然奶奶走得比较慢,比较辛苦,但她开心地笑着,脸上绽开了一朵菊花,显然,她的小孙女逗得她很开心,小女孩胖乎乎的小手被奶奶拖着,一跳一跳的,头上的小羊角也随之跳了起来。
少少禁不住笑了笑,她一直注视着她们,视线总是离不开,不知道为什么,她有一种久违了的感动。突然,小女孩被绊倒了,哇哇地哭了起来。奶奶手里的东西在慌乱中也散落了一地。少少下意识地走上前把小女孩扶起,拍了拍小女孩身上的尘土,奶奶连声道歉,然后把小女孩接了过去,少少又蹲下身帮奶奶捡那些散落到处的东西。只听见小女孩的哭泣和奶奶说话的声音:“摔疼了吧,没事的没事的,我们小心心很勇敢不怕疼的,小心心不是老说自己长大了吗?长大了是不会轻易地哭的,摔一跤你就又大了一点了,是不是?”小女孩止住了哭泣,圆圆的脸蛋上挂着晶莹的泪珠,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奶奶放心地笑了,她语重心长地说:“以后啊,再也不能这么轻易地哭了,长大了,是不是?长大了无论跌倒多少次,都不要哭,要自己勇敢地爬起来……”
少少的手猛地停住了,她细细品味着奶奶的这句话,好像有一股暖流悄悄地从她身体里蔓延,暖暖的,湿湿的。爸爸妈妈的离异并不是我的错,虽然这对我打击很大,但这只是一次跌倒,我不能总趴在地上吧,我总得,站起来吧。以前,我浪费了那么多时间……
“姐姐,谢谢你。”小女孩听了奶奶叫她道谢的话后对她说。
“不,应该是我谢谢你,替我谢谢你奶奶”少少说。她对她们笑了笑,转身走了,一滴眼泪滑落,她想见爸爸妈妈了。
爱,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射在我们的心里,这世上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爱,而令我最难忘的还数那浓浓的师生之间的爱!那像蜜蜂一样辛勤劳作的便是我的好老师——毕老师,他就像父亲一样,无时不刻的关心着我们,鼓励着我们!
时光转眼即逝,不知不觉我已和朝夕相处的毕老师度过了初中的岁月,回首这三年,毕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们,细心的为同学们打点着一切,就在刚刚过去的寒假里,毕老师时而给我们发来询问的短信,不时的督促我们抓紧这最后的时光,努力冲刺!不仅仅是这样,毕老师还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来走访一些同学家,送去了最真挚的爱与祝愿。可是,有人却说老师时清闲的`,是充满闲情逸致的,而要我说老师却是最辛苦的。无论严寒酷暑,毕老师总是在清晨陪我们早读,从未落下一天,这些微小的细节全都印在我内心的深处,永远都不会忘怀!
毕老师在课堂上严厉无比,而且字字珠玑,铿锵有力。在期末考试前的那段时间,每天都有两三张试卷让我们做。也许你觉得,老师每天总讲述着各种道理,传授着深奥的知识,每天布置做不完的作业,每天对学生唠叨个不停,总是批评学生。可是身为学生的我们谁又曾真正地用心想过老师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将来,为了我们好?若不是老师的认真努力,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成绩?若不是老师的无私奉献,我们怎么能在社会上立足?怎么能学会一个个一生受用的道理?若不是老师的不知疲惫,我们难道这道父母平时的辛劳吗?当然不能!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毕老师就像春蚕,像蜡烛,只为奉献,不图回报。多少个日日夜夜里,他不眠不休,为我们批改作业直到天亮。就连节假日,他们也在忙碌地为我们准备课程计划。而且,无论毕老师走到哪儿,让他牵肠挂肚的,永远是我们这些学生。而我们这些学生呢?不仅不明白毕老师的苦心,反而一直在私底下抱怨毕老师。但毕老师又可曾放弃过我们?您对我们严格要求,并以自己的行动为榜样。您的规劝、要求,甚至命令,一经提出,便要我们一定做到,然而又总使我们心悦诚服,自觉行动。这就是您留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
我爱老师,因为我知道老师有一颗金子般闪闪发光的心,就在我们失败的时候,老师鼓起我们前进的风帆,告诉我们:失败乃成功之母;在我们成功的时候,老师和我们分享成功的喜悦,告诉我们:胜不骄,败不馁;在我们犯错误的时候,老师会耐心的纠正我们的错误,鼓舞我们的前进,告诉我们:犯了错误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要知错能改。这点点滴滴都是老师交给我的做人的道理,教会我们要学做真人,也是他,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我的老师就如一只蜡烛,照亮了别人,却燃烧了自己,他用自己的一生去教书育人,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学生,他为这社会,为这世界奉献着自己,我们爱您,毕老师!
到了第三节课,天气更冷了,我简直无法忍受。带来的面纸都用完了。这时,跟我同桌的晓红发现了,急忙脱下自己的外衣,轻轻的披在我身上。这时,我全身一热,一股暖流传遍了全身。我不再发抖、流鼻水、打喷嚏。一会儿,我瞟了晓红一眼,发现她了冷的嘴唇发紫,手指也不灵活了,连笔也握不好。她不时把双手搓一搓。还靠近嘴巴呼呼气。看到这情景,我想把外衣退还给她,可她坚持不让,嘴里说‘莹莹,你体质比较差,受不了冷。我体质强,能顶住。’终于挨到了下课,我们并肩回家。后来听说,晓红那天晚上感冒了,是打了针吃了药才好的。
为当我想起那件事,一股暖流就在我身上激荡。
静静地,戴上耳机,将自己置身于繁杂世界之外,不被打扰。
呜咽了一夜的泪水,一抹浓重的泪痕深厚地涂抹在脸上,风吹过,竟觉得有些厚重。
承认我并不是个坚强的人,我有泪水。喜欢让泪水充斥鼻子的酸楚,让眼泪顺着脸颊滑下,滴落在手背上,用舌头去舔舐泪水的味道,咸涩中略带甘甜,很是贪婪。
寂寞的夜晚是煎熬的,对于像我这样的夜猫子更不在话下。理所当然,音乐便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音乐常常会让我潸然泪下,将自己融入到音乐悲伤的情调中,以它妖娆的不可名状的灼热刺痛我的内心,与此产生共鸣。音乐也常会让我勾起往事的种种回忆,像张没有留下底片的旧照片,只能用全部的记忆去回忆,以此心存留恋。
当尖锐的矛头指向黑暗时,音乐会是最好的依赖。很享受低沉音乐里传来的阵阵悲,会有种自我沉迷的陶醉。喜欢布兰妮的旷野与奔放,她爽朗,个性突兀,很像另一个自己。喜欢布兰妮是没有理由的,她的音乐就能让你感受到她散发出来的力量与张狂;喜欢周杰伦,只是单纯的迷恋于他的歌曲略带中国风的韵味。方文山的词写的真的很妙,《青花瓷》不外乎就是其魅力所在,加之杰伦的韵律和富有磁性的沙哑声,略带咬文嚼字,让歌曲完美的演绎得淋漓尽致,这种喜欢是从心底突兀而起的,不需要猜疑;喜欢王菲的歌曲完全是因为着迷于她那具有穿透力的天籁音喉,一曲《红豆》,唱出了无数思恋情人的心声。听她的歌,你可以完全被感染了,不能自拔……
很容易被寂寞感化的我,喜欢憧憬虚无的遐想,音乐让我滋生,让我悄然绽放。
静静地聆听音乐,将自己置身于无形的包围中,没有繁杂,只有心底深处的暖流在随波逐流。
一场大雪过后,大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爱玩的我可高兴坏了,假期里,睡觉很晚的我今天晚上早早睡觉,是为了明天疯玩儿做准备。
第二天,我起得很早,生怕耽误了玩雪,可是我吃早饭时一阵刮擦的噪音和敲打声传入耳朵,我楞了一秒钟,连明连忙丢下早饭冲到我的瞭望塔——阳台。透过你,阳台的窗子我看见了我不愿看见的一面:25号阵地空了,在那里,有一群穿着橘红色衣服的环卫工人正在扫雪。25号阵地是我和朋友在玩耍时起的一个代号,因为25号楼前有一块很平整的水泥地,平常的时候小孩子都喜欢抢着去那玩滑冰,很像打仗抢阵地,所以得名。一下雪,那儿的雪最多最平整,最好玩,所以我才要去那玩,现在,雪都被环卫工人扫走铲走了,怎么玩呀?我又伤心又生气,就待在家里不出去了。
我坐在椅子上心里想,这些环卫工人真讨厌啊!他们那么积极扫雪干什么?多管闲事,雪又不是他们家的,想扫就扫呀!为什么不想想我们小朋友的心情呢!正想着突然一串刺耳的电话铃声响起了,打断了我的思考。我拿起电话,传来了奶奶和蔼的声音,她没事经常和我联系。果然,电话通了后,奶奶便打开了话匣子:“洋洋,你们那儿下雪了吧?哎呀,我们这也下了,今天我去买菜,路上的雪都没了,哈哈!路好走多了,早晨我还琢磨路这么滑,怎么去买菜呀?想不到路上这么干净!”听到这儿,我愣了一下。等奶奶挂了电话,我思考起来,奶奶说路好走了,这路上的冰雪去哪儿了?是被那些环卫工人扫走了。环卫工人做得对,铲走了冰雪,清扫了道路,为小区的居民和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出了一条安全通道,这多么伟大!我为我之前的想法感到愧疚。
为了弥补过错,我带上扫把,也加入了扫雪的队伍。那抹橘红化开了冰雪,温暖了每个人!
每当来到那家熙熙攘攘的超市,都会看到那个老人,老人该有七八十岁了吧,乞讨为生,他应该是念佛的,尽管衣裳褴褛,可胸前却挂着一串蛋壳般大的念珠,色泽油亮。老人很爱惜它,乞讨时还不时拿出布来擦擦,接着口里念着一两句我听不懂的话。老人的头发花白,乱腾腾的,像一个鸟窝。
老人双手粗糙,他一手拿着一个摔破了半边的碗,一手抚摸着他颈上的那串佛珠,嘴里不断念着什么。老人一边念叨着,一边看着来来往往过路的人。有不少人给老人一点钱,老人向每一个给钱的人点头致敬,还说了一句:“谢谢。”我看着外面的炎热的天,看着这个衣裳不整的老人,突然心里一颤,我觉得老人是那么慈祥,是那么质朴。我加快了脚步,把自己身上的\'零用钱给了老人。随着钱币的滑落,老人抬起头来看我,带着微笑,向我点了点头,沙哑的说了一句“谢谢。”我点了点头。“谢谢”两个字随着一阵清风,慢慢游进我的心田,激起来,成了一股心中的暖流。
老人那简简单单的“谢谢”两字,激起了我内心的那股热情,成为我心中的那一股暖流。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