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是文明和野蛮的分水岭,礼是人与人交往的方式,礼还是日常生活的准则。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左传中有言道:“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足可见礼仪在文明社会和民生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经历了千年的历史洗濯和沉淀的,那些优秀的文化价值礼仪不应被摒弃,而应被完善、继承和发扬。
驻德全权大使吴红波曾被德国记者问道“德国人能从中国学到什么?”,吴红波答道:“谦虚。譬如:中国人完成一个项目,他不会突出自己的作用,他首先讲得是他的团队,他的导师,较少提到自己”,自卑尊人便是中国礼制精神原则所在。所谓“自卑”不是要故装卑微自己,而是放低姿态,谦恭待人。若要好,大敬小。这种诚敬谦让,合众修身的礼仪原则在当代社会仍值得提倡。
传统礼仪还传播了许多优秀的基本价值观,如敬、恕、诚、信、仁、爱。在现代功利主义教学模式下,我们早已忘了传什么“道”,中国应该传什么“道”。而礼仪文化却给我们提供一个精神平台来领会这些优秀的精神内核。著名文学史者刘梦溪指出:“敬、恕、诚信、仁、爱等,应成为中华儿女的文化识别符号。
然而,传统礼仪也有其闭塞成旧的一面。如古时女子以纤小玉足为美,从小裹脚造成女子足部骨骼被硬性弯折,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儿女应听父母媒约,指腹为婚是谨守孝道的错误观念也使许多有情人分隔天涯。传统礼仪的封建思想一定程度框限了思想的自由,也阻碍了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中华礼仪文化虽有落后、陈旧弊端,但究其本质是对现代社会极有现实意义的优秀精神遗产,永不过时。择善而之,其不善而改之,让其成为国人深层价值的“根”。
我躺在椅子上,仿佛我飞到茫茫宇宙。我在天空中飞,一些小行星在一边说话,哦!朱罗纪的小行星撞地球即将到来。
恐龙还不知道,也不知道逃跑,那颗小行星慢慢地靠近了地球“完了!完了!”我心想。一年、两年、三年……“小行星撞上了地球,火花四溢,恐龙死亡了,一片凄凉的景象,所有的'植物都枯死,泥石流破坏了水源,鱼儿一只只死亡,海啸把鱼儿冲向沙堆。小河都干了,大地也干了,地球上没有了生机,变得一片凄凉。
那小行星的碎片呢?哦!碎片越来越大,成为了月球,还有一些掉进了地球。还好那没有人类,不过,我们还需要感谢地球的碰撞呢!是碰撞创造了人类。
碰撞后,过了三千万亿年,万物复苏,花草树木出现了,一些鸟在空中飞,我们的祖先诞生了。
现在有了夜晚,万物过得很幸福,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他们生儿育女,一代一代在进化,最后进化成我们。
为了让人们生存下去,就不能再发生小行星撞地球了。银河系中有数千万颗行星,科学家打算在世界未日来的时候,用一种物体改变行星的行道,这样就不会担心地球被小行星撞到,而且一举两得。2012世界未日也就不会发生了。“多好的一个方法啊!”我抬起了手,保护环境也很重要,泥石流就不会发生了。
恐龙是因为世界未日死去的,那次世界未日创造了我们,我们再次谢谢那次世界未日吧!
2012世界未日远去了,小行星再也不会撞到地球了,科学救了地球。会想起那次世界未日,恐龙们是多么悲惨啊!恐龙的死创造了人们,也很值得啊!
作为少先队员,该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科学家,为地球妈妈发明一些更好的卫星,所有的卫星围着地球,共同守卫,不让小行星靠近地球。要说到做到,来吧!同学们,共同为地球妈妈努力吧!
两个书法家,一个在学习前人中僵化,一个在自我独创中漂泊。其实,真正的艺术是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没有继承,创新就没有了依据。正如没有土地,草木就没有了根基,一切的枝繁叶茂,春华秋实便无从谈起。在继承中,中国文化贯穿着历朝历代的缩影,从唐诗的意境到宋词的音韵,从曲剧的.情节到小说的丰盈,沿袭下来的一部《红楼梦》震撼了多少心灵?如果没有继承,“集大成”的“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将会成为一部揭露黑暗封建统治的论文,毫无意趣,看得见明清,却看不见历史。
没有创新,继承就没有了动力。正如没有浪花,大海便没有了生命力,一切的急流勇进,劈波斩浪都会茫然失措在一丝风也没有的平静里。在创新中,杂交水稻昂然屹立在狂风暴雨里,试想若只是顺其自然生长,水稻只能抗倒伏而低产或是易摧折而高产。是创新,让杂交稻以绝对的优势解决了十亿人口的粮食问题。这只是创新的一个阶段,我们看得到的阶段。而人类农耕文明从刀耕火种,从牛耕;从自然取种,从自西域引进新品种到今日机械化作业,人工优化作物品种。这期间,不知要经历多少次的创新!
继承与创新就像历史长河的两岸,有了岸,历史才源远流长,奔涌不息。无论缺了哪一边,都会使历史干涸。我们需要继承,我们只有继承;我们呼唤创新,我们学会创新。历史的变迁与沿革中,对于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的人来说,继承是一种指导,一种启蒙。继承告知人们前人走过的路,而这是没有必要从新探索的。当路已到尽头,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荒漠草原时,你已熟谙行路的技巧。这时,创新便是你的指南针,在人生这块未知的土地上将道路延伸。
学会继承,我们是幸运的,在继承中,我们变得理智;学会创新,我们是幸福的,在创新中,我们变得清醒。就像那两个书法家,学习前人是他博采众长,总结出构书造字的一般规律,因而理智;自我独创,是他意识到个体的存在,独立人格使他清醒。我们与其批判他们是两个极端,应该中和,不如将他们看成两个阶段,认识由继承向创新的过程。这样,继承与创新才统一起来,人生也因其而丰富多彩。
我的印象尤其深刻,那天的雨幕中,我看着她冒雨奔近的身影。天色渐暗,不断有学生离开学校,我独自一人孤零零的站在街边的某家店门前,听着雨珠落地,行人的脚步声来来往往。我没带伞,只能期望着雨快点停下,让我能够回家。这时,路对面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我很纳闷,她应该早就已经回家了,怎么还会出现在这里。她飞快的向我跑来,将手中的伞往我手中一扔,被我稳妥的接住,她掠了掠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滔滔不绝:“我就知道你的记性这么差,关键时刻还得靠我……”她喋喋不休地说着,我的思绪却被拉回来了很久以前。
那还是我刚入学的第一年,我被隔壁班的两个男生欺负,她刚好从教室出来,一见到这副情景,立刻气冲冲的奔上来,挡在我的身前,我只见到了一头利落的短发:“你们干什么。欺负人吗?”那两个男生被她一吼,有些紧张,僵持了一会儿,她突然往后退了退,对着楼梯口鞠了一躬:“老师好……”那两人连头也没回的拔腿就跑,不见了踪影。她才回过头,向我伸出手,关切的询问我有没有被吓着,脸上明媚的笑容照亮了我的心。
那之后,她成为我的第一个朋友。她时常拉着我在各个年级之间奔走,认识各种朋友。在互相了解中,她知道我胆小,不善于交际,就想方设法地帮助我。
她会在同学上课上了一半突然没头没脑的冲进来气喘吁吁地告诉老师她迟到了,她也会在很多人面前大叫我的名字,来引起其他人的注意,虽然之后会被我狠狠地埋怨一下。可是,她总是挂着那明媚的笑容,无忧无虑。
我常常会想起,到底是如何与她成为朋友的,或许是因为她的笑容,她对我的'关心,都让我对她非常依赖。
直到毕业那天,我从头到尾都没有见到她的身影,觉得很奇怪。知道放学,她在校门口等我,垂头丧气的样子:“以后,没有我了,你要习惯……”说着说着,她突然哭了。我不知所措,那是他第一次哭,我只能拍着她因为抽泣而颤抖的肩膀安慰……最后,她给我一个告别的拥抱,我的衣服被她的眼泪打湿,她离开,我才发现,自己脸上早已泪满……
那时,我就明白,她与我的碰撞,就是因为那明媚笑容而带来的心与心的碰撞,够我铭记一生。
五千年泱泱华夏,绵延的文化大概是国人最值得骄傲的积淀。面对文化传承的话题,大抵都逃脱不开传统与创新的争辩。
传统,自是一代代人智慧。是中国人镌刻于骨子的礼俗教化、文化底蕴。这是不可抛却舍弃的。抛弃传统,就于无形中切断了你与大地历史的纽带,成为无根的浮萍。
冯骥才的乡土传奇,深入乡间野地只为求得农耕文明时代最后的慰藉与精神;韩少功的寻根文化,朝山谒水叩经问史无非为寻得古典文艺。中国人不可缺失的底蕴。坚持传统,并不是肤浅于模仿古人所作所行;应从这种浅表的喧闹中挣脱,立于对高洁品性精神与文化风骨的继承。
传统固然是应紧握于手心的风筝引线,可百代以前的微风难以使“文化之筝”高扬于世。囿于传统,无疑是故步自封、抱残守缺,不加以创新改良,无法为时代所容,只能看着它一步步迈向衰亡之境,真正感受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苍凉凄楚罢。
不在传统文化上做无谓固执的逗留。创新者,大凡有“舍我其谁”的大刀阔斧的气概与对传统文化的欣赏与批判俱存的锐利眼光。十四世纪的文艺复兴便是打了复兴罗马希腊文化的旗号,尊重人的眷恋信仰,是从“上帝先造蚂蚁,第六日才造人”的敬畏中保存对“万物有灵,众生平等”的敬畏。又以冷酷辛辣的笔触撕扯开社会真相,将人们从蒙昧浑浊中拽醒。
从对世人的警醒观之,文艺复兴是中国文化传承的优秀范本。创新与改良文化,做到“去糟粕,取精华”,是引领世人认识感知时代,洗涤俗人的思想品性的清流,淙淙而过,流向广阔未来。就从上海乡音来看,由于一批外来人口的更迭,上海话兼容并包了吴侬软语的婉约与清新和北方的豪放硬朗,是这座繁华都市平添浓厚的烟火人情味,乡土文化更易传播了。
木心先生对国人与山水之情有一番妙悟:唐代诗人开始亲近自然,费尽辞藻夸赞。到了宋代,无处可夸,词人便赋予山水自然以仙妖的形态与人共为嬉乐了。文化本身同自然更为亲厚,改变了一味的流连忘返,上升到“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境界中去。林风眠对中国绘画的希望,大都是保留传统的笔墨气度,追求除此之外的形神兼备。文艺的发展莫不如是,只有符合时代需要,才是继续传承,提升到新的高度。
文化传承,无论是对世人的开蒙还是对文艺本身的发扬,都要立足于传统的精神气韵,又高于传统的古旧,延伸出新的艺术高度来。
如此,引领传统不倦前行。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有一些传统在无形之中慢慢淡化在人们的行为之中……
今年的'春节与以往格外不一样,因为疫情的传播迅速,使今年的春节变得非比寻常,所以在这个春节中,我和父母的交流也变得频繁起来。
在与父亲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我父亲那边取名字的传统。只要是兄弟,姐弟,姐妹,名字中除了姓以外的第一个字都一样。比如说我父亲叫少云,我大伯叫少锋,另一个大伯叫少平,还有一个大伯叫少华。我的小爷爷给他们起名字时不仅是希望我父亲他们都和睦相处,相亲相爱,而且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我老家所在的村叫华坪村,而我父亲那三个兄弟,他们四个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连起来谐音是“华坪风云”,代表了我小爷爷对我父亲他们寄予厚望。到我这里,我父亲生了我和我弟,我亲大伯也生了一女一儿,所以一开始他们取名字也延续了我们家取名字的传统。我姐姐叫思易,我叫思盈,我堂弟叫思远,我亲弟叫思耀。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却在下降。人们有了新的想法,我姐姐的外公觉得那些名字不好听,所以给我姐和我堂弟改了名字。
中国现在变得越来越好,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越来越来高,在一切都在变好的同时,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之前很多的一些传统都渐渐淡忘在人们的视野里。传统与现代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一部分人认为不论如何传统依然是传统,不能改变,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时代在进步,传统也应该与时俱进。
在我看来,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意味着国家正在走向美好的明天。但传统也不能忘却,一部分传统可以因为思想不一样而废除,但也有一部分传统,值得人们继续延续下去。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正是证实了我们国家的进步与人类的进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