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作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所举事例一般要概括化,如果这种概括化的论证能做到场景化,会使论证有画面感,有更强的说服力,请看2012年广东高考的一篇高分作文,作者在文中阐释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的基本观点时,举例就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在现代,二十一世纪的伊拉克,我仿佛又看到了这种力量——那个生活在巴格达的八岁少年卡马尔﹒哈希姆。他行走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那片土地,有这么一句诗歌形容这个时代的中东,“山坡上的灵车来来往往,日以夜继。”没有少年的玩乐,没有吃得饱的热饭,只有硝烟与战火,明灭不熄,多少人在贫民窟、难民营里祈祷,来生不要生在这里,可是卡马尔并没有,他拿着相机记录伊拉克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温情的画面:有老人坐在书店的门口阅读,太阳从棕榈树后徐徐升起,咖啡馆的门外摆着一杯免费饮料。这算是一个糟糕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生活的时代,然而卡马尔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去记录那些爱与温暖,鼓励每一个伊拉克人勇敢地、努力地活下去,这是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最合适的救赎。”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们仿佛看到一个行走在苍凉的暮色中却在用心记录着生活的阳光与明媚的乐观少年,而从作者的文字里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论证的力量:在任何时代,“拿出自己的力量”,都可以说是“生逢其时”,在任何时代,即使你只能做一朵默默无闻的花,你也能摇曳你的美丽温暖旅人的心房。这样画面感极强的举例论证,比那种泛泛而谈的文字无疑来得更有力量!同样是举例论证,有的文字就如清风拂过不带走一片云彩,有的却能如鼓槌击打在心脏上,激起你的共鸣。
亲爱的光头强:
你好!
你最近还好吗?我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我非常喜欢和敬佩你那知错就改的决心,你还很聪明、厉害。你以前破坏森林,不爱护森林。当你发现自己的错误,就转行当导游了。虽然你遇到了许多挫折,但是都坚持了下来。最后,开始保护森林,你还教会游客不要乱扔垃圾,爱护小动物。假如小动物遇到危险,你也会千方百计地与熊大将它们拯救回来。这让我更加喜欢你了。
而我呢?每当遇到一点点困难就直接放弃了,不会去迎难而上。然而,这些对于你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我真想问一下你,你是如何做到的?
我也想对所有的伐木工说一声:“请你们放下手中的电锯,为了森林的美好与和谐,为了让沙尘暴不再发作。请你们把手放到该放的地方,并不是无路可走,只是你们还没有发现而已。
我还有满肚子的话想要对你说,但是由于某种时间关系,我们下次再聊吧。
祝
身体健康,更加爱护森林!
此致
敬礼!
你的铁粉
20xx年12月28日
狼渐渐老了,决定改邪归正和牧羊人和平相处。于是他出发去找牧羊人说明自己的心意。他向牧羊人说:“其实,我并非天生是坏胚子,只是肚子饿的时候才会猎***你的羊群。只要我填饱了肚子,我就是一只最温顺友善的动物。”
第一个牧羊人根本不相信狼的话,拿棍子把狼轰走了。狼来见第二个牧羊人说:“我可以咬死你很多羊。可是如果你一年提供我六头羊,我就不来打扰你的生活。”牧羊人不相信狼的话,对狼不理不睬。
狼继续找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牧羊人,结果大家都不愿虑采用他的建议,也不相信他的话。到了第六个牧羊人的时候,牧羊人甚至拿起大木棍,棒打老狼。
恼羞成怒的野狼受不了别人的冷嘲热讽,为了证明自己的厉害,冲进牧羊人的家宅,咬死他们的孩子和羊只,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
事后,后悔不已的牧羊人说:“老狼出于窘迫肯改邪归正,可是我们这样把这个老强盗逼得走投无路,甚至不给它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是我们的不对。”
这此小鱼还是在过年前从奶奶家拿回来的。它们原来有好多的伙伴。后来它们和我一起坐着汽车,摇摇晃晃,一路颠簸来到我家。爸爸把它们放在鱼缸里,里面放了一些鹅卵石,旁边还摆上一双筷子,把它们养了起来。一天放学回家,我看着活蹦乱跳的小鱼,觉得好玩,便用筷子去夹它们,夹了又放,夹了又放,看着它们狼狈的样子,我开心极了。爸爸见了说:“别夹了,小鱼会死的。”第二天,果然死了好几条。爸爸曾告诉过我,这些小鱼原是生活在水塘里。想到这里,我迅速到花瓶里抓了一些土洒进鱼缸,又用筷子搅了几下,水变浑浊了。我暗喜:看你们能活多久。这样的水连续了几天,我换水的时候,又少了几条,但还是有活蹦乱跳的'。经过我的反复折腾,现在就剩下了几条了,也就是这几条“获奖”的小鱼。它们的生命力比大家喜爱的金鱼要强得多。
朋友,你说它们得的这项奖是不是当之无愧呢?
有一天,一只蜘蛛正在辛苦地织网。瞧,那只蜘蛛有八只纤细而又有力的脚,嘴里在不停地吐出根根细丝。眨眼工夫,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就织成了,蜘蛛悄悄躲在绿叶后面,等待着猎物……
这时,来了两只正在唱歌的小蚱蜢,它们蹦蹦跳跳,完全没有察觉到蜘蛛网的存在。突然,一只蚱蜢居然跳到了蜘蛛网上,只见它在蜘蛛网上乱扑腾。蜘蛛一看见这个不速之客,便马上爬了过来,想用丝把它缠住。可那只蚱蜢六条腿用力一蹬,竟然逃下网了。蚱蜢走到同伴身边,大口喘着气,好像在说:“刚才可真险啊,你说,我厉害吗?”蜘蛛空欢喜一场,只好灰溜溜地再躲起来,继续等待猎物。
过了一会儿,那只蚱蜢又忘记了蜘蛛网的存在,“沙沙沙”唱起了欢快的歌曲,还在叶子上跳起了舞。小蚱蜢跳啊跳,又跳到了蜘蛛网上了。这次可没上次那么幸运了,无论怎么挣扎也挣脱不掉。蜘蛛飞快地用丝一圈一圈地裹住了蚱蜢,好像裹了一个圆胖胖的粽子。
另一只蚱蜢想去救同伴,不小心也落到了蜘蛛网里。蜘蛛高兴坏了,用同样的方法又裹了一个“粽子”。然后,开始享用今天的晚餐。
蜘蛛吃饱了,摇摇脑袋,好像在说:“哈哈,今天运气可真好,一下子逮着了两个蚱蜢。”它回到树叶上休息去了。
巨大的蜘蛛网在风中摇曳,好像在为蜘蛛的胜利高兴,又好像在为蚱蜢被吃掉了感到伤心……
其实动物界就是这样,弱肉强食,谁厉害,谁就可以吃掉别人,反而那些弱小的动物,如果稍不留神,就会变成别人的晚餐。
实话实说,《大闹天竺》的问题很多;同样实话实说,我看的很开心。作为演员,王宝强一如既往的出色,“武空”这个角色塑造的很成功,成功到让我情不自禁的喜爱、同情、尊敬这个养猴的`“钉子户”,成功到让我忽略影片情节上的bug和技巧上的生涩。此外,王宝强在自己导演处女作中表现出的让人出乎意料的真诚才更加难能可贵。尊重观众,尊重自己,即便是这样一部貌似胡闹的合家欢喜剧,王宝强也“胡闹”的很认真。
印度和“天竺”
电影名叫《大闹天竺》,大部分的场景是在印度拍摄完成的。天竺是古代中国以及其它东亚国家对当今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的统称。在中国历史上,对印度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汉书》记载:“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天竺国一名身毒”。唐高僧玄奘往西域取经,首创根据 Indu 读音正名为“印度”。
天竺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四大帝国:孔雀帝国、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因此,天竺实际上与现在我们常说的印度还是有些许区别的。
海报中的“猴神”
电影海报出现的半人半猴的神像其实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猴神哈奴曼——《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
哈奴曼是风神之子,他的出世就有着其不凡的经历。哈奴曼得道于始祖大梵天的真传,专为天地冥三界除恶扬善。他的武器虎头如意金棍在锄妖铲魔、扶正祛邪中立下了赫赫功劳,其来历与去向既令人称奇,也使人迷惑不解。哈奴曼从小苦练功夫的精神感动了各路神仙,在众天神的教导和帮助下,他的功夫与法力举世无双,天地三界中任何妖魔鬼怪都无法与他匹敌,尤其是他的智慧,在正义与勇武的糅合下产生的巨大力量,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他。
王宝强从小就是孙悟空的超级粉丝,这次饰演的角色更是干脆叫“武空”,电影中出现猴神哈奴曼的形象也就很容易理解了。这么多年过去了,王宝强终于在自己执导的电影中完成了对偶像的终极膜拜。
岳云鹏的“头巾”
岳云鹏饰演的“朱天鹏”甫一出场脑袋上便围着硕大的头巾,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头裹长巾、胡子很长是典型的“印度人”形象,其实这些都是锡克教特有的标志。锡克教是15世纪产生于印度的一神教,主要流行于印度旁遮普邦,在南亚的巴基斯坦,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也有少量信徒。
“锡克”一词,来源于梵文,意思是“学生”、“弟子”、“信徒”。锡克教徒被称为锡克人,长发、梳子、钢箍、匕首、短裤是锡克教徒的五大信仰标识。蓄长发、长须表示睿智、博学和大胆、勇猛,是锡克教成年男教徒最重要的标志。加发梳是为了保持头发的整洁,也可以促进心灵修炼。戴钢手镯象征锡克教兄弟永远团结。佩短剑表示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坚强信念。穿短衣裤是为了区别于印度教教徒穿着的长衫。不过,今天的锡克教男子平时很少穿短衣裤、佩短剑,但蓄发、加发梳、戴钢手镯仍然极为普遍,尤其是在梳好头发之后,再包上一条长长的头巾,成为锡克教徒的典型形象。
此外,锡克教徒还要持守“五戒”:不偷盗、不奸淫、不抽烟、不吸毒、不叛教。而这“五戒”恰好又与岳“朱天鹏”的“八戒”相互呼应,不得不说,《大闹天竺》在剧本的雕琢上还是用了一番苦心的。
白客为什么会变“麻小”
电影里有这么一段,王宝强和白客被人追***,手忙脚乱的跑进一条巷子,气儿还没喘匀就突然被一群小孩扬了一脸的老干妈,白客秒变“麻小”。没错,他们正是赶上了著名的“洒红节”。洒红节,也叫“胡里节”、“色彩节”,是印度传统节日,也是印度传统新年(新印度历新年于春分日。在印度,尼泊尔,苏里南,圭亚那,特立尼达,英国,毛里求斯和斐济等地都是重要节日。洒红节原是庆祝春天,与创造和复始的行动有关,代表春分和谷物丰收。在洒红节节期,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寻常百姓,载歌载舞,尽情地用五彩缤纷的颜色装扮起来,迎接春天的到来。到时候,印度人为了表示喜庆和祝福,会向人们身上泼洒五颜六色的颜料。
关于洒红节的来历有很多说法,人们认为最有权威性的说法是,洒红节源于印度的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传说古代有一个国王希兰卡亚西普生性残暴,而他的王子普拉拉德爱护百姓,受到百姓拥护。王子对父亲的专横跋扈表示了不满,于是父王大怒,让其不怕火烧的公主霍利嘉抱着王子跳入大火之中,准备把王子烧死。然而事与愿违,霍利嘉被烧成灰烬,普拉拉德却因为维施努的保护安然无恙。百姓们为了庆祝,便向小王子身上泼洒红颜色的水。洒红节便由此而来。想必大家都看出来了,白客就是“普拉拉德”,王宝强则是“维施努”,看似荒诞而不经意的地方,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难陀伽耶”在哪里
片中王宝强、白客一行人为了寻找遗嘱勇闯印度,而遗嘱存放的地方就叫“难陀伽耶”。这个地方在地图上是找不到的,因为压根没有一个地方叫“难陀伽耶”,但是如果我们把“难陀”和“伽耶”分开看,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梵文中的“难陀”(nanda可意译为“欢喜”,而“伽耶”则会让人联想到著名的“菩提伽耶”。“菩提迦耶” (Bodhgaya是佛教的诞生地,据经典记载,佛陀经历六年苦行之后,行至此地,于菩提树下之金刚座上结跏趺坐,证悟十二因缘、四谛法等,而得正觉。Bodh是印地语中智慧的意思,菩提迦耶便是迦耶的智慧之地。结合影片中的情节,“武空”在“难陀伽耶”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与亲生父亲重逢,“唐森”收获了友谊、解开了心结,“朱天鹏”和“吴静”成为了彼此的归宿,所有人都在这里重获新生。也许,导演把最终的目的地称作“难陀伽耶”,正是因为这里是他心目中的欢喜之地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