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与迟到往往总是一对相反的词语,人们总是无法断定这两者的区别,可能前者会让人们感觉到厌恶与愤怒,而后者则会让人们感到一种失落与茫然吧!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两种词语总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虽然我们极力的想挣脱它们,但是往往就是逃脱不了,因为是我们的心被迟到,我们的心被等待,这是一种刻苦铭心的经历,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似乎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够真正的成长,每一个人都不能够拥有一种完整的人生。
截止到目前,我等待了许多许多次。虽然在很多的电视节目中,或者电视剧中,男女主角都会说下我会一直等待你。这样的话语,他们究竟在等待什么呢?就像湖南卫视现在正在热播的《亲爱的翻译官》一样,乔菲依然拒绝了程家阳的求婚,但是,程家阳却对乔菲说了类似于这样的一句话。
这句话无非在暗示着人们,让人们知道程家阳的心中是有着乔菲的,是有着他最深爱的人,从之前的欢喜冤家到现在的相濡以沫以及并肩前行,或许两人的蜕变在我们普通人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可是,假如当初乔菲遇到程家阳给她的一切困难之时,并没有坚持的努力下去,而是选择了极坏的放弃,那么我想,这后面一切的发展将是不会存在的。
我也等待过许许多多的人,其实,这样的一种滋味是不好受的,不是说不好受,而是因为我们在等待他人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往往会被流逝的时间所打败,我们会从之前的平静慢慢的变成愤怒,变成对别人的斥责与厌恶,我觉得,等待它是一把双刃剑,为了我们的家人,我们的这把双刃剑,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家人,虽然我极力的不想这样去做。
我们新组的第二次小组活动中,我们等待组长已经足足等待了半个小时,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样的一种迟到,如果只是简简单单的这样一种等待,而且是不再是毫无目的的`等待,为什么掌控整个小组的核心人物会让我们等待这么久。
我并不认为国家***之间的会晤也会让彼此等待这么久,或许,当一个国家的首脑在等待别人的同时,那个另外一个国家的国家首脑则是迟到的一个。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将这两个词语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是分不开的,一个是极其普通的词语,没有任何修饰,而另外一个词语或许就被蒙上了一种黑色的昏暗,让人感觉非常的厌恶。
迟到总是要与任何的平常小事挂钩,它或许代表了我们人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群居性的社会中的一个具体体现,我觉得它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具体性的体现,或许,它真正意义上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败坏的一种表现,我们其实很多时候都没有将这样的一种传统美德发扬好。
其实它与中华传统美德是相违背的,但是人们总是喜欢去议论他人,喜欢去评价他人。人们总是与自己喜欢的人擦肩而过,我想这或许就是天意,我们无法强求上天能够让我们凭着我们心中的意愿去做事,那么我们或许做出的事情也不是我们自己想去做的。
在我们社团的小组活动当中,或许不是小组当中的同学。之前,我通知了一件事情,说好了时间与地点,但是我还在等待小组成员的回应,让我知道他们已经知道这件事情,并且他们可以前往我说的这样一个地点。
等待了许久,就是等不见他们给予我的回复,我不知道他们是知道这件事情的,于是,我就当做了他们都不知道这件事情,于是,我就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去。
可是,事情就是在这样的不经意之间出现的端倪,我不知道这件事情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一位同学竟然在我约定的时间去了,而且等待了我一个小时多,我不知道这个等待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更不知道这件事情该如何评价每一个人的对错,所以我还是忍着痛跟她道一个歉吧!
是的,等待与迟到总是相对的词语,它让人们看清了这个世界的种种事物的本质,我想,我们最好还是要少一些等待,少一些像《十五年等待候鸟》里面的主人公那样十五年的等待,或许下一秒,你就是受人瞩目的新星,你就是那一个不一样的你自己!
前几天,我转学了,要到离家更远的地方去上学,走在这条熟悉而又陌生的田间小路上,我心中又是憧憬又是感伤。
前方的路虽平坦却又漫长,可是有了动力就走得快了,在这不断变化的路上,母亲始终站在那条路上等待着,等待着……
儿时的我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天真烂漫。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严厉的,母亲是慈祥的,可我是不断变化的。
母亲常常和我讲,她小时候家里穷,没上过几年学,现在不管怎么样,她一定要供我上学,她不想让我像她一样抱有遗憾。她把自己的梦想托付于我,去实现连同她那一份未能实现的梦想。
每次吃过饭,父亲总是严厉地说:“赶紧上学去!””赶紧走吧。”母亲也随声催促着。母亲总是送我到村头的路口,看着我远去的身影,目光里充满了不舍与担心,直到我的背影消失在母亲的视野里,她才放心地转过身往家里赶。
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母亲一直站在村口那个路口,看着,等待着,等待着……
我知道她在等我满载知识凯旋,等待着我把梦想实现的那一天,在等待着我快乐平安的回来。
小学转眼即逝,儿时的我已步入了初中,路还是那条路,可离家X里路可不是说着玩的。
开学那天,天下着大雨,母亲饭也顾不上吃,就忙着给我收拾行李。看她那样,我不耐烦地说:“用不了那么多,别忙活了!”母亲什么也没说,只是不停地收拾着。该走了,我背着书包,母亲提着我的行李,走在路上,我们似乎陌生了许多,竟然谁都没有说一句话,X里的路,让我刹那间感觉到是那么漫长。似乎永远也走不到尽头一样。看到别的同学和自己的家长欢声笑语地走着,我有着说不出来的滋味。
终于到了梦寐以求的学校了,办完入学手续,母亲又要送我去寝室。在寝室里,她又给我铺起床铺来了!新同学看得列脸都红了,母亲却不以为然,继续埋头铺床。收拾完后,母亲的脸上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我走了。”她声音低沉地说。我没送她,我想象不出回家的路,她要走多长……
新学期的第一周总显得那么漫长,终天熬到周末了,放学后,像出笼的鸟一样的我不觉加快了步伐。路也似乎缩短了。快到了村头那条路上时,我看见了一个人,那是母亲!我竟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以后再回家,我再看到母亲在那路口站着我就不惊讶了,要是偶尔看不到她,我心里仿佛缺少了什么似的。
时光飞逝,高中阶段来临了,我又要到更远的地方去求学了。可我的步伐却加快了,因为我有着“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的信念,我知道的在村头的那个路口,有一个人在等待着,等待着!
那是一条在农村随处可见的水渠,水渠的水并不深,水渠两旁是并不宽仅能容两辆车同时通过的马路。马路外林立着大片已经有些年代的低矮平房,这里是我生长的地方,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水渠也有它的名字,别人有时也用这名字称呼这地区——三渡闸,听说名字的由来是水渠里本来有三个坝。这里附近的小孩从小就被教诲怎样找到回家的路——随便找个人问路来到水渠旁,父母就在流入更大的河的尽头等着。
在这里,上至拄杖老人,下至刚能四处耍玩的孩童,没有不熟悉这条渠的。
可是,现在的这条渠,令我陌生。
走在渠岸边的树下,总有一股若隐若现让人无法释怀的一味死缠着我不放,粗壮的树在前几个月落下来了大半的叶子,即使到了这种时候,树荫也是稀稀落落的,连半点新芽都没从枝端冒出来,仅存的叶片也是像疲于奔命的人一般蔫耷耷的毫无活力。渠水像是死湖一般,没有甚至那么一丝的水纹从镜般的水面荡开,比死水还像死水。
可现在已经是三月了啊,我坐在了向下的.楼梯上,就这么等着,可水渠的春,迟迟未来。
春天的水渠不应该是这样的!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它是绿得仿佛能渗出油的,阳光并不会像现在这样死气沉沉地平铺在水面上,即使微小,水中的小生物和植物还是会吐出气泡,在水面漾出一圈圈的波纹,把阳光切成炫目的环状,然后无声无息地消失,然后再切割阳光,再消失,再切割,再消失,周而复始,仿佛没有一个中止的尽头,可是现在,没有了。
水中的虾米本应该是不少的,幼时常看见老人们顺着楼梯走到能摸到渠水的地方把篓筐置于水里固定好,等夕阳快要消失时再拿起来,常有数量不菲的小虾躲在了筐里,喂猫也好,作料也罢,老人总有能够利用一切能利用物品的能力,怎么处置这些战利品通常是不需要我们这些小辈操心。可现在,即使只是坐在楼梯上,我就已经闻到一股让人不能痛快呼吸的异味,自然是没人再下去捉虾米了,凭这气味来看,即便是屏住呼吸把篓筐放进水里,能抓到的虾米估计用手指都数得过来。
水渠的春天去哪了?
就当我站起身准备离开时,远方漂来一样让我十分在意的鲜艳物品,是一个装有一些东西的常见的红色塑料袋,看包裹的外形,里面装的应该是馊掉的饭菜吧。我想,我是知道,在我离开这里去到外镇读书这段时光,水渠的春天是怎么溜走的了,既然连这种东西都能抛进水渠里,如果现在有人和我说有工业废水排进这条渠里我也不会有半分的惊讶了。
我又坐了下来,就在岸边等待,等待水渠恢复以前的光景,等待划龙舟的人们能够再次经过这里,可它的春天迟迟不来。
其实春天,是被我们自己逼走的吧?
人生路漫漫,有着太多的失意与挫折,心浮气躁,急于成功只会让我们摔得遍体鳞伤。吾等怎将上下而求索?不妨以一颗平静而又不乏积极的心在逆境中学会等待,那么,总会有一缕阳光是抚射你的,总会有一朵花是为你绽放的,总会有一艘船会载着你驶向成功的彼岸。
等待,不是似闺中女子独上翠楼望眼欲穿,那样只会在哀怨寂寞中消逝豆蔻年华。
等待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百无聊赖,庸庸碌碌,那样你只会在失败与消沉中徘徊,再好的愿望也是空中楼阁。
等待并不意味着沉默。鲁迅先生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消亡”。在等待中酝酿着成功,一旦时机成熟像岩浆喷出地表一样,释放你的激情,实现人生价值。
至今仍佩服勾践。春秋战国时,诸侯争霸,战乱频繁,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肩负着复兴越国的重担,但弱小的越国如何战胜实力强盛的吴国呢?越王勾践忍辱负重,亲自服侍吴王;他卧薪尝胆,不忘国耻;他休生养息,积蓄力量……在等待中学会自强,在等待中发展壮大,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
经常想起诸葛亮。生于乱世长于乱世的孔明满腹才华,躬耕于陇亩间却知天下事,但他却迟迟不肯出山,获取功名。他在等待,等着一位救民于火热中的仁义之君。三顾茅庐之后,他一展才华,鞠躬尽瘁,实践着自己的志向,犹鱼得水,帮助刘备打江山,安天下。
成功需要等待,在某种程度上等待不失为一种获取成功的良策。
假设项羽学着等待,渡过江东,卷土重来未可知;假若失意之人学着等待,遇见“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不是神话;假若……
学会等待,你将获得另一种成功,学会等待,我们会拥有蝴蝶破茧而出的美丽,扑打着斑斓的翅膀飞向炫丽的蓝天。
《等待戈多》以文本和舞台表演的方式延长了读者和观者对“等待”这一抽象事物的感觉,这种“等待”更像是生活本身,它真实地存在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却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也很少引起人们的思考,思考自身与生活本身。
“没什么事发生,没有人来,没有人去,真可怕”①,整个剧情用剧中的这句台词来概括再恰当不过。就是这样一部看似重复和无聊至极的戏剧,却是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大凡经典,必有其典经之处。也只有经典才能被人反复剖析并不断解读却始终不会过期。某种程度上看,经典之为经典更在乎其中蕴含着某种普遍而恒久的价值批判或人文反思,贯穿于人类文明的整个进程。那么,回到《等待戈多》,它的价值批判和人文反思体现在哪里呢?换句话说,它凭借什么而立于经典之林呢?
时间无法减淡这部作品的价值,相反,时间增加了它的价值重量和批判力度。等待,当人们说出这个词并用它指代一个具体事件的时候,好像并不能达到完全意义上的出离时间。而《等待戈多》中的“等待”在这一点上对传统的“等待”给与了批判并提出了挑战。在这里,我想对“等待”做一个个人的理解和区分。有一种“等待”在时间之内,正是时间让我们感觉到我们在等待;也有一种“等待”在时间之外,这种出离并非绝对超脱我们所在的时空之纬,它依然在我们所在的时空之内发生,却早已抵达另一个终极意义。是的,我想说《等待戈多》中的“等待”是终极意义上的“等待”,它涉及生活本质的困惑,因而它也越发能凸显出我们生活的多元性,各自的空虚单调,机械压抑,仍然不愿意也不能够互相理解和交流,人心和人心充满了遥不可及的距离。有一些距离是本质上的距离,与时间与空间都无多大关联。
当下,人们已不再追问“等待”谁,为何而“等待”之类形而上的问题,但这一点都不影响“等待”的存在,是的,它仍然是一个不会离开任何人的问题。因而,《等待戈多》在当下依然有着它的存在价值。我们需要重新解读它,因为解读它的同时也是在解读我们的生活状态,这种解读在我看来依然十分的必须,因为它靠近一种本质。我甚至觉得,各家试图找出“戈多”的真实身份是一件比“等待”本身更加荒诞的事情,所以我不很赞同许多研究者的做法,但我并不需要也不能否定他们的工作,因为劳动本身是美的,是应当被尊重的。我这样说并不能完全支撑我的观点,如果说有一种“等待”是终极意义上的,是出离时间的,那么我却要在时间之内去解读它,去靠近它。我并未出离时间,这又让我觉到《等待戈多》之所以成为荒诞派戏剧经典之作的厉害之处,它让我的解读也变得荒诞。它已经可以做到不在一个时空之纬度里讨论“等待”,比如说,相对贝克特写这部作品的时间和他当时所处的空间来说,我现在所在的时间和空间是否可以看作是另一个时间和另一个空间呢?我想是可以的。如此,贝克特不仅将他对“等待”的理解写进了《等待戈多》,而且也将它贯穿在了《等待戈多》的整个生命中去,这才是他真正厉害的地方。
至于上帝是死是活,至于“戈多”是否隐喻上帝,在我看来都只会阻碍我们靠近《等待戈多》,靠近贝克特,靠近“戈多”,也靠近“等待”。我始终觉得贝克特在通过他的方式向人们呈现人们自己亲身经历着的生活状态本身,只是他将它荒诞化了,只是他将这荒诞的感觉拉长了也缩短了,他把它捏扁打碎复又粘贴起来,为得就是让人们看清楚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若非如此,我们所能感觉到的“等待”永远是疲软无力的,我们所能看到的“等待”也是模糊不清的,它永远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更不可能引发我们去思考。善于思考的人就是这样,他好像走在一条在旁人看来很远的路上,可他自己却乐此不疲。因为在靠近本质的过程中是没有捷径可取的,也因为只有他感觉得到他在靠近一些本质的东西,这是旁人感觉不到的(旁人更重视的是道路的远近,但他更看重的是本质的东西)。
文将就末,我突然想起了很久以前读过的另一部作品——《西西弗斯的神话》,以及其中写到的那个永不停歇地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不来的戈多”和“永远推不到山顶的石头”,以及一刻都不停歇流动的时间和瞬息万变的空间,在人类文明的整个进程中,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上帝”(我所指的不是宗教中的上帝,这里的“上帝”代表一种至高的存在)之间的关系永远都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是没有开始与终结的,是无限的。大概人们在这条路上还要走很久,因为这是一条极其古老的道路。
无望的是结果,希望的是过程,正如鲁迅所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而我们所能做的和正在做的便是在无望与希望之间——继续等待,但我坚信这种等待可以不是消极的等待,这个等待的过程也可以无比丰富。在文章的结尾,我想说,我们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等待。我想这是《等待戈多》给我的最大启发,我欣然接受。
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是漫长的,可我却愿意等下去,去逃避一个令我痛苦的事实。
我的生活一直都是平平淡淡的,可就在我18岁生日时,一切都被了。
那一天,大雨滂沱,寒风呼啸,可屋子里却灯火通明,我和双亲坐在客厅里聊着天。突然,一阵电话铃响起,父亲拿起电话交谈了几句,便塞个我一个大大的礼物盒,拉着母亲急匆匆地走了。他们走后,我打开礼物盒一看,一只牧羊犬正睡眼朦胧地望着我,它打了个哈欠之后便跳到沙发上,在我旁边蜷缩着继续睡。它的狗牌上写着它的名字:Mary。我静静地等待着双亲回来。
直到第二天,我得知了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的双亲在车祸中去世了,我的世界仿佛崩塌了,明明前一刻还和我有说有笑的双亲,可现在却变成了冰冷的尸体。亲戚们讨论着该由谁来收养我,他们互相推卸,谁也不愿意。我默默的蹲在墙角,看着他们那一张张令人厌恶的嘴脸,听着那一句句虚伪的话语,我的心好痛好累。Mary静静地走过来蹲在我旁边,温暖着我,它在用行动告诉我我的身边还有它。
我缓缓地起身,对他们低喊:“我可以自己照顾自己,我已经成年,所以请你们回去吧!”亲戚们不露声色地松了一口气,然后客套地说了几句,便飞速离开。我走上前去,正想把门关上,却看见阴郁的天空中乌云正一朵朵散开,阳光正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然后是一束束,一片片,最后又是湛蓝的天空了,一道绚丽的彩虹架在天边。
我轻叹一声,关上了大门,心想:希望一切都能好起来吧!
早上起来去找工作,然后被拒绝,再去找,奔波一天什么收获也没有,然后失望而归,日子就这么迷迷糊糊地过去了。
直到有一天我兴奋地拿着录取通知回家时,Mary却不见了,我找遍了整个屋子却始终没有找到,最后,我在屋子后的枫林发现了它的脚印,我进去找,可是仍一无所获。
心空落落的,仿佛被人纠着心脏,无法呼吸。失去双亲后,Mary是我的牵挂,可它却不见了。
我一直在枫林等待,怕它回来却找不到我的影子。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秋悄无声息地来到了,火红的枫叶,从树枝上缓缓飘落,为它那即将结束的生命而跳,大雁已经开始远行,高粱早已成熟。我坐在枫林中的椅子上,失神地望着枫林的深处,等待着Mary的出现。突然,冰凉的雨丝贴在了我的脸上,我抬起头看见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丁点阳光。风向一柄利刃刮过我的身旁,留下一道刻骨铭心的伤痛。雨渐渐大了起来,“噼噼啪啪”地打在我身上,打在我心上,是我心中激起一片片涟漪。眼泪在这时悄无声息地流了下来,模糊了我的双眼,我仿佛看到Mary出现在我眼前,可我不敢去触碰,怕这是一个梦,怕它破碎,因为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我宁可希望Mary有了新的家,在那里快乐的生活。只因我不相信那个答案。
假如这是真的,那等待也是一种幸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