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我们学习的天堂,学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这里也是文明的圣地,文明时时刻刻都在我们心中。
我,湖北省枣阳市第三实验小学四(4班的一名普通小学生,在学校举行的“文明在我心中”活动中,被评为“文明小卫士”。
我每天去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垃圾桶内的废纸、塑料袋等倒进垃圾箱里去,好让同学们再往里面扔。倒完垃圾后,我又来打扫教室,我用塑料袋把地上的纸装起来,放进桶里,再把桌椅摆齐。这时,同学们也陆续来了,他们有的抢扫帚扫地,有的擦黑板,还有的倒垃圾,个个有说有笑。
一天早上,我依旧在楼梯道捡垃圾,正当我走到三楼时,迎面走来了一位大哥哥,把嘴里吃的泡泡糖随口吐在了地上,我见了连忙跑了过去,拦住那位大哥哥,说道:“大哥哥,你不应该这么做!”“我这么做怎么了,你管不着。”我说:“请赶快把泡泡糖捡起来。”他说:“你算老几。想让我捡,哼,没门!”我反驳道:“大哥哥,如果我们学校每一个人都像你一样,那么你想想我们的校园会怎么样呢?”他看我一本正经的样子,口气也缓和了一些,说:“嗯,有那么一丁点儿道理,好吧,我认了。”他用手捡起了泡泡糖,扔进了垃圾桶里。这时,有一位老师正好经过这里,夸我说:“你做得真好!”我摸了摸头笑了。
每当我看到我胳膊上的文明徽章,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令我惭愧的事来。那次我在校门口买了一支新钢笔,拆开包装袋,便顺手把塑料袋扔到了地上,正当我美滋滋地欣赏着钢笔时,一瞬间,我看见了它——鲜艳的徽章,脸不由得红了,赶紧弯腰捡起那个袋子。那红艳艳的徽章,时刻跟随着我,鞭策着我,让我离文明更近,更近……
在我们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我们学校被评为“十佳文明校园”的光荣称号,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
文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会不经意地流露它,有时文明离我们有几十公分的距离,有时可能只有十几公分的宽度,又有时就只有一张纸的厚度,就看你愿不愿走近它。文明在我心中,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建立和谐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二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次我在公交车站等候汽车,天上下着倾盆大雨,车一来,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上车,可等来的却是一辆满座的汽车,我只好让给别人先上车;突然,我看到一位抱着婴儿的母亲,被人挤到了一边,那位母亲不小心撞到了一位中学生,这时,中学生说:“你撞到我了,连一句道歉的话也没有,真是没修养!”还翻了一个白眼给了那位母亲。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车上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我好不容易才等上了一个座位,看到那位母亲,一直没能坐下,而旁边的人却若无其事,我起来说:“阿姨,您请坐吧!”“谢谢!谢谢!”她感激的说,我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这时,大家都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我会坚持礼仪,并用我的行动带动大家、影响大家!
星期天上午,我和妈妈顶着火辣辣的阳光去图书馆,到了图书馆门口,我像往日一样直接走向漫画书区急切地翻找起来。哈哈哈!正巧,找到了我的最爱——《爆笑校园》。我不紧不慢地抽出它,从容地坐到地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当我看得十分入迷的时候,妈妈走过来板着脸说:“看这些漫画还不如看点课外名著,既有趣又有收获,一举两得。”话音刚落,妈妈便夺去了我的`漫画书,“给”,妈妈说道,便递了一本《三国演义》过来。这时,我觉得我就像一匹饿狼,刚想要吃一头肥美的羊,却被换成一只无味的鸡,心里真不是滋味。想象完后,我只好坐在地上假装看起《三国演义》来,其实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表面上翻着《三国演义》,实际上脑海里想的全是《爆笑校园》里面的精彩片段,想着想着,我就感觉无聊透顶了,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拉着妈妈回家了。
回到家,我的第一件事——拿着漫画,一屁股坐到床上看起来。这时,妈妈又要求我不能看漫画,“我偏要看。”我倔强地说。妈妈一手夺去了我宝贵的漫画书,哼!我说:“不看就不看!我玩电脑去,你奈我何!”打开电脑,我准备输入密码,嘿,389……OK!我按下确认键,呃……密码不对!肯定是妈妈改了,虽然我想知道,但是有心而无力呀!
就这样,我一直坚持到了晚上,吃完晚饭,我开始有点手痒,忍不住找书看,找了找,只找到了一本《三国演义》,啊!这本书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嗯,肯定是妈妈瞒着我偷偷买了放在这里的,我再翻翻想看看是否还有其它的书,可是一无所获。看来,我只好凑合着看《三国演义》了,翻开书,一页,两页,没啥意思,可是越看越有趣,越看越精彩!我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后面的情节,诸葛亮神机妙算,一代枭雄曹操,关羽征战四方,连战连胜……不知不觉地已经到了九点了,妈妈命令我去睡觉,我只好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到了原来的地方,我倒在床上,可是已经睡不着了,脑海中仍浮现出《三国演义》里面的剧情,嘴里还念念有词着……当我睡着的时候,还梦到了《三国演义》里的片段呢。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渐渐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
读到这里,我心中升起了一丝释然。以前总是觉得自己的教育很可悲,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要求要每天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这个要求一直持续到了高中,甚至大学。按理说一个要求持续了这么长时间,总能形成学生的习惯了,但是总有一部分学生会忘了做作业,甚至总有一部分学生拒绝做作业。而手机这么一个他们接触不久的事物却轻而易举地让他们养成了每天给手机充电的习惯。甚至这个习惯有可能会持续终身。
从前的我不明所以,现在弄清楚了习惯是怎么养成的.,我才弄清楚其中的关键。要生每天做作业并不一定能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教育倾向发生共频共振。反之,只会有极少数的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做这件事情,所以想要让自觉按时完成作业变成一种习惯简直是难上加难。而手机内或者说互联网上信息量极其庞大,其中总有信息能轻易引起学生灵魂深处的共鸣,所以,使用手机就能非常轻易地变成他们的习惯。
所以,做为教师的我们,该干什么干什么,但要放弃幻想。尽管去创定和执行适当的规则,但不要打着“培养习惯”的旗号,也不要幻想这些东西一定能内化为学生的真实习惯。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很好;不能,我们也不必焦虑,因为这并不是我们所能完全掌控的。我们不要患上“习惯培养强迫症”,徒然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失败连连。我们的任务只是积极提供各种情境帮助和指导学生成长。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好的习惯,至于他们能形成哪些具体的习惯,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在《习惯的养成与改变》这本书中,作者王晓春老师认真的解释了习惯这个概念。所谓真实的习惯,是指“诚于衷而形于外”的表里如一的习惯,是指非常稳定的、几乎自动化的、无须假以思索的习惯。这种习惯,不大可能完全是靠权威要求和外部训练形成的。它往往是“培养”“养成”“生成”“预设”等各种因素互动、整合,最后形成的一个结果。它是化合物,或者换个说法,它是一种人的遗传信息与早期教育、学校训练共频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学校的行为训练恰好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教育倾向发生了共频共振,那就能够形成教师希望得到的习惯,反之就不能。你的训练不能引起学生灵魂深处的共鸣,他就只好在表面行为上顺从,或者干脆就反抗。
读到这里,我心中升起了一丝释然。以前总是觉得自己的教育很可悲,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要求要每天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这个要求一直持续到了高中,甚至大学。按理说一个要求持续了这么长时间,总能形成学生的习惯了,但是总有一部分学生会忘了做作业,甚至总有一部分学生拒绝做作业。而手机这么一个他们接触不久的事物却轻而易举地让他们养成了每天给手机充电的习惯。甚至这个习惯有可能会持续终身。
从前的我不明所以,现在弄清楚了习惯是怎么养成的,我才弄清楚其中的关键。要求学生每天做作业并不一定能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教育倾向发生共频共振。反之,只会有极少数的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做这件事情,所以想要让自觉按时完成作业变成一种习惯简直是难上加难。而手机内或者说互联网上信息量极其庞大,其中总有信息能轻易引起学生灵魂深处的共鸣,所以,使用手机就能非常轻易地变成他们的'习惯。
所以,做为教师的我们,该干什么干什么,但要放弃幻想。尽管去创定和执行适当的规则,但不要打着“培养习惯”的旗号,也不要幻想这些东西一定能内化为学生的真实习惯。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很好;不能,我们也不必焦虑,因为这并不是我们所能完全掌控的。我们不要患上“习惯培养强迫症”,徒然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失败连连。我们的任务只是积极提供各种情境帮助和指导学生成长。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好的习惯,至于他们能形成哪些具体的习惯,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