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师在执教唱歌课《谁唱歌》时,为了最大限度实际效果地体现以听为主的教学手段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便采用了先让学生听范唱两遍,接下来让学生跟琴模唱两遍,接下来便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创编歌词、小组讨论创编动作、小组讨论如何用打击乐器伴奏、小组合作创作绘画作品……一节课表现看来学生是能动起来了,气氛也很活跃,但最后的检测结果却令人失望:老师要求同学们用最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结果是只听见老师的琴声、老师的歌声,却不闻学生优美的歌声,更谈不上准确的唱准时值……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不外于老师对如何唱好本歌曲引导少,只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形式表现。《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目标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这段话指出了我们过去的课程存在的问题:过分注意知识传授,忽视了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课改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中可轻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而是要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机整合,即“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据我的观察和理解,现在周边许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音乐教师平时上音乐课单凭录音机、一本音乐课本执教的现象(公开课除外),上课环节不外于老师操纵录音机学生
自己聆听歌曲,学生自己跟唱歌曲,一遍又一遍,最后是学生自己在录音带的伴奏下唱歌曲,表演歌曲,学生唱了整整一节课,至于难点、重点的乐句根本谈不上用琴来听辨、赏析、体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纳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由此我们可以说,新课程实际过程中,师生应互为主体,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融洽的,在和谐中不断共同发展。在新课改中,教师己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新课程在各个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作用应获得新的提升,而不是下降。作为学生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实施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找准切入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才能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吧!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
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因此许多学校甚至上级业务部门评价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实践了新课程理念,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以至于出现许多音乐教师都喜欢在电脑上做文章的现象,本来用大歌片、小黑板可以解决的问题,却不惜一切代价,请人、聘人,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制作多媒体课件。一个人授课,后面千军万马为其服务。而效果呢?教学实践表明,如果在条件,设备不具备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自身潜能,利用自身优势,创作性的开展教学,同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雨,淅淅沥沥的
一个人静静地听着
听它在诉说着什么……
古老而忧伤的故事
在我耳边回响
失落的迷惘
打乱了我的思绪
就像这绵绵的细雨
散落了满地的芳香和惆怅
生活就是这样
心路很漫长
梦想就在远方的天堂
一路上
孤单的影子成双
我们要怎样
才可以找寻明亮
像断了线
消失在云里、雾里
冰冷而潮湿的水汽里
我们挣脱着逃离这阴霾的世界
黑压压的云朵里
隐藏着一股巨大的能量
等待我们去开启,去释放
雨过天晴,光芒万丈
阳光暖暖的洒在身上
蔚蓝色的天空
我们幸福的徜徉
夜晚,启明星亮了
是什么力量
黑暗,慢慢的淡了,远了
黎明,渐渐被唤醒了
一切的一切
没有开始,怎么可以说结束
充满幸福的'路,辛苦并不孤独
孤单的影子被拉长
温暖的祝福在延续
精彩的演出怎么可以草草落幕
听雨……
外满的世界怎样,我的心依旧会是晴朗
学习使人进步。在闲暇时看书、广泛阅读书籍已经成为都市人的一大休闲方式,自己也不例外。但大多是看报刊杂志、教育专着、养生保健之类书籍,却很少看音乐教育理论书籍。一个偶然的机会同学向我推荐了《体验音乐》这本书籍。
《体验音乐》由美国音乐教育家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编着的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的教育专着。读过之后充分感受到这是一本对音乐教师非常实用的书。书中的音乐知识理论、音乐教学案例及所介绍的的音乐教学技能技巧,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提高了我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体验音乐》一书中提到“应该让学生像成年人一样直接进入音乐体验,进行音乐思考,由此将他们引入音乐的主题。”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与手段,其主要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与享受成功的愉悦。音乐教学中,只有学生积极感受与鉴赏音乐,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获得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与感悟,进而陶冶情操,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引导学生正确地感受音乐是进行音乐联想与想象的基础。
在《体验音乐》书中,作者对小学各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均给予了明确的指导,律动、歌唱、乐器演奏,尤其指出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听音乐。本学年,自己任教一年级,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以“娱乐性”为主的幼儿教育向“知识性”为主的小学教育的衔接阶段。他们具有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模仿能力较强,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每当让学生跟着音乐课前律动时,学生普遍出现脱离音乐而无规律的“乱动”。对于一年级孩子体验音乐的方式而言,确实重点就是要强化良好习惯的培养,即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想着听”,“动着听”等多元化的“听”的形式,使学生变“强迫地听”为“喜欢地听”,由“听而不闻”为“听而有感”;此外用肢体语言感受,通过舞蹈动作帮助理解音乐,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情境等,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感谢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 感谢《体验音乐》,让我受益匪浅!
随着世界课程改革的浪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己走过几年的历程。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广大音乐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实验,在教学中扎实实践新课程理念,使音乐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但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终于,D盼到了,父亲来学校看她了,她很惊讶,也很高兴,因为父亲平常很忙,根本就没有时间来看D。D被高兴冲昏了头脑,没多想,就和父亲去了附近一家很有名的餐厅吃饭。一路上,父亲话不多,那阴沉的脸上像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终于到了,父亲点了D最爱吃的饭菜,D像只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完全没有察觉到父亲那异样的`脸。吃完饭后,父亲对D说:“***出去了。”这对D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因为父母吵架后,妈妈总是会离家出走,于是D漫不经心地安慰父亲说:“没事爸爸,妈妈总是这样,过两天她就回来了。”可是,父亲的一句话如晴天霹雳般的穿过他的大脑,心脏以级遍布全身:“我,和***离婚了。”D想责怪父亲,可喉咙却干得说不出话来,只听见有眼泪“滴答,滴答”地掉在那碗已喝完的白米粥的碗里……
那天晚上,D没有睡觉,只是一直哭,一直哭。从那以后,D决定了,她不再为父母而活,要为自己而活,像别人一样努力学习,心无旁骛,D一夜之间,仿佛已经长大了。
父母离婚后,他们成为了别人的新郎新娘,而D也大大方方的参加他们的婚礼。一次,父亲和D谈话,说:“别的子女听到父母离婚都哭着闹着,甚至以死相逼,不让他们离婚。而你呢,我真是搞不明白。”D在心里想:你们已经离婚了,我再怎么阻挠你们,你们也还是会离婚。但是你们想过没有,你们离婚,对我造成的伤害有多大?你们考虑过我的感受吗?我来参加你们的婚礼,只是不想让你们感到愧疚,不想让你们的婚礼留下遗憾,你们有谁替我想过?我每天夜里辗转反侧,整夜整夜的睡不着的时候,你们在哪里?你们何曾知道?……这些话,D没有说出来,只是……
又一次听到眼泪掉进碗里的声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