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能力。人只有具有思考能力,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那么就可能意味着很难具有完整人格。
在我们的课堂上,很多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他们不去思考、不能思考,而是教师不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大多都知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对问题产生的怀疑,他们为了能轻松、顺利地灌输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按照他们是思路去学习,大多采取了压抑措施。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总是按老师的要求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没有积极地去思维,他们在学习上总是被动,因而不能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根源。
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想,而不是让学生去复制教师的想法,重复走教师的路。吴非在很多篇幅上说明、强调一个学生、一个人拥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是何其重要。
吴老说“青年教师所学知识比老教师新,上课要有自信,不要缩手缩脚的,不要每事问,要自己观察、选择,也能差不离。但是,千万不能看了老教师的示范,自己才敢上这节课,那不是独立工作,而是照葫芦画瓢,简单模仿,学生会失望的”。读到这我想到了去年刚来建设路小学时,我们新进教师要讲公开课,领导和老师们听后直摇头、叹气。接着我们学习了老教师的课,他们各有千秋,听后很是感慨!接下来我便模仿他们的上课模式开始上课,可我总觉得哪儿不对劲,这不是我想要的课堂,学生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没来之前在乡下时,教办的赵老师听完我的课,跟我们的老校长说过“丽敏上课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我能有什么理论呢?不过是上课比较自信,没有那么多束缚,扎扎实实学语文,让学生走进文本,在读中想、读中交流收获罢了。可来到建设路小学后,盲目的学习、跟风,总觉得县城的比我们农村来的好得多,以至于走了很长一段弯路。下学期,我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思路,重拾我的自信,并把来到建设路小学学到的好的教学方法融合到自己得心应手的教学中去。慢慢地我发现,我的课堂越来越轻松了,孩子们也渐渐的喜欢上了我。
窗外有一盏灯黑了,也许是5.1的缘故,灯黑得也特别的晚。枯黄的台灯,亮着,只有我们的,才被黑夜允许发出一丝的亮。黑夜吞噬了光芒,也吞噬了我们各个生辉的心。不由的感慨。
唉!长大了,长大了!
伴着火似的夕阳,疯狂的撕着镜子里我的脸。怀念逝去的童年,怀念人们纯真的笑脸,那时的我们是何等的简单?可是长大了,我们剩下了什么?一张能腐朽的不能腐朽的脸!可是就连自命清高的我也不能逃脱着长大的改变!为什么?
哦!应为我们长大了呀!
不记得是谁像我们说过上学的美好,可是上了学后的我们只能勉强留下心间的一点点,而其他的呢?全都变成了一副副厚重皮囊!虽然上学的我们知道天文地理,可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米。身心疲惫的我们啊!什么时候才能拥有自己啊!也许不能了。
也许是长大了。
谁又告诉我,我们是青春的小孩,可是谁又是呢?难道是这些披着一身腐味,只有头脑发达,四肢快要发烂,长着黑眼圈们的国宝?他们比你们还有老啊!
对,我们长大了!
长大的我们失去了时间,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童年,甚至早早的披上了一件不属于我们的外衣。有时的我们很恨自己的父母,恨他们为什么送自己上学。可是呢?返回来想想,还是爱你们的。所以我们长大了。
作为老师,我们都在思考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是语文老师的一首诗,数学老师的几道加减法,还是英语老师的几个字母还是音乐老师的一首歌?
直到看了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从书中我知道了课堂与未来有关,课堂上讲什么,应该怎样讲,课堂上要留有余地。这些观点是我非常认同的。
其中“教师的目光”,让我重新审视和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观。作为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半年我不断地在充电,课堂上效果怎样才会更好,学生怎样做课堂效果才会更好。就我个人而言所有的实践和探索都是有意义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无所谓成功与失败,因为我们的努力,为学生多打开了一扇窗,让他的前行路上多了一抹亮色,无论经验还是教训,都是留给后来人的财富,他们经历的一切,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都具有独一无二的意义和价值。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是一张张洁白无瑕的纸,我们要为他们的童年勾勒出美丽的梦,让儿童心里多装一些美好的东西,善良和友爱,诗和梦,这是童年的底子,未来或许有诸多不如意,但心里装满童年的梦,即使阴霾漫天,他心里总有一片蓝天白云。如果教师课堂教学过于“现实”,灌进了很多伸手可及的“实惠”,“教室”和“集市”就没什么区别,那些梦想的种子也就无处安放了。
吴非教授说在“学生对课堂的期待”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什么样的课最吸引学生。学生们都喜欢有意思的课,这点我在我的课堂中充分体会到了。当我把课设计的非常新颖时,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而当我讲试卷时,学生的兴趣就没有那么高了。课堂上应当有沉思,也可以有笑声,教师不要总是古板生硬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用语言的幽默感,课程的趣味性来打动学生,因为这是“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教师和学生在一起活动,如果你无视学生的期待,那你很可能在“自讲”,有些教师,只需缓缓地在讲台边站定,学生便肃然起敬,那样的老师,思虑深邃,有意志力,像精神标杆,只要他们在教室里,所有的太阳都会苏醒。
作为一名新教师,感觉阅读完这一本书我知道自己和这种境界还相去甚远,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会慢慢地修炼自己哟!
烟雾之中,星光之下,月影之侧;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现实的生命中没有什么是完美的,有时平静,有时狂喜;时而寂寞,时而热闹;或欢喜,或悲哀。一天一天过去,过去的无法挽留。今天我很累。真的很累,有太多的事想去做要去做,没有时间伤感,没有时间流泪。真的太累,累得我想永远闭上眼睛,就此长眠——说说而已,到底做一次人不容易,谁知道下辈子自己做什么。时间流逝,赶快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撑着眼皮,运了运气,稍稍振作。
累嘛,那么就在暖和的被窝里继续生命;或者打开电脑,插上电话线,“嘀嘀”几声后,进入网络世界,开始第二空间的生命。进入网民们直接交流的`地方“聊天室”,入门就一句:“今天我很累啊。”取一个自己满意的名字,不必经过父母的同意,取老爸的名字也行。聆听着清脆的敲击键盘声音,所有的神经都跟着抽动。想回古代做大侠?当然可以,拿上铲子去“挖泥巴”(MUD,做女侠,打工,练功,寻访名师高人,福缘好可以碰到小龙女呢!好人恶人有,美人丑人亦有,重要的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想做的人,邪派正派随你拜。取个侠客的名字,什么“孤芳自赏”、“温柔一刀”、“剑神”,甚至叫(呵呵“大饼”也行。
今天我很累,其实我本来就很懒,瞧,我的ID拜的就是丐帮妙手空空儿门下,专学讨饭和偷东西。只要功夫深,gold就丢来。专门等高手PK后,马上getalltrom尸体。然后赶快逃,人家就抓不到你了,最好戴上面罩,嘻嘻……没人认得我。好累啊,丐帮弟子只要找个角落就可以睡下。唉,人不潇洒枉少年,千里只为寻清闲,疯疯癫癫过街市,角落里面梦周公。逍遥啊……MUD里真是比活着还像活着。
长叹一口气。打坐,吐纳,运足精力。今天好累啊,休息喽,人生短短几个秋,愁情烦事别放心头。好好休息了,为明天做准备,将来总不可能真的当街乞讨吧!
玉露含珠、银河泻影、月洁风清之夜,我掀开被子,倒头进入了梦乡……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学校刚发下来时我大致翻阅了一下,觉得此书对我们的教学很有用,繁杂的教学工作致使我们没有时间去阅读,假期里,大量的空闲时间让我真正的静下心来读了这本书,读后感触颇多。
吴非老师的这本新书,虽然厚达225页,但没有一篇是长篇大论,都是短小精悍之作,语言通俗风趣,读吴非老师写的书,你能感受到他的真诚、朴实,你会让他充满智慧火花,耐人寻味的语言所启发,你会被他那种对教育的敏锐所深深折服。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每一篇甚至是每一句都触及我的思想与心灵。有时看着看着,便会停下思考,问问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吴非老师的很多观点让我颇有同感,如:“不宜推门听课”、“有些课不一定需要PPT”、每一步都要讲“有效”么、“课堂上,教师也在学”、“作业格式要规范”……每一种观点都可以让我们去透视事件背后的那个人,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我们只有回到了“人性的常识”,回到本真,才会让人站起来!读这本书,有几点令我感受最深:
寒假细品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一个个平凡却触动我心的教育故事,让我的心灵也接受了一次洗礼。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里面的一个小章节——教师的目光。
吴非老师提及功利的教育太在意“效果”,绝对不做“无用功”,总是追求“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其实教师的目光应该看得稍微远一些,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对于孩子,他们所有的实践和探索都是有意义的,无所谓成功与失败。要知道,欲速则不达。
每个班级里都会有几个生活在慢镜头下的孩子,他们不管做什么事,都比别人慢一拍,思维慢,作业慢,讲话慢……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不少,但效果却不佳,是很令我们头疼的孩子。面对这些孩子,我并不能总是耐心地对待他们,有时不停地催促,有时严厉地责骂,事后想想真是不应该。现在我也正努力摒弃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观,承认每个孩子的差异,因材施教,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激励他们,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多一些耐心,为他们点滴进步喝彩,和他们一起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教育是慢的艺术”,所以对待这些孩子我们更要慢慢来。
同一棵树上不会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在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面对形形色色充满个性的学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用爱心、耐心、恒心去教育。
每个老师的目光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如果你这盏灯亮一点,孩子就能走得远一点;如果你这盏灯过于暗淡,孩子就可能过于徘徊;让我们用真诚且长远的目光,点亮一盏盏明亮的灯,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
最近读了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其围绕课堂展开阐述,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渐渐得以明确,让人感触颇深。而要回到“人性的常识”,回到了最初的真实,才能使人真正立足成长起来。而小小的表扬,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莫大的鼓励,赏识教育也逐渐被推广起来。
低年级的孩子对于纪律并不怎么重视,常常找他们谈话,不过效果并不明显。反思一下,再顽皮的孩子也是学生,也在乎老师的肯定,与大家一样希望得到赏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顽皮的他们平时受的批评肯定不少,可能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呢!自己以前或许对这一点有些忽视了,于是决定调整今后的教育方式。
此后,无论是在课堂上观察到孩子们认真听讲或是鼓起勇气回答出了一个问题,还是课后在完成作业方面做到字迹端正、正确率高,我都会在全班进行表扬。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我观察到孩子们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情况都取得了进步,虽然进步是小小的、微乎其微的,但我知道毕竟孩子们的自控能力是有限的,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改掉所有的坏习惯是不现实的,所以这一点点的进步也是得来不易的,我很欣慰。即使发现他们有时候上课又开始不在状态,做小动作,没有认真听讲,对上课讲的重点也模模糊糊,没记在脑子里,我也不会一味地去批评他们,我知道改变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相信经过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取得预计的效果的。
班里的小曹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学习不怎么样,倒是顽皮得很。自从改变了教育方式之后,他也有了些许的改变,以前课上不怎么爱回答问题的他,渐渐地愿意举起他的小手了,虽然有时候回答的和我的预期毫不沾边,但我依然会表演他的转变、他的积极,此后在课堂上能见到小曹那只高高举起的手的机会越来越多了,他也慢慢在朝着我期望中的样子努力改变着。
“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批评会压抑孩子们的心灵,只有赏识才能开发人的潜能。把赏识教育运用到孩子们的教育中,是一次不错的尝试,希望此次教育方式的转变能慢慢地让孩子们也有所改变,通过孩子们和我的共同努力,谱写快乐的学习生涯,或许过程是漫长的,但我相信最后一定能够实现。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