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被我妈知道我骑车到很远的地方玩后,每次出去玩都要唠唠叨叨的,才不理她呢,我就是要去那玩。
风刮过我的脸颊,头发被吹得七零八乱。耳边,同伴尖叫着,在一个滑坡上冲刺而下。
可谁也没有想到车头没控制好竟然踩到小坑上。我们都摔了,最严重的属我,在地上滚了几圈
在朋友关切的目光下,我负伤归家,但我因为怕被妈妈骂,瞒着她回到房间,忍着痛偷偷的擦拭背后的伤口。
三天过去了,伤口也结成疤了,原以为这件事就可以过去了,却想不到晚上睡觉妈妈来检查的时候被她摸到了伤口,大晚上的被狠狠的叫醒,对我进行“拷问”,爸爸听到这件事赶紧拿着一瓶药水过来。
妈妈一边撩起我的`衣服擦,一边狠狠的骂,我被骂地口齿不清。
终于妈妈没有再骂了,可手还停留在我的背上。当我望向她的时候我却发现她的眼睛湿了。
我看着她,心里说不出的痛。
这时妈妈张口了,说“以后有什么事一定要跟我说,妈妈不会说你的。”
终于,我憋在心里的委屈“发泄”出来。
那天,我懂得了妈妈的骂,我,也长大了。
其实,在读到这本书的序言的时候,我是比较排斥的。因为武志红老师很直白地提出各种“中国式”标签。而我本身对“中国式”这个字眼并无好感,甚至有些排斥。但是,当我一点一点读进去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本书价值不菲。
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普遍都是421形式,四位老人加上父亲母亲,对家里唯一的孩子寄予厚望,但又不可避免地会有溺爱存在,导致孩子出现“在家里是中心,在社会很难适应”的问题,这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夫妻之间,一旦出现第三者插足的感情问题,不管出轨方是男人还是女人,第一个被谴责的总不是出轨者,而是第三者。这也是中国特色。因为中国人对于家庭,考虑的第一个因素总是道德,而不是爱情。
恋人之间、夫妻之间吵架后,不管过错在谁,认错的也多是男人。中国女人普遍的强势、脾气大、不认错,这也极具中国特色。中国家庭里,灌输给女性的思想多是“不管我怎样闹,爱我就要包容我。”
好面子,难为自己,愉悦他人,这是“中国式好人”的鲜明特点。我们都希望被人敬仰、被人尊重,所以,我们总是制造一种假象,就是“我过得很好”。为了维持这种假象,我们不得不为难自己和家人。
天敌似的婆媳关系,更是中国特色。不被爱、不会爱的婆婆,总是想无形中继续控制儿子、独占儿子,在不知不觉中越了位,插足儿子和儿媳的小家庭。媳妇需要的是有力量的男人,需要的是定海神针般的夫妻关系。于是,悄无声息地,婆婆和媳妇就站在了抢夺大战的两面。
不得不说,《中国式的情与爱》把“中国式”的诸多问题分析得极为露骨。你不愿意直视它们,但它们就那样真真切切地存在,时不时地,还撩拨撩拨你平静的生活。
我爱喝汤,尤其是外婆煮的白丸子汤,每次喝上一碗都感觉好满足,好幸福。一入冬,外婆就会让外公买来上等的鸡,取鸡胸肉,配上山药,山芋淀粉,白白的蛋清,放上葱姜蒜,加入十三香,用力地搅拌,起泡,做成大小相等的.白丸子,给我熬白丸子汤喝。
外婆在厨房忙碌着,我站在门外看着。她手持锅铲,守在大铁锅边。外婆的背有点驼了,甚至单手端不动大铁锅了。她一手扶着灶台,慢慢弯下腰,移动脚步,低头看了看火苗儿,又用双手撑着灶台站直,眼睛紧紧地盯着沸腾的白丸子汤,锅里的白丸子像一个个小球在汤里欢快地舞动着,翻着雪白的“浪花”。
熟悉的香味在屋内氤氲开来,看着外婆的身影,我的思绪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外婆常常为我做白丸子汤喝,我总是看着她,手持锅铲,守在大铁锅边。这几年过去了,依然还如以往。
每次喝着白丸子汤,外婆总是一边慈爱地看着我,一边笑着说:“多喝点,长大定能考个好大学!”每次我都能喝上一大碗,喝得额头上汗津津的,小脸红扑扑的。这时的外婆就坐在我对面微笑地看着我,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里都洋溢着满足。
在一碗碗白丸子汤的陪伴下,我的个头一点点长高,从最初我还没外婆的腿高,渐渐地窜到了外婆的大半腰,直到现在,我甚至比外婆还高。每次比完高,外婆总是笑着说这是白丸子汤的功劳。
很快,热气腾腾的白丸子汤端上了桌,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外婆笑呵呵地说:“快喝吧,趁热好喝!”我坐在桌前,那香味把我团团包围起来。我顾不得烫,舀起一勺汤,吸入口中,鲜香的味道在我舌尖萦绕。“看,小时候,白丸子汤喝得多,现在学习好吧!”外婆说着又给我加了一大勺,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不变的动作,不变的厨房,不变的味道,变的是外婆——匆匆而过的时光让她变得苍老。白丸子汤的香味留在我的记忆里,它一直伴着我成长,记录着我和外婆在一起的时光。品尝着这碗白丸子汤,我觉得这口口都是外婆的爱,都是幸福的味道。
村口一阵闹腾,驴子唱起了戏,是半瞎卖瓜回来了。
半瞎卸下驴车,喝尽丑儿递过的凉茶,没套驴就拉上板车下地摘瓜了。车刚满,刚才还是试探性的月夜,现在已妥妥帖帖的是夜了。半瞎埋头拉车,心里却一阵担忧:该不该叫儿子明天一起去卖瓜呢?自己又不善言语,儿子会不会生气?丑儿在后面推着车,忧虑着:应不应该陪爹卖瓜?可自己是个学生,爹却又瞎又丑又老又穷,丢不丢人呢?
“明儿个跟爹去城里卖瓜不?”半瞎还是怯怯地问了句。“唉。”丑儿不觉竟应了。可他心里又矛盾了。
第二天凌晨,鞭子撕开夜幕,驴车“吱呀”上路了。半瞎心里兴奋极了,一路上和着驴蹄敲击地面的声音哼着小曲;丑儿盯了一路脚趾,像是赴刑。
摆好摊子后,半瞎蹲在旁边用仅剩的左眼温柔地迎着三三两两的行人。丑儿却躲在驴影里,仿佛驴影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这时的他,简直就似害病的眼怕光,破碎的皮怕汗。
驴子嘶叫了一通,甩走了叮在尾巴上的苍蝇。
这时一个早起买菜的妇人绕过一辆装满瓜的机动三轮车走向驴车。“老乡哪里的瓜啊?”“汴塘瓜,不甜不要钱!”半瞎起身应道,每个字像下了保证金似的',他身为农人确是从不吹牛。“哟,你儿子帮忙卖瓜啊,看你多幸福啊!”妇人道。丑儿脸像红透的番茄,他的担忧还是应验了。
日头渐渐高了,毒辣辣地审视世间百态。
半瞎又是称瓜又是找零,忙得一身汗。丑儿看父亲泛着盐渍的黄衬衫贴在背上,衬出根根骨头,像极了干瘪的茄子。丑儿看到驴子瞪着自己,滚圆的驴眼里自己扭曲了。
买瓜的人愈来愈多,驴子烦躁不堪。日头越来越烈。
丑儿终于走向父亲,“爹,我来找零吧!”半瞎愣了一下,那瞎了的像蒙灰的劣质珠宝的右眼却泛起了光。
果然今天快多了,没到一点就剩俩瓜了。这时一汉子赶过来,包圆了,说买个汴塘瓜不易,又去驴车找。果然又抱出个大西瓜。突然半瞎一把夺下,宝贝似的搂着说此瓜不卖。汉子无奈地走了。
半瞎坐下,用力掐开瓜递给丑儿说:“多好的瓜,留着咱爷俩吃!”丑儿眼湿了,他知道父亲今天是真高兴。
日头突然温情起来。
小城里,大街上,驴车边,依偎着的父子,还有那驴,啃着瓜。丑儿不再感觉丢人,不再感觉父亲令人生畏;半瞎不再担忧儿子不接受自己,转而觉得心里满满的。
驴子开心地又唱起了戏,天上太阳幸福地洒下温暖的光。
人是万物之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只有用爱编织才能天长地久。如果你留意,你会发现每时每刻你都在爱的伴随下生活。
母爱
凌晨3点,我肚子突然疼痛难忍,我满身虚汗,在床上打滚,汗水和泪水混在一起,轻轻地流过我的面颊。这时,一只温暖的手搭在我的额头上。朦胧中一双焦急的眼睛正望着我。夜,是那么的黑,无数颗雨珠夹在风中铺面而来,妈妈背着我,焦急的向医院奔去。她的头发湿了,汗水夹在雨珠里快速的奔向地面。我突然想起了一首诗:“啊!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天空下的荫蔽?”
啊!母亲是闪耀着生命之光的灵芝草,母亲的芬芳让我的痛苦顿时消融。
师爱
我在病床上静静的躺着,透明的药液一滴一滴顺着长长的塑料管输进我的血管里。我害怕,孤独,像孔乙己一样跪在柜台下面无人同情。
突然门开了,一张熟悉的面孔映入眼帘,是语文老师。顿时,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我赶紧背过脸擦干泪水。一切尽在不言中,他翻开书本,给我讲起了课文……有一首诗至尽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别让我为面遭危难而祈祷,而让我无所畏惧的面对危险,别让我为止息痛苦而恳求……”
啊!师爱如一阵清风,吹走了我心头的阴霾;像金色的阳光照耀着我,催我奋进!
大自然的爱
大自然就像母亲一样,时时刻刻照顾着生活在她怀中的.孩子。
每天清晨,她把太阳送上东行的马车,叮嘱他要尽职尽责,将阳光撒满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又随风去看庄稼的生长情况,她亲吻着每一朵花儿,每一棵草儿,让露水滋润它们,让土地照料它们。自然母亲又来到了河边,她同鱼儿低语,同虾儿微笑,与水花并肩嬉戏。她又飞上蓝天,同白云一起游荡,轻轻地抚摸着鸟儿的翅膀。
中午,她让大树投下阴凉,让微风吹过人们的面庞。
傍晚,她唤醒月亮和星星,让她们照亮漆黑的小道儿,帮助迷路的人回家。她召唤来萤火虫,给在黑夜勤劳工作的人们带来一份深深的祝福,她耐心的坐在石头上,听花草树木,鱼虫鸟兽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啊!大自然的爱如一曲生命的旋律荡漾在我的心中。
现在,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在爱的沐浴中,我感到幸福和快乐;在爱的沐浴中,我学会了坚强和勇敢;在爱的沐浴中,我学会了怎样去爱别人。
人世间,沧海桑田,群山有崩塌的时候,大海有干涸的时候,生灵有灭绝的时候,可惟有爱,起然于一切事物之上。
曾经,我和妹妹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我信誓旦旦地说,一定要努力,把孩子们都送出去,送到资源优越的香港、美国、德国,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
我妹妹却惊讶地说:“那怎么可以?我的孩子绝对不可以独自到那么远的地方,省内读书就够了,毕业后一定要回到我身边工作、生活!”
我一度陷入沉思,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我总觉得,把孩子“栓在身边”的做法不妥,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反驳。我总觉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却从未意识到,我的深远之计也存在诸多问题。
直到我读了《中国式的情与爱:把爱活出来》,我才知道,我的“为之计深远”并不单纯,我是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在了孩子身上。
《中国式的情与爱》是我读的第一本与心理学有关的书籍,它让我重新认识了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以及婆媳关系,我甚至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去做一个独立的人。这本书唤醒了我心底一直沉睡的声音:我要做自己。
说实话,从没有一本书,让我读得如此胆战心惊。捧着《中国式的情与爱》,我如坐针毡。因为书中很多地方,我情不自禁地就对号入座了。比如怕被伤害而不敢去爱,比如缺乏安全感而拘谨不敢说爱,又比如死要面子为难自己……
对于中国女人,网络上流传一句话:中国女人的四不幸: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
中国家庭里,很多婚姻都不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的。本该是第一顺位的妻子,被婆婆、被家族、被孩子一点一点挤到最末尾。缺位的丈夫、越位的婆婆,让妻子感受不到爱,也逐渐失了爱的能力。安全感匮乏的妻子,只好将目光转移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有些人由于没有自己的人生,所以只好生孩子,然后把生的孩子的人生当做自己的人生来操控。
妈妈和孩子之间严重的共生关系、爸爸的缺席,以及婆媳之间的争执,都导致很多妈妈越活越没有自我,她们的世界只剩下“孩子”,她们的希望全在“与我最亲”的孩子身上。
不被爱、不会爱、又带有控制欲的妈妈,带给孩子的教育、养育方式,势必会有瑕疵。从未想过“做自己”的妈妈,也一定不会教会孩子去做自己。
这样长大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不自觉地便被贴上了“中国式”的标签。被逼着走入一段没有准备好的婚姻,又造就一段不健康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一辈子活在母亲的控制之下,越发地不能“做自己”。
缺位的.丈夫、缺席的爸爸、缺爱的孩子、越位的婆婆、控制欲强的妈妈,如此恶性循环,家庭永远没有幸福可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