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幅漫画,我不禁问这些人的社会公德心在哪里去了呢?那些人里也不乏有军人、教授,按理说他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有着高素质。可他们却无视道 义,不仅对弱母子不闻不问,反而还变本加厉地侵占了本应属于她们行走的\'通道。
在反过来看一看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心”盲也不少,在医院里大大的挂着四个字“禁止喧哗”。而有有人呢,就佯装没看见,大声地说话,难道他们就没有公德心了吗?在我们的大街上竖满了"禁止随便乱扔垃圾”这样的牌子,可有些人看到了之后又依旧把手里的包装袋、纸屑随手扔在了路边,这难道不是阻止我们城市进步的障碍吗?这些人比魔鬼还要可怕,比寄生虫还要讨厌!
我认为,这个妇女其实也有错,因为这个妇女她不敢站出为为自己说话,不站出来保护自己应享有的合法权力,恰恰就是因为妇女的软弱,促使了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助长了他们的不正义的风气,这样只会让这些歪风邪气散播得更快。
换句话说,我觉得车站并没有真正地派遣啊作人员来监督和制止这种不良行为的发生,并批评这些无视道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让他们扪心自问,自己这样做是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呢?但是,车站却只立了一块牌子在那儿,所以从这点儿上来说,车站是极度地不负责任。
所以,我们一定要严厉打击这种不道德的行为风气。如此可见,加强公民意识,国民道德建设是势在必行!
……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个性化作文,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真正成为个性化的产物。如何张扬个性,不断创新,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和实践。
人们总把幸福解读为“有”,有车,有房,有钱,有权……其实,“无”才是真正的幸福。难道你没有听说过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吗?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很多表面上“有”的人,不一定就是幸福;而看上去一“无”所有的人,也不一定就是不幸福。关键在于你的心态,你自己怎么看。1988年4月,24岁的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博士霍华德·金森向市民发出了一万份问卷,问卷内容是调查大家是否感到幸福。而认为自己幸福的人中只有几十位是有钱人,其余都是普通的家庭主妇、卖菜的农民、公司的小职员,甚至还有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为什么这些职业平凡、生涯黯淡的人,也会有幸福感呢?霍华德·金森发现这些人虽然职业多样,性格迥异,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他们对物质没有太多的要求,他们平淡自守,安贫乐道,能享受柴米油盐的生活。相反的,大多有钱人却总不满于自己的生活,总希望有更多钱,这使他们永远不能满足,也难以感到幸福。多年后又一次的调查中发现,那些没有钱的人依然感到幸福,有钱的人却只有几位认为自己是幸福的。由此表明,“有”并不等于幸福,“无”也不一定就是不幸福。
当然能够做到“有”,这是好事情。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有车开……这自然是一种幸福。然而,在生活当中,很多人是不甘于满足的,他们总是渴望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这自然产生了痛苦,导致了自己的不幸福。如果这样,还不如“无”,无***,无所求,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生活,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那个荡舟于赤壁之下的东坡居士,什么都没了,却仍然怡然自得,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那个被贬潮州,爱女也死于途中的韩愈,什么都没了,却把一腔悲叹与寂寥皆化作了治国的动力,修水利,兴教学,造福一方人民,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什么都没了,依然在南山快乐地采菊,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所以,懂得“放下”是一種幸福,懂得知足是一种幸福,懂得淡泊是一种幸福,以笑脸从容地面对生活是一种幸福。
“无”虽然没有形状,没有波澜,没有色彩,但却是对生活的最高敬意。能够在“无”中安身立命,从容不迫,泰然自若,才是生命的大智慧,才有人生的大境界,从而拥有真正的“幸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