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南京下关第二实验小学的一名少先队员,我从老师的介绍,爸爸妈妈的讲述以及网上的资料查询中知道了今年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的日子,有感而发,给您写下了这封信。
300年前,也就是康熙46年时,为了纪念康乾盛世,清王朝建起你了一座如梦幻般美丽又集奢华于一身的园林,里面有无数的奇花异草,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被称为万园之园,可就在它建成150年的时候,1860年的10月,英法联军在对这一宏富无比的皇家博物馆进行疯狂劫掠后,又纵火将其野蛮焚毁集人类园林艺术之大成,被誉为东方梦幻艺术极致的“万园之园”万劫不复,人类文明遭受巨大灾难,于是在世界悲剧史,灾难史上,写下了中国圆明园。
转眼2010年,又一个150年过去了,中国经济越来越发达,也越来越强大了,在被毁纪念日来临之际,圆明园展出了悉心修复,收集的一批圆明园文物,150件劫后余生。流离失所的`圆明园文物重现人们眼前,同事在圆明园举行的“勿忘国耻,腾飞——爱国主义航天展”使观众情绪激昂,更让人感慨万分:一个昔日任人宰割的民族,如今繁荣富强,香港澳门回归,中华儿女行走太空,嫦娥二号遨游太空探测月球……现在的中国,是充满生机的,强大的,我们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不是为了要记住仇恨,而是要牢记历史,呼唤世界和平!希望所有人都能远离战争,像我们现在一样生活在和平温暖的阳光下!
我相信,我们这个可以在历史上创造极致美丽的国家,一定能实现伟大的超越,为人类与世界和平做出新的贡献!
我记得电影《致青春》有这样一句经典语录:“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种题材的电影又进一步的深化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人们内心的程度。而外国又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呢?很显然,中国与外国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中国在教育上强调的是做人,而外国是做事。所以外国的孩子们比中国孩子的独立能力强,而中国孩子学习的文化知识,文化素养要比外国孩子多的多。大家有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怎样改变这种教育偏激的现象?其实目前想要改变的话显然是不可能的。我来给大家总结一下原因。第一,贫富差距太大。就像那些有钱人的孩子,他们每天都生活在温暖中,如果没有合适的教育,他们大多会一直生活在安逸中,他们更不会明白独立的意义。穷困人家的孩子则背负着巨大的责任,他们只能通过学习来“逆天改命”。这样,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就业,所以他们对所要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摆着应付的态度。我们国家的教育是为了什么,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又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选拔有用的人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贡献。但只注重理论知识,不注重实践,所以应试教育被恶化了,人们也违背了中国教育的初心。第二,普遍的攀比心理。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对话——孩子的妈妈说:“怎么考试考了这么点分,你看看人家XXX”。孩子的压力太大,只能硬着头皮去学习。
我认为这种教育方式不能大力支持也不能抵制。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加大课外辅导的调查力度,有效的抑制教育过激的现象。相关媒体也应该大力宣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国家也应继续实行精准扶贫政策,解决贫富差距的现象。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