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同学个个都兴奋地不行,因为要去秋游了。8:00的时候,我们班的导游走进来,开始介绍自己了。有两个导游,一女一男。女导游拿着那个话筒给我们讲了些关于安全的一些注意事项。讲完了我们就出去排队了。
终于,我们上了车。开车去要一个半小时,因为我们太无聊了,我们都想吃零食了。可我真是弄不明白,为什么女导游不让我们吃零食呢?而且如果你吃的话,她就把你的包没收了。不过,还是有些同学偷吃零食哦。
在途中,我们班表现太差了,老师怎么喊还是站着懒懒散散的队。有一两个同学没有站队,结果被老师揪了耳朵!我看他们的耳朵都是红彤彤的,太可怕了!在美国,揪人耳朵是犯法的,再说,这女导游还在人家耳朵上留了手指印呢!
我们在水里捉泥鳅,可好玩啦!大家都拿着网在水里捞。我们还在粗电缆上骑自行车,又可怕,又好玩,又刺激。有一台机器,上面有几个灯,只要你对它喊一个颜色,灯就变成什么颜色。还有一些高科技,比如:你踩大屏幕上的水,它就漾起波纹,像真的一样!
有一次站队,女导游一边大声喊:“站队了!站队了!”一边从我身边走过。我以为她走到后面去了,所以忍不住回头跟后面小声说了句:“好可怕的.导游啊!”忽然有个人拿着个大喇叭直冲着我的耳朵喊:“可怕你还不快点站好!你以为我喜欢喊呀?喊得我嗓子都哑了,你还说我可怕……”原来,女导游就站在我身后,我心想:我已经站好了,干嘛拿着大喇叭对我喊呀?我的耳朵都要聋了!这倒有时不是和耳朵有仇啊?动不动就就人家的耳朵,然后就对我耳朵乱喊,我又没做错什么事。
玩儿完了这个地方,该去下一个景点了。下了车,大家好像都在说关于恨女导游的事,说她怎样随便掐人家的耳朵,说她怎么凶,等等……总之,差不多每个人的脸上都没有“笑”这一个表情。我认为不全是导游的错,我们班的同学确实表现得也很糟糕,可这女导游也太凶了点吧。
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到了一个地方,女导游让我们原地休息。可是有几个男生,还有一个女生,那就是郭XX,没有休息,而是到草地上玩儿去了。这时郭XX被女导游发现了,她还是满不在乎的样子,女导游喊道:“那个女同学站住,我说:‘一二三’,你说:‘我脸皮厚’好不好?”于是女导游说:“一二三!”旁边站着一位多嘴的崔XX,笑着怪声说:“四五六!”女导游没有理他,又蛮不在乎地说:“一二三!”结果一脸茫然的郭XX回答:“四五六!”我认为这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批评一下就可以了,为什么要侮辱人呢?结果,女导游说:“不想休息是吧?好,那就接着走!”于是,女导游便起身出发。忽然,有一个同学开始喊:“抗议!”女导游毫不在乎,说:“抗议无效!”这时,又是忽然间,全班起身喊:“抗议!抗议!抗议!抗议……。那声音越来越大,大的有点可怕了。我没有喊,因为我觉得这样对大人太太太不礼貌了。我在美国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大人,还有这样的同学。我们班同学真是太自以为是了!女导游生气了,说:“谁要给我再喊就自己走回你们的深圳去!”邓XX用她那冒着凶光的大眼睛盯着女导游说:“这不就是深圳么?”女导游喊:“这是龙岗!”颜XX回嘴:“我们这样你又能怎样?”徐XX跟着说:“我们有的是钱,打车回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想:我们班同学也太会回嘴了吧!
女导游拿出一张纸,好像是关于这次春游的调查问卷。于是,邓喆丹和颜钰泽带着几个同学说:“不开心!不开心!”女导游只好写不开心了。就在这一瞬间,邹嘉禧,拿着个瓶子追着陈锦熙乱打。男导游保护着陈锦熙。这时,女导游冲上来,把男导游推开,揪住邹嘉禧的耳朵,把瓶子抢走,扔得老远。这邹嘉禧真是淘气啊!后来我一问,原来是因为邹嘉禧在地上捡了个瓶子,陈锦熙说是他的,所以就打了起来。哎呀,又是因为一件小事,就打成这样!
上车回学校了,女导游终于让我们在车上吃零食了。一次,司机叔叔猛地一刹车,地上的零食袋都滚到前面去了!从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女导游不让我们在车上吃零食了,因为同学们太不文明了!难道他们往地上扔垃圾不会感到有一点害羞么?难道天天我们挂在嘴边的保护环境都是假的吗?
这次秋游太让人失望了,好多人都哭了,而且都是因为一些小事。这次秋游让我知道了我们班同学是多么自以为是,独生子女是多么可怕,学习好的同学品德也不怎么样。还有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在中国的环境污染那么严重,是因为大部分中国人乱扔垃圾都不感觉羞耻!
抬首,入目的是一大片发出嫩绿新芽的树。春风一过,犹如一个个庆贺自己重获新生的小精灵,在枝头跳跃欢笑嬉闹,好一幅万树闹春图!
俯身,凝视着地面那一片刚刚冒出新芽的小小草,像是铺在大自然中的一张绿色绒毯,只是这绒毯有生命,会呼吸。用属于它们的.方式生长于自然,奉献于自然。
举目远望,那潺潺流动的溪水是春的使者吗?还是那和煦温暖的春风才对呢?在春风的轻抚下,高处凝结的寒冰慢慢融化着,和着未干涸的溪水,流出属于春的节奏。
我想,春的使者应该是春风吧。因为她的博爱才会有万物的复苏,才会让大自然能够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之行,亦春之感。
这篇写景的文章融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于一炉,通过对初春时的树、小草溪水的描写,讴歌了春的使者——春风,突出赞美了其博爱的特点,蕴涵自然的理趣,构思大胆新颖、有独创性。
“文本无非是个例子”。凭借文本习得方法,培养能力。教学中,邵老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借助“批注式阅读”法,展开生本之间的个性对话。在深入研读文本之后,精彩的人物对话,巧用对比方法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一炮之后……”“当天晚上……”“若干年回到家……”无不成为一个个触发点。续写《炮手》架起了学生与文本、与生活的联系,放飞想象,由读到写,无缝对接。
春天,我并不是多喜欢,但在这时,这乍暖还寒的时候,我却非常享受,冬天已经开始退却,但也在不甘心的吹着冷风;春天已经临近,但也小心的飘来暖风。温暖但不燥热,冷清但不冷冽……每年的这个时候,我应该是刚刚去上学,寒假的.懒散还没消去,所以更喜欢这乍暖还寒的风,风一吹,似温柔的怀抱,似一双温暖的手,抚摸着我的每一寸表露的肌肤,很温柔,很温柔……
开学初,睡不好,学得劳,吸一吸那温暖但有丝丝凉气的气息……那裹着大地与海洋的气息,一个温柔,一个冷冽,混合一起,似世间最美好的味道……路边有一颗很奇特的树,主干直指云霄,但支干却又盘虬错节,四五条“蛟龙”盘着“天路”。我把手放在树干上,树干有些青色,似乎有那么一点悠长但不渺小的生的力量,但我在远处看时,却是一种沉闷又荒凉的死的气息。这确实是个有趣的阶段,两种相生相克的东西结合一起,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吧……
我不喜冬天,亦不喜春天,但在这时,我对冬有一点怜悯而我对春却有一点期望。不管怎样,我都是那个我,春来冬去,不变的,唯有自己,或许我可以变得更好,可以怜悯过去,可以有资格期望未来,这风,这春,这温柔和这个我……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人物对话。不同的提示语,折射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帮助我们深入人物内心,更准确地把握“炮手”这一形象。
按照以往教学,我会将人物对话和盘托出,提醒孩子关注提示语,读好对话。而邵老师独具匠心,将对话作为一条线索,贯穿教学中,一点点带着孩子接触文字,一步步走进文字中,走进“炮手”。
第一次出现对话,鼓励孩子判断谁说的。在没有提示语的情况下,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读。有的慷慨激昂,有的言辞决绝,有的声情并茂……孩子们凭借着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心声。分角色读,互相评价,激发孩子们对文本探究的兴趣,将读书引向深入。
第二、三次出现对话,是在孩子深入理解文本之后。期间,孩子们将目光放在文本上,深入探究炮手言行,走进“炮手”的内心。指导读好“连声喝彩”,感受将军愉悦,关注炮手的“两行热泪”,发现对比手法的妙用,到文中勾画运用“对比”手法的语句。紧扣重点词“仅有”,朗读中炮手的心情,感知“家”对炮手的重要,进而读懂炮手对“家”的珍视与不舍,在情境的'创设中理解神态变化,发现“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背后的无私奉献。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表达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透过“苍白、煞白、惨白”的神态变化,让炮手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丰满起来。
这本书已经买回来一个多月了,一直束之高阁。不是我没有时间,而是懒惰情绪在作祟。在这样炎热的天气中,我是极不情愿看这种“枯燥无味”的书籍的。我也曾尝试过去啃它,但每当我翻开那古朴深沉的封面,当那密密麻麻的文字映入眼帘,再一瞥那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后,不免望而生畏,实在是提不起来兴趣。很想就这么任性下去,但当我阅读《构建小语好课堂》这本书的时候,当读到韩春梅老师为我们呈现那精彩的富有智慧的教学案例时,我深深察觉到到自己因为贫乏的教育理论而陷入困窘的局面。为了避免暴殄天物,认真学习韩老师的阅读教学模式,我下定决心征服自己,给浅见寡识的我补给一些理论,于是我硬着头皮再次翻开了该书。
当我潜下心来阅读这篇名为《致力解结》的序言之后,昔日的畏难情绪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内疚自责。陈老师用他那深邃和广阔的理性视角,向我们阐述了课堂教学在一个教师的整个生涯中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揭示了课堂和教师之间千丝万缕般的联系。“用案例说话,用案例说明,定位于指导操作”,我感到这不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工具书”,对于一个经验匮乏的我来说,无疑提供了改进课堂研究的方法和工具,让我学习到必要而富有意义的'知识。
上班一年来,我也多次走进其他老师的课堂,向他们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不可否认的是,每次我都是照搬照抄,或者是依葫芦画瓢,看别人怎么讲的,我就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来。这中做法的确可以让我在短时间内掌握教法学法,可以现学现用,但也深知这种浅尝辄止、不加思考的做法于自己并无多大裨益,甚至会滋生和蔓延我的懒惰。在阅读了“听课评课”和“观课议课”的区别之后,我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听课时只是抱着为了听课而去听课的目的,不分析听课的内容,不清楚要研究的问题,也不去反思如何从别人的课堂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长此以往,不仅缺乏了继续学习的动力,也会导致自己闭门造车,目光狭隘短浅。通过学习,我明白了,观课不仅要用眼睛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和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合作、交流活动,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我坚信,随着我进一步的阅读,一定会收获更多。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