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里面有很多话都让人印象深刻,比如:你总是太投入了,热爱就会夸张,感情就会变形,就没有办法真实的认识事物了。这是陈虹对柴静说的,仿佛也是对我说的。我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不了解我的人会认为我很冷漠,是一个经济学上所讲的理性人,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其实,他们不了解,我心理的那片天空很蓝,它喜欢阳光,喜欢温暖,热爱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太冷漠的人我会远离,因为内心承受不了冰冷的东西。
书中还有一句“人的一生,有的是将来,永远有下一拨人,下一个地方,不一样的生活”。我现在还是很念旧,恐怕自己会一直这样下去,舍不得的东西太多,那些青春年华,那些灿烂的回忆,尽管模模糊糊地在脑子里游荡,可是就是存在,有人说,存在即合理,但它会影响我向前迈进的步伐,因为我会回头张望,脚步沉沉地,迈不出去,不过,总有一天,我会忘记那些,勇敢地向前走,只是那个日子应该快了吧。
花了两天时间把《看见》看完,正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她没有刻意地选择标志性事件,只是选择了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人,一些事情,仅此而已。正式因为这样,我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记者,这位主持人,因为她的一份简单。在《看见》中,我看见了柴静,看见了我自己。她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女人,在别人看来或许会有些许孤傲,其实,我和她一样,我们只是将独立看得很很重要,不喜欢依赖,喜欢背起包就走的洒脱与豪迈。性格上的另外一些地方,说不清楚确切的点在哪里,反正我是看见了自己的影子。
坦白说,《看见》这本书的开头部分并没有吸引到我,她的一些陈述让我感到别扭,也曾经闪过一丝放弃阅读的念头,不过庆幸的是我读完了,感受颇丰。柴静的主要工作是采访,这就要求她必须去接触一些具体的人物,具体而细微的事情,那些事情或琐碎,或热门,或悲痛,请允许我用这个词来形容汶川地震。柴静的每一次采访,每一个报道,即使她是简单记录,字里行间我依旧能够感受到她天生对细微事物有着深刻的体会,她把人看透,把事情看透。
写完这些之后,心里莫名其妙的,总在不停的反问自己,难道在我的内心深处真的是这样么,难道我真的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么,那为什么总习惯于去哭,还是那只是在安慰自己。我忽然理解了别人和自己的区别。对于自己有些事情就算是想清楚,也不见得做得到,然而当我们劝说别人时,却总有意无意的呈现出无所谓,似乎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甚至自己总会在面对别人时,而总趋于找一切机会来提升自己(或许无意)。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时会遇到朋友莫名其妙的发火,就算最后问出原因,而自己还觉得可笑,解释道:“其实,我说这句话是无意的”。
我发现这似乎是人类的.共性,只不过犯的多少而言,但就算是通病,我们还是很介意,一方面我们在抱怨别人如此,而另一方面我们却在对别人如此。我们总习惯于在关注别人缺点的同时而忽略自己有同样的缺点,以致谁也不服谁,而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结果矛盾越来越深。
我不知道这是否对,但我总觉得如果每个人都真心鼓励别人,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是另一番风景。
融开了满河冰冻的是温柔的春风,
拂绿了遍野荒原的是无声的充雨,
解却了心中愁绪的是善意的微笑。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话:凡是鼓励办不到的事情,批评责骂往往更做不到。
《背影》是朱自清爷爷在上个世纪20年代锋时候写的作品。虽然时代离我们很久远,但仍能感觉到他们父子间那浓浓的感情。
最使我感动的是父亲对儿子那质朴无私的爱:“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再向外看时,他已经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被那深深的父爱所打动,情不自禁潸潸地流下了眼泪。作者虽然已经20岁了,但父亲总是为他做这做那,在父亲眼里,儿子始终是最重要的。
由这我联想到在我的现实生活中,我的父母对我何尝不是这样,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到走进校门……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和每一点进步中,不都蕴涵着父母的哺育之恩吗?每天,当我还在睡梦当中,妈妈早已起床给我做好了早餐,为了让我多睡一会儿,总是在最后一刻才叫醒我。下午,父亲和母亲带着一天的工作的疲惫准备好晚餐,吃完饭后,陪着我做作业,了解我的学习情况,无时无刻地关爱着我。
读了《背影》一文后,我对父亲、母亲、父爱、母爱有了更深的体会,“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两句诗,真真切切地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不管我长多大,离家多远,都不能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
父母的爱是神圣的,伟大的!我们每个人都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她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在她的怀抱中幸福地生活、快乐地学习。我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掌握知识,练就一身本领,长大后,回报父母,报效祖国!
在我的生活中,有过感动、愤怒、美妙、妙趣横生的事情,其中有意见非常又去的事,这件事有说不出来的奇妙和快乐。
去年暑假,我们全家回了一趟老家。我的老家山清水秀,非常美丽、一下车,我便四处张望着,真是感叹不已。回到了以前的2楼平房,返修的惟妙惟肖、我坐下来和奶奶以及其他人聊着“小城故事”!就在这是,我听到了一个又熟悉又有点陌生的声音—“俺可以听听吗?”哦!原来是儿时的伙伴娟子。仿佛儿时的记忆还在眼前—她依旧穿着那件破旧的小毛衣和一条短了已经高起膝盖的小毛裤。我点了点头,她进来之后,毫无拘束的坐下了,这应该是当地的习惯吧!
我又开始讲了,家里人似乎都有点不耐烦了,只有娟子全神贯注的听着。一边听一边拼命的点头,仿佛憧憬着对城里的一切事物。中午,我和娟子聊起儿时的.事,笑声不断。后来,她带我去了我们小时候最爱去的地方-苹果林那里依旧生机勃勃。我们正在比赛,爬树,娟子不小心把衣服刮破了,他不以为然,我从家里那两套衣服给她。他毫无拘束的收下了,让我觉得她非常豪爽。
我们坐在小河边给他讲了我在城里的故事,一边听一边用浓厚的家乡话说:“俺哟好像去遛遛!”我笑了笑拍拍她的肩膀问:“你以后梦想是什么?”正当我以为她会说去城里工作时,她说了一句:“俺要多买衣服给爸爸、妈妈、弟弟穿,怎么穿也穿不完。”我一愣,没想到娟子的愿望这么简单、朴素!我回到了家把一些衣服给了娟子,娟子拿了过来笑着说:“我也想像你们一样,去城里,不过我想要的是我们的家乡也变成大城市。”娟子说完便回家了。
我在回家路上,想着和娟子一样的人,一样想建设家乡的人,我们却显得微不足道。在城里,我们的理想远大,而那些乡下人的愿望朴素、简单,可是!她们的愿望是否比我们的好实现?
愿娟子的梦想成真!
【二】
“我们发现,最大的谜,其实是孩子的内心世界,能不能打开它,可能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双城事件,是整本《看见》里最能引起我共鸣的章节。不为什么,只因为我在那些接受采访的孩子和父母身上,看见了我自己,和我家庭的影子。不不不,不是说我也因为失去朋友而服下老鼠药,我没这么干过。是我的内心世界也曾经是不被人所了解的,无人能说清楚它是什么样子,甚至我自己。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拒绝向其他人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不是我不想说,而是我不知道找谁说,觉得没人能理解我。正如文中的小蔡陈述的一样,“听别人说话的人”才是我认为能理解我的人。那时候,我父母的观念就像苗苗父亲,“给她吃好的,穿好的,还要啥?”只在乎我的温饱,不在乎我的感觉。而同学们对我又都是像小陈一样,“班上的人多了,哪个都是朋友。”不甚关心。老师?他们就是一群板着脸的陌生人。简单地说,我的想法就是“没有人会认真听我讲,他们听了只会笑我。”于是,怀着对这个世界的不信任感,我把自己的心锁起来,门焊死,窗用砖块堵上,认为“这样就没人会笑我了”。这样一来,也确实没人因为我说出心里话而笑我了——因为我成了一个喜、怒、哀、乐都在心里“解决”的人。心里“解决”不了怎么办?我就主动远离自己的内心,玩游戏玩一整天,在成就感中忘记内心的想法。这样过了很久,也就有了今天我的“严肃”表情。
我认为,相比起事件中的孩子们,我比较幸运。因为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经验和知识储备的不断积累,我再度接受了这个世界,心灵又再次“对外开放”了,没有因为自己的封闭而造成严重后果。而双城事件中的孩子们,他们的不幸是因为他们长期处于“没人懂”这一状态,只能抱团取暖,一旦团体中心的热源消失,所有人都会受冻。事件中的苗苗,就是那个热源。其他孩子,是围着热源一起抱团的人。对这个世界的不信任和成年人们的不理解,是寒风。正是寒风吹灭了热源,才让孩子们接二连三地倒下,最终成为一个轰动全国的事件。
双城事件的确已经过去很远,但是跟这起事件中的孩子一样的人,像曾经的我一样也不信任这个世界的人,还有很多。怎么样去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怎么样去引导孩子们相信自己是“听人说话的人”。这的确,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只有每个人都面对了,寒风才不把孩子们逼上绝路。
这些孩子们要说不幸真是人生的大不幸:家庭贫困,父母离异,仅有的一位亲人还有得了大病,不是癌症,就是白血病 (除了11岁就和残疾的母亲买烧烤的.高雨欣),而他们都还是少年,遇到凡此种种,都还不满14周岁。但凡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人家,像他们这样都还是撒娇的年龄啊!可是这些孩子们,却用他们稚嫩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全部责任。要,采茶叶,背玉米,讨价还价,换钱买药;要,一次40多斤重,来回一个多小时,一天7,8趟的挑水;要,两年如一日,不停地奔跑,坚持为别人送票,来延续母亲的生命。要,告诫自己:虽然晕血晕针,但为了母亲,为了骨髓移植,就不怕不怕......有时候,物质的贫困就够折磨人的了,可是,和精神的折磨比起来,那又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家里出了如此的难事,没有人和你分担,你还得反过来照顾他们,安慰他们。而他们的身体大多每况愈下,最终的结果还是人财两空。你明明知道是这样的结果,还要为了这个没有结果的结果拼命。你怕这样的事情发生,但又不得不面对,所以,对于这群孩子们来说,常常活在担忧恐惧中是他们最大的折磨。每念及此,我就深感命运弄人,造化残忍。
然而,生活就是这样,它露出了狰狞的面目。你先是勇敢的面对了,然后努力微笑着应付,咬着牙坚持 。突然,某一天,“不幸”以另一种形式出现:不忍卖出去的十字绣《旭日东升》又物归原主者有之;淘气的小弟长成小男子汉者有之;辍学的孩子也有实现当主持人的梦者有之;每天接送母亲透析功课也没落下多少者有之;骨髓移植成功母亲又回到了自己身边者有之......的确,不幸真是“化了妆”的幸福。
不仅如此,还有种种: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忙问药,助其一臂之力;慷慨解囊,予以鼎力相助;私下谈心,给以精神慰藉。更有甚者,列其姓名于中华大地之上,万众瞩目,心向往之,并进而效仿,种植孝心,结出善果,称雄一方,未为不可。由是观之,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不论男女,不分长幼。美哉!我中华之少年,幸哉!我少年之中华。
真正的友谊是不但彼此信任的,彼此支持的,而且是真心对待彼此并且敢在彼此面前表露真实心理的,真正的友谊也会敢于指正对方的错误,并且不会放弃对方的……——题记
也许一个普通的朋友从未看过你哭泣,而一个真正的朋友有双肩让你的泪水湿荆;也许一个普通的朋友找你谈论你的困扰,而一个真正的朋友找你解决你的困扰;也许一个普通的朋友在吵架后就认为友谊已经结束,而一个真正的朋友明白当你们还没吵过架就不叫真正的友谊;也许一个普通的朋友期望你永远在他身边陪他,而一个真正的朋友期望他能永远陪在你身旁……真正的好朋友就是在你伤心的时候可以安慰你,在你难过的时候可以开导你,在你开心的时候可以陪着你开心,把你的事看成了自己的事,尽力帮你做任何事情的人……和好朋友在一起就会很无拘无束的,想干嘛干嘛,想说啥说啥,虽然偶尔也会有点小“插曲”,但彼此不会往心里去,多年以后,大家还是像当年一样,既使分开好久,还是觉的就在身一样,在你最困难时会想起他,你会知道他会一直与你站在一起……真正的好朋友就是一个愿意把自己所做的不光彩的事说给你听的人,一个随时就想把心里话打电话告诉你,一个在你面前不带面具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人,一个冬夜里和你拥被而睡彻夜长谈的人,一个和你有时话不多但彼此都很关心对方的人,好朋友就是有悲伤我陪你一起掉眼泪,有欢乐和你一起傻傻的笑……
好朋友不一定常常联系,但也不会忘记,每次偶尔念起,还是感觉那么温暖、那么亲切、那么柔情;好朋友是关怀放在心里,把关注藏在眼底;好朋友是想起时平添喜悦,忆及时更多温柔。好朋友的美不在来日方长好朋友最真是瞬间永恒、相知刹那;好朋友的可贵不是因为曾一同走过的光辉岁月,好朋友最难得是分别以依然会时时想起,依然能记得:你,是我的好朋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