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课堂上:同桌学霸,上课不怕,小差“飞机”,不足以挂。“学霸”身份的同桌,从来不屑于地球人这种课堂。不过,还是得给老师一点面子的啦,休息一下——睡觉;活动一下——跟周围同学讲几句话,有时雅兴来了,装模作样地“扫”一下书,谁叫这些常识他都了解那样快,谁叫他那样的聪明?
镜头二——下课后:学霸嘛,一直比平时人多出一个大脑——聪明些。下课后的七年级三班,同学们都在拼命读书,与课桌融为一体,苦心钻研。而“学霸”,从来都遵循着一个千古不败的古训——“劳逸结合”。回想起自身课堂上是那样的“辛苦”,是该好好慰劳一下自身了,于是,他的课余生活一直那样快乐——要么刷几包零食优哉游哉的吃,忘乎所以的吃,要么就是痛痛快快的玩,肆无忌惮的玩。即便期末到来,也从不改变我们的战术,他坚信,唯有让自身身体与心灵放松,我们的灵魂才能得到净升,自身才能稳坐“学霸”之位。不然,你以为学霸是平时人能当的啊,那是得思维有相当的高度,有独树一帜的学习技巧才能当的啊。
镜头三——考试中:考场,不过就是学霸的娱乐场合。考试的九十分钟,一般人都在冥思苦想,奋笔疾书中度过,完了之后,还要找几个哥们儿一起对对答案,共享考试感受,有时在对答案时,发现了我们的错误,顿时捶胸顿足,哭得“死去活来”。可以这么说,考试,让一般人都吃足了苦头。但是,偏偏学霸不这么想。对于他们来说,考试是什么?是衬托他们高智商的武器,是发泄他们情感的工具,那一张张看似坚不可摧的试题,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以后兵挡,水来火掩罢了。但我的同桌,从来只走我们的范儿,考试九十分钟,很少动笔,达到不写即是写,写即是不写的考试最高境界。考试算个球?人间正道是睡觉。分数下来了,一张张三、四十分的试题猜不透他的心思,只顾一个劲儿往他手里钻。他的眼神又多了几丝惆怅,空气仿佛在这一瞬间凝固了,大家等待着他的咆哮……然而,不料,几十秒钟后,他居然笑了,笑得那样嘹亮,笑得没有一丝凄凉。难怪,旷世奇才的所作所为,作为凡夫俗子的我,又怎能猜透?
我真想大声宣布:“我的同桌是一个独树一帜的“学霸”!”
又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了。每年这个时候,无数的大三学生修完了大部分学分,却没有回家过暑假。他们或一头扎进图书馆,或在各种培训机构里学习,或开始报名名校的保研夏令营,这一切都为了一件事——读研。
然而,在那些高考失利、心有不甘的学霸们摩拳擦掌准备读研“翻身”时,那些本科出身普通高校、如今在名校读研的“人生赢家”们,却屡屡暴露自己的短板。他们学习踏实,有着传奇般考研逆袭的经历,却时常躲不过“出身”带来的尴尬,竞争不过那些本科来自名校的同学。
于是,这些骄傲的学霸到了名校却被动变成了“无知宝宝”:不懂的专业名词、没见过的专业设备、不熟悉的名师……种种原因也让他们开始思考,自己为何与同学有了差距。
李梓是清华大学的研三学生。平常和同学在一起,他总是不太愿意提起自己的本科学校。说起与本科学校4年的“感情纠葛”,李梓也不清楚,到底是谁亏欠了谁。
和很多普通本科出身的学霸相似,李梓也曾有过高考失利、痛下决心、考研逆袭的一系列经历。然而,上了清华他才知道,原来高考时与名校的“擦身而过”,带来的却是与同学在视野和学术上的双重差距。
“我和本科出身名校的.同学相比,就像井底之蛙。”造成这样差距的原因,在李梓看来主要是因为本科时科研接触面太窄。
李梓本科在东北地区的一所普通高校就读。作为生物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他几乎没有机会进入学校的实验室。“大一大二的时候,老师们会说,你们还小,很多知识都不懂,等到大三再去实验室吧。”
当他要求参与做实验时,仍被老师拒绝。理由很简单:我们不鼓励本科生进实验室,又不确定你以后会不会留在学校读研,你要是考研走了我们不是白培养你了吗?学校的实验室主要是给留在本校的研究生们用的!
“其实哪怕是刷刷试管,我都愿意。”李梓说。
到了大三,李梓终于可以做实验了。然而一个班几十人分成几组,每组大概只有一两个人能真正动手做实验。一个班里进过实验室的人寥寥无几。
后来,李梓已经没有时间进实验室了。和很多准备考研的同学一样,他需要选定专业、开始复习。到了读研究生时,他才发现很多同学在大一大二时就已经熟悉了实验室的操作流程,自己还不如一个本科生。
“我没有机会尽早培养起专业兴趣,没有机会锻炼科研思维,我的动手能力也很差。虽说是本科母校带我走进了这一领域,但如今这些差距也不得不说是她造成的。”李梓无奈地说道。
而对于在中国科学院某所就读研究生的梁浩然来说,本科时眼界的限制还在于自己接触不到最新的研究成果。
本科毕业于华北一所非985高校的梁浩然记得:“本科时我们用的都是学校自己出的很老的教材,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都没有。”由于师资水平有限,很多任课老师也跟不上最新学术进展。
有时,学校也会请一些国内知名的学术“大腕”过来做讲座。梁浩然发现:自己在班上成绩虽然年年拔尖,却听不懂“大腕”们在讲什么,有些专业名词他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
“我的本科学校对于交叉学科的教授和引导也不够,比如生物物理、化学生物等。很多学科在本科时都没有相关课程,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了解不同专业方向的机会。”这导致的最直接的问题是:当梁浩然和他的同学在选择读研方向时,根本不知道要报哪个专业,只能凭感觉。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不少从普通高校考入名校的研究生反映:本科学校的课程要求低,使他们在本科时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并提升专业能力,最终导致与名校出身的同学越差越远。
熊康本科就读于河北某普通高校,学习成绩优异、满怀专业理想的她为了“能受到名师的教诲,和优秀的同学一起学习”,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
与本科学校相比,人大的平台为熊康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资源。一开始,熊康并不在意自己本科学校和人大的差距。她甚至觉得,差距反而证明了自己的努力刻苦。但她逐渐意识到,“有些东西是硬伤,跨不过去的”。
在研究方法课上,熊康被要求每周阅读几十甚至上百页的英文文献,并在课堂上发言。看着其他同学在课堂上侃侃而谈,连文献都没读完的她备受打击。课后,熊康忍不住问坐在身边的同学,却被告知他们在人大读本科时就已经习惯了这种阅读强度。
事实上,熊康的本科学校设置的专业课程通过率很高,别说阅读文献,甚至连布置作业都很少有过。期末有的是开卷,有的是交课程论文,即使是闭卷考试,突击复习几天也能拿到高分。
星期四上午,十点半,我在家里换上了泳装,再穿上裙子,整理好背包,就兴致勃勃地上路了。到了黄龙一小游泳馆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大的游泳池和一群欢乐游泳的同学们。我去了女更衣室,一看,原来是高年级的姐姐正在闹哄哄地脱衣服呢!幸亏我早有准备,把游泳衣穿在了里面,只要把裙子脱了,再把泳帽和游泳镜带上就OK了。哈哈,我聪明吧!
我们走到游泳池旁,接着,该做体操了,老师喊着:“一,二,三,四……”的口号,我们也跟着喊:“一,二,三,四……”
也做起体操来,身体做出优美的姿势,那声音可有规律了。齐声呼喊的声音沉浸在游泳馆里。
做完了体操,又在身上浇了些水,同学们就扑通扑通地跳到游泳池里了,一时间“嘻嘻——”、“呀——”、“哈哈——”闹成一片。我看到大家跳下去之后都能在游泳池里站起身子,也跳了下去。和洗澡的时候不一样,浴缸里的水是热水。在游泳池里无论手臂怎样伸展,感觉所碰到的全都是水。
老师教我们自由泳的动作。再让我们反复练习,熟练一些后,就让我们在水下做动作。先是手的动作,“哗——”我们溅起了好多水花,都把水给弄得皱巴巴的,就像一位老爷爷或是老奶奶脸上的皱纹。该练蹬腿了,第一组的`同学先游,“通——”她们脚蹬起来的水全洒在了我的脸上,眼前一片模糊,仿佛是在帮我洗脸似的!等我用手一抹,隐隐约约地看到她们已经游远了,我十分生气,使劲往前游,超过她们,再用我脚蹬起来的水洒在她们的脸上。哈哈,也让你们尝尝这滋味!
在这个欢声笑语的游泳课上,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我的同桌是个学霸,他的名字在学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蒋济帆。
别看他个子不高,脑袋却长得特别大,就像一个微型图书馆,这就是传说中的聪明人的.脑袋吧。他头发根根直竖着,眉毛有时向上翘,有时呈川字形,俨然是一副老师的模样。他的眼睛圆圆大大的,似乎就是为了看题目而长,那黑色的眼球,闪烁着渴望智慧的光芒。
他知识渊博,口中说出来的,不管是题目还是道理,都头头是道,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每当考试时,很多同学紧张得直冒冷汗,而蒋济帆却开心地叫着:耶,宝宝最喜欢考试了。这就是学霸的心态呀!每次考试,不管语文、数学,还是英语、科学,他常常拿第一。在奥数上,更是无人能敌希望杯、华杯、中环杯各种数学竞赛,一等奖的名单上总有他的名字。更令人惊呆的是,读六年级的他考的竟然是初一的杯赛,真是让我们望而生畏。
一个学霸的炼成,离不开勤奋的学习。学校里的作业他能很快做完,然后就拿出自己的奥数本开始做。有一天,我看到他一如既往地拿出了奥数本。大约做了两三题之后,似乎遇到了难题,忽然停下笔来。他死死地盯着题目看了好一会儿,突然灵机一动,抓起旁边的草稿纸就算了起来。终于做对了!他长舒一口气,开始做下一题。
蒋济帆还特别爱钻研。有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和同学们在讨论包装茶叶的题目,在一个固定体积的纸箱里,最多可以装几盒茶叶?有的同学认为是五盒,有的同学认为是六盒。上课时大家都在讨论,一到下课就停了,只在那边玩,看书,或做作业。只有蒋济帆拿出数学学具袋中的小正方体,模拟茶叶盒,开始研究这道题。经过无数次拼装,他终于得出最后的结论是七盒!大家都觉得这个结果有些不可思议,纷纷跑到他桌前去看。他高高兴兴地为我们展示他的拼法和其中的奥秘,使所有人都明白了这道题。
这就是我的学霸同桌。他令我们班的男生们羡慕嫉妒恨;让我们班的女生们敬仰佩服!好一个传奇人物,好一个学霸蒋济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