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当每次看见儿子在诵读的时候,心中总有一丝担心。他真正理解其内涵了吗?是为了背诵而学习,还是……所以,在检查儿子背诵时,与其一起诵读。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儿子,这句话的意思懂吗?”读到此处,我问儿子。
“就是,谁都有可能犯错。父母有了错误,也要帮助父母指正。说话时一定要有礼貌,不能大声。如果父母不听,也要等父母高兴时再劝。如果父母还是不肯接受你的意见,哭着恳求,就是父母生气了打骂我们,也不应该有怨言。”听了儿子的话,感觉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儿子,你做到了吗?”
儿子略有所思地说道:“我恐怕是不敢。”
“为什么?”
“因为你们家长可是常有理。如果我说你们错了,你们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的。”
听了儿子的话,我又陷入了沉思中。是啊,我们很多时候放不下自己的家长架子。自己有错,不愿意轻易承认。事后在儿子快要忘记的时候,假装解释一番,算是解决问题了。想想自己还真这么做过,而且不是一次两次呢!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做到以身作则,没能正确面对问题,而选择的是逃避。那么这又给儿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什么呢?
“妈,还读吗?”儿子的话,又把我拉了回来。
“当然读了。这么好的书,一定得读!还要认真读呢!”
亲子共读,的确是一种好的阅读方法。这样阅读,提升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我们自己!
自评:偶然的一次亲子共读,却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看来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想要真正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我这个做妈妈的.,还要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才是。
亲子共读国学经典,感受了国学的魅力!
儿子最近的变化还真得很大:懂得许多待人接物的礼仪,懂得了“百善孝当先”!
自学校开展诵读经典活动以来,在教师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部分教师对中国古典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开始了诵读经典的活动。在不同年级开展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学生通过读经典,从各方面都有了变化,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了。读了经典以后,我感觉到经典文化伴随孩子的成长。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特别是育人尤为重要,现在孩子不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自私自利,讲究吃穿,乱花零钱。因为每家的孩子都生活在三口或五口之家的大人圈里,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上小学之前,没有一个系统的教孩子行为规范的教材,孩子不知道怎样做,更没有人按照规范要求或训练孩子。自从我们开展了经典诵读后,才感觉到经典是教孩子如何做人极好的教材,它弥补了现在教材不能塑造学生人格的缺憾。这样会使一个人受用终生。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古老的经典文化被外国人当作宝贝研究学习。可是我们是炎黄子孙却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丢了,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今天当我们真正走进经典时,才知道它的真正内涵。它是做人的根本,为人之道。如果一个人连人都做不好,那么其它事情也肯定做不好。经典不但幼儿园的小朋友要读,小学生要读,而且大学生也要读。从幼儿开始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老子》等。例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些看似小事,不被大人重视的一些规矩,应从幼儿抓起,因为幼儿和少年时期正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教育就是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经典是培养学生做人的好教材。它包括了天文、地理、哲学和历史等知识,是难得的好教科书。
小学生就像一块海绵,他只会吸收不会选择。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应替孩子选一些好书,让孩子从中汲取营养。如果这块阵地我们不用经典去占领,那么,广告、电视节目及电脑游戏就会伴随孩子的成长,结果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孩子。他们浮躁、厌学,心理不健康,离家出走等现象会越来越多,这不得不使我们反省我们的教育。
我感觉到,孩子在读书中认识大量的字,为今后的阅读奠定了基础,而且孩子的记忆力也明显增强。经典读得好的学生一天天在变化。有的孩子能做到心静,不浮躁;有的孩子变的明白事理,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了。通过这些孩子的变化,使我们感觉到,任何一个孩子天生质地都不错,就看我们怎么去雕啄了。让孩子读经典,就相当于孔子、老子这些大教育家帮助我们教育孩子。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就会更深刻,经典将伴随孩子的成长,它的精华会沁入孩子的内心,在其幼小的心灵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使孩子知道怎么做一个真正的人,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偏不倚,一路走好。
过去的古圣先贤们,高瞻远瞩,不约而同地选择经典为教学主要教材,趁儿童心性纯净时,读圣贤书,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经典的价值也将伴随其人生的成长而茹吐芬芳,绽放光明。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