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作用是启发,要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学生思维有偏,要相机诱导,或连类取譬,或扣其两端,绝不轻易告诉。其火候,在于愤与悱。
课堂上,教师要耳如芭蕉,心如莲花。“耳如芭蕉”是要变善讲为善听,敏锐捕捉学生传递的语言信息,并且迅速筛选、判断、归类。“心如莲花”是教师要心清,不糊涂,在听的基础上迅速形成应对方案,肯定优点,指出错误。言简意赅,启人深思。
…… ……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叶圣陶先生说“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孰善孰寡效,贵能验诸身。为教纵详密,亦仅一隅陈,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伸。”当以大赛为契机,反思教学,验诸自身,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理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这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本次大赛九节课,就体现了这一点。
如随县厉山中学的李周维老师,整节课没有听到教师喋喋不休的分析、讲解、强调、重复,而是通过"整体感知、赏析语言、体验思想、表达心声"等环节,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交流个人的生活体验与人生感悟;通过"研读"理解内容、"品读"赏析句子、师生互相质疑释疑,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从而理解文章,挖掘文章内涵;通过"延读"体味情感,并适当延伸,将其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升华到更高层次,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完成。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劲头十足,教师巧妙引导,适时点拨,收到良好效果。
还有随县小林中学的谭芳《端午的鸭蛋》一课,同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老师首先要学生猜一猜"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节日,很自然导入课文;初读课文,自主学习;默读品悟,合作探究:精读赏析,品味语言"等环节,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张扬个性,发挥联想和想象,放开说去,表达自已独特的体会。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教师甘当"配角"。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补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求得新发现。教师教得轻松自如,学生学得愉快有所得。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决不能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感受。要尊重学生个性,拓展学习空间,增强实践机会。"事实上,在如今语文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喜欢唱"独角戏",整节课基本上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给,你收",教师要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完全没有一点主动性。自主探究的念头被扼***了,慢慢地学生也就习惯了、机械了、麻木了。整节课教师讲得汗流浃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试想,这样的课哪个学生愿听?教学效课又怎么会好?
不破不立,不变不通。如果每节语文课,我们都能转变观念,激发学生参与、表达的***,为他们营造广阔的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师生双边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提升,鲜明的个性得以张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日常教学中,有不少教师重"讲"轻"读",课堂上不是积极地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而是"以讲代读",喜欢包罗万象地讲、事无巨细地讲。就是不愿给学生留点儿读的时间。更有人认为优质课就是要讲,"讲"能体现自已的教学水平,"讲"才能"出彩"。
叶圣陶老人曾说过"语文教学读为本",教研室李主任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创新的关键"。那为什么一些教师忽视"读"呢?我认为,这中间有急功近利思想作怪的原因。一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只要我讲得多,记得牢,考得好就行。读,要浪费时间,有读的那一会儿时间我又能讲许多东西,何必多读?
但,再看本次优质课,又有哪一节课是因为教师"讲"得好而"出彩"的呢?语文课堂不是戏台,你演得再好那是个人的事,学生又能从中悟出什么呢?又有多少收获呢?
现在来看广水长岭中学的李丽莉《吆喝》一课:这节课始终贯穿一个"读"字,她设计了"四读课文,四赏吆喝",每一环节都做了具体要求:一读,体会吆喝的声乐艺术;二读,体察吆喝人的生存状态;三读,体味吆喝人的人生境界;四读,体会作者对老北京吆喝的感情。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阅读教学设计运用较好。因为在阅读活动中学生要体会、理解、感悟、思考,这一切都有赖于对文本的充分的阅读。其次,阅读学习,总是遵循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规律发展的。语文教学重在培养能力,掌握读书的`方法。学生通过这些阅读实践,逐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从课内走向课外。
史绍典老师曾说:"通过读,学生能体会文句的深层含义;通过读,学生能领悟教师不易讲清的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境界便因读而生。"这对于我们那些"嗜讲"的教师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今后我们要在培养"探究性、创造性阅读"方面下工夫,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拓展阅读空间,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阅读中享受愉悦。
语文教师要紧扣语言特点,在语言的表达、人文精神的影响上考虑语文课,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建筑课、地理课、历史课等。学科不同,思维不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