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珠玑,串起一句句经典;篇篇精彩,汇成巨大的海洋。这里摆渡不须桨,这里故事似星辰,这里是我的乐园——书的海洋。
我无意中闯入,便再也不舍离去,缘份好似天注定一般。那时的我还是个扎着蝴蝶结的小丫头,拿起的第一本书便是鼎鼎大名的《水浒传》,我从此便再也没有放下,一百零八个人物, 一百零八种经历, 一百零八种生活态度。他们的豪气义薄云天,他们的故事为我展开了一幅宋朝的生活画卷,我学到了重义、正直、无所畏惧。我没有金圣叹先生那么高深的思想,从林冲草料场下雪的“紧”字体味到气氛的紧迫,也无法从景阳冈山神庙“落破”读出人迹的罕至,我一直把书当成是我的好友,“好读书,不求甚解”是我欣赏的读书态度。
我当然无法与如野鹤般闲逸的五柳先生相比,淘到一本好书,还得看看课程紧不紧,作业多不多,还要躲开母亲的严密监控,才能尽情畅游在书籍之中。其实我早已把读书当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有它在的日子里,天空才是蓝色的。
和书有关的日子,我从不感到孤独,书中有我无数的好友,无数的知音,我读他们的故事,体味他们人生的酸甜苦辣,看他们在战争中挥洒热血,商海中翻云覆雨,生活中忙忙碌碌,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生活中的阳光和人生的艰辛,在无数次想跌倒的时候,都有他们的力量支撑我一直走下去,前方的道路虽然泥泞,但生活的春天早已到来。
与书有关的日子,我也把自己的情感加在书的里面,陪他一起哭,一起笑,为他所遭遇的不幸伤心难过,为他所取得的成功欣喜若狂,那之中有泪有笑,有香有色,在书中体味情感百态,在书中翻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甜蜜的滋味淌在心里。
与书同行,左边是爱,右边是真,踏着荆棘不觉有痛,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朱光潜先生认为,咬文嚼字才能避免粗枝大叶,从而养成严谨精神。然而我却认为,在读书的过程中,不应咬文嚼字,字字死抠。
杜甫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倘若读万卷书时,为了追求所谓的严谨精神而咬文嚼字,那么,该是一项多么浩大的工程量啊!堪比南水北调工程哩!可见,咬文嚼字万万不可。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咬文嚼字说明这个人爱钻牛角尖,不求甚解说明这个人有大局观。
在字面上,“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是相对的,是两个意思完全相反的词,但实际上这两个词却是不矛盾的。
首先,“咬文嚼字”讲究的是文字的意境,并非以“套板反应”来读书,因为这种方法不仅是“不求甚解”所反对的,也是“咬文嚼字”所不允许的。文字的改变,可以改变一个句子的意境,因此要讲究咬文嚼字,这是用在做文章上的。而“不求甚解”是指不要死扣字眼,要放开眼睛去看,死盯住一点,会使自己因小失大。所以要求读书不求甚解。因此这两个词所要达到的。前者是作者,后者是读者,这完全不矛盾。
其次,“不求甚解”是马南邨先生在根据古人的例子之后得出的结论。古人的文章有部分是不错的,但有部分是华而不实的,没有太多内涵的东西,所以只需“不求甚解”的阅读它们。否则会使自己局限于思维的定势中无法自拔。而现在有部分书是只要“不求甚解”的阅读的,但是有大部分书都需要认真的去研究一下,特别是作者的意境。所以“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是并列的,对所有的书抓住重点,运用正确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它们之间是不矛盾的。
两个词所反对的其实是相同的,应该准确的'说是相关的,它们之间不存在矛盾问题,所以合理的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读书,是读好书的关键。
“咬文嚼字”“咬”的是意味深的“文”,“嚼”的是富有内涵的“字”;“不求甚解”是“不求”无内涵之书的“甚解”。所以对于不同的文章,应该分成不同的情况来阅读,它们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它们之间是不存在任何矛盾的。所以“咬文嚼字”和“不求甚解”只是读书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不同方法。
我们行走在大街上,地铁里,火车站里,甚至游乐园里,随处可见沿街乞讨的乞丐。他们有的衣衫褴褛,有的是残疾人,聋哑人,盲人,这些人看上去都很困难,可是,我们到底要不要给他们钱呢?
针对这个问题,可能会有许许多多的答案,但是我要说的是,还是不要给他们钱了。我的看法,并不是因为我没有爱心,不懂得关爱,而是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给你解释。
这些乞丐里,有衣衫褴褛的人,而这些人大多都是四肢健全的人,可这些人,他们为什么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去挣钱养活自己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想不劳而获,对于这些人,你们还要“献爱心”吗?
这些乞丐里,大多都是一些不健全的人,对于这些人,有人会说了:“对这些残疾人,这可以帮忙了吧?”我想说的是,首先,你要想的是,他们是真的吗?现在社会上太多利用人的'同情心,来帮助自己得利的人,这些人,不是值得同情的,而是应该痛恨的。其次,如果是真的,据有关资料表明,国家会给他们一些资助,还会帮他们找到适合的工作,这样,他们还需要我们的帮助吗?
最后,我想说,在同情心的基础上,大家还是理智一些吧!
电视可以让我们放松情绪,我们累了看看电视并不是件坏事。它可以为我们的日常谈话提供话题和经验;它能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扩展我们的眼界;它还可以提供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
看电视可以增长知识,不论是动物世界,还是有奖猜谜,知识面特别广,对参赛者、助威者和电视观众,都是智力的锻炼。
看电视还可以锻炼身体。一部电视剧起码三十集,一集起码四十五分钟,加上广告共一个小时。坐在沙发上,松松软软的,舒舒服服的,背靠沙发背,腰抵沙发垫,腿放茶几上,一看两三个小时。腰部肌肉得到长时间的、紧张的、高强度的锻炼,虽然站起来有点儿酸困,甚至有点儿疼,但你不能否认你的某些肌肉得到了锻炼。全身的健康正是这少数肌肉的健康组成的。
看电视可以锻炼眼睛。五颜六色,光怪陆离,激光四射,彩袖乱舞,你聚精会神,捕捉精华,你左顾右盼,瞻前顾后,眼肌灵活转动,瞳孔随机放缩。
适当的看一点,电视会让我们长见识,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如看看《人与自然》可以学到对自然的知识,看看学英语的节目,我们能在轻松中学一些英语。
从电视上可以接收很多消息,适量的看对每个人都有好处的,小学生也是如此,小朋友也有小朋友的`世界,如果你不让他看电视,也许他和他的朋友们就会少了不少共同话题,这也是一种社交啊!
可以丰富知识,增加生活的乐趣,丰富课余生活 看电视作为一项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的方式,已经渗透到大多数人的生活中,所以看电视很有必要,起码它是了解自己不能直接接触到的外部世界的最直观、最有效的手段。小学生应该看些动画片、科教片、内容健康的故事片以及一些无伤大雅的娱乐节目(比如《同一首歌》),在掌握得好的情况下,小学生看电视会很有收获呢。
想想,如果人的`一生太有规律,没有任何的突发事件,那这个世界会变得怎样呢?如果没有偶尔被父母骂,没有偶尔被狗追,没有心情的波动,每天只是重复上、下学,过着一成不变的日子,我想,这个世界应该会变得极其无聊吧,生活在其中的人也将变得死气沉沉,没有半点活力。
所以,人偶尔要打破规律,做点改变,走条以前没人走过的道路,做些以前没人做过的事,不要安于平凡。如果大家都安于现状,那社会便不会进步,便不会有各种好看的电影,不会有推陈出新的电子产品。改变,将会使人不一样,或许有些人改变后是向下沉沦,但也有些人改变后是力争上游,还有些人的改变,无关乎成就,无关乎努力,仅仅是心灵上的改变,便让生活变得多采多姿。
我想要不一样,因为我不想和大家一样,不想死气沉沉的过日子,不想和那株小草一样,一辈子待在那里,任风雨吹打,我想要像风一样,像风一般飘荡,像风一般到处见识,我想要不一样的人生,我想要不一样。
如纷飞花月,如乱鸣喧嚣,生活中存在着完美与不足。细细观察,方得其妙。
人们追求完美,这是人之本性。人人求之,证明完美的可贵。侧面看也能看出不完美是人们所不喜的。为何呢,无非在于粗陋与其后果。
其一之粗陋,这需是普遍的。而首讲变化。正所谓人无完人,每个人总归是有其不完美之处。不完美可以理解为一种督促。人们想让不完美变的完美,这就是不完美的美妙之处。让人们变的完美,是一种进化的过程,也正符合生物进化论。又再说不完美其实也是一种吸收,一种责任。我们老师经常会给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题,同学们不会。而老师却会说:“如果你们都会的话,还要老师做什么?”同学们在知识上的残缺,不完美,恰是老师的'一种责任,播撒知识,传授知识,让同学们知识漏洞中的不完美逐渐变得完美。生活中的责任也大同小异。如戴圣《礼记》所言:“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生活中的不完美让不同的人解决,从而造就了就业岗位。夸张一点说,生活就是由不完美构成的。
其二呢,要论其后果。其实后果已在上一点中说明。不完美需要弥补,弥补需要付出代价,代价呼唤劳动力。这与生活中的生产关系是有照应性的。其实“不完美的后果”一词不够匹配,用“不完美后发生的事”才足够贴切。
如上文所说,不完美构成了生活。如若生活没有了不完美呢?恐怕难以想象。人人都是完美的,事事都是完美的,物物都是完美的。人们无需努力,因为生活已然完美。在此后,人们便会失去对生活的希望,生活已经丢失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人们就会贪图享乐,《孟子》中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此之谓乎。这可能就关系于人类的消亡了。从此看,完美可能造成消亡,生活中确实需要不完美。而又从侧面看,如果人们贪图享乐,便已然又存在了不完美,因为人们缺少了完美的心态。所以,完美的生活不存在。
学术同样如此。人类的知识体系始终不完整,所以人类在不断探索,逐渐完善。不完美的知识产生了讨论,产生了争议,产生了猜想,产生了探索。从此中,不完美激发了人们的探索精神和想象力。不完美在学术上同样存在意义。
法国卢浮宫,有一尊雕像。那是美神维纳斯。看着断臂的维娜斯,我有点遗憾。有人曾告诉我,曾经有好多个方案,为雕像恢复原貌,最后发现,没有一个完整的,比残缺的更美。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世界游戏的规则设计者,也就是那位隐身的造物者,根本就没有设计“完美”。生活需要不完美。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