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准确把握、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论据并分析其作用。
3.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理清议论文的结构与层次。
5.分析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6.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评价。
1.复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学了怎样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谁来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指名1、2个学生回答)
师让学生自己完整的总结:首先要看数位是否相同,相同的数位就要从最高位比起,如果不能比较出来,就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如果数位不相同,就看哪一个数的数位多那个数就大。
2.复习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100000=110万 1210000=121万 720000=72万
师:要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就要把万后面的零去掉,要加上一个万字。
3.做一做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1.第4题 由师生对答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2.第5题 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开火车的形式校正,并要求说明过程。
3.第7题 由老师提示,讲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对。投影校对,并让学生提出质疑。
4.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拿学生的课本投影校对,并请学生说明理由。
考题形式:本文为了证明论点用了哪些论据?理解论据在文中的作用;概括文中所用的论据;围绕论点为文章补充论据(开放性试题)。
试题演练:用简要语言写出文段中的两个论据:
勤能补拙。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他不气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50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论据①:德摩斯梯尼克服天资差的缺陷,苦练50年终成演说家。
论据②:陈正之克服反应迟钝的缺陷,勤学苦练,终成博学之士。
【解题思路】分析论据的作用:支撑、论证作者的观点、主张。
概括补充事实论据的形式:人物+事件+结果+论点
(1)文章开头事例或故事或作用:
a.引出中心论点; b.充当论据;
c.引出论题; d.引起读者的兴趣。
(2)文章中间的作用:
作为事实(道理)论据,更有力地论证了“……”这一论点。
(3)补写论据时要注意选择的论据要与作者的论点相符,论据的内容力求真实、典型,语言准确、简明、概括。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