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3号,我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我非常的激动,因为这是我国航天领域的进步,并且在接下来,王亚平通过高科技,进行了一次太空授课活动。
我通过电视机屏幕,看着太空舱里,王亚平为我们展示了一系列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小细节,以及在线回答了全国小学生一些太空的小疑问。让我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特点,还了解液体表面张力作用,并且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理解。
正当我看的入迷的时候,王亚平宣布这次太空授课活动结束, 我举得有点遗憾,不过我知道,最喜爱太空中能进行这么久的实验,已经非常的不容易了,而且,我也学到很多的知识了。
看了这次神舟十号太空授课的视频之后,真是令我大开眼界,王亚平阿姨虽然不是专业的老师,但是他讲课非常生动,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这次的太空授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科学世界真的太神奇了。科学在是改变我们生活,甚至改变着我的世界观,因为科学的力量,我们走进了太空,这在以前根本就是不敢想象的,而今天神十授课,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
这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关于太空的一些物理现象,虽然太空还是离我们很远,但是,我相信未来我们征服太空也不是不可能的,宇宙之大,我们还需要继续去探索。
同学们,让我们好好学习,一起携手把中国带进一个强大的时代吧!中国加油!
2013年6月20日星期四,我们班在多功能教室看了太空授课,是神舟十号的航天员——王亚平老师给我们授课。
开始前,我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到王亚平老师,听他给我们授课。
中午10:00授课开始了,我认真的看着。知道了在太空里:太空人员可以站着睡觉;在飞船里可以不穿太空服;在太空中所有东西会失重……
我记得最清的两种实验:有陀螺表演、水膜表演。①“陀螺表演”有两个陀螺,一个陀螺转动一个陀螺不转动并用指头在两个陀螺上面压一下,转动的陀螺会走,不转动的陀螺会向前翻滚。这就是陀螺表演。②“水膜表演”一个水袋和一个铁环,把铁环放进水袋里,在慢慢的拿出来,水膜就做成了。水膜有个特点,特点是摇晃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小水滴,可是水膜也不会破。还有不断的给水膜加水,水膜就变成了大水球。这就是水膜表演。
这些实验太精彩了,而且这些实验在地球上是做不出来的。看完之后,我还想看,因为太神奇了。我想等我长大了,也要到太空去体验太空生活。
古时古人望天叹仙人早去,今时今人升空笑科技强国。
一朝太空梦梦千年,在古代书籍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对太空的向往,但由于科技的原因,他们也只能凭借着简陋的条件来进行太空监测,离脱离地球、飞向太空距离遥远。然而,随着1999年神舟一号我国第一支无人实验飞船的发射升空,到如今神州十号,我们走过漫长的十余载,终于向更广、更深、更神秘的宇宙探索了。
在今天,20xx年6月20日,王亚平等神舟十号航天员们将为我们展现有关物理概念的.一些小实验,如利用太空专用的质量测量仪加上一个能测出运动加速度的测速系统,从而在太空中测出的物体的质量;或是利用支架上的小球来演示在失重状态下小球会有怎样的运动方式;亚平老师还使用金属圈和水袋,让我们看到在失重时,将放入水袋的金属圈拉出来后,我们会看到圈上有一个水膜——这在地球上是很难实现的。老师还将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让我们观赏到,在太空中红色会慢慢在水球中散开,最终而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的水球。那水球非常漂亮,就如太空一样,神秘而迷人。
你玩过陀螺吗?在动画《全职猎人》中,小小陀螺非常厉害,而在太空中,小陀螺却有些笨笨的。因为,若刚开始陀螺静止,再给其干扰力,它就会傻兮兮地做翻滚运动。但若是刚开始让陀螺动起来,再给其干扰力,这时的它就会晃悠悠地向前运动了,憨得令人发笑。
在实验演示之外,还有很多同学对关于太空的某些问题兴趣盎然,如有没有看到太空垃圾。对此,亚平老师表示,太空垃圾确实存在,而且还不少,但与航天器相撞的几率是很小的,否则后果难以设想。自11号升空以来,神十目前还并未看到太空垃圾,但这主要是得益于天宫一号有提前对太空垃圾进行预警分析,并且进行了相应的规避、防护,这才让这几天的太空旅程如此顺利。
很多人要问,为什么在前几次太空飞行时也进行太空授课呢?这主要是从宇航员的安全角度来考虑的。因为此前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九号,其实主要是为了验证飞船自身技术,是实验性飞行,直到我们确定神舟九号发射后,我们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具备了作为空间站的天地往返载人运输系统的能力,这样才使得太空飞船的安全性得到了更大的提升,使得空间站具备了提供人员、物资运输保障的能力。因此,神十的成功发射是具有突破意义的。
在此次神十太空授课中,我们还了解到了一些依靠目前技术和设备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太空用水的循环利用。这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的努力学习,也需要更多国人的支持。让我们努力成长吧,为今后的“太空移民”而不断奋进!
在那失重的太空中,能做许多在地球上做不到的事,比如说:在太空舱中随意漂浮,在那里,翻多少个跟头对于他们来说都不成问题。而宇航员王亚平阿姨也给我们演示了不少有趣的“游戏”。她能用一个小钢丝圈套一个水膜,那一层厚厚的水膜,便镶篏在其中,然后,宇航员又向水膜中注水,那水膜不仅没有轻易地碎掉,反而在注水中变得越来越多,最后便形成一个大大透明水球,可谓是晶莹剔透,让我不禁惊叹!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不少的物理知识,这种种奇妙真令人羡慕啊,
真希望,不久地将来,我也能象伟大的三位宇航员一样,飞上太空!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20日上午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
太空授课的主讲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辅助授课,张晓光担任摄像师。
在大约4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他们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并通过视频通话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地面课堂设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包括少数民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港澳台地区学生代表在内的33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地面课堂活动,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通过电视直播同步收看。
这次太空授课活动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教育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有关专家说,太空授课活动是我国载人航天飞行中首次开展的教育类应用任务,体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航天、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
神奇的太空授课结束了,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太空授课的。
其实这次太空授课给了我无限的启迪,也增加了我对失重环境的重新认识,在这堂太空物理实验课上让我感觉到了时间的短暂,我还意犹未尽“天宫课堂”就结束了。
“太空授课”之称体重实验,用两根一样的弹簧,弹簧的底端分别固定了两个质量不一样的物体,如果在地球上,由于两个物体质量不同,两根弹簧伸长的长度肯定不一样,而在太空中两根弹簧却是一样的,接着,王亚平姐姐还向我们展示了太空中专门的质量测量仪,特别的奇妙。
“太空授课”之单摆运动实验,地面常见的单摆运动在太空中不再呈现往复的单摆运动,而如果给单摆一个很小的力,单摆在太空中就可以做圆周运动,这在地面上是实现不了的'。
“太空授课”之陀螺运动实验,陀螺在高速旋转下会出现“定轴”现象,在太空中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会有这种现象。
“太空授课”之水膜和水球实验,一个水滴在太空会变成圆圆小水球,并不会落到地面上,接着王亚平姐姐直接“吃”了一口水。王亚平姐姐将普通的水可以固定在钢丝圆环上形成了比较结实的水膜,往水膜里不断加水,会形成一个大的水球;将水球里注入两个气泡,气泡并不会融合在一起;接着将水球里注入红色液体,整个水球就变成了非常漂亮的“红球”。
通过视频通话在“天宫一号”授课的王亚平姐姐还和地面课堂的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我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使我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
今天上午10点04分,伴随着一片热烈的掌声,两位物理老师走上了讲台,先通过一个短片向大家介绍了航天员的衣食住行,让我们对航天员有了更深的了解,一会儿,我们盼望来了最美好的时刻同宇航员面对面。今天由他们为我们上一堂生动的课,他们远在距离我们300多公里的浩瀚太空中,令我们向往。
这堂课的主讲老师是王亚平老师,她将要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课程一开始,聂海胜叔叔为我们表演了一个高难度动作只见他在天宫一号中站稳,然后两脚向上一收做出了一个打坐的动作,打他并没有摔在地上,而是稳稳的漂浮起来了,王亚平老师只是轻轻地推了一下他,他就飘到太空舱的最后面了。真是太神奇了!这就是失重,在太空,每个人都身轻如燕,真让人羡慕!
接着,王亚平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小球单摆的实验、陀螺的实验、太空承重的实验,这些纷纷让人震撼、让人羡慕、让人感叹。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水球的实验王老师拿出了一个宇航员喝水用的水袋,又拿出一个金属圈,伸进水袋中,轻轻拉出来一个水膜,让它来回摆动,只是飘出一个又一个的小水珠,这是,王老师将金属圈小心翼翼的放在桌子上,向里面加水,慢慢地形成一个水球,她将里面的气泡抽出,挤进去两个更大的气泡,奇怪的是气泡并没有合成一个,而是整整齐齐地挨在一起,她又将气泡抽出,向水球里面灌进红色液体,立马形成一个漂亮的红色水球。
很快,55分钟过去了,这堂课敞开了我无限的回忆,也打开了我的梦想之门他们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实现了中国的飞天梦,我们是祖国的希望,长大以后也要向他们一样为祖国争光!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